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Vlog在时政新闻领域中的生产和传播策略研究

2020-11-06王思聪

新闻传播 2020年15期
关键词:时政新闻传播策略

王思聪

[摘要]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时政新闻报道方式,已无法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的多元化需求。Vlog作为时政新闻领域中出现的新形式和新样态,符合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传播趋势,不仅丰富了时政新闻的报道形式,也对主流媒体的话语权产生一定影响。作为一种专业内容生产机构的“跨界”成果,主流媒体纷纷找准机遇,将严肃的时政内容融入个性化表达方式中,创新了时政新闻报道方式,实现了新闻报道内容的立体化格局。

[关键词]Vlog;时政新闻;传播策略

伴随媒体的融合与发展,受众对信息的多样化需求,促使媒介信息生产方式发生了转变。

Vlog作为短视频新样态的出现,顺应了碎片化时代的传播特性,具有传播主体个性化、传播内容真实化、传播形式生活化、传受关系紧密化和传播效果纵深化等特点。国内主流媒体纷纷前沿借助Vlog这一新形式,将新颖活泼的方式与严肃的时政议题相结合,融入移动、场景等因素的短视频新态重塑影响力优势,拓宽了主流话语的传播路径,重塑自身价值与影响,并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Vlog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依然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将融入到更多时政新闻的报道中,媒体的实践经验也将为融媒体新闻发展形态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一、Vlog在时政新闻领域中的生产策略

新技术手段创新了时政新闻可视化形式,将复杂的新闻主体性内容深度加工,以此加强受众对于时政新闻的理解力和认可度。主流媒体运用Vlog的方式,是把新闻报道从静态孤立的个体描述连贯为动态互动的现场呈现,同时关注的新闻视角不仅仅是重大事件本身,还将镜头延伸至幕后化的工作常态中,从选题角度上来看,极大程度上贴合受众的兴趣点,是遵循“受众本位”的核心体现;从主题内容选取来看,包括主持人采访工作的前期准备、现场采访实录、幕后花絮故事;从新闻标题设置来看,颠覆原有模式,不仅仅含有关键的新闻信息点,还有细节信息设置悬念,全方位满足受众的期待。

Vlog时政新闻方面呈现出的亲和力与传播力,使得国内主流媒体纷纷抢占报道阵地,在2019年的全国两会报道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提高了受众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以中国日报《小姐姐的两会初体验》系列Vlog为代表,既聚焦两会报道的现场,也将幕后前期准备置于前台,受众跟随记者小彭的镜头走近两会,由“观看者”角色转化为“参与者”角色,从而拉近了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心理距离,成为了新闻报道由“官方视角”向“平民视角”转变的重要举措。

(一)精准化内容定位

以Vlog为载体的时政新闻报道,同样需要依靠新闻内容的内在价值。在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特殊时期Vlog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央视新闻在武汉封城期间率先抵达武汉,以直击第一现场的视频形式,通过微观个体的视角来反映宏观时政话题,如涉及武汉协和医院的供应情况、方舱醫院的内部设施如何、中医对新冠肺炎是否有效果的主题时,央视记者深入采访现场的病患及医务人员,以实际情况对网络流言予以回应,有效引导社会舆论的走向,引领正确的价值观。

(二)专业化制作团队

Vlog在时政新闻中的内容呈现,包括前期的主题规划、现场的视频拍摄、后期的剪辑制作三个主要部分。主流媒体在Vlog的策划和制作方面拥有先天优势,幕后团队集思广益发掘时政内容的切入点,出镜人的拍摄水准保证画面的清晰度和流畅度,后期文字的补充说明和场景衔接更有利于对内容的解读。对于主流媒体的专业性而言,无论是拍摄器材的客观条件还是制作手法的主观条件,都使得时政新闻内容和形式具备极高的可看度。

二、Vlog在时政新闻领域中的传播策略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新闻生产和传播方式也随之改变,移动视频的传播过程中,使得屏幕前的受众超越时空限制,在虚拟空间形成了真实关系。Vlog为受众提供沉浸式的观看体验,使受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更乐于参与到时政新闻的话题当中。创作者面对镜头独白的形式也能使其与受众间建立起沟通关系,“我”视角所产生的在场效应可以唤起受众的情绪波动,这时创作者和观众之间便产生了情感共振,同时又便于受众更好地“走进”新闻事件的空间,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当事人”减少权威带来的压迫性,提升用户的观看专注度。正如喻国明教授所认为,未来短视频将发挥导视和橱窗的作用。Vlog已经成为传媒界一股新兴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一)个性化表达方式凸显主持人IP形象

时政新闻Vlog的视频画面中,主持人表达自我观点时多采用平视的拍摄手法,以此来建立与观看者的亲密距离,最大程度上达到近距离“面对面”的沟通效果。“由个人表演维系的人际情感流动重构了人们的关系场景,‘点一点的人际传播则生成了一个个微观社会互动场域”,进入对他者场景的想象、凝视与沉浸,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

融媒体环境下时政新闻主持人的媒介形象突破了严肃化、标签化的固有模式,呈现人格化的表达特征。Vlog主持人从镜中人化身为掌镜人,以博主的新身份向受众报道新闻。集美食up博主和战地记者于一身的“饼叔”张竣,作为Vlogger前往武汉进行实况拍摄,是新闻事实的记录者和新闻现场的见证者。在武汉系列Vlog的作品中,张竣轻松风趣的话语表达和生动灵活的面部表情极具感染力,塑造了个人特点鲜明的媒介化形象,增强了用户的观看黏性。

