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中的景物描写”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2020-11-06欧佳楠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群文阅读教学

欧佳楠

[摘   要]文章重点分析了“《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中的景物描写”群文阅读教学设计。采用“四读八步式” 语感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重点品析《独揽梅花扫腊雪》《踏青》《竹影》《援绥游艺大会》这四篇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效果。

[关键词]《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景物描写;群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28-0015-02

群文阅读教学是“‘集体建构‘达成共识的过程” ,其立足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重点突出语文实践与语文运用。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使教学内容综合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过程情境化,引导学生由“一篇”走向“群文”,由“问题”走向“文本”,由“語言”走向“思维”。笔者围绕“《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中的景物描写”这一议题选取了《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中的散文《独揽梅花扫腊雪》《踏青》《竹影》《援绥游艺大会》作为阅读篇目,以组织学生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在教学中计划采用的是“四读八步式”语感教学模式,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教案如下:

一、教学内容分析

笔者所选的这四篇散文均出自21世纪出版社出版的《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作者为丰子恺先生。在这本书中丰子恺以儿童视角展开叙述,于平易风趣的小故事中融入乐理要素与绘画原理,言简义丰,披情入理,旨在引导少年欣赏文艺、了解自然、达观万物。笔者所选的这四篇散文中均有出彩的景物描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感悟景物描写的效果。

二、学情分析

课外推荐阅读书籍《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的预设教学对象为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初一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是青少年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时期,是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初一学生的认知结构体系基本形成,认知活动自觉性明显增强。初一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扎实,能够初步区别散文的文体特征,勾画关键的景物描写,鉴赏语言表达效果,进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三、设计思路

“《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中的景物描写”群文阅读教学采用“四读八步式”语感教学模式,围绕景物描写设计主问题。一为初读,捕捉初感,点出感触点,找出四篇散文《独揽梅花扫腊雪》《踏青》《竹影》《援绥游艺大会》中主要的景物描写;二为品读,增删移换,品味悟理,从修辞、句式、词语、标点等角度分析景物描写;三为美读,标示符号,牢抓关键语句,理解散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四为写读,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尝试借鉴丰子恺描写景物的手法进行仿写训练。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①找出四篇散文《独揽梅花扫腊雪》《踏青》《竹影》《援绥游艺大会》中主要的景物描写。(重点)

②鉴赏景物描写,并说出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重点)

③尝试运用丰子恺描写景物的手法进行300-400字的仿写训练。(难点)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书名,猜内容

提问:猜猜看《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主要讲的是哪些方面的内容?

要点提示:题目为并列式结构,由此可知故事内容可分为“少年音乐故事”和“少年美术故事”。以事情发展为序,以儿童视角进行叙述,分别讲述姐弟俩接受音乐和美术启蒙教育的经历。

2.补充作者资料及背景知识

丰子恺,本名丰润,字子恺,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闻名。其作品被俞平伯先生评价为“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其主张“真率人生观”,坚守童心与趣味的艺术实践。主要代表作为《缘缘堂随笔》《艺术趣味》《率真集》。

(二)推进

1.初读

请学生分别朗读这四篇散文《独揽梅花扫腊雪》《踏青》《竹影》《援绥游艺大会》,并勾画出散文中主要的景物描写。

要点提示:圈点勾画的学习方法。

《独揽梅花扫腊雪》:“天井里完全变成白色,只见两株老梅的黑色的树干从雪中挺出,好像一双乌木筷插在一碗白米饭里了。”

《踏青》:①“日丽风柔,杨柳条被映成了一串串的绿珠,排列在长街两旁,争向行人点头。我心中感到说不出的快乐。”②“从树顶上俯瞰四野,都是金黄色的菜花田,青青的草地,火焰似的桃花,苍翠的乔木,罩着碧蓝的天空,映着金色的日光,好一片和平幸福的春景!”

