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电双频指数在全麻深度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2020-11-09李应清贾玲李玲

健康大视野 2020年20期
关键词:临床应用监测

李应清 贾玲 李玲

【摘 要】目的:探讨研究脑电双频指数在全麻深度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与研究。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11月到2019年11月入院治疗的60名胸腹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名患者,实验组30名患者,实验组患者应用脑电双频指数对其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深度进行监测,而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方法对过程中的麻醉程度进行监测,从而达到临床上麻醉管理的目的。结果:实验组中的脑电双频指数指导的深度麻醉监测中,其患者的心率变化、平均动脉压的变化都比对照组中常规监测指导的变化低,而且实验组中的患者手术躁动,呼吸困难和苏醒延迟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应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患者全麻深度具有更高的质量及效果,实时监测患者情况,判断麻药的最合适的量,在临床上有广泛的意义。

【关键词】脑电双频指数;全麻深度;监测;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20--02

脑电双频指数能够将不同的脑电波信号挑选出来,表示患者不同的镇静水平,转化为一种简单的量化指标[1],可清楚反应患者状态,便于医师了解患者手术过程的麻醉情况。这种脑电双频指数是目前用来判断手术过程中患者镇静水平和麻醉监测程度中较可靠的一种指标。近年来脑电双频指数常常用来调控麻醉程度,方便手术患者的监测与恢复,使用全麻时,需要掌握适当的麻醉药物的量,以防止患者出现因麻醉不当而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本研究中实验组便是应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胸腹外科手术患者的全麻深度情况,根据两组患者的不同结果的对比,从而验证脑电双频指数在麻醉深度监测中具有更有意义更高效的作用。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7年11月到2019年11月入院治疗的60名胸腹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取常规监测麻醉深度的方法,实验组30例患者采取脑电双频指数监测麻醉深度的方法,对照组30例患者中女性患者17例,男性患者13例,对照组中患者年龄21~64岁,实验组30例患者中女性患者16例,男性患者14例,实验组中患者年龄为20~67岁,所有患者在纳入时,必须无过敏史、无影响脑电监测的疾病,无精神病史和癫痫病史,术前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且无全麻禁忌症,因此两组患者除全麻监测方法不一样,其他条件无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具有可信性。

1.2 方法

胸腹科手术采取全麻的方法,先用酒精消毒两遍,两次都以同心圆方式,第二次直径范围小于第一次的直径,待干燥后可以进行手术及麻醉操作。麻醉药物统一选择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的麻醉方式,至于给患者注射麻醉的药物的量,则靠两组患者监测麻醉深度方法的出来的结论。

1.2.1对照组

对照组的30例患者采取传统方法判断患者麻醉深度,即依靠临床体征:体动、心率、呼吸和血压的变化以及呼气末麻醉药的浓度等非脑电监测方法判断患者的麻醉深度。

1.2.2实验组

实验组的30例患者采取的是脑电双频指数监测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深度的情况,在前额中心、太阳穴区和发迹间以及眉弓平行上部连接专用复合BIS电极并按压5~10s[2],要确定电极与皮肤接触紧密,按照脑电显示的数据对麻醉药物的量进行掌握,调整输注速度,使达到合适的麻醉深度,麻醉过程中还应注意周围环境安全,避免因患者肢体的运动或不小心影响麻醉结果。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过程中的心率变化(HR)和平均动脉压变化(MAP),判断两种监测方法谁更能维持患者机体的稳定,并且还要观察手术躁动,呼吸困难和苏醒延迟的情况,看两组方法的监测是否会使患者注入麻药时发生这些情况,也可以判断哪种方法对于患者麻药监测更有效。脑电双频指数还可直观的反映患者的大脑状态,BIS值为100表示清醒状态,0表示完全无脑电波活动,一般认为BIS值为85-100为正常状态,65-85为镇静状态,40-65为麻醉状态,低于40则可能呈现爆发抑制[3]。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的平均动脉压的变化和心率的变化都比对照组的变化要小,具有差異性,有统计学意义。且实验组几乎所有患者都能够保持手术过程中的镇静,而对照组中的患者有少数患者出现手术躁动、呼吸困难和苏醒延迟的情况。

3 讨论

在各种手术过程中,麻醉为手术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不论是全麻还是局麻都是将麻药注入体内,使患者的神经中枢受到抑制,传导电信号的能力减弱,导致患者意识消失出现全身无疼痛感觉的过程,即在身体失去某一部分感知能力的时候为患者做手术,可避免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难以忍受痛苦而妨碍手术的情况。但以往手术为常规麻醉,麻醉师依靠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判断患者的麻醉深度,保证最适量的麻醉药物,但此种方法没有办法确定患者最适合的麻醉量,可能出现麻醉过量或不足的情况,引起一系列反应,因此本研究中应用了脑电双频指数来实时监测全麻深度,BIS指导下监测麻醉深度可减少术中低BIS和患者术后不适反应的发生。以往研究证实,术中低BIS值以及低BIS值的延长均是术后谵妄发生的独立危机[4]。因此BIS可帮助麻醉师的精准麻醉,减少谵妄的发生,通过脑电波的显示信号能够准确综合的评价病人的麻醉深度,从而根据手术准确把握和调整麻醉深浅,并能够让患者手术后及时苏醒,大大的防止手术意外的发生也降低了患者的手术痛苦度,BIS是临床全麻深度监测的重要应用方式。

参考文献

陈胜阳,王研心,王更富,张永强,秦元旭,岳修勤.脑电双频指数在心脏手术体外循环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7,14(01):49-51.

陈正斌.脑电双频指数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疗,2014,33(01):55+57.

蔡世宏.脑电双频指数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7):86-87.

王晓冬,崔永武,刘万林.脑电双频指数在全麻监测中的应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01):70-72.

猜你喜欢

临床应用监测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水土保持监测
交通运输部对ETC运行情况进行监测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不穿戴也能监测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