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饮食美学视角探析《诗经》的艺术魅力

2020-11-09殷方凯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诗经

内容摘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丰富多彩,是我们研究先民生活的重要文献。其中宴饮诗作为《诗经》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关于先秦时代饮食文化方面的资料,本文主要从饮食美学的角度切入《诗经》。首先,对于饮食美学进行概念界定,并对饮食美学对古典文学的影响进行简要综述;其次以《诗经》中的宴饮诗为案例,从饮食美学角度分析《诗经》的艺术魅力所在。

关键词:饮食美学 《诗经》 宴饮诗

一.绪论

《礼记》中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1]饮食是人类生活经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饮食又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其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影响也具有特殊性。饮食文化在古老的中华文明中早已超越其本体的价值,在某种程度上已然升华到了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的境地,在某种意义上寄寓了中国人的哲学思想、审美情趣、伦理观念及艺术理想。从《诗经》中探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饮食美学,从先民朴素的生活经验中探寻“美”的萌芽,是对《诗经》独辟蹊径的研究途径。

学术界对《诗经》的研究上大多集中在意象研究上,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诗经》的名物研究,即对《诗经》中的草木鸟兽进行意象研究,如三国吴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如宋代的《毛诗名物解》等。[2]虽然历代对于《诗经》的名物研究足够深入且广博了,但大多局限于博物学范围内,较少地谈及与文学、美学的关系。第二,民俗研究。《诗经》中蕴含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因此历代学者对其中的民俗文化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如最早的孔子提出的:“兴观群怨”说,两汉时期,班固《汉书·地理志》[3]中分析各国地理、风土习俗等,近代以来胡适、闻一多等人也都有相应的研究。但针对《诗经》的民俗文化研究领域,多停留在文本呈现的民俗形态上,缺乏深层次如思想、观念、伦理等方面的探讨。第三,饮食研究。这方面的研究首推扬之水先生的《诗经名物新证》[4],从考据学入手的还有《诗经器物考释》[5]等。

经过以上的文献梳理和对研究现状的分析,我们发现,在《诗经》研究中意象研究占据着相当主要的部分,历代以来研究文献浩如烟海,取得了很多突出的成果,但也出现了研究角度单一,成果重复等问题。就《诗经》的饮食文化这一研究方向来说,同样也有单一化、重复化的研究弊病,而且大多数的研究没有涉及到深层次的文学、美学的艺术价值探讨层面。故而,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选取新的角度,以《诗经》中的饮食文化入手,以饮食美学为切口探讨《诗经》宴饮诗的艺术魅力。

《诗经》以其独特的方式记录了先民的民俗、生活、饮食等方面,是我们解密当时社会生活的重要线索和档案。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毛诗·类释》中统计:《诗经》中谷类24种,蔬菜38种,药物17种,草37种,花果15种[6],由此可见《诗经》时代食材的多样性。故而,本文以食料之丰美及酒之醇美进行详细论述,探究诗经的艺术魅力。

二.食料之丰美

《诗经》所处的时代,人类已走出了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民之质矣,日用饮食。”饮食活动已经渗透到了先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到了西周,农耕文明已经有了极大的进步,采集、狩猎、畜牧、种植等方式都是人们获取食物的途径。在《诗经》中有大量的作品描写食物,而酒的出现也意味着周人对“味”的追求,同时也上升到了一种精神层面,可以说西周的饮食文化已经到了一种相当高的水平。

在诗经时代,人們已经开始有意识地追求饮食的调和之美了,也就是说周人对于“味”的追求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大田》中“以其骍黑,与其黍稷。”[7]《甫田》中的“以我齐明,与我牺羊。”[8]是说,祭祀时要将黍稷与肉类相搭配。的确,随着农业文明的兴盛,周人逐渐拥有了较为丰富的物质资源,五谷六畜,还有狩猎、采集所得的野兽、野果,使得先民们摆脱了原始社会茹毛饮血、以“饱”为目标的饮食活动,而走向了烹饪、追求“味”的高级饮食活动。

食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从周朝起,种植五谷六物就已经开始成为先民主要食物的获取渠道,《诗经》当中的主要作物和主食有:粟、麦、来、牟、黍、稷、稻、粱、菽、麻、菰、重、苞等十多余种。如《小雅·黄鸟》中:“黄鸟黄鸟,无集于谷,无啄我粟”[16]是关于“粟”的记载;《墉风·桑中》:“爰采麦矣?沬之北矣”[9]是关于“麦”的记载;《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10]是关于黍稷的记载,在《诗经》中写“黍稷”多达14处,由此可知,在当时的饮食中黍稷极有可能是当时人们的主食。除此之外,肉食也是周人的主要食材。《凫鹥》中:“尔酒既清,尔殽伊脯。”[11]脯即干肉,《行苇》:“醓醢以荐,或燔或炙。”[12]醓是拌和着肉酱、盐、酒等所制成的汁水,醢即肉酱。由此可见,周人对于“味”的追求已经很高了,不仅要煮熟能吃,还要辅之以佐料,将食材进行调和,凸显了五味调匀的中和的饮食观念。

