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生成长共同体发展路径探究

2020-11-09王红

高教学刊 2020年30期
关键词:发展路径思想政治教育

王红

摘要:当代大学生的个性、思想、价值取向等方面均呈现出很多新的特征,给新时期高等院校的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通过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师生成长共同体,树立共同成长理念,基于相互协作式研学成长、互相促进式实践成长、携手共进式生涯成长等路径,促进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互相学习、互促互进、共同成长,既能更好地实现辅导员自身职业素养的提升,又能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成长成才,从而达到教育结果的双赢。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师生共同成长;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30-0172-04

Abstract: The personality, ideology, value orient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present many new characteristics, which have brought a lot of new challenges to the education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period.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er-student growth community,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common growth, based on the path of collaborative research and learning growth, mutual promotion of practical growth, hand in hand career growth and other paths, to promote the mutual learning, mutual promotion and mutual growth of college counselors and college students, which can not only better realize the improvement of counselors' personal professional quality, but als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and growth of 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so as to achieve a win-win result of education.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grow up together; growth path

新時期大学生的个性、思想、价值取向等方面均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给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大学生思政教育如何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迫切需要辅导员加快与学生共同成长以适应学生成长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师生成长共同体是一个教育活动组织,通过共享资源和师生之间积极互动,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激发双方的有效互动学习。在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的共同成长模式中,两者需要共同承担教育责任。辅导员可通过与大学生进行深入和全面接触交流获得启发,同时大学生能够通过与辅导员的交流接触接受教育。辅导员给大学生们引导注重知识与责任的重要性,而大学生通过接受教育,不仅仅是获取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汲取到生活智慧和成长经验。国内外对“共同体”的研究很多,但大多集中在政治学和社会学领域,对“成长”的研究也比较丰富,但是与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的共同成长相关度较高的研究文献不多。本文以“共同体”理论为基础,探讨了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共同成长的内在逻辑和机理,为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的共同成长提供参考。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生共同成长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师生成长共同体的内部要素独立运作、封闭、效率不高,互动与沟通不足,缺乏协调和统筹规划,各自的管理体制相互独立,缺乏互动交流机制,很难协调各方的利益,这极大限制了共同体的整体功能发挥与效果。

现阶段高等院校辅导员和大学生之间的共同成长现状并不乐观。首先,辅导员和大学生之间没有形成共同的发展目标。高校辅导员同时具备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很容易导致大学生对辅导员身份的认识不清;同时部分辅导员对自己的职业价值不明确,跟大学生的奋斗目标不一致。其次,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之间缺乏充分的交流沟通。大部分高校辅导员工作中都能注重跟大学生日常的交流沟通,但离与大学生发展成为无话不谈的良师益友还有一定的距离。有部分辅导员将大部分时间精力花在个人事务上,疲于应付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实际花费在关心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上的时间精力很有限,存在一些为了工作而工作、为了管理而管理的教条现象,对待学生缺乏真心实意,学生也很难感受到辅导员对自己发自内心的关怀和帮助,辅导员不易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也不常打开心扉跟辅导员倾诉沟通。高等院校目前存在辅导员与大学生的交流频率低、交互性少、沟通不畅等问题,长此以往,容易在师生之间产生隔阂,师生关系淡漠疏远,这些消极因素严重阻碍了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共同成长。另外,在对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成长交互研究过程中,往往容易忽略大学生对辅导员的积极影响,实际上这种积极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必须在建立和巩固两者关系的过程中才能够体现出来。

因此,亟需掌握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之间相互影响及作用的内在机理,探究辅导员与大学生的共同成长路径,提高辅导员“三全育人”的能力,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与发展。

二、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师生共同成长路径解析

(一)新时期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树立共同成长理念

在思政教育过程中, 要采取共同体育人模式, 需树立师生共同体教育理念, 确保师生之间保持紧密、和谐的关系, 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引路人,既是人生导师,又是知心朋友,同时扮演着多种角色。辅导员在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与心理疏导, 同时还应加强与大学生的交流沟通, 避免学生成为单向的接收器, 应培养成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参与者。只有这样, 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才能建立平等有效对话, 构建出民主、开放、公平的学习环境, 推动大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师生成长共同体中, 辅导员应定位成支持者, 以大学生为中心进行各种教育活动的安排, 与大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沟通,进而相互分享知识和经验, 使得大学生能深刻体会到教育活动的积极作用。

通过师生成长共同体的构建, 能让学生意识到与老师在思想意识方面的差异,通过取长补短、互惠互利式学习,充分感受到师生共同成长对自己学业的帮助和作用,能主动自愿加入到共同体中,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快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辅导员而言,通过建立成长共同体,能够帮助大学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树立学习自信,进而快速提高学习成就感,同时也能让辅导员认识到师生共同成长对自己事业的推进效果,通过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互动学习习惯,促进师生树立共同成长理念,明确共同的奋斗目标。

