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细节 提高质量

2020-11-09马宝红韩运侠

高教学刊 2020年30期
关键词:教学细节教学技巧

马宝红 韩运侠

摘  要:师范生技能培训是师范类高校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基于细节决定成败的认识,文章从教学表现和教学技巧两个方面探讨了师范生技能培训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重点关注了这两个方面的细节问题中知识逻辑性的重要性。期望能够为师范生技能培训提供参考。

关键词:师范生技能培训;教学细节;知识逻辑性;教学表现;教学技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30-0066-04

Abstract: Skill training is important for normal student. In the process, the key is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details. The paper discussed it from two aspects: one is teaching performance, the other is teaching techniques. It is focused on the importance of logicality in them.

Keywords: skill training; teaching detail; the logicality of knowledge; teaching performance; teaching techniques

一、概述

教育部2017年10月26日印發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提出了“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认证理念[1],其中产出导向(简称OBE)明确了师范生学习产出标准和能力素质要求。由于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质量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出师范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所以高等师范学校师范专业的教学技能培训得到了大家的普遍重视。

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简称技能培训)主要包含中学课程标准的理解、中学教材分析技能、板书板画技能、说课技能以及其它和专业相关的教学技能。这些教学技能看起来并不难,但是学会并运用自如并不简单。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根据本人的工作经验,在技能培训中如果能将各个环节的细节问题捋顺,将会在培训的每个环节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避免将培训当作按照方案走流程,最终只有培训学生的数量而无质量的遗憾。

在技能培训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很多,不同的培训教师关注点可能也有所不同。本文将以物理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培训为例分别从课堂教学表现技能和课堂教学技巧两方面来探讨一些师范生技能培训中的细节问题,期望能够为高校师范生技能培训提供参考。

二、课堂教学表现细节

技能培训中的课堂教学表现从整体结构方面可以分为板书、讲解、教态等三个大的方面。下面将从师范技能最基础的要求出发分别讨论这三个方面在技能培训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

(一)板书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提纲式体现,体现了教师对于整节课重点内容的逻辑安排[2]。板书包含所讲课题的题目、用来表明题目内涵的多个知识点的大标题、为了讲解每个知识点而罗列的小标题以及整体的板面安排。

在教学技能培训中,关于各个标题的设定以及排列顺序并不是培训的必需内容,一般只要师范生能够根据所讲课程列明各个标题即可。但是在实际技能培训中却发现:有些初次接触技能培训的学生,尤其是理科类师范生,无论模仿培训老师讲多少遍课都不能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其中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师范生无法捋顺所讲课程的逻辑关系。

根据培训经验,解决捋顺逻辑关系这个难题的方法在于正确列出一节课的知识逻辑图。知识逻辑图的正确与否在于对学情和内容的分析,知识逻辑图的教学表现就是板书时各个标题的确定以及排列顺序。

首先,师范生需要明白各种板书标题表达的内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如前所述,题目、大标题、小标题是层层细化深入的关系。(以一节中学物理课《压强》为例)

题目是教师所授课题的题目,通过题目能够明白本节课讲解的主题。示例中的题目即是:压强。表明这节课教师的重点在讲清楚压强而不是压力或是其它概念。

大标题是为了阐述清楚所讲课题即题目,将课题内容分解开的主要知识点。同时大标题的确定也表明了教师计划从哪些层面来讲解清楚课题。还是《压强》这个课题,如果教师考虑从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的概念、压强的公式及单位、压强的应用、压强的计算等几个方面讲解压强,则大标题就可以设定为这五个标题。

小标题是教师在讲解某一个大标题的知识点时所涉及到的分支问题或是结论性总结。例如在讲解《压强》的第一个知识点“压力的作用效果”时就可以列出两个小标题:1. 压力不变,接触面积变化时的作用效果。2. 接触面积不变,压力变化时的作用效果。这两个小标题表明教师将从压力和接触面积两个方面来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小标题、大标题、题目之间是一种层层解释、说明的知识细化关系。

其次,各个标题的设定和排列顺序是基于各个标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一节课要讲得清楚,除了正确的分解知识点还有一个细节需要注意,这个细节就是各个标题的前后顺序。如果说标题的设定反映了知识点的分解组成关系,标题的前后顺序则表明了教师教学逻辑关系。还是《压强》这节课,我们既可以按照1. 压力的作用效果、2. 压强的概念、3. 压强的公式及单位、4. 压强的应用、5. 压强的计算的顺序来讲解,也可以按照2、3、1、5、4的顺序讲解。

在确定标题的逻辑关系的过程中有两个依据原则,一个是知识点(即大标题)之间的递进关系,另一个是学情,在考虑学生知识储备和接受能力的基础上尽量体现学生对知识点由浅入深的认知顺序,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到,板书的内容为学生呈现出了一节课简洁的知识逻辑关系,是技能培训中师范生首要明白的细节。

