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户外环境设计探究

2020-11-06童健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环境设计需求幼儿园

【摘要】本文针对多数幼儿园园区户外环境建设存在忽视幼儿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同质化严重等问题,论述幼儿园户外环境设计的策略,从建筑环境、户外绿化环境及活动场地三个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幼儿园 户外环境 环境设计 需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3-0159-02

户外环境是幼儿在园期间的游戏空间,与幼儿的成长息息相关,且在幼儿园整体环境配套的占比较大。但部分幼儿园对建设户外园所环境不重视,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建筑材料、户外器械的安全性考虑不周;二是忽视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户外环境设计没有真正满足幼儿的需求,常以成人的视角决定环境设计方案;三是幼儿园户外环境建设同质化严重,照抄照搬典型案例,缺乏个性设计及地域文化特征。对此,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对幼儿园户外环境设计精心推敲,总结出幼儿园户外环境设计应从人文因素、自然条件出发,提炼户外建筑环境、户外绿化、户外活动场地等设计要素,解决幼儿园在环境设计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户外建筑环境的设计

结合幼儿在园区期间的基本行为习惯,幼儿对户外活动环境的需求大致包括以下三种。第一,必要的户外活动需求,即幼儿在园生活、游戏、娱乐方面必须进行的活动,譬如从幼儿园大门去往班级教室的行走活动等;第二,选择活动需求,即幼儿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有选择进行的活动,如从教学楼去大型户外玩具区,幼儿要从富有趣味性的木桩小路、石头铺砌的小路、轮胎排列的小路中选择一条,这类活动的开展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三,社交活动需求,即幼儿交互性活动,如在树屋中说悄悄话、在地形区进行战斗游戏等,这类活动直接由环境决定其游戏效果。

从空间角度看,幼儿园户外环境处于建筑外部空间,是由各种墙体、建筑围合而成,还包含了建筑的外立面。因此,幼儿园建筑环境的首要影响因素是幼儿园的选址。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城市民办园选址要么被围合在旧城生活区,要么在楼宇之间,被围合的园区长期处于建筑群体之中,阴暗潮湿,加上广西高温潮湿的气候容易滋生蚊虫。不少幼儿园园区户外环境常以斑斓的色彩以及卡通场景为主,力求让幼儿园在众多建筑中突显其独特性,而这也成为现阶段幼儿园园区环境设计的通病。解决此类园区建筑环境存在的问题,可以采用减少阔叶植物的种植、避免积水的办法,通过天然采光与人工光交替使用等方式来解决。

另外,受建筑环境影响较大的是改造型幼儿园。笔者对此类幼儿园进行规划设计时发现,户外环境设计需充分考虑光照、植被等因素。如笔者对北流市南圆幼儿园进行户外环境改造设计,原本用以区分民房与园区围绕墙体种植的绿植(如图1),不仅杂乱无章,而且户外场地被植物“侵占”后,严重影响幼儿户外活动的质量。从发展幼儿身心健康的角度考虑,结合幼儿进行户外运动的“八大动作”(走、爬、跑、跳、钻、投掷、平衡、攀登)特点及需求,笔者把原有的杂草丛生之地活化成小桥流水、高地山洞以及树屋草坪相结合的小型生态环境(如图2)。这样改造,不仅满足了幼儿必要性、选择性活动的需求,同时利用树体搭建回归自然式的树屋环境,把自然光引入原先阴暗的环境中,使改造后的环境利用率更高,让更多的孩子爱上游戏、爱上户外活动。

二、户外绿化的设计

户外绿化是户外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园区户外绿化应能吸引幼儿融入其中,科学合理的绿化集游戏与育人于一体,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因此,设计者在强调幼儿园户外环境绿化功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其育人性。如园区绿化在考虑植物的品种、颜色、形态的同时,还需注重各种类型植物的合理搭配,以花草为主,乔灌木为辅,要杜绝含毒性的绿植,为幼儿打造舒适、和谐、安全的环境。

针对园区户外绿化,笔者曾对几所幼儿园开展系列调研。结果显示,不少幼儿园存在户外草皮被反复踩踏等情况。经过比较分析,一些园所的全包式设计施工缺乏对幼儿行为的分析,致使绿地中的部分设施被预设安排,没有遵循幼儿个性发展的需求。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时,有众多可选条件,成人过度预设幼儿的活动不利于幼儿发挥自主能力。以铺设草皮为例,户外草皮绿化应遵循幼儿为主体的原则,搭建最接近幼儿基本需要的户外绿化。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前期可以铺设满足幼儿一般活动需要的园区绿化进行试用,待幼儿经过一段时间的行为活动后,会自然淘汰不合理的绿化。在前期幼儿行为及运动轨迹的分析基础上,中期进行绿化二次设计时,可在幼儿活动频繁、使用率高的地方采用耐踩踏的地被植物。后期还可以加入设施设备,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经过一个周期乃至几个周期的循环更替,不仅完善了园区的整体环境,同时激发了幼儿保护绿化和参与活动的热情。

三、户外活动场地的设计

幼儿园一般会从建设成本出发,省略有针对性的设计环节,从众多方式中选择最为节省开支的施工队总承包的做法进行幼儿园活动场地建设。按照此类做法建成的幼儿园,其户外环境变成了户外器械、设备的采购与安装,堆砌而成的设施设备材料大多以塑料、钢制品为主,很少采用木质及纯天然的材料,未达到国家提倡的环保型新能源开发理念。从生态学角度来说,园内的水、沙、道路、植物、场地、器械等是服务于师幼活动的户外环境。户外活动游戏区域是园区户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园开展户外活动的前提条件。《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明确指出,幼儿园室外游戏场地应达到国家标准,室外共用游戏场地应考虑设置游戏器具、沙坑、洗手池和贮水深度不超过0.3m的戏水池等,按照国家标准布置的户外活动场地,需要合理进行区域规划,提高园区空间的利用率。

笔者对广西军区幼儿园进行户外环境改造设计时,充分考虑民族、地域、生态等特点。主材上,选择卵石、树皮、树干等环保材料;造型上,以梯田、沙滩、海星等具有广西特色地域文化的元素作为形象载体;结构上,利用五角星间隔创设土坡,不仅满足局部地形活动的使用需求,还能保持戏水池的水面在注满水时呈星型状态(如图3)。为充分体现幼兒为主的原则,沙坑、戏水池、坡地采用无边界设计原理,以材料的更替传达游戏区域功能变换的概念,以此培养幼儿的辨别力、专注力。同时,无阻碍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幼儿磕绊等伤害。本案的改造设计突出园所特征,让幼儿在环境中感受本土文化,在活动场地中轻松、快乐地游戏。

总之,理想的幼儿园户外环境,应当融安全性、教育性、生活性、参与性、审美性和经济性于一体,考虑是否符合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否满足幼儿的身心感受、是否得到幼儿的情感认可,要给幼儿行为带来正确的引导。环境的设计还要配合办园理念、办园特色,实现环境育人的目标,同时突出历史性、人文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等特点,使幼儿园环境蕴含着人文价值和精神内蕴。

注:本文系2020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民族地区幼儿‘八大动作融入式户外环境创建研究”(项目编号:2020KY280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赖兵.妙用自然环境,聚焦生态美育——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探索[J].教育观察,2019(3)

[2]徐景涛.景观设计应用与实训[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

[3]袁爱玲.幼儿园环境创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4]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JGJ39—2016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童健(1984— ),湖南常德人,讲师,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为幼儿活动空间设计、室内设计。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环境设计需求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乡村传统民居环境设计改造与保护略谈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环境设计理念下的城市中心建筑设计
从不同需求层面分析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贫困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