(二)新时期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相互协作式研学成长路径

相互协作式研学成长是实现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共同成长的关键基础。高校辅导员自身专业文理兼有,开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是在原有知识结构基础上,靠实践经验和前期积累来完成的。由于专业和知识的局限,在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专业学习、就业指导、职业规划等一系列问题时,很难对大学生进行全面专业的解答指导,极易影响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和成效性。因此,辅导员要想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从容应对,就必须要主动参与学习、善于参加学习,重视提升自己相关业务能力的学习,提高教育管理能力和职业素养。

据统计调查,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大多数具有研究生学历,年龄结构也是以青年教师为主,通过了招聘考试和工作考核,都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及职业素养,能跟大学生相互学习、交流学习方法,明确学习目的。通过共同学习、沟通交流,辅导员跟大学生在学习知识和经验方法上做到互通有无、知识互补,通过辅导员自身业务能力的提升,对大学生指导方法的改进,加上大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促成师生的共同成长。

学习是大学生的天职,通过努力认真学习,大学生才能获得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丰富的专业技能,成长成才步入社会。同时,学习也是高等院校辅导员的一项基本职业要求,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全面的教育管理知识和职业素养。针对新时期大学生常常出现学习迷茫、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动力缺乏和发展目标不明确等状况,辅导员可以在学校的图书馆、教室等场所,以身作则、亲自示范,带领学生一起“充电”学习,通过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方式激励师生共同学习、一起进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的快速发展,QQ、微信、微博、论坛等新型交流互动工具为辅导员和大学生快速分享学习资料、交流学习、解答困惑提供了便捷。也可以利用一些手机APP软件,如Timing互助监督式应用,利用学习计时、视频打卡、起床/睡觉、学习日记、学习计划五个功能模块,能够满足师生相互监督、交流的共同学习需求。同时新媒介的应用也突破了时空限制,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便于师生更好地互动学习。高校辅导员可以应用新的软件工具搭建师生共同学习交流平台,辅导员也可以与大学生一起参加一些课程培训,能够大幅提高自身的学习和工作效率,扩充辅导员和学生的知识面,使得学习和工作互相促进,形成辅导员与大学生合作式学习的良好局面。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鼓励本科生投入科研工作,在创新实践中培养他们的探索兴趣和科学精神。”但目前大学生参与科研普遍存在认知不足、热情不高、参与不够的情况,如何鼓励支持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并培养和提升其科技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是辅导员需面对的问题。辅导员应带头表率参加科研,向大学生宣传科研对其知识的拓展、思维能力的提升、实践技能的提高均具有积极作用。“万事开头难”,只有学生感兴趣、有精力、想尝试,才能发挥大学生主动参与科研的能动性。可以通过组织科技报告,利用视频、图片、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向学生介绍最新前沿科研发展动态,邀请科研能力突出的同学分享其研究经验和感受,宣传学校学院的科研激励奖励政策。帮助学生主动迈出参与科研第一步很关键,辅导员可以帮助学生组建科研团队,发挥团队成员的特长,协助大学生去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构建出辅导员和大学生的科研互动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研究工作积极性。跟学生加强互动,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获得启发,拓展视野和思维、获得更全面深入的知识。另外,学生也可以通过参与辅导员老师的一些科研项目,辅导员能够对学生申报学校的科研立项进行指导和引导。辅导员个人项目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教育管理方面,大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包括文献调研、调查问卷设计、收集、统计等,可以为项目研究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及资料,保障辅导员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学生在科研工作中也积累了研究经验,进而实现师生研学的互利共赢。

(三)新时期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互相促进式实践成长路径

校园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环节在高校“三全育人”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辅导员可通过这些实践平台,跟大学生一起參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综合素质。互相促进式实践是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共同成长的重要实现手段,是提升辅导员自身综合素质及大学生个人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校园文体活动内容丰富,形式灵活,深得大学生们喜爱,参与积极性较高。借助文化艺术活动、社团管理环节建立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共同实践平台,通过师生共同参与主题教育、思政教育、文体艺术、学术科技讲座、团体比赛、日常交际等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师生知识拓展、情商培养、性格塑造等多方面素养的提高。高校团委一般都会定期组织辩论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主持人大赛、创业大赛等活动,辅导员可以全程参与,以大学生为主体,指导他们开展筹备活动。通过组织、策划、分工、模拟、参赛等工作的开展,既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交往沟通能力、文字写作能力,也锻炼了辅导员组织协调、临场应变、快速学习总结能力。另外,高校辅导员还可以通过对大学生社团活动进行指导,提升社团活动的质量,促进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在服务他人的同时能够实现自我价值,推动辅导员和大学生在社团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一起锻炼成长。坚持以“共同组织、一起参与、促进成长”作为基本原则,辅导员在校园文体活动中通过宣传、动员和指导大学生,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通过把德、智、体、美、劳等教育贯穿到校园文化活动中,既提升了“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又提供给师生们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良好舞台,构建出师生共同实践、健康成长的畅通路径。

