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综合音乐疗法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

2020-11-07乐琼刘义兰吴丽芬高茜张岚杨紫妍

护理学杂志 2020年20期
关键词:早产儿音频关怀

乐琼,刘义兰,吴丽芬,高茜,张岚,杨紫妍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全球早产儿发生率大约11%。早产不仅影响婴儿的认知,还包括运动、语言、行为和情感发展[1-3]。多数早产儿出生后被送至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进行治疗与护理。NICU封闭的管理模式使家长感到焦虑、抑郁[4],尤其是早产儿的母亲[5]。无陪护模式阻断了婴儿与家庭之间的情感建立,忽视了家庭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积极作用[6]。近年来,医护人员针对早产儿及其家庭实施早期干预措施,提供人性化和个性化的照护,“婴儿-家庭”关系越来越引起重视[7-8]。音乐疗法(Music Therapy,MT)是基于音乐和声学刺激的干预,通过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或类似宫内环境的声音,例如母亲的声音、子宫的声音、舒缓的乐曲等,促进早产儿大脑的发育[9]。本研究探索性采用家庭综合音乐疗法(Family Music Therapy,FMT),以NICU早产儿及其家庭为整体,以需求为导向实施个性化音乐治疗,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12月我院NICU收治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胎龄30~36+6周;出生体质量1 000~2 500 g;住院时间≥7 d。早产儿父亲、母亲能正常交流,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早产儿患严重神经损伤及并发症,先天畸形,听力障碍;父母患精神疾病、言语障碍或拒绝参与。剔除标准:早产儿家属要求退出;早产儿转科或死亡。按入院时间进行分组,2018年1~4月入住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5~8月入住的作为MT组,9~12月入住的作为FMT组。其中,因28例早产儿研究期间家属要求退出,34例早产儿转院或转科治疗,7例早产儿死亡,均退出本研究。最终纳入研究对象817例,对照组256例,MT组272例,FMT组289例。三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表1 三组早产儿及父母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NICU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新生儿口腔、脐带、臀部护理;鸟巢式护理;遵医嘱进行早产儿喂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记录生命体征、排便、排尿情况等。MT组在NICU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常规音乐疗法:根据《住院儿童音乐干预的实践指南》[10],选择节奏舒缓、规则、和谐、悦耳的《摇篮曲》等中外名曲,于每日11:00~12:00和16:00~17:00,对早产儿实施音乐干预,播放器放在暖箱床尾处,音量约45 dB。在音乐干预期间,尽量减少其他护理操作及环境噪声对患儿的影响。FMT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家庭综合音乐疗法,具体如下。

1.2.1.1建立FMT管理小组 由12名成员组成,包括护士长1名,医生2名,新生儿专科护士8名,心理护士(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及本院心理护士培训证,从事心理护理工作8年)1名。护士长全面负责,定期督导项目开展及执行情况,及时反馈改进,保证FMT的落实。专科护士6名负责FMT执行,2名负责评估与数据分析。医生辅助配合FMT执行,并向家属讲解FMT的方法。心理护士对早产儿父母的心理问题给予指导。

1.2.1.2FMT手机系统设置 通过科室微信公众号的计算机管理端设置功能业务域,主要包含6个模块。①项目介绍模块:介绍家庭综合音乐疗法的相关知识,及手机操作方法与步骤。②信息录入模块:收集早产儿及父母的基本情况。③推送提示模块:定时发送提示信息,提醒早产儿父母录制音频。④音频录制模块:早产儿父母及其他亲属录制音频。⑤音频播放模块:护士分时段播放音频信息。⑥评价管理模块:进行早产儿行为神经能力测定。护士登录后台管理系统,将使用流程、调查问卷等进行设置。家属通过手机关注公众号后,按照系统提示的操作步骤进行基本信息录入、音频信息发送等。

