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三下乡”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

2020-11-09徐平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5期
关键词:三下乡战略育人

本文章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为例,总结了高校“三下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结合近两年来学院优秀团队实践经验,分析了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上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优化“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嵌入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这是一项解决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需汇聚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完成。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应义不容辞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科技、文化支撑。“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发挥着重要的育人作用,成为重要的第二课堂,也是广大在校青年学生们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重要平台。将高校“三下乡”活动嵌入乡村振兴战略中,不仅能更好地促进广大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同时也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更多的青春力量。

一、高校“三下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时期,需要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投入到时代建设的潮流中。《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到2022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健全,探索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和经验,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此时的大学生正直青春,到本世纪中叶,都将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这些大学生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二)完善高校育人体系建设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学期间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做好这一阶段的教育培养工作可以说尤为重要。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嵌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从实践育人的角度完善了育人体系的建设,深化了实践育人的意蕴,加深大学生对实践本身的认识,丰富大学生思想引领和国情教育的途径。以农业院校为例,尽管在校期间学生通过专业学习掌握知识,实训练习提升技能,但对于从未去过乡村的同学来说,依然很难切身感受到自我价值,只有通过扎根基层,走进乡村,深入了解国情民情,在实践中增长见识、巩固技能、提升爱国主义情感全面的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三)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设注入新鲜血液

目前农村里居民以老年人和儿童为主,青年人一部分在外上大学,一部分选择在外打工,只有较少的青年愿意留在乡村进行建设。长期在乡村的青年,对于外界最新的理论、技术接收会相对延迟,尤其在同一环境下工作,人容易产生惰性,对于未来的发展会逐渐缺失积极性。高校可以通过加大“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力度,在校园内开展相关的文化活动,培养一批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学生,为乡村振兴建设输入人才。青年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其饱满的精神状态对当地人民群众的有着积极的感染作用,同时学生将自己在校所学的先进知识、理论带到乡村,为乡村建设提供新思想、新观念,注入更多的活力。

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所面临的挑战

(一)政策理论认识不足,活动浮于形式

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得到了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正在不断发展。高校学生参与“三下乡”的积极性相对较高,但仍有部分学生对于“乡村振兴战略”、“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政策理论认识不足,甚至有时候报名参加活动只是跟风,对于活动意义思考深度不够,只知其名并不知其意,导致活动设计、开展过程过于单一,浮于形式,未能进行深入研究,实践效果并不理想。

(二)服务时间短,人员变更大

“三下乡”一般开展时间集中在暑假期间,实践周期3、5天至半个月不等,实践时间相对较短,难以对实践地进行深入了解,更难以为实践地作出实际性贡献。专科院校学生在校时间3年,大多学生只能在大一结束的暑假期间参加社会实践,大二暑假都会忙于就业实习,所以每年“三下乡”活动都需要重新招募团队成员,对于原来的项目内容并不知晓,难以持续性的进行活动开展,活动开展极易停留在初始阶段,难以推进,甚至给乡村带来负担。

(三)专业特色不明显,知识成果转换率低

部分学生在组建团队的时候未能将所学专业与实践内容相结合,导致实践内容缺乏专业特色,难以在实践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团队成员组成不合理,通常学生组队以同班级或者好友共同组队,没有按照实践需求招募队友,难以发挥团队的作用,知识成果的转换率较低。

三、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探索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从上个世纪80年初提出至今,在高校中蓬勃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得倒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苏州唯一一所农业院校,我校团委积极响应上级团组织的号召,组织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调动师生参与积极性,让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三下乡”团队中去,更加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服务农民,在亲身体验中感悟“学农爱农崇农事农”的内涵。

仅2019年共组建40余支校级重点团队,2020年根据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开展“返乡实践故事”专栏。学校引导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返家乡社会实践,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近两年来,各个团队深入社区街道、农村乡镇、田间地头、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地区涵盖江苏、安徽、云南、贵州等多个省份,结合学校特色,扎实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使“三下乡”活动规模由小到大,成果显著,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持续作出贡献。加强宣传工作,其中学习强国、新华日报、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对我校实践活动进行报道。

在开展实践过程中,学生们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美丽乡村发展理念,深化农户爱美意识,提升农户庭院品质,全力打造一大批四美庭院,争创“美丽庭院”示范村,引起强烈的社会关注和社会反响;《看革命老区新时代建设·访人大代表新农村梦想》实践团,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以新型城镇化为主线,从革命老区的产业发展、城市规划、乡村建设三个方面调查研究该地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所取得的成效,从生态环境、经济水平、乡风文明等多个维度分析该地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现实存在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为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贡献力量;《携手聋生巡礼江南农耕文化怀揣时代新梦重拾乡土记忆——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科技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团》,携手五年一贯制园艺班盲聋学生共同参加此项社会实践,探寻江南农耕文化,传播江南农耕文化;启动“在家门口”文化扶贫项目,与省委驻灌南帮扶工作队、汤沟镇联合,组织在校当地学生,加入“苏农情暖童心牵手汤沟镇文化扶贫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小分队,通过充分发挥高校人才、科技、智力和文化方面优势,继续聚焦教育、文化等“两不愁三保障”关键环节,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现乡村振兴。

四、优化路径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政治意识

为了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高校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将国家当前的形势、政策传达给学生,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在进行“三下乡”实践之前,学校应制定有组织有计划的相关培训,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实践活动进行深入思考,设计符合实际需求的活动方案,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添砖加瓦。

(二)建立实践基地,实行常态化对接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场持久战,为了长期有效的进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高校仍需高度重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加强与实践基地的合作与联系,将单次实践活动转化为常态化的对接,尤其是农业相关专业学院,可以结合专业课程,促进学生对乡村文化的理解,建立健全对接机制让,长期定点进行“三下乡”活动。

(三)实践活动专业化

打造有专业特色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立足专业,结合时代特点,深入挖掘实践内容。调动专业老师的积極性,鼓励专业老师带队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专业指导,将科研项目研究与实践成果相挂钩,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影响力度

各团队在实践过程中要做好材料收集与整理工作,拓宽宣传渠道,通过微博、抖音、中青网等平台进行实践经验的报道,学校宣传部门要做好实践团队中的典型事迹的宣传工作,打造出学校的品牌实践项目,提升活动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加入乡村振兴战略中去。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发挥育人实践的重要平台,在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历史时期,建设乡村需我们坚持不懈的走下去,不断创新“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工作方式方法,将乡村振兴战略嵌入“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使乡村振兴战略深入人心,引领更多的青年学生加入其中,展现当代青年的精神风貌,贡献青春力量与智慧,推进乡村现代化建设。

基金项目:苏州市教育局学生工作重点课题:高校共青团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路径研究——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SGZXA201903)。

(徐平: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三下乡战略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战略
战略
家电使用及维修现状调研分析
论学生党员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持续性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