(二)临场化情景满足用户全方位体验

"Vlog+新闻”的报道革新了新闻叙事方式,改变了主流媒体在语言、画面上的叙事形式,适用于深度体验的时间、空间线索的多感知性的叙事模式。“Vlog+新闻”以第一人称的视角亲历新闻现场,带动受众一同走入新闻情境,调动人的空间化思维,打破了新闻和受众之间的远距离屏障,使受众更加直观地亲身体验新闻故事所描绘的场景,临场感和和陪伴感也加深了受众对新闻内容的理解,打造“沉浸式”的情感体验。

Vlog的镜头语言与用户的情感表达具有“零时差”的特点,一方面“零时差”的线上反馈,镜头前主持人真情实感的流露,灵动的表情、亲切的语态、对话式交流,营造出一种“心理在场”的受众感受;另一方面“零时差”的线下反馈,镜头后受众通过参与热点话题的讨论发弹幕留言,形成了媒体与受众之间、受众内部之间的双向互动交流形式,这种高效互动的反馈模式同样给媒体的选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Vlog在时政新闻领域中的未来发展策略

时政新闻以往的大屏语态播报方式,媒体与受众是两个独立的传受双方,二者之间的连接型功能微弱。而Vlog在重大议题的报道中,个性化表达方式和生活化内容定位才能持续吸引受众,赋予了Vlog鲜明特色与生命力。媒体通过探寻受众感兴趣的切入点,加强叙事结构的灵活性,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新闻内容,丰富故事性与趣味性,以实现硬新闻内容的软着陆,使得受众对于时政新闻的关注度逐步上升。

(一)聚焦新闻价值,避免泛娱乐化倾向

Vlog不仅仅是短视频潮流下的娱乐化产物,更应是正确的舆论导向与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产品输出渠道。Vlog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与日俱增的同时,其泛娱乐化倾向逐渐显现,媒体机构过于追求流量和关注度,忽视了新闻自身的价值。在注重多元化报道的同时,主流媒体要将Vlog视为传递主流文化与价值观的重要窗口,依据新闻内容专业性与贴近性并存原则,关注时政新闻深刻的社会意义。

(二)强化“用户思维”,满足公众信息需求

新媒体时代下,受众掌握着获取信息的选择权与主动权,受众对于信息的需求是新闻生产方式改变的根本动力。主流媒体在转型发展之际,要改变以往单一化的传播模式,以受众的公众信息需求为着眼点。根据“Vlog+新闻”已有的实践经验,受欢迎的优质内容往往善用互联网思维总结收集用户数据,分析用户的信息需求,在社交平台上对受众的线下评论及反馈予以積极回应,从而提高受众的使用度。

(三)借助平台优势,精准覆盖目标人群

头部媒介平台的前期宣传与推广,助推了Vlog在国内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其中有影响力的社交平台微博、哔哩哔哩弹幕网,媒体在官方账号经发布Vlog后,频频被推上热搜话题榜,引起网民的热议和追捧,大量的点赞转发评论使得这一表达形式更加深入人心,主流媒体也借助平台造势,牢牢把握社会舆论,从而强化目标群体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度,以及自身的影响力、传播力、引导力和公信力。

结语

短视频的新闻形式顺应了碎片化传播习惯,处于舆论前沿阵地的主流媒体需要寻求突破与变革,强化互联网思维,顺应融媒体发展要求,敢于打破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作为主流媒体进行新闻报道的一种新型的传播方式,Vlog在时政新闻的传播过程中,真实的新闻内容记录和人物心路历程,凸显出强烈的人格化特点,重塑传统新闻生产模式,成功实现年轻化转型。尽管受众在接触时政新闻内容时,全方位的报道角度有助于对新闻事实的整体把握,但也容易将侧重点放于“花絮”性质的内容,不能真正理解重大议题蕴含的时政内容,存在一定的发展局限性,主流媒体在未来的Vlog与时政新闻领域结合的过程中还需不断探索,寻找到适合自身的转型发展方向,应利用新闻内容的独家性和权威性,结合新趋势下的报道形式,扩大自身传播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喻国明.5G时代的传播发展:拐点、挑战、机遇与使命[J].传媒观察,2019年第7期。

[2]王詰.Vlog在时政类重大主题报道中的特征及未来走向[J].东南传播,2019,000(007):48-51.

[3]李文硕.新闻报道中的vlog叙事探析——以康辉vlog为例[J].视听,2020(06):162-163.

[4]周勇,何天平。“自主”的情境:直播与社会互动关系建构的当代再现——对梅洛维茨情境论的再审视[J].国际新闻界,2018(12).

猜你喜欢

时政新闻传播策略
浅谈时政新闻的创新与突破
全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创新
试论中国主流媒体重大事件报道的国家形象传播策略
信息图表在时政新闻中的可视化传播路径
电视新闻节目借力微信平台的传播策略研究
浅谈企业社会责任的品牌传播
探析公益节目《等着我》的传播策略
地方历史文化开发的媒介策略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城市台时政新闻“讲好故事”的四条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