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类招生背景下班级文化建设路径研究

2020-11-06丁雨晨陈沛禹胡嘉志崔强王文龙

文教资料 2020年21期
关键词:班风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学风建设

丁雨晨 陈沛禹 胡嘉志 崔强 王文龙

摘   要: 本文基于全国40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对大类招生背景下班级文化建设涉及的大学生融入班级时间、增强班级凝聚力、班级与宿舍调整等进行调研分析。在对大类招生背景下班级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高度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充分發挥班主任的引领作用、加强班级学生干部的队伍建设、创新开展班级集体文化活动、持续做好大学生宿舍“舍风”建设等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 班级文化建设   班风建设   舍风建设   学风建设

近年来,“大类招生”方式已成为高等学校招生的主流方向。所谓“大类招生”模式是指高等学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通常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成一个大类进行招生,学生入学一年后再根据成绩、兴趣等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1](177-178)。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如学生两极分化严重;班级、宿舍重组后导致班级凝聚力弱化、辅导员和班主任管理难度增加等班级文化建设难题。因此,需要结合大类招生背景下涌现的新问题,进一步优化班级文化建设路径。

1.调查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随机抽取的全国40所高校的部分大学生对大类招生背景下班级文化建设的看法进行调查。课题组采用网络问卷(以问卷星软件为主)的方式,分为整体调研与细化调研。2019年5月至2019年6月为整体性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22份,回收有效问卷322份。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对中国矿业大学、郑州大学等40所高校大学生开展较大规模的细化问卷调查,共发放1177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177份。样本涉及国内部分“双一流”建设高校和部分省属高校等。调查问卷结果用问卷星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此外,为达到良好的调研效果,课题组成员分别走访了郑州、武汉、南京等部分高校。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关于大学生融入班级时间的调查分析。

在大类招生背景下,由于教学过程中出现“专业分流”这一环节,班级文化建设愈加困难。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大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大二学年大学生融入班级的比例分别为68%和16%,由此可见,大一学年是大部分大学生融入班级的时间,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黄金时间,故从这个结果来看,课题组不赞成专业分流后直接撤销行政班级。此外,16%的同学表示大学四年均未融入班级,无疑是这部分大学生大学四年最大的损失,从侧面反映出班级文化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

2.2有关班级调整带来后续问题的调查分析。

基于专业选择需求,在大类招生背景下,有的大学专业甚至会进行“专业分流”两到三次,且伴随着班级调整也会进行两到三次。课题组成员对班级调整带来的后续问题进行了调查统计,学生根据自身感受对所给选项进行排序,然后计算平均综合得分,即:(Σ频数×权值)/调查人次,后续问题排名第一的是“班级凝聚力不强”,详细结果见下表。

2.3有关增强班级凝聚力的调查分析。

调研显示,班级调整后大学生对班级凝聚力建设的感受为“新班级同学很难再重新凝聚”(25.74%)、“新班级同学凝聚虽然有些许困难,但是还是可以凝聚”(49.02%)、“新班级同学很快就能凝聚起来”(25.23%)。超过1/4的被调查者认为调整后的班级很难再次凝聚。对如何增强班级凝聚力,调查结果显示应做的工作依次为“班主任的引导”(55.99%)、“专业学习活动”(55.23%)、“班干部的管理”(50.55%)、“辅导员的介入”(43.16%)、“非学习类活动”(39.85%)(多选题选项百分比=该选项被选择次数÷有效答卷份数)。由此看出,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班干部、辅导员的共同作用能增强班级凝聚力,其中班主任的作用最大,其次为班干部、辅导员。

2.4关于专业分流后班级调整方式的调查分析。

在大类招生背景下,专业分流导致班级调整方式对班级文化建设影响较大。在被调查的经历过专业分流的大学生当中,81.5%经历过班级调整。班级调整方式一般有三种,由图1所示,在三种方式组合当中,“行政班与专业班并存”这一班级调整方式是渴望人数最多的一种,占比64.5%,其次依次是只有专业班(30.77%)、只有行政班(4.73%)。通过对武汉7所原211院校的实地调研发现,当询问到为什么希望专业分流后行政班和专业班并存时,几乎所有大学生都表示对行政班的同学已产生了深厚的同学友情。