1.2.1.3FMT培训与考核 ①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包括FMT的概念与意义,MT的作用及方法,FMT标准化实施流程,FMT手机模块的设置及操作方法,早产儿神经发育的特点,早产儿行为神经能力测定方法,心理评估量表的含义与使用方法,FMT的考核标准,科室FMT管理小组及成员分工介绍。授课人员由管理小组中3名新生儿专科护士担任。②培训计划实施。培训共进行4期,每周1期,每期授课8个课时,每课时45 min。对课题组进行分期培训,如未按时完成课时,则进入下一期培训。③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及操作考核。完成理论考核试卷,分数80分以上为合格。操作考核包括手机模块的使用、FMT标准化实施流程,正确率达到90%为合格。考核合格后可参与实施。

1.2.1.4FMT实施 由FMT小组成员根据科室具体情况,共同讨论,制定FMT标准化流程。①MFT介绍:由接诊医生或护士,于入院当日向患儿家属介绍FMT的概念、开展FMT对早产儿及家庭的作用。②早产儿父母知情同意:由FMT执行护士与早产儿父母签订FMT知情同意书。③早产儿父母心理评估:由心理护士或FMT执行护士请早产儿父亲和母亲入院当日及入院第7天分别填写焦虑、抑郁量表,对筛查出存在重度焦虑、抑郁症状的父母建议心理科就诊。④音频录制方法介绍:由FMT执行护士指导早产儿父母及亲属音频录制的方法与注意事项、手机操作流程。⑤音频录制:由早产儿父母及亲属进行音频录制,每段音频文件的时长控制在10 min以内,音频录制中避免大声呼喊、喧哗及噪声干扰。a.语音录制,将对宝宝鼓励的话语、细心的问候、关怀的情感通过语言讲述的形式录制。b.歌曲录制,通过唱儿歌、摇篮曲等录制音频。c.故事录制,通过讲幼儿故事、童话故事等形式录制音频。d.乐器演奏,由早产儿父母或其他亲属通过乐器演奏的形式,如弹钢琴、吹笛子等,录制音频。e.特殊录制,早产儿家庭自行选择独特的沟通形式。早产儿父母及亲属根据自己的特长及喜好自行选择录制的音频形式。⑥音频播放:由FMT执行护士每日11:00~12:00和16:00~17:00,将播放设备统一放置新生儿暖箱床尾,距离早产儿双耳30~40 cm,音频音量控制在40~45 dB[11]。在音频播放过程中,注意观察早产儿生命体征,发生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操作,通知医生处理。⑦早产儿行为神经能力评估:由FMT评估护士每天下午评估。

1.2.1.5FMT督导与反馈 护士长每周对FMT执行情况进行专项督导,包括FMT实施的时间、音量、评估的落实率与正确率、早产儿父母对FMT的了解与配合情况。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公布检查结果,保证FMT的规范实施。FMT评估护士每周对收集数据进行汇总分析。

1.2.2评价方法 ①早产儿行为神经能力测定。采用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量表(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12]。包括行为能力6项,主动、被动肌张力8项,原始反射3项,一般评估3项,共20项。每项评分有3个分度(0,1,2),满分为40分。分值越高表示早产儿行为神经能力越好。于早产儿入院时和出院时测评。②焦虑、抑郁症状。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13]于早产儿入院时和出院时评定早产儿父母焦虑、抑郁症状。均包括20个条目,从“偶尔”到“总是如此”依次赋1~4分,总粗分乘以1.25得到标准分,分数越高焦虑抑郁症状越严重。③患者关怀满意度。于早产儿出院时采用我院护理部制定的关怀满意度调查问卷[14]对早产儿父母进行评价,包括护士以仁爱之心来照顾孩子、护士创建关怀的环境来帮助孩子康复等5个条目,条目为5级评分,按1~5依次计分,满分为25分,分值越高,满意程度越高。

1.2.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及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音频收集情况 本研究期内,共收集音频信息1 065条。按家庭成员分类:母亲385条(36.15%),父亲352条(33.05%),长辈亲属(爷爷、奶奶、外公、外婆)172条(16.15%),同辈亲属(兄弟、姐妹)156条(14.65%)。按音频种类分类,语音音频533条(50.05%),歌曲音频251条(23.57%),故事音频198条(18.59%),乐器音频67条(6.29%),特殊音频16条(1.50%)。