显然,《诗经》中的饮食描写别具风情,当我们拂去对名物的考究这一层之后,将目光深入到诗歌内部,探求其文学意味时,会发现其中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更让人神往。

三.酒之醇美

在研究诗经时代的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是饮食中“酒”的进入。在《诗经》中直接写到酒的诗有35篇,间接写到酒的有20余首。这些作品涉及的内容也十分广泛,包括婚恋、亲情、祭祀等,几乎涵盖了当时生活的方方面面。《诗经》中提到的酒类有十几种,醴、醪、旨酒、清酒等。

必须提到的是,《诗经》中的宴饮诗并不是仅仅书写满足口腹之欲的快感,而是集中关注与会者的道德、人格等方面,并阐发对社会价值和社会利益的审美判断。这一点对中国古典文学中有关酒的描写有深远的影响。如李白诗“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抒发人生失意得意;陶渊明“春林作美酒,酒熟吾自斟”的恬静自然等等。而《诗经》则可以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以酒写世情、写人格、写理想之作的源头。

《唐风·山有枢》:“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男女相悦的迷醉通过酒来体现,酒在这里成为了情欲的象征,此处之酒寓意要享受生活,及时行乐。又有《小雅·伐木》中“有酒湑我,无酒酤我。”《说文》释,可见酤的时间非常短。其言外之意是以丰富的饮食宴请各位嘉宾,把酒言欢。再有《郑风·女曰鸡鸣》:“宜言饮酒,与子偕老。”这里的酒是情定终身的信物,是向彼此托定终生的诺言。《小雅·鹿鸣》“我有旨酒,以乐嘉宾之心。”这里的酒是高朋满座,尽情畅饮的爽快。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酒,在“诗经”时代的用处极广,可宴饮、可祭祀、可婚嫁、可祈福。酒,就其象征意义而言不论是对人、对神还是对物都具有特殊的审美意义。

《小雅·南有嘉鱼》:

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

南有嘉鱼,烝然汕汕。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衎。

南有樛木,甘瓠累之。君子有酒,嘉宾式燕绥之。

翩翩者鵻,烝然来思。君子有酒,嘉宾式燕又思。[12]

此诗为宴饮诗,除了南方有美味的鲜鱼,更有美酒,还有慷慨好客的朋友。整首诗其实是在讲美酒所带来的欢乐,体现了酒之乐美。

《小雅·鱼藻》:

鱼在在藻,有颁其首。王在在镐,岂乐饮酒。

鱼在在藻,有莘其尾。王在在镐,饮酒乐岂。

鱼在在藻,依于其蒲。王在在镐,有那其居。[13]

这首诗赞颂周王饮酒的平和安乐,在欢快热烈的语言中充分展现了君民同乐的主题,有颂古讽今之意。诗人通过鱼和酒赞美了人们的安居乐业和君主的贤德愛民,体现了酒的和美。

酒在《诗经》中体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是带给人们的欢乐、是热情、是解忧。其实除了酒之美,《诗经》中也有讽刺酒所带来的乱德。《小雅·宾之初筵》描述了君主诸侯们饮酒无度,乱性乱德的场面,借以讽谏。由此可见,酒虽美,但不可过量。

《诗经》中形容酒的美通常采用这样一个字“旨”,此字在《诗经》中共二十例,与酒搭配共有十六篇。如《小雅·鹿鸣》:“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周颂·丝衣》:“旨酒思柔”等。“旨”专指饮食之美,在“诗经”时代“旨”指向更高级的审美观念,即对饮食之美的最初概括。

四.总结

在《诗经》中有关食料与酒的篇章倒映出了先秦绚丽的民俗文化与社会风尚。在饮食文化中,反射出的是先民们对于生活的美好追求与向往。《诗经》当中对于饮食的描写气象万千,对于名物的摹写也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被传承下来。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烘托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图貌,其中蕴含着或是含蓄隽永的情致、或是恢弘博大的情怀,创造了和谐的天、人、物世界,创造出了属于《诗经》的永恒魅力。

参考文献

[1]《礼记》[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邓启铜 释.

[2]宋蔡卞.《毛诗名物解》[M].

[3]班固.《汉书》[M].

[4]扬之水.《诗经名物新证》[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01.01.

[5]陈温菊.《诗经器物考释》[M].文津出版社.1990.8.1.

[6]万建中.《中国饮食文化中美学意蕴》[J].中国烹饪研究.1994,11(2).

[7]-[13]李学勤,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作者介绍:殷方凯,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诗经
Black phosphorus junctions and their electrical and optoelectronic applications
El oficio del lector
《诗经》里提到的食物总是很好吃
品读诗经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诗经说鸟
《花·诗经》:寸心容得许多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