2.5有关宿舍调整及加强“舍风”建设的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45.56%的同学选择“不愿意进行宿舍调整”,24.85%的同学选择“同意宿舍调整”,其余同学选择“无所谓”。此外,仅30.24%的同学表示宿舍成员为同一专业是必要的,69.76%的被调查者认为宿舍凝聚力比较重要。实地调研中发现一半同学表示,大一的宿舍是大学生活的基础,不可分割。29.74%的同学认为调整宿舍后需要花费时间融入新的环境,给本来就很短暂的大学生活增加额外负担,新的宿舍又需要重新磨合,没必要为了使同一宿舍的同学全部属于同一专业而进行宿舍调整。宿舍的调整应在尊重广大学生意愿的前提下进行微调,避免不必要的矛盾[2]。根据调查结果,有51.66%的同学认为宿舍长的模范作用对宿舍良好氛围的营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故应加强宿舍长队伍建设。

3.大类招生背景下班级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部分“00后”大学生的自由散漫特性。

目前在校大学生以“00后”为主,部分学生自我意识强烈,具有独立性,敢于创新。但是又存在分析问题不全面,意志力薄弱等问题。经历高考的洗礼,“00后”进入大学校园,远离了家长的束缚,有了自己的自由空间,加上宽松的大学管理环境,更需要自我管理。他们喜欢利用社交软件与他人沟通,线下交流反而更少。导致一些学生自控能力差的缺点暴露无遗,上课玩手机,微信聊天,迟到、早退甚至缺席等,不少学生的主要时间安排在宿舍睡觉、上网游戏等;加上班级文化建设的滞后及大类招生以后,学生宿舍、班级调整等原因,学生班级凝聚力不强,学习风气有待加强。不少学生具有“60分万岁”的想法,日常生活中,难以平衡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更倾向于满足自身需求,给班级文化建设带来了挑战。

3.2班级文化建设的创新不够,吸引力欠佳。

一些高校校园扩建后,宿舍设施建设滞后、校园面积过大,学生数量激增,加之教学楼分散、教室文化氛围营造不够、校园网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学生体验感欠佳。大学班级文化活动中,趣味比赛、演讲比赛、学术比赛等各种多元化比赛甚为有益,但是大学生更多的是被动参与其中,活动形式化,作用发挥大打折扣。文艺类、竞技类比赛又因为普及率问题,导致活动参与度不高。此外,班级主题班会的频率不高,活动缺少规范,形式创新不够等因素,都给当前班级文化建设带来一定冲击。

3.3大类招生带来的选课制、学分制使班级概念弱化。

高校的学习生活较中学大有不同,虽有固定班级,但无固定教室。加上大类招生后,还面临二次的班级和宿舍调整的问题。特别是选课制、学分制的推行,该方式虽有利于学生大学发展规划,但是导致同一班级甚至同一宿舍的同学在不同的教室上课。此外,在同一个班级或宿舍中,总是同时有上课和休息的同学,就导致一个班级或宿舍的同学休息与上课情况交叉,影响班级集体活动的开展。

3.4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大学班主任、辅导员对在校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要把在校大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大学班主任、辅导员的作用不容小觑。然而因为人员编制、运行机制等问题,班主任、辅导员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班级文化建设与班主任、辅导员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他们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引导至关重要。一位具有人格魅力、凝聚力的班主任和辅导员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因素,加强班主任、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是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3.5多元文化影响班级文化建设。

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转型发展期,各种文化思潮持续涌现,多元文化交融碰撞,对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期的大学生影响颇大,导致部分大学生思想迷茫,找不到前进方向。一些大学生根据以往经验选择价值观体系,多陷入苦闷的境地。此外,校园文化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班级文化,教风对学风、班风、舍风的建设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3]。以上这些或多或少影响着班级文化建设与发展。

4.大类招生制度对策与建议

4.1高度重视大学班级文化建设。

新时期的高等学校要加强大学文化功能建设,以大学文化引导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与高素质人才[4](5-6)。学校应为大学班级文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外在环境。具体负责学生管理的学院副书记、班主任、辅导员应着重加强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培养。特别是在大类招生的背景下,弱化选课制、专业分流、学分制及互联网的影响,通过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做好教学实践活动,充分创造大学生自由发展的条件,搭建大学生张扬个性的平台,关注到班级中每一位学生,让大学班级做到“形散而神不散”[5](75-76)。

