APP下载

地震台站建设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2020-11-09胡嵩王云泉张隽威

写真地理 2020年33期
关键词:防震台站减灾

胡嵩 王云泉 张隽威

摘 要: 通过对台站工作的观察和体会,对台站未来建设与发展进行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 地震台站;发展;建设

【中图分类号】P3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3.251

2018年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第三次会议上发表了关于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重要论述,深刻阐述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重大意义、工作方针、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明确提出要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总书记的讲话为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此大背景下,地震台站作为全国地震系统的基础部门,目前尚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解决,并且未来如何发展都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1 台站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十五”台站数字化建设顺利进行,全国地震台站的软硬件条件已今非昔比,取得了长足发展,各观测系统数字化程度也显著提高,地震台站为地震监测工作提供了大量数字化观测资料。但由于观测环境的显著变化、台站人员综合业务能力仍需提高等方面的原因,使得地震台站的工作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没有充分发挥出现代化仪器、数字化资料应有的作用。并且,由于地震预报的不确定性,如何更好的调动地震台站工作人员的事业心和进取心也是一个难题。具体方面如下:

1.1 观测环境重大变化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城市建设、轨道交通、直流输电线路等建设设施越来越靠近地震台站,严重影响地震台的自然环境及测区环境。许多台站从建台初期“世外桃源”,变成了如今的“交通枢纽”、“繁华闹市”,这使得许多台站面临观测资料内在质量得不到保证的严峻局面。出现此种现,象笔者认为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社会导向存在一定偏差,应强调经济发展与灾害预防重要性的平衡。经济发展是大势所趋,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发展方略英明正确,但势必会对地震监测环境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如何让人们了解和认识到地震监测环境的意义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是很必要的;二是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地震台站作为基层单位,平日与当地政府很少进行直接联系,沟通很少,并且在处理外部问题时,必须依程序通过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沟通商榷,在没有得到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下,相机行事的空间不大,这可能会导致地震台在处理紧急事态时信息滞后、错失良机,不能保证最大程度做好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工作;三是由于“执法不严”的现状,各级地震主管部门虽对各类防震减灾法律法规了然于胸,但落实情况却不尽如人意,执法阻力较大,“忍”字当头,究其原因是“人家发展你拦不住”的意识形态根深蒂固,无形之中助长了藐视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的行为。

1.2 台站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近几年全国地震台站的建设发展,台站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以往有了一定程度提高,但掌握业务单一的问题较为突出。地震台站往往不易吸引合适的专业人才扎根,缺乏高层次的人才。很多同志有着电脑方面的基础,对于数字化仪器的操作掌握的比较快,能够熟练完成日常的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等工作。但也普遍存在着一个现象,即地震台站的工作人员相当一部分不是地震科班出身,多数为相近专业,他们对于所负责的观测手段其原理性、深层次的问题理解还不够深入,观测数据的变化如何联系到地震诱因等方面的知识还比较欠缺。究其原因可能很多,但主要原因是个人主观能动性有待提高及缺乏参加工作后的地震相关知识再深造。最后,很多地震系统的同志对行政工作或在上级部门工作的兴趣更高于地震台站,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扎根台站也是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2 对问题的几点思考

2.1 提高地震监测工作社会影响力,提升执法能力

社会越发展,防震减灾就越重要,虽然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向着“防抗救”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但地震监测工作仍是一切工作的基础,保证地震监测数据内在质量真实可靠的迫切性非常急切,加强环境保护,刻不容缓。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很多观测系统仪器设备都在向着抗干扰的功能性发展,但目前的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建立、健全防震减灾法律体系。切实执行《防震减灾法》、《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尽最大努力降低地震台站观测环境被影响程度。建立健全执法机制,在满足地震台站周边经济发展现状的同时,最大程度做到“執法必严”,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执法队伍和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加大宣传力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作好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工作。捋顺关系,相互协调,共同做好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工作。可尝试由应急管理部门牵头,会同国家其他部门共同规划,相互配合对地震观测环境进行保护工作。

2.2 留人留心,努力提高台站人员的综合素质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地震台站多年来在地震系统中处于“低处”的现状亟需扭转。如何让有能力有水平的同志能够获得成就感就变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首先应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不应强调“台站”与“非台站”的界限感。应进一步改善地震台站的工作学习条件,创造台站人员在完成台站本职工作基础上,有参与局内业务工作的机会,丰富台站人员的眼界和见识,拓展台站人员的工作业绩,鼓励台站人员开展各种形式的科学研究工作。不断加强台站现有人员的业务培训,让台站的每一位工作人员不仅精通自己分内之事,还应具备多学科,多手段的理论知识及业务技能,具备综合业务分析能力。提高各类培训班、学习班中台站人员参与名额和参与机会,鼓励台站人员进行各类与工作有关的学习和交流等。

地震台站在我国发展多年,经过了多次不同程度的改革和变迁。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无人值守”时代终会到来,台站工作人员应做到准备充分,应对未来面临的各种问题,“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精神同样适用于地震人。党的十九大吹响了新时代继续奋斗的号角,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做出新的贡献 !

参考文献

[1] 李晓亮,张文丹.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思考[J].西北地震学报,2012.

[2] 高文晶,康健,李宁,张文蕾,朱宏.论城镇化进程中防震减灾工作的开展.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

猜你喜欢

防震台站减灾
中国科学院野外台站档案工作回顾
防震演练
气象基层台站建设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单导线防震锤复位装置方案设计
家庭防震
首尔七成房子不防震
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灾减灾日”活动
农业减灾自救 刻不容缓
基层台站综合观测业务管理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