2.2三组早产儿神经行为能力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三组早产儿神经行为能力评分比较 分,

2.3三组早产儿父母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三组早产儿父母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分,

2.4三组早产儿家属关怀满意度评分比较 对照组早产儿家属关怀满意度评分(16.70±1.87)分,MT组(20.15±2.11)分,FMT组(22.20±1.70)分,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765,P=0.000),其中,MT组及FMT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

3 讨论

3.1FMT对早产儿神经行为能力有积极的影响 研究表明,早期听觉经验影响大脑的发育,早产儿的听觉区域和大脑皮层的发展都依赖于听觉的刺激[15]。音乐在促进新生儿神经元的激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音乐在新生儿出生前已产生作用[16]。个性化的音乐作为治疗,可加强早产儿与父母的沟通,并利用音乐为媒介创造性地促进早产儿成长发育[17-18]。母亲的声音作为早产儿最熟悉的声音,比其他女性的声音更让早产儿喜欢[19]。FMT是基于音乐疗法的特点,以早产儿及其家庭为整体,以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音乐治疗方法。FMT融合母亲、父亲或其他家庭成员的声音,以及家庭成员为早产儿提供的专属定制音乐。相较于其他固定的音乐,更有个性化和针对性,融入了早产儿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更多的关爱,特别是早产儿听到父母深情的呼唤和歌唱时,更容易产生愉悦的感受。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时FMT组早产儿神经行为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均P<0.05),提示FMT可促进早产儿神经行为,与有关研究[17]结论一致。

3.2FMT缓解早产儿父母的负性心理 突然或者意外结束妊娠,给早产儿父母带来心理创伤同时,由于早产儿未来健康的不确定性,引发其父母恐惧和悲伤心理[20]。本研究中,入院时三组患儿父母的抑郁、焦虑评分均较高,大多为中重度水平,且母亲的抑郁、焦虑评分高于父亲的平均水平,可见母亲在面临早产时,会产生极大的负性心理。FMT实施的过程,帮助早产儿和他们的父母建立了个性化的联系。通过音乐的纽带促进早产儿与父母的关系,虽然父母不能直接参与早产儿的照顾工作,但是通过录制音乐这个过程,使父母尽快适应角色,参与到早产儿的成长中,增加父母自身角色的认同感,可以减轻不良情绪的影响,进而缓解早产儿父母紧张焦虑的心情。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时,FMT组父母亲焦虑、抑郁评分较MT组和对照组显著降低,提示通过FMT的实施,早产儿父母的抑郁焦虑心理有所缓解。

3.3FMT提高患儿家属的关怀满意度 早产儿病情重且变化快,家属与医护均为高压力人群,极易导致纠纷[21]。FMT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人文关怀氛围,形成良好的压力支持系统,改善医疗服务质量,从而改善护患关系,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在NICU中,护士通常专注于救治危重患儿,忽略了早产儿父母的感受。FMT模式要求护士成为早产儿与家属情感表达的纽带,提供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护理,正符合人文关怀理论的宗旨[22]。护理人员自身的人文关怀意识及能力都有所提升,改变了传统的护理观念。开展FMT以来,NICU的护士与家属有了更紧密的联系,在播放音频的过程中,责任护士对早产儿的父母及家庭也有了深入的了解,成为父母与早产儿之间的情感纽带。护士在接待早产儿父母时,分享交流家庭综合音乐治疗的过程,拉近了护患关系。因此,早产儿父母被关怀的感受更强烈,增加护患之间的信任,提高护理质量。

4 小结

通过FMT的开展,可促进早产儿神经行为发展,减轻早产儿父母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后期将引入视频通话功能,实现父母与早产儿的更深入交流。

猜你喜欢

早产儿音频关怀
感悟关怀厚望 立志跟党前进
早产儿如何护理及喂养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必须了解的音频基础知识 家庭影院入门攻略:音频认证与推荐标准篇
基于Daubechies(dbN)的飞行器音频特征提取
音频分析仪中低失真音频信号的发生方法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Pro Tools音频剪辑及修正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