4.2充分发挥班主任、辅导员的引领作用。

大学班主任对学生基本情况更了解,应引导班级同学选好班委、建立班规,经常参加班级活动,对贫困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为良好班风建设做好引导与助推[6](62-65)。大学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的管理者、思想政治的引导者、就业与心理健康的答疑者、学生党团建设的指导者,应发挥更大的作用。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应注重“亲近同学”,深入同学内部,与同学们打成一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各高校应在宿舍楼设置辅导员工作办公室,并辅以沟通交流室、学生会议室、学生自习室等多功能交流区域。方便大学生有问题找辅导员,也方便辅导员有事情找学生,并且辅导员走访同学宿舍更容易,对宿舍的监督管理更方便。

4.3加强班级学生干部的队伍建设。

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班级学生是主体,班级干部是引领者,是带动全体班级同学做好班级文化建设的“火车头”,他们在班级文化形成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7](112-113)。一是在大类招生的背景下,建议采用“行政班与专业班并行”的方式,专业班侧重于专业学习,行政班侧重于班级文化建设、舍风建设等。在班级进行专业分流后,由于新组建的专业班级学生彼此并非完全熟悉,因此新组建的专业班级应及时选举产生班委,建议设立班长兼任学习委员;行政班级保留除学习委员外其他班委。二是做好班委的选举工作。把真正学有余力、想干事的大学生选出来做班委,特别是要选一个甘于奉献、认真负责的班长(专业班班长、行政班班长)。三是班委的工作方法和水平影响着班级文化建设水平。建立完善的班委工作与考核制度,加大对班级学生干部的培训力度等。

4.4创新开展班级集体文化活动。

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更加贴近大学生的真实生活,更加贴近他们的内心世界,更加能够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这一点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尤为重要。通过组织开展多元文体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一是班级集体活动可涉及学习、比赛、郊游等形式,尽可能增加多样性。二是加强班级网络平台的建设与管理,统筹推进线上和线下的班级文化建设。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班级文化活动应扩展到网络空间[8](75-76)。这就要求辅导员、班主任、班委建立班级微信或QQ群的聊天規范,将网络平台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有力抓手。三是定期召开班会。班会作为统一思想、交流经验、分享收获的一种有利形式,是非常重要的班级文化活动,应定期召开。

4.5持续做好大学生宿舍舍风建设。

“舍风”建设是班风建设的基础,“舍风”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尤为重要,“舍风”好则班风好。一是要选举一名敢负责、敢担当的宿舍长。完善宿舍长工作制度,工作称职的宿舍长应给予奖励或素质测评加分鼓励。二是建立相关的宿舍管理制度。制度应涉及内务、作息、学习等方面,以制度建设促舍风建设。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宿舍评比和比赛活动。开展包括但不限于卫生、纪律、学业等方面的评选或活动,如开展“内务五星级宿舍”“学习五星级宿舍”“宿舍拔河比赛”“宿舍篮球赛”“宿舍足球赛”等评比和比赛活动。四是对获评优秀的宿舍予以表彰。通过表彰先进,树立优良宿舍典型的方式,带动更多宿舍投入优良宿舍的创建中。

参考文献:

[1]李文,段姝.工商管理专业大类招生分流有效路径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005(012).

[2]王毅兵,王媛媛.药学院大类招生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模式探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7(18).

[3]刘圆圆.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代大学生学风建设中的作用[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

[4]侯倩倩,朱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新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000(002).

[5]雷冰洁.现实与挑战的碰撞——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班级文化建设[J].求知导刊,2017,000(025).

[6]王文龙,戎辉,裴松.高校“三困生”协同帮扶网络特征及其联结机制探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7(03).

[7]吴建芳.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实现途径[J].新西部:中旬·理论,(5).

[8]雷冰洁.现实与挑战的碰撞——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班级文化建设[J].求知导刊,2017,000(025).

本文为2019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910290266X)研究成果。

通讯作者:王文龙

猜你喜欢

班风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学风建设
建设幸福班集体,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高三班主任课程实施能力对班级的“正”影响
中职班主任班风建设的大掌控和微管理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推行措施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