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泉州市民营企业“走出去”策略选择研究

2020-11-06叶晔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阿文) 2020年9期
关键词:走出去民营企业策略

叶晔

摘要:泉州民营经济在“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着信息获取量较少、缺少合作伙伴、对投资环境缺乏了解等现象,进一步提升“走出去”的水平急需在开辟新的海外市场、探索新的投资方式、扩宽投资区域和增加投资行业方面有新作为。本文通过对泉州市民营企业对外投资规模、投资区域、投资方式和投资行业四个方面的分析,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改进的具体对策建议。

关键词:民营企业;走出去;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9.27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2019年福建省统计局综合会计报表显示,泉州市年GDP值达到1399.79亿美元,即9946.66亿元,比2018年上升了8个百分点。21年蝉联福建省第一。海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0月底,泉州已有14213家外贸备案企业,同比增长了14.2个百分点。其中民营企业就有12279家,占比86.4%,并且有1762家是新增的外贸备案企业。泉州市是东南沿海外向型经济发展比较活跃的城市之一,民营企业为泉州市带来了八成以上的公共财政收入和增加值,泉州市民营企业“走出去”有利于推动泉州整体经济发展。

泉州市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投资规模、投资区域受诸多因素影响,包括信息获取较少、缺少合作伙伴、对投资环境缺乏了解等。为使泉州民营企业“走出去”更上一层楼,民营企业须在海外扩展新的市场,采取新的对外投资方式,合理选择对外投资国家和地区,选择合适的投资行业,不断学习优秀企业的对外投资文化。除此之外,还需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帮助民企更加便捷地实现“走出去”。本文从投资规模、投资区域、投资方式、投资领域四个方面分析泉州市民营企业“走出去”现状,继而分析泉州市民营企业“走出去”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为推动泉州市民营企业“走出去”提出应对措施,推动泉州市民营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2 泉州市民营企业“走出去”现状分析

2.1 投资规模分析

据泉州市商务局统计,2019年泉州市新备案境外投资项目15个,协议投资总额1.5亿美元,其中中方协议投资总额1.05亿美元。截至2020年3月,受疫情影响,泉州市暂无新备案境外投资项目。根据泉州市商务局相关资料整理所得,泉州市民营企业新批境外投资企业数在2010年到2019年期间没有太大的变动。新批境外投资企业数在2016年达到55个,这是近十年来的一个顶峰。在2016年之后,泉州民营企业新批境外投资企业和投资总额呈下降趋势。

2.2 投资区域分析

泉州市商务局所提供的信息显示,泉州市民营企业在对外投资地区选择上,主要是以印度尼西亚、缅甸、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为主。2018年对外投资合作合同金额达到6821.76万美元,派出人数6305人次。泉州民营企业之所以将东南亚地区作为主要选择是因为其相对低廉的劳动力可以缓解企业因成本上升而导致利润空间减少的问题。除此之外,东盟国家与我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贸易往来关系,在文化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都可以达到一个较好的状态,可减少泉州民营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时会产生的一些问题与冲突。

2.3 投资方式分析

泉州市商务局提供的资料表明,设立加工厂和销售网点是泉州市进行境外投资时选择的主要方式。

2.4 投资领域分析

通过咨询泉州市商务局,了解到泉州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合作以传统制造业国际产业合作为主,行业大多集中在纺织服装、鞋、石材、印刷包装、工艺用品生产等。泉州市对外投资的主要产品类型还是以纺织鞋服为主的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1]。传统行业的对外投资总量长时间以来一直占泉州市对外投资总量的60%以上,因此它是泉州外贸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指向标。

泉州大型民营企业是泉州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龙头企业。福建省工商联统计结果显示,21家泉州市民营企业位于福建省民营企业百强榜中。整理相关信息可知,生产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的民营企业占了5家,从事纺织服装、服化业和鞋业的民营企业也一样,房屋建筑业比纺织服装业要少两家,食品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批发业都只有2家,其中最少的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都只有一家。泉州市大型民营企业中纺织服装、鞋业占了五成左右,房屋建筑、印刷包装、工艺用品生产合在一起占据五成。可见,泉州市民营企业在对外投资行业方面仍是以传统制造业国际产业合作为主。

3 泉州市民营企业对外投资问题分析

3.1 投资规模较小、缺乏资金支持

泉州是我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民营企业对外投资总量约占全市的70%,中小型民企是泉州民营经济的发展主体,设立加工厂和销售网点是泉州市民企进行境外投资时选择的主要方式,多数中小型民企因为资金受限,倾向于选择设立销售网点,投资规模较小,风险较小[2]。

3.2 区位选择不合理

根据泉州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区域分析,泉州市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区集中在东南亚地区,主要是由于泉州籍华裔在对外投资中发挥的作用,以及中小规模民营企业不敢轻易“走出去”。投资区域过于集中的情况下,企业之间若没有发挥团队合作效益,很容易造成陷入市场竞争激烈,难以扩大市场份额的困境,影响泉州民营企业整体发展。

