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高龄老年人近一年内跌倒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0-11-09齐丽娜陈长香郭全荣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高龄高血压老年人

周 慧 齐丽娜 陈长香 郭全荣

华北理工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 河北唐山 063210

跌倒是指人体失去正常的姿势、不自主的跌落在地面或较低的平面上,是我国高龄老年人因伤致死的首位原因[1]。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因身体形态和功能出现累积性老化、大脑反应力和躯体反应力渐进性迟钝而更容易遭受意外伤害。住院和疗养入院的风险随跌倒和跌倒带来的相关性结局而增加,甚至死亡率也随之增高,对家庭、社会造成了巨大经济负担[2]。本文以唐山市社区年龄≥75岁老人的跌倒风险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高龄老人跌倒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2016年7月~2017年1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北省唐山市1所三级医院(唐山工人医院)和1所二级医院(唐山市弘慈医院),以两所医院所属的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辖区社区中户籍记录在册的≥75岁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排除患有严重心、脑、肾疾病及精神疾病、神经性痴呆、认知障碍、表达不清、沟通障碍等难以配合者。共选取研究对象3612名,回收有效问卷3448份,有效问答率为95.46%。

1.2方法 调查组由研究生和本科生组成,经统一培训后于社区服务站获取老年人的资料信息,入户进行面对面调查,并且当场收回问卷。调查内容为①一般资料调查:包括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②疾病及用药资料:视觉状况、听觉状况、是否患有慢性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是否患有足部疾病、服用药物种类;③跌倒状况:收集老年人一年内跌倒次数,按0次、1次、2次、3次及以上划分为四个等级。④日常生活能力调查: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包括14项基本的日常生活活动,按自己完全可以做(1分)、自己完成有些困难(2分)、需要帮助才能完成(3分)、自己不能完成(4分)划分为四级,总计分最低14分,最高56分,>14分表示有不同程度的功能下降,≥2项以上≥3分或总分≥22分表示功能明显障碍[3]。

1.3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秩和检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社区高龄老年人一般情况 3448名高龄老年人中,男1602名(46.5%),女1846名(53.5%),年龄75~98岁,平均(80.12±4.739)岁,婚姻状况:配偶健在2095名(60.8%),离婚丧偶或未婚1320名(39.2%);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547名(44.9%),初中1101人(31.9%),高中或中专614名(17.8%),大学专科及以上186名(5.4%)。

2.2社区高龄老年人的跌倒现状 3448例高龄老年人中,有1097名(31.8%)近一年内出现异常跌倒,其中发生1次者824名(23.9%),2次者194名(5.6%),3次及以上者79名(2.3%)。

2.3影响社区高龄老年人跌倒次数的单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高血压、日常生活能力、视力、听力、服用容易导致跌倒的药物和罹患足部疾病均与跌倒次数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女性、高龄、离婚丧偶或未婚、小学及以下文化、患有高血压、足部疾病、听力视力下降明显、服用容易导致跌倒药物、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障碍者发生跌倒次数多。见表1。

表1 3448名社区高龄老年人跌倒状况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名(%)]

2.4社区高龄老年人跌倒次数的多因素分析 以一年内跌倒次数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高血压、服用容易导致跌倒药物、视力下降明显、罹患足部疾病和日常生活能力障碍是社区高龄老人跌倒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3448名社区高龄老年人跌倒状况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大数据显示≥65岁的老年人中约28%~35%每年至少发生1次跌倒[4-5]。国内研究表明,社区老年人发生跌倒的比例约占三分之一[6-7],本次研究结果与之相近。老年人跌倒后40%~70%可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伤害[5],有数据显示,每年用于跌倒伤害的直接医疗费用达50亿元,社会代价达160~800亿元,极大增加了家庭社会负担[7]。

本次数据分析显示,性别差异与老人发生非正常跌倒有关,女性跌倒率高于男性(34%:29.3%),尤其两次及以上跌倒,与曹文竹等[9]研究结果一致,可能与老年女性雌激素减少、骨质疏松、肌肉含量少肌力差、下肢支撑力量不足从而衰退更为明显有关[10]。制定预防跌倒策略时,应将性别差异考虑在内,有侧重地提供安全保障。