(二)讲解

讲解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它体现了教师对于知识、学情的全面掌握和对二者恰当融合,正是通过这种融合使得传授知识时能够根据学情把握深入浅出的度,也是通过这种融合能够将学情自然的贴合到知识讲解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对于教学新手在技能培训中先不必太在意如何才能够既关注知识的讲解又兼顾学情,只需先做到以下三点即可:

1. 分析清楚一节课的知识点,将知识点的逻辑关系讲清楚。分清楚知识点按照从大到小的原则,先看一节课大的知识点有几个,然后再分析为了讲清楚其中的一个大知识点需要讲清楚哪些细碎的知识点;一节课的知识点在同一个课题之下,它们必然是相互关联的,因此讲清楚知识点的逻辑关系即讲清楚大知识点之间的过渡以及深层的关联。这个分析过程类似于前面所说的大标题和小标题的确定过程,但是要比题目确定过程详细。

2.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是教学中经常提到的一句话,也是一节合格授课的基本要求。但是初次学习教学技能的师范生和有些一线教师对此往往理解错误,认为在教学中讲到某个知识点时向学生强调“这个就是重点”或“这个就是难点”就达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真正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通过授课教师对重点的全方位多角度讲解、对难点形式多样具象引导的解释达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体会到重点的凸显和难点的理解。所以在技能培训中要使师范生明白,重点、难点是讲(讲解)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

3. 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运用在教学技能培训中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对于语言的要求在教学中只是强调通过相应的普通话等级要求即可,但在实际教学中语言应用的合适与否往往会使教学呈现出或锦上添花或枯燥无味的不同表现。

要想使语言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授课教师不需要嗓音多么婉转柔美,但是语音语调一定不能平铺直叙,需要在讲课中通过语音语调高低缓慢的转换表明所讲知识点的重要性以及知识点间的关系。同时,教师语音语调的转换也是消除学生听讲疲劳调动学习兴趣的一种方式。

在教学中,还有一种容易被忽略但是又非常影响教学的语言习惯:教学废话。所谓教学废话就是在教学中如果不说丝毫不影响教学效果的话。例如教学中的口头语“是不是”“对不对”;教学中间即兴对学生的“批评教育”;没有意义的自问自答等等,这些教学废话除了拖慢课堂教学节奏,凸显教师备课不足之外没有任何作用,因此,在学习教学技能之初就应该自觉的摒弃说教学废话的习惯。

(三)教态

教态是一位教师在教学时呈现给学生的外在肢体形态,这种肢体形态往往反映了每位教师各自不同的气度和精神面貌,这种气度和精神面貌经常会影响到学生的听课情绪。因此,教师的教态要求也应该融入到教学技能培训中。

其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态如何展现并没有严格的规定,只要做到内在精神积极,外在动作自然即可。内在精神积极是指无论什么情况下,当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都要抬头挺胸向学生传递积极的情绪信号而不是垂头丧气的消极信号。外在动作自然是指在教学中无论是有意识的指示板书内容、做演示实验还是无意识的情绪表达都应该幅度合适、频率合适。

关于教态,初次接触教学的师范生经常会犯两个走极端的错误。一个是过于小心,手该举多高、头该怎么斜等將每一个动作都预先设计好,这样的教态看起来规矩但是非常呆板,完全不能在教学中和语言配合表现出课堂教学的逻辑分明、淋漓尽致。另一个极端是太会“演戏”,将课堂教学当作表演的场地,动作夸张、频繁,这些师范生普遍认为,讲课好不好其实是“演”的好不好。这是对课堂教学教态一个极大的错误理解。

教师在教学中的教态应该在自然大方的基础上遵循两个原则:传递积极的精神状态、利于学生的听讲。

传递积极的精神状态是指教师外在的形象要挺拔,内在的状态要专注。外在形象要提拔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挺胸、抬头、收腹”,让学生能够感觉到老师在上课时精神饱满,要避免塌腰、松胯的站姿。例如一些师范生在初次走上讲台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将左手插到裤兜右手拿着粉笔一边晃着粉笔一边讲课;还有一些学生站在讲台上会紧张或是习惯性的抖腿或是抠手等等,这些都会让听课的学生感觉到教师对于教学的敷衍。内在状态要专注是指当走上讲台就应该专注于教学,一些和教学无关的情绪都应该暂时抛开。曾经我们对师范生说:无论你昨天受了多大的委屈,当你今天走上讲台,学生看到的都应该是一位依然专业的老师而不是情绪外露的“熟人”。

利于学生听讲主要是指教学中的动作要适度。动作适度是指既不要一个动作贯穿全课堂也绝对不能把教学当作演戏,自然是教学中最需要的状态。例如教师讲解有时需要用伸手对板书内容进行指引。但是如果指引过于频繁或夸张,听课学生的关注点就会逐渐从对于知识的关注转移到关注教师的“表演”。再例如,在演示实验展示实验器材的环节,如果动作幅度过于小的话,听课学生完全看不清楚器材同时也会造成教师只是给自己展示不顾及学生的印象。