3.3 对外投资方式单一

泉州民营企业多为传统制造业,新的投资方式虽然逐渐增加,但目前主要还是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并且由于目前大部分的泉州民营企业是中小规模企业,所以对外投资方式仍是以在出口国设立网点的方式来实现海外销售,因此难以真正地做到“走出去”。

3.4 投资产业水平较低

以传统制造业,如纺织服装、鞋、石材、印刷包装、工艺用品生产等为主的对外投资结构,其对外投资额占泉州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六成以上。这些传统制造业附加值较低,技术含量也不高,从事简单的生产加工,投资水平较低。如果消费市场、劳动力市场发生较大波动,其发展将大受影響,如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响,传统制造业“走出去”举步维艰,急需转型升级。

3.5 信息资源缺失

由于各国之间存在文化差异及政治风险等因素,泉州市民营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难以深入了解投资国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法规、行业要求、投资习惯等。泉州民营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活动时存在着信息资源缺失、信息不对称等问题[3]。

除此之外,人才缺乏也是泉州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问题。目前泉州市对外投资企业数量和投资额持续增长,但既熟悉外语,又了解投资国经济、政治法律法规的复合型人才比较紧缺。对于中小型对外投资企业,人才培养需要耗费大量成本,并且企业内部培训机制不够完善,对外投资民营企业的员工相当一部分不是专业外贸人员。

4 泉州市民营企业“走出去”应对措施

4.1 政府层面

4.1.1 培育国际型人才

政府搭建平台,鼓励企业和高校建立合作机制,对标企业所需人才要求,高校可开设与对外贸易、投资相关的专业,进行双语教学,为外贸企业或从事对外投资合作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政府对为高校学生提供实训基地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或提供场地。除此之外,政府可组织面向高校教师和企业职工的系统培训和讲座,培养既懂国际商法又了解跨国公司管理的综合型人才。

4.1.2 构建和完善信息服务平台

政府可构建和完善信息服务平台,让从事对外贸易或投资的企业更快地获得相关政策信息。完善的境外投资服务平台,能让企业更深入地了解投资国的经济制度、法律法规、市场资源等相关信息。营造良好的市场和制度环境,为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一系列的政策支持[4]。设立海关激励机制,消除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制度性障碍,减少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审批程序,完善政府工作效率,促进民营企业更加积极主动地“走出去”。

4.2 企业层面

4.2.1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泉州市大多数民营企业主要是家族式管理,在对外投资初期,大多数企业对产品质量、环境和社会责任的认识不足,因此,民营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必须遵守投资国法律法规和文化习俗等。党的十八大以后,企业社会责任被列入全面深化改革大局规划。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泉州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主动与各级防疫指挥部、慈善机构、红十字会等公益部门对接,通过捐献物资等形式履行社会责任,树立了良好的民营企业形象。

4.2.2 选择合适的投资区域、行业

泉州民营企业进行对外投资,应结合自身发展需求,权衡东道国所能带来的区位优势是否大于国内和其他海外市场。区位优势选择包括自然资源和东道国的基础设施环境、法律环境、文化环境、市场环境、法律法规等。从节约成本、技术能力水平等方面出发,民营企业可利用东南亚国家成本优势、中国香港地区资金优势、欧美国家技术优势等,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合作,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不同的投资区域选择相应的投资行业。在欧盟等发达国家利用其先进的技术优势发展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或设置研发机构,学习发达国家先进技术,促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在东南亚等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的国家则可以选择纺织业等技术含量较低的投资行业,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的比较优势。

4.2.3 企业间采取“抱团”策略

“抱团”策略可以有效推动民营企业“走出去”,降低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信息资源成本,实现人才互补,提高“走出去”的成功率。泉州市将手拉手开展民营企业工作,加强创业培训,引导中小企业在产业链上合理分工;促使中小企业融入龙头企业,支持建立更加紧密的产业集群。提高民营企业“走出去”的组织化,加强同行业之间的合作优势,形成“抱团”竞争力。

4.2.4 创新突破瓶颈

创新是企业“走出去”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2001年和2007年,泉州市大型民营企业恒安集团分别完成了两次管理创新变革,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使业绩得到大幅度增长。恒安集团通过和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来经营自己的管理学院,以此提升企业员工的素质。恒安集团的变革有力地证明了“只要愿意创新,传统企业潜力还是很大的”。民营企业通过企业内部的管理创新以及对外投资模式创新,推动民营企业自身“走出去”的步伐。

(责任编辑:陈之曦)

参考文献:

[1]林春回,王国平.我国民营经济在“一带一路”中如何“走出去”——以福建民营企业为例[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4):52-59.

[2]张慎峰.为民营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J].人民论坛,2019(09):87.

[3]练文俊,尹莉莉.论“一带一路”战略下广东民营企业“走出去”对策[J].价值工程,2018(15):33-34.

[4]孟祥霞,王军锋.“一带一路”背景下推进宁波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思考[J].浙江萬里学院学报,2017(06):6-9.

猜你喜欢

走出去民营企业策略
2018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2016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