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梧岗村美丽宜居乡村空间环境提升研究

2020-11-09刘苏文钊萍李宪锋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乡村建设

刘苏文 钊萍 李宪锋

摘 要:美丽宜居乡村规划建设是对农村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是对乡村历史文化脉络的延续,促进社会和谐有序发展。乡村历史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复制性和不可替代性,具有很高的经济、文化、社会和精神层面的价值,对乡村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提升,有利于保护乡村文化,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环境空间提升让乡村更加美丽宜居。文章结合梧岗村空间更新案例,保护建筑遗产,整合社会各方有利资源,从而打造良性发展的乡村空间,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传承保护、留住乡愁的要求全面推进乡村人居环境建设。

关键词:梧岗村;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梧岗村美丽宜居乡村空间环境提升探究”(SJCX20_1022)研究成果。

一、美丽宜居乡村的特性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约有 55 万个行政村,317 万个自然村,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乡村发展建设也迫在眉睫。我国在21世纪初就提出了关于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一系列策略,并且不断推进实施,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如何提升乡村空间环境,如何在原有村落的基础上推进美丽宜居乡村的建设,总结出美丽宜居乡村具有人居环境美丽、地方特色明显、空间布局优越的特性。

(一)人居环境美丽

“空气好、环境美、生活好”是美丽宜居乡村发展的大方向,美丽舒适的环境能聚集更多人脉,才能进一步发展乡村生态,探索开发更多业态,助力美丽宜居乡村的长远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也是民生福祉。在美丽宜居乡村综合治理过程中,通过推行农村环境治理“全覆盖”,让村民望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

美丽宜居乡村的建设必须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前提,保留乡村的特色,突出中心村、精品村、风情小镇等,做好人口集聚的基础设施配套、土地复垦和“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乡村的“美丽”,不仅要体现在住宅、村庄等固有物质的舒适、洁净和宜居方面,同时必须表现为百姓精神状态上的积极进取和人的生存环境的和谐。

(二)地方特色明显

地方特色通过乡村文化体现,我国的乡村文化又是建立在传统农耕经济基础之上的农业文化形态,广大农民是乡村文化的主体,他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并不断发展着乡村文化。另外,农民特定的生活方式是对乡村文化产生影响的最大元素,村庄现有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特点影响着乡村文化,村庄承担着乡村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任,是乡村文化的载体和依托。

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是国家在全国范围内提出并实施的长远计划,强调中国美,农村必须美,美丽中国的实现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近年来,我国还提出了关于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一系列新的思想、新的观点和新的要求。全国范围内的乡村各有特色,在建设过程中必然要针对每一个村庄的特点,尊重当地的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传统村落文化,因地制宜地建设美丽宜居乡村,避免出现“千村一面”的现象。保持当地的地方特色是衡量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成功的关键。

(三)空间布局优越

美丽宜居乡村的发展方向是不仅要美丽,更要宜居。从古至今,乡村选址布局都讲究与自然山水的融合,从而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特色。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过程中自然要考虑尊重原始空间布局,在不破坏整体性的基础上进行环境更新,设施完善。在乡村空间环境提升中,垃圾、水体治理是重中之重,展望未来,要优先打造城乡一体和相互融合的基础设施及社会基本服务格局。

在美丽宜居乡村空间布局规划中,除了注重“多样性”和“复合性”外,还应注重适应性。适应性是指针对乡村实际环境,采用有机更新的手段,使乡村空间布局规划既要适应时代又要适应乡村社会本身。随着时代的变迁,乡村空间的部分功能已不能满足居民的现代生活需求,在美丽宜居鄉村建设过程中,应避免不合理、过时的功能,增加满足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创新功能,由此达到提升乡村空间活力的目的。这就需要从宏观到微观层次考虑乡村空间的规划布局,在一定地区范围内,把乡村空间作为一个整体性要素纳入到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之中。在乡村空间整体规划布局中,要充分考虑乡村与外界交流的方式,并在空间规划过程中为这种方式提供便利。例如,乡村通往外界的主干道的规划布局属于乡村公共空间的范畴,应充分考虑其功能性和创新性。功能性即要保证所有居民的庭院空间与通往乡村公共空间的交通便利,而创新性是在保证功能性的前提下寻求更方便更快捷的布局方式,或者赋予该公共空间新的功能(如道路两侧放置座椅等供村民休憩交流)。

