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月美:滇缅公路上的“花木兰”

2020-11-06

文萃报·周二版 2020年40期
关键词:机工杨维修理工

1938年,滇缅公路开通,在这条被誉为“抗战生命线”的公路上,3200余位南侨机工舍弃了海外的安逸生活,冒著烽烟战火,夜以继日地向抗日前线运送军需辎重和兵员。其中,“当代花木兰”李月美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

万里赴戎机

李月美,1918年生于马来西亚槟城,是著名华侨商人李荣基之女。1937年七七事变后,李月美和同学们一起抵制日货,还组织义演、卖花、女子篮球赛,募集到不少款项,交给筹赈会,用来支援祖国抗战。

1938年8月底,滇缅公路修通后,国内却缺乏有经验的大卡车司机和汽车修理工。这时,爱国侨领陈嘉庚代表南侨总会发出紧急通告,招募司机和汽车修理工。南洋各国华侨青年积极响应,踊跃报名。

李月美懂驾驶技术,可报名处的工作人员却不同意接收她,原因是只招收男机工。满腔热血却报国无门,李月美郁闷不已。回到家中,她突然想起在华侨学校里曾学过“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于是一狠心剃光头发,穿上弟弟的衣服,女扮男装,瞒着父母,赶到另一处再次报名。由于个子高、嗓门大,性格泼辣,改名李月眉的她骗过了工作人员的眼睛,成功入选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

1939年2月,李月美瞒着父母离开了家,和弟弟李锦容一起,去了昆明。在昆明,她接受了两个月的军事训练,教官和战友们都当她是男性机工,并未察觉到异样。培训结束后,她被分配到总部设在贵州的“红十字会”担任司机。

安能辨我是雄雌

滇缅公路路况极差,地势险恶,一不小心就会车毁人亡。每逢下雨更是到处烂泥陷坑,碰到打滑陷轮时,机工们只好自己砍树、抬石头,把车轮从坑中想办法抬出来。碰到塌方或者车子抛锚时,就得停在荒山野岭,食宿无着,还得防止遭到野兽袭击。为了躲避日军的轰炸,他们常常晚上关灯夜驰疾行,难度极大。

“女扮男装”的李月美凭着娴熟的驾驶技术,驾着满载辎重药品和伤员的车辆,穿过蚊虫肆虐的原始森林,在险峻的横断山脉间来回穿梭,日夜奔波在曲折崎岖的滇缅公路上抢运药品和军用物资。

她在完成司机工作的同时,还担当起了护士的责任。战场上抢救伤病员,军运线上抢运医药、器械,到处都有她的足迹。她既有男子的豪爽,又有女子的细心,在红十字会里,不仅没有人看出她的女儿身,反而都对“他”赞不绝口,觉得这个“小伙子”是他们的好“兄弟”、好帮手。

著我旧时裳

1940年5月,李月美在滇缅公路山间一急转弯处不慎翻车,跌入了炮弹炸出的大坑里,身负重伤,脑部震荡昏了过去。紧跟其后的一辆车是杨维铨开的,他下车奋力抢救,把李月美从压扁了的驾驶室中救了出来,送往医院。治疗时医生才发现,这位“弟兄”竟然是一位女子。

朴实的杨维铨比李月美还矮一头,他决心救人救到底,留下来精心照料这位“兄弟”的饮食起居。李月美对这位热心仗义的男子产生了好感,终于向他吐露自己女扮男装的实情。得知真相的杨维铨惊讶之余,对李月美更多了一份敬佩。一个月后,李月美康复了,和杨维铨渐渐相爱了。

当杨维铨带着身穿“女儿装”的李月美来到队长面前,队长和南侨机工战友们无不称奇赞叹,陈嘉庚知道后,特别打来电话慰问。李月美女扮男装、回国从戎的故事,一时间轰动海内外,报刊赞叹其为“当代花木兰”,何香凝为她题写了“巾帼英雄”四个大字。

(摘自《人民政协报》 吴娟/文)

猜你喜欢

机工杨维修理工
声誉是个坑
小小修理工
杨维骏:“赞赏我的人多 却没看到效仿”
An Exploration of Self—Concept, Parent Education, Parent and Student Attitudes Towards School, Study Habits and Achievement of Students
An Exploration of Self—Concept, Parent Education, Parent and Student Attitudes Towards School, Study Habits and Achievement of Students
小学生乘车文明歌
人生处世应如雪
八 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