相对于校园内教育活动,校外的社会综合实践给大学生提供了与社会接触,能够直接获得实践经验的社会教育活动。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共同参加社会公益实践,辅导员可以带领志愿者,开展“四点半课堂”“大手牵小手”“敬老爱老”“电气家电维修”“医学健康体检”等公益活动,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为普通民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辅导员与大学生可以互促式参加“三下乡”等社会主题实践活动,既能增长社会知识,又能积累实践经验。另外,辅导员应积极引导鼓励并带领大学生一起参加“挑战杯”等创业实践活动,辅导员通过交流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意向,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创业指导,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为辅导员和大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并提高师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共同参与社会实践,通过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为师生搭建展示才能的优质舞台。在潜移默化中培育輔导员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政治立场、道德品行等优良德育素质的互相促进式提升机制,使师生道德人格成长进程与社会实际同步,积极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心灵工程师”的作用。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通过一同走进工厂、社区、乡村,形成三位一体有机互促,有利于锻炼辅导员和大学生认识社会形势、拓宽视野、增加才干、适应社会的能力,是促使师生共同成长与进步的实践路径。

(四)新时期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携手共进式生涯成长路径

角色定位、专业发展及职业规划对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引导作用非常关键,携手共进式生涯成长则是两者实现共同成长的有效载体。《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岗位具有特殊性,既是大学生上传下达的“信息员”,又是大学生跟前忙后的“服务员”。因此,高校辅导员需要明确自身的定位和职责,帮助大学生解决思想意识、学业爱好、价值取向和生活交友等方面的困惑和难题,才能获得大学生的角色认可和情感接纳,产生师生友好关系催化剂,有助于辅导员更好地开展大学生的日常思政工作。

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之间专业的交互与学科成长具有互补性,由于辅导员的工作需要,经常跟学工部门、教学部门、后勤部门等对接交流,同时也经常共同参加专家讲座、学术报告等教育教学活动,辅导员和大学生通过专业互动交流、成长经验分享等,为大学生专业学业成长提供良好的指导意见。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如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专业背景,两者会直接产生相互影响;如果具有不同专业,师生也能通过互相学习,扩展彼此专业知识面,实现专业交叉互补。辅导员可以利用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学术经验、专业技能等用于帮助大学生开展日常学习研究工作,能贯穿学生选课指导、学科竞赛、技能大赛、科研立项、创新创业大赛等多个学习实践环节,有助于大学生学科知识积累及学业的良性发展。同时大学生在学习研究工作开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专业和方法方面的困惑和困难,辅导员通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充电学习,在帮助学生一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提升了自身的业务能力,又能增加学生的信赖感,有利于师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成长习惯,进入长效互动协作模式。

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专业知识、职业生涯规划等经验和分享,能推动师生职业生涯的互促共进式成长。辅导员能将其自身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学业困惑、择业选择、工作适应等职业生涯发展的经验与价值跟大学生一起分享,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特点、价值取向等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帮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大学生通过辅导员的建议和经验借鉴,能确立较为合理的、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辅导员在指导学生过程中,也能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根据毕业学生职业发展与成长的实际情况作为反馈,能够调整职业规划方法,也能更好地控制自身成长方向,动态调整成长路径,与大学生形成互相印证式的共同成长模式。

共同成长是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共生、共存关系的演进,在共同成长理念下,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师生成长共同体,通过相互协作式研学成长、互相促进式实践成长、携手共进式生涯成长等路径,促进师生协同共进式成长,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祁凤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共同体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7.

[2]王希.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共同成长路径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5.

[3]杨亚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使师生共同成长[J].人民论坛, 2017(31): 218-219.

[4]许崇文.“师生成长共同体”的研究与探索[J].当代教育科学,2013(2):23-24.

[5]张永民.高校辅导员共同体的诠释与重构[J].科技视界,2014(4):32-32.

[6]张震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探究——基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J].教育探索,2013(3):122-126.

[7]赵娜,马忠.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共同体”建设的路径思考[J].社科纵横,2019,34(01):137-142.

[8]赵飞,卢蓉.新时代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路径探索[J].教师教育论坛,2018,31(11):92-96.

猜你喜欢

发展路径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