二、梧岗村现状分析

(一)梧岗村基地状况

梧岗村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与常州戚墅堰相邻,河横路、河丰路、溪河路贯穿全村,距沪宁高速公路横山道路5公里,交通条件优越。本次设计用地总规模48.7公顷(图1)。

梧岗村自然景色宜人,地广人稀,田地环绕,民风淳朴;文化资源丰富,有手编竹篮、常州戏剧文化、常州唱春、常州小热昏、庙会、梨花节等;产业特色有二花脸猪养殖基地、翠冠梨特色果园基地以及蟹塘基地等。

(二)梧岗村环境现状分析

根据前期实地调查以及查阅资料,从房屋建筑、水系、道路、空间环境、配套设施五个方面对梧岗村进行全面分析总结,找到梧岗村的优势以及需要设计改造的不足之处。

梧岗村下属的前庄、马家头、陈巷三个自然村整体建筑可以分为传统建筑和现代民居建筑。传统建筑集中分布在马家头和陈巷两个自然村,目前保存相对完整,保留了传统建筑特色;现代民居建筑多为2~3层自建住房,建筑立面多为瓷砖贴面,另有少量建筑砖基石裸露。其中共有四条水系,村庄内部水系周边环境处理较为简单,水质较差,河塘周边杂草丛生,岸堤没有防护栏杆,存在安全隐患;村庄中心水体存在污染,水面有漂浮物;村户门口支流水质污染严重,垃圾乱堆乱放,未形成通畅的水循环系统。梧岗村内部各自然村之间交通便捷,但部分主路、乡间支路破损严重,路面不洁,杂草农作物侵占道路。道路的排水系统不完善,部分明沟破败简陋,更大部分没有系统组织排水系统,影响村庄整体环境,不符合现代居民生活需求。梧岗村整体空间布局优越,有独特的江南自然风光特色,需要进一步完善的一是充分规划利用村落公共空间,倡导全民健身的生活理念,增强村民邻里幸福感;二是民房宅前屋后自留地的规划利用,当前宅前屋后空地荒弃,缺乏有效利用和视觉美感。基础配套设施方面,现有问题较多:村庄识别性较弱,缺少形象识别系统;公共厕所(前庄、陈巷)简陋破败,墙体斑驳,体量较小,卫生环境极差,较少利用;垃圾堆放随意,污染环境,没有系统便捷的垃圾分类站;电线杆排布不整齐,离房屋较近(小于10米),电线交叉错乱,距离地面较近,存在安全隐患;栏杆破损,表皮剥落,与乡村传统风貌格格不入;村内(位于陈巷)已有基本的公共健身配套设施,环境较差,设施陈旧,硬质铺装较大,缺少绿化以及休息空间。

梧岗村总体环境基础较好,自然风光独特,为进一步打造美丽宜居乡村,提高乡村居民幸福指数,需要从整体出发,结合当地自然文化特色,全面提升梧岗村空间环境。

三、梧岗村空间环境提升

根据梧岗村特色打造一环一轴十节点:一环,即环三个自然村景观带;一轴,即临河景观发展轴;十节点, 基于一轴一环线路上提炼核心整治节点,从房屋修缮、理水、修路、空间优化、设施完善五个方面进行专项设计改造(图2)。

设计总体定位是以二花脸猪和翠冠梨产业为主导,以提升村民生活生产幸福指数为主要目标,展现多元农居生活,打造星级康居家园。五大设计策略为:村庄建筑重“修缮”,轻“拆建”;村庄风貌重“护景”,轻“造景”;生态建设重“整治”,轻“改治”;文化建设重“育人”,轻“育势”;产业开发重“效益”,轻“效仿”。让梧岗村不仅有新鲜空气,鸟语花香,还有绿树荫浓,果实累累,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