《竹影》:①“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我把眼睛守定西天看了一会,看见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非常微细,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②“回头一看……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③“月亮已经升得很高,隐在一丛竹叶中。竹叶的摇动把她切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块,闪烁地映入我们的眼中。”

《援绥游艺大会》:“校庭中,以前郁郁苍苍的梧桐树,如今变成赤裸裸的几根树枝;以前青青的草地,如今很像一片焦土;以前到处有三三五五的散步者,如今连狗都不见一只;以前常常拥挤着笑脸的教室窗子,如今都紧紧地关闭,只让一只烟囱的弯臂膊伸出在外面,向灰色的寒空中乱吐黑烟。——室外充满了严寒的气象。”

2.品读

请学生鉴赏以上的景物描写,并分析:《独揽梅花扫腊雪》景物描写中的“挺”能换成“长”吗?《竹影》景物描写中的“一跳一跳”能换成“一点一点”,“隐”能换成“落”吗?

要点提示:从修辞、句式、词语、标点等角度思考。

《独揽梅花扫腊雪》:比喻新奇,联想丰富,一白一黑形成颜色上的对比反差,趣味悠然。将“挺”与“长”相比较,“挺”字更显老梅的坚韧苍劲。

《踏青》:①比喻形象,拟人生动。杨柳条被映成了串串绿珠,频频向行人点头,描绘出杨柳的摇曳姿态,充满无限生机与活力。②景物色彩绚丽,金黄色、青绿色、桃红色、碧蓝色等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和谐自然的感觉。相由心生,情由境生。

《竹影》:①比喻生动,将“天空”喻为“乏了油的灯”。“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则用了拟人手法,形象描绘出夕阳西下的情景,渲染出沉静平和的环境氛围。将“一跳一跳”对比“一点一点”,“一跳一跳”能够表现出正在消散的阳光的可爱调皮,具有动感与画面感。②太阳已下山,它的余光在消散,而月亮已经升起来了,因此光景由“暖色”变成“寒色”。“光景”是由视觉感知的,“长音阶”变成“短音阶”,是由听觉感知的,这里运用了通感的手法。③拟人传神,“隐”字赋予月亮生命。将“隐”与“落”比较,“隐”能够表现出月亮时隐时现、忽明忽暗的特点,使意境朦胧而优美。

《援绥游艺大会》:比喻、拟人的交替使用,时间与行为的前后对比,突出冬季室外的严寒,展现严冬时节的衰败、萧瑟之景。

3.美读

请学生再读课文,主要说说《独揽梅花扫腊雪》和《竹影》这两篇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

要点提示:抓住关键语句分析情感。

《独揽梅花扫腊雪》:以雪景记述乐理,关注自然与艺术,讲究童心与趣味,用生动通俗的语言将音乐元素与音乐思想融于音乐小故事之中,使得音乐知识学习变得浅显而形象,音乐思想教育变得自然而有趣。

《竹影》:描写“我”与小伙伴通过在月下描竹影,获得了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点明“艺术和美就蕴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动中”这一主旨。

(三)总结

1.写读

[作业布置]尝试运用丰子恺描写景物的手法进行300-400字的仿写训练。

[写作方法小结]景物描写技巧一:“有什么”是对描写对象的叙述,把描写对象进行准确清楚的介绍;“怎么样”是对描写对象多角度、多层面的刻画与描摹;“像什么”则是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描写更加形象生动。景物描写技巧二:在描写中寄托情感。

2.推荐阅读

丰子恺作品《缘缘堂随笔》中的《杨柳》《梧桐树》《沙坪小屋的鹅》《手指》。

3.板书设计

“《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中的景物描写”群文阅读

丰子恺

(真率人生观、艺术启蒙)

《独揽梅花扫腊雪》                     《踏青》

(比喻)                           (比喻、拟人)

《竹影》                         《援绥游艺大会》

(比喻、拟人、通感)             (比喻、拟人、对比)

景物描写:“有什么”“怎么样”“像什么”、寄托情感

总而言之,“《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中的景物描写”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立足于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目的在于讓学生把握散文的文体特征,找出散文中的景物描写,品味作者精准的、个性化的言语表达,体味作者独特的情感认知或审美情趣。教师不仅应在备课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总结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现情况;还应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从言语实践活动中走向运用、把握、分析、理解、创新,从文本信息的获取中走向比较、辨析、评价、论证、质疑、反省,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

[   参   考   文   献   ]

于泽元,王雁玲,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3(6):62-66.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三点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策略
群文阅读教学的三个问题
群文阅读教学的三个问题
情景教学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浅析
浅谈小学生群文阅读能力的提升策略
浅析少数民族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
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分析
关于小学群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探讨
以写定教,实现“教课文”到“教语文”的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