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的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思路探索

2020-11-09王蕾

写真地理 2020年33期
关键词:信息化背景

王蕾

摘 要: 智慧国土空间规划将生态因素、人文因素、社会因素、信息技术因素等都纳入规划的考虑范畴,是结合动态监管的连续过程。结合当前的技术能力和发展背景,对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的总体思路进行了详细分析,强调了信息化构建的重要性与非唯一性,认为制度和技术创新是推动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的源动力,应创建整体的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框架,充分发挥数字化与信息化的功能,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化体系,增强规划能力。

关键词: 信息化背景;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思路;智慧社会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3.017

引言:在国土空间规划方面,新技术对空间编制、城市规划和监管等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开展智慧规划研究和制定决策。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开展较晚,对大数据的挖掘和应用还不够成熟,不能为规划决策提供足够的数据支撑。

1 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的具体含义和理论基础

简单理解,信息化背景下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是利用信息技术分析评价规划现状,改进规划方案、建立监测管理。国土空间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系统,由不同要素相互作用而成。要想正确的认知国土空间这一概念,要详细分析要素构成、弄清粗空间格局,从时空状态检测等方面入手。随着近年来领域研究的逐渐深化,从生态价值、土地功能等方面对国土空间规划有了新的认识,并进行新的评价提出了优化重构路径。当前主流观点认为,人的尺度是衡量国土空间规划的主要标准,应以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为规划的基础,加强两者间的内部联系。受认知能力和技术的局限性,人们还无法科学、精准的全面认知国土空间。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撑,更易建立经济发展、人们生活和生态环境间的联系,客观反映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为规划制定提供参考。

2 信息化背景下对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思路的探索

2.1 更新理念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借助信息化技术,有助于推动相关数据的获取、星系资源共享、规划编制与平台构建等业务的开展,是智能化国土空间规划实现的源动力。智慧国土空间规划仅依靠信息技术的赋能还难以完全实现,需要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综合赋能加以帮助。

当前,信息通信技术已相当成熟,不仅拓宽国土资源数据的收集范围,还丰富数据的类型、提升数据的精准度。具体作用体现如下:第一,从多维度、多尺度、多角度动进行态监测,为人地关系的分析、诊断奠定夯实的基础。特别是出现的有关人的行为和活动的数据,可用于制定“三生”空间的划定和布局,满足人对国土空间的基本需求。第二,坚持科学性原则使用信息数据。利用计算机帮助分析制图和建模,发挥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知识的优势,为决策规划、评估、监测预警等提供技术支撑,力求实现数据驱动、算法和人工智能相结合的决策制定办法。由此可见,集成应用全面赋能国土空间规划全流程是帮助智慧国土空间规划实现重要手段。

不断创新的信息技术是构建规划制度体系的重要保障。在大范围采集国土资源数据时,整合数据资源信息、分析建模和应用服务的难度较大,需要参照技术标准体系和指标、平台、知识库等数据管理内容。要不断调整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的機制和体制,以社会全员参与的方式广泛接收专家、公众的建议,主动邀请高新技术企业共建,通过协作创新使国土空间规划更加科学。

2.2 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思路

总体思路。智慧国土空间规划中的智慧是指“生态文明、以人为本”,他需要特定的技术应用和制度创新,这也是智慧规划的总体框架。作为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规划设计要立足于生态文明建设,符合人、社会、自然和谐共生自然规律,以生态空间保护为规划前提,兼顾国土空间的开发利用,走高质量发展道路。以资源承载能力评价为规划基础,界定发展潜力和发展规模,优化自然资源利用,恢复原有生态系统,科学控制国土空间开发强度。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规划各环节应体现人的主体需求,将情感活动融入规划编制,提升公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以技术应用和制度创新为支撑,构建智能技术辅助的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流程。

(1)技术框架设计

结合总体框架设计和具体规划内容,构建智慧国土空间技术框架,主要可分为信息化建设(基础)、业务建设(核心)、制度规范建设(保障)。信息化建设是国土资源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整合遥感影像是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包含土地使用状况、动态监测、地域地理信息等信息,打造集规划、审批、执法等多项功能于一身的综合监管平台。主要强调采集和运用不同类型的多源数据和构建规划监测、评估、预警体系。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的信息化建设可分为4个层次,即感知层、信息资源层、应用支撑层和平台层。

(2)制度和规范建设

在编制、审批和监管规划的过程中,要秉承多主体参与、共享创新的制度理念。以资源共享平台为基础,完善协商合作机制,打破部门间的协作限制,整合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等不同领域的知识,建立定量分析模型。在规划制定的各个环节,要积极听取采纳各方意见,保证公平、公开、公正,力求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化。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建立双向沟通渠道,体现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的公共服务职能。

建立数据资源、平台建设等的标准规范,确保各级规划的有效衔接。其中数据资源体系主要用于指导数据库和信息平台建设,应包含从数据格式、空间参考、值域范围等方面的标准。制定全面覆盖规划监测、评估、预警的指标体系,明确指标项、元数据、健康状态值等内容。平台系统建设标准应包含系统构成、要求、运行环境、运行维护等方面内容。

2.3 规划实施智慧化

为确保实施效果,应按国家政策在智慧化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同时对规划方案进行动态质量评价。通过构建的监测评估预警平台来提升国土空间的安全性。智慧化的动态质量检测应以平台建设为核心,通过融合多源数据、划分应用层级来制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科学动态评价。此外,不仅要将国土空间资源数量和质量作为参考要素,还要考虑生态资源给人类或生物活动造成的影响,人类或生物对生态资源的使用数量和效率等指标。

结束语:随着智慧城市进程的不断加快,网络信息化已成为领域创新研究的重要工具,能通过融合各项政策和制度创建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制定出集生态型、智慧型与一身的规划方案。当前,对国土空间规划的理论和技术探索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规划方法和人文情怀不足的现象亟待解决。

参考文献

[1] 美丽中国与国土空间规划关系的地理学思考[J].陈明星,梁龙武,王振波,张文忠,余建辉,梁宜.地理学报.2019(12).

[2] 基于“多规合一”的地级市国土空间优化方法探讨[J].段尧.住宅与房地产.2019(33).

猜你喜欢

信息化背景
信息化背景下导学案在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生物制药专业教学策略探讨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生物制药专业教学策略探讨
信息化背景下企业档案管理改革研究
信息化背景下军队文件档案管理探索
信息化背景下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化背景下的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讨
会计信息化背景下管理会计创新探讨
信息化背景下创新中职计算机教育的若干思考
信息化背景下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