深化设计从房屋修缮、理水、修路、空间优化、设施完善五个方面入手。传统建筑以修缮恢复原貌为主,其余建筑破旧处,通过铲除、基层处理、批腻子、刷外墙漆等工序进行处理,对建筑外立面的修缮及重点特色墙绘处理,进而优化村庄环境,再加上绿化小景配置,打造园林式农居家园。对水体进行清淤,种植荷花、狐尾藻等具有吸污功能的水生植物,岸边利用本土材料,如砖、竹,增设安全护栏。主道路黑色化,道路两侧的灌木查漏补缺,修整齐全;原次要道路进行修整、重筑,便于村民通行;宅前道路设置花池栅栏,规整用地,美化空间;因地制宜,适当补充排水系统,用自然卵石将破损的原沟渠、路牙石进行改造,并在附近栽种植物。在原有整体空间布局的基础上,亮化提升自然村的出入口空间,增设休闲广场,修缮原有健身广场,以强身健体,增强村民交流,提高村民文体生活质量;对宅前屋后空间进行合理规划和美化处理,适当增加景观小品、休憩座椅等,增加邻里交流。在完善基础设施方面,打造与村落特色相统一的标识系统,从警示牌到入口村标,结合村庄特色进行统一设计,形成完整的标识体系;针对村庄现有垃圾处理点不足及原垃圾点脏乱差的情况,置换和在合适的地点增设新的垃圾处理点,统一协调的垃圾分类站,使村容村貌整洁有序;对原有线杆、电线进行规范整理,适当增加线杆的特色墙绘,弱化冲突,美化提升村落空间环境(表1)。

四、结语

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综合体现。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应加强乡村空间布局规划设计,发掘乡村空间功能上的创新性,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潜移默化地改变乡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保护和传承传统乡土文化,真正体现美丽乡村的内在美和外在美。

梧岗村空间环境的提升是在美丽乡村建设的研究基础上,不仅突出了物质空间的布局与设计,同时嫁接了生态文化,传承了历史文化,挖掘了民俗文化,将文化融入到梧岗村的改造设计之中,提升建设的内涵和品质,满足村民的文化需求,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使梧岗村真正成为村民的精神家园和生活乐园。梧岗村空间环境提升设计艺术形式与本土文化紧密结合让当地民众产生共鸣感,让远离家乡的游子有归属感,让初来乍到的客人有新鲜感。梧岗村空间环境提升将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品质作为建设的落脚点,着眼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应用,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开发、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美丽乡村的生产、休闲、体验、观光、养生、生态等综合功能,从二花脸猪产业和翠冠梨农业入手着力培育农村新型业态,发展乡村经济。

美丽宜居乡村空间环境提升关系到农民的幸福生活、美丽乡村的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在建设过程中要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绿色生态、天人合一,注重内涵、凸显人文,传承保护、留住乡愁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找准美丽宜居乡村空间环境提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标,有针对性地建设美丽生态宜居的新乡村,为农民的幸福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J].新疆农业科技,2019(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5(1).

[3]朱国平.居有其所:美丽乡村建设[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6.

[4]王党荣.传统文化回归美丽乡村:环境规划设计[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18.

[5]胡新科,黄进,冯善书,等.人居环境整治 破局美丽乡村建设[N].南方日报,2018-10-25(1).

[6]劉彦随.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J].地理学报,2018(4).

作者简介:

李宪锋(通讯作者),常州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刘苏文,常州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建筑空间环境设计。

钊萍,常州大学艺术学院学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乡村建设
梁漱溟与费孝通乡村建设思想之比较及当代价值
再思20世纪上半叶的乡村建设与改造
家电使用及维修现状调研分析
从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略窥成人教育管理理念及对现今成人教育管理的启示
浅析中国新旧城乡建筑景观的建设与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