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角色和多层次的计算机类课程考试改革方案

2020-11-09李丹杨明侯军杰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5期
关键词:多层次考试改革

李丹 杨明 侯军杰

摘要:以计算机类课程(C语言、操作系统等)为例,针对学生成绩评定过程中考核内容过于单调、考核形式过于死板、考核过程过于简单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角色和多层次的计算机类课程考试改革方案,建立角色多样化和层次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同时详细分析本方案的具体措施及运行机制。

关键词:多角色;多层次;考试改革

1引言

学生毕业后逐步走入社会,就业问题直面而来。学校培养的学生和企业需要的人才技能不匹配,导致学生就业困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高校考核方式不合理、考核点不全面等。由于学校的考核机制问题,计算机类课程多以期末考试定成绩,学生为追求高分数,重理论轻实践。然而,当今社会缺少的并不是理论型人才,而是“理论+ 实践+ 创新”三种技能并存的复合型人才。基于上述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角色和多层次的计算机类课程考试改革方案。

2现有考核方式的弊端

目前很多高校仅仅注重纸面分数,并不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学生品德的教育。各大高校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主要以期末成绩和平时表现为主,具体考核方式为:课程成绩= 理论考试(70%)+平时表现(30%)。从考核方式可以看出,理论考试的卷面成绩占比过大,这仅仅能够体现出学生在课下有没有认真复习,并达不到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效果。卷面上体现的题目过于死板,也无法检验出学生是否掌握了程序设计思维和动手编程能力。计算机类课程大多以编程为主,并不是用卷面就可以说明问题的,编程类课程需要大量的操作,只有在不断地错误中磨练,才可以让学生真正的掌握一门课程的技能。

从死板的考核方式可以体现出,学生的成绩仅仅由本门课程的任课教师所决定,这明显有些片面,只有从不同的角度,才可以看到不同的风景。引入多角色评价,更加公平公正。思想与技能并重,一心向国的人才更符合时下社会需求。

3考核评价体系设计

总成绩=多层次评分(90%)+多角色评分(10%)。考评体系从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1)多层次。包含“自”学习“、擅”分享“、拼”实践和“赢”期末四个模块。(2)多角色。成绩评定由课程教师、班导师、导员和同学四方共同决定。(3)考核过程增加德育评价[1]。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合于多角色和多层次考评当中。随着改革一轮一轮的推进,各部分所占比例和分数会进行动态调整。考评体系见图1[2]。

3.1多角色评分

多角色包括课程教师、班导师、导员和同学,四种角度囊括我们学习的方方面面。课程教师考评专业知识,班导师考评思想动态,导员考评出勤,同学考评班级贡献度和参与度。课程教师评分即多层次评分部分占90分,班导师、导员和同学评分占10分,比例为1:1:2。

3.2多层次评价

(1“)自”学习。(占10分)

“自”学习模块考评点包括学生在教学平台上的学习行为与学习轨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讨论模块中的活跃度和团队协作与贡献度等。为了提升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教师需在教学平台上定期发布讨论题。“自”学习模块德育部分考核人生观、价值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2“)擅”分享。(占10分)

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多以软件公司为主,以项目团队的形式参与工作。将分享、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重要考评指标。在小组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和辩证思维;在课程讨论中对论述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进行评价;在翻转课程中,以学生分享和讲解能力作为评价指标。每个小组中每位同学担当的角色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小组长分配与打分,组员全程监督。“擅”分享模块德育考评点包括学生的爱国热情、责任心、自信心和职业素养。

(3“)拼”实践。(占30分)

将课程内容与实践项目一一对应。学生在完成所有实践项目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项目成果展示和答辩,以设计的独创性和正确性为基本指标,以创新性和前瞻性作为加分项进行评分。环节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最后是教师的点评。“拼”实践模块德育考评创新意识、工匠精神、独立和团队协作。

(4)“赢”期末。(占40分)

期末包含笔试和上机两部分。笔试部分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原理掌握的情况。上机部分考核学生的编程与纠错、算法与系统设计、探索与创新思维等方面。“赢”期末模块德育方面考评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谐发展和理性求实的优秀品质。

4实施效果

为了验证本次考试改革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笔者在取得学校教务处同意的情况下,对我校计算机专业2017级本科生《操作系统》课程进行改革实验。取得实效:(1)学生获得感提升。在课程结束后,通过对参加考评改革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学生反馈获得感提升,课程干货满满,改革后的考评体系更公平、更公正,更能体现真正实力,满意度较高。(2)学生创新能力提升。改革后的方法增加了创新和实践能力所占比重,学生创新思维活跃,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取得喜人成绩。(3)同行认可度提高。同专业、相关专业的教师、领导认可改革成效,改革方法可复制、可推广。

参考文献:

[1]   沈齐英,居瑞军,王腾,张志红,管潔,晁建平,彭效明,郭晓燕“.新工科”背景下专业课教学中课程融思政的改革与实践[J].当代化工研究,2019(17):79-81.

[2]   邝砾,于美琪,冯文韬,花宏宇.基于层次考核的计算机类课程考试改革研究——以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计算机教育,2017(01):62-66.

作者简介:

李丹,女,1983.01,汉族,吉林梅河口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机器视觉、高等教育。

课题项目:本文系沈阳城市建设学院2019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JG201920)、沈阳城市建设学院2019年度校级重点课程建设项目(操作系统)、2020年度沈阳城市建设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操作系统)相关成果。

猜你喜欢

多层次考试改革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食品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食品
构建多层次外语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PLC技术及应用》高职课程考试改革探索
文学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建构意识
多层次案例教学法在独立学院统计学教学中的实践
一张动物学试卷的思考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多层次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
浅析新时期下高中语文新课堂
对高校运动训练课程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