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疾病,长期血压升高会对心、脑、肾等靶器官造成损害,并伴有躯体不适,表现为头痛、心悸、行走不稳、肢端麻木等[11],成为平衡失常意外跌倒的一大隐患。从全国范围统计数据来看,高血压的总体患病率高,约2位老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高血压[12],与本次调查结果一致;然而整体高血压疾病知晓率、医治率和控制率偏低,分别为57.0%、51.3%和18.2%。本次研究还显示,患高血压老年人发生≥2次跌倒的概率约为血压正常者的2倍,提示老年人及其家属应对血压变化提高警惕,注意合理饮食和运动,重视高血压老人的安全防范措施,谨防再次跌倒。

本次研究结果经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视力与跌倒显著相关,与章欣怡等[13]研究结果一致,≥75岁老人视力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下降明显的老人发生≥2次跌倒的概率增高。国内研究[14]显示,视力障碍与跌倒发生率呈正相关。老年人视觉器官退化,老年性眼部疾病多发,伴视力、视野异常时,容易影响主观判断,躯体无法及时作出反应,继而跌倒。

596例罹患足部疾患的老年人中跌倒发生率为47.5%,是足部正常老年人的1.7倍,低于陶艳玲等[15]的研究结果,可能是因为唐山与深圳区域差异大,且调查对象样本量差距悬殊有关。足部问题在老年人中常表现为足部病变和足部形变[16],与年龄增长、运动功能衰退有关,包括趾甲病变、足底筋膜炎、足趾关节畸形、糖尿病足等。国外有学者研究足部问题与老年人跌倒的关系显示[17],所调查数据中46.0%的人有足部疾患,且与平衡功能受损有关,经历过多次跌倒的老年人比未跌倒或仅一次跌倒的人有更大的足部损伤,致使跌倒的潜在风险增加。医务工作者及家属应关心老人足部问题,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对于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引起的足部问题应在治疗慢性疾病的基础上对症治疗。

本次研究表明,药物引起老年人平衡失常占比71.2%,其中有32.7%会发生意外跌倒,约26.9%会发生再次跌倒。增加跌倒风险的药物常常是被忽略的因素之一,也是重要的可调节因素。高龄老年人对诸多疾病易感性增高,用药以多重、多量、长期为特征,加之自身肝肾代谢功能差,药物储备过多容易出现副作用[18],导致跌倒风险增加。Samantha.G.等[19]研究表明,降压药物与首次跌倒的风险增加有关,原因为脑部血流灌注量减少、肢端无力、血压下降引起眩晕等,而且这种影响在用药最初3周最为强烈。降糖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及服用镇静、精神类药物如阿片类药物、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也会影响人的平衡能力[20]。因此减少老年人跌倒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对老年人用药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合理使用药物,提高药物治疗质量。

社区高龄老年人跌倒状况的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差、功能缺失越多,跌倒率越高,再次异常跌倒出现的可能性越大。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而衰弱明显,基本的自理和独立完成活动受限制,国外有报道提出躯体活动受限容易导致去功能化效应,引起废用性肌肉萎缩、平衡改变、社交孤立、焦虑抑郁,增加跌倒的风险,并影响生活质量[21]。有跌倒史的老人出于对自身行动能力缺乏自信以及对再次跌倒的恐惧,趋向于减少活动,进而导致去功能化效应增强,更容易发生跌倒。郭启云等[22]研究表明,可通过加强步入老年的社区人群的健康教育,减轻其心理负担,从而提升活动能力和避免跌倒。

综上所述,社区高龄老年人近一年的跌倒状况与女性、高血压、罹患足部疾病、服用容易导致跌倒的药物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障碍有关,提高对跌倒危险因素的正确认识,尤其需要防范再次跌倒造成的伤害。

猜你喜欢

高龄高血压老年人
《全国高血压日》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二胎政策以来高龄孕产妇的高危因素分析和临床干预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