教态是教师走进课堂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也是最直观的印象,所以让自己的教态有意识的自然、舒适是维持一节课顺利完成的有效链接。

三、课堂教学技巧细节

一堂课的顺利进行似乎按照引课、展开、总结等过程进行就可以,实际上每一步都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关注这些细节能够让师范生快速的掌握教学的基本技巧。

关于引课。引课是教学中引入新课的简称,就是教师如何开始引导学生进入一节课。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如何开好一节课的头,对于一个刚开始讲课的新教师基本上决定了这节课是否能够顺利展开,而对于物理课则意味着这节课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引课对于课程的展开十分重要。

引课的方式有很多,例如提问题、看图片、讲故事、做演示实验等等,对于一节具体的课题,这些方法并不是每一个都有效。挑选合适的引课方法要明确引课的目的和应用要点。

首先,引课的目的是为了在讲课前引起学生对教授内容的兴趣,激发起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因此引课的第一个应用要点就是引课的内容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中选择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由不过于难以理解的例子入手。例如在讲解摩擦力的时候最好不要用自行车轮的转动来引课。因为自行车的转动常见,但是摩擦力和车轮运动的关系却比较复杂难以在引课阶段引起学生的兴趣。

其次,引课时的引导问题要目标明确。例如有些师范生尝试用看图片的方式引入“浮力”这节新课,经常会对着一张有远山、大海、轮船的图片说:“我们大家来看这张图片,这里都有什么呀?”这句话的引导问题就非常不明确,一张图片包含的细节内容很多,究竟哪一点才是老师想引导学生关注的?所以根据教学需要,引导问题应该具体而明确的问“我们大家来看这张图片,这么大的船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从而引出浮力这个课题。

第三,引课时间不要太长,要快而准确地切入到所讲的课题。引入课题时间太长会弱化引课的目的。曾经有师范生要引入浮力的概念,于是生动地罗列了海上的船、沉到水底的石头、飘到天空的氢气球和飘落下的树叶等等,用了将近十多分钟,最后问学生:你们想到了什么?学生也许什么也没有想到,也许想到了很多老师所说的情境但不知道该关注哪一点。此时,引课的目的就被大大弱化。这里师范生出现了两个明显的问题,一个是引课时间太长造成了学生的思维目标不明确,另一个就是我们前面说的无效提问,即提问问题不明确不能将听课学生的引到要讲解的问题上。

由以上分析,一个好的引课需要在教学目标十分明确的基础上选择合適的例子或情境,应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快速直达引课目标。切忌引例脱离生活,语言拖沓啰嗦。

引课之后是课程的展开讲解,在这其中依然有许多细节的问题需要注意,这个需要师范生经过反复训练才能体会。本文重点分析一下课程展开中课件ppt的制作和应用细节。

首先,明确课件在教学中的作用。课件是教学中的“辅助教学手段”[3],它弥补了教学时教学内容展示不够方便、灵活等问题。既然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如果在课堂上完全依赖课件的播放,忽略教师的板书和对授课内容的讲解,就与课件引入的初衷背道而驰。

其次,根据课件的作用来把握课件的内容。课件既然是教师讲课过程中的辅助,所以就要简洁明了,能够使教师的讲授生动形象。因此尽量少用成段的文字,多用短句和图。而有些过于依赖课件的教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为了想“把问题讲清楚”就复制了大段的文字到课件上,造成了讲课等于读课件的现象。

第三,按照内容的逻辑关系安排课件内容的先后顺序。一节课的课件有许多张,每张的内容也有很多。如果每张课件的内容都是不分先后顺序一起出现,“剧透”讲课内容就会使教师教学中的引导、讲解缺少了类似破案感觉的丝丝入扣、缺少了吸引学生的“悬疑迭起”。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灵活利用课件中的一项操作“自定义动画”,用它调整课件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先后顺序和出现方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在进行操作的时候,确定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和出现方式的关键是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就是教师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样讲。“自定义动画”的灵活应用充分体现了课件的辅助教学作用,能够在通过润物细无声的形式使教师教学顺畅、学生学习脉络清楚。

四、结束语

完成一堂精彩的课需要教师用心、用情、用功,教学细节问题随着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深入认识会越来越多。作为辅导师范生的教师,如果在师范生技能训练的初期把握以上细节问题,通过潜移默化的训练使师范生形成细耕教学的习惯,既能稳定扎实的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也能使他们学会发现教学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Z].2017.

[2]国家教委师范司.高等师范学校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Z].1994.

[3]树苗.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Z].百度文库,2019.

猜你喜欢

教学细节教学技巧
大学英语教学中课堂提问的功能及技巧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技巧略谈
关注细节研究 成就精彩课堂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探讨计算机网络课程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的方式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
聚智慧于细节,展精彩于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