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本土电影节的打造

2020-11-06樊姝彤

戏剧之家 2020年28期
关键词:回顾创新对策定位

樊姝彤

【摘 要】2019年是平遥国际电影展的第三年,作为仅仅走过三年的年轻电影节,平遥国际电影展已经成功吸引了大量媒体和华语电影人的关注,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与国内其他电影节相比,平遥国际电影展不仅具有地理位置、旅游资源上的优势,还有拥有准确的自我定位,且形成了独特的策展风格。本文将在梳理平遥国际电影展创办历史的基础上,分析阐述平遥国际电影展的显著特点和自身优势,并对平遥国际电影展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平遥国际电影展;回顾;定位;创新对策

中图分类号:J9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8-0109-03

威尼斯电影节诞生于1932年,是世界上第一个电影节,此后电影节研究逐渐成为电影史和当代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电影节本身具有推动文化艺术产业发展和交流的重要意义。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不断发展,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电影节的数量和质量也随之提高,不仅有上海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金鸡百花电影节等传统老牌电影节的不断与时俱进、锐意创新,还涌现出了一批年轻的新兴的充满特色和潜力的电影节,平遥国际电影展就是其中引人注目的一颗新星。

一、平遥国际电影展的创办回顾

平遥国际电影展由我国著名导演贾樟柯创办,由意大利著名电影制片人、影评人马可·穆勒担任平遥国际电影展的艺术总监。据贾樟柯所述,创办平遥国际电影展的原因在于希望开拓公众视野,提供给影迷最新的电影创作成果,同时给观众们提供一个在院线观赏欧美主流电影以外的具有活力的电影的机会。2017年是平遥国际电影展的第一年,这一届平遥国际电影展的宣传语为“平遥元年”,其灵感源自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导演罗伯托·罗西里尼的影片《德意志零年》。“零”的图形视觉近似一个圆,与“元”谐音,正好暗示了平遥国际电影展将从“元年”开始,从“原点”出发。第一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便交出了一份让人满意的答卷,不仅在选片质量和艺术性上得到了电影业界的认可,还成功吸引了大量观众。平遥国际电影展的官方数据称,影厅平均上座率高达93.7%,平均每天有两万人次看片。2018年第二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主题为“电影回归市集”,也代表回归电影的童年时代,希望观众和电影工作者回归到电影的本心,以一种较为宽容和客观的态度来看待电影,让整个电影大环境变得更加包容。此外,此届在第一届的五个主要单元:“卧虎”“藏龙”“影展之最”“首映”“华语新生代”,以及四个官方展映单元:“回顾/致敬”“山西制造”“影迷嘉年华”“特别展映”的基础上完善了“发展中电影计划”和“平遥一角”两个延伸单元,增添了影展对年轻人的吸引力。2019年是平遥国际电影节举办的第三年,影展主题是“大家和大家”,前一个“大家”是享誉国际世界影坛范围内的大师,后一个“大家”是广大的观众和千千万万的电影从业者。前者带来了专业的视角和丰富的从业经验,后者则带来充满活力的年轻的声音以及对电影炙热的好奇与热情。

二、平遥国际电影展的特点

(一)独特的时空构建

独特的地域空间造就了特有的地域文化[1],电影展本质上是一项商业活动,目的是促进文化交流,因此电影节需要具备一定的吸引力来引起世界各地的电影创作者和观众的关注。贾樟柯是山西汾阳人,从《小武》《站台》《山河故人》中一个个发生在山西人身上动人的、关于爱恨情仇和世事变迁的故事,到贾樟柯导演一度搬回山西老家,开了一家“山河故人”餐厅的举动,外人很容易捕捉到贾樟柯对山西的深厚情感。同时贾樟柯提到由于大部分现存的较为出名的电影节都举办在大城市,因而想在小地方举办一个集中的、自下而上的电影盛会。正如贾樟柯导演对于第三届影展的海报的解读一样,“寓意电影是一个独立神奇的星球,所有的电影创作者、电影观众都是这个星球上的居民……因为十天的电影展,平遥也变成了一个星球”。平遥国际电影展凭借古镇独特的隔离性和历史感,让电影展的参与者能切实地感受到这种独立于外界的静谧感,更好地沉浸于电影世界之中。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的平遥县,被称为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虽然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人们依然能从现有的古建筑中看到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体会到数百年前的风土人情。位于山西省中部的平遥古城具有便利的交通条件,距离太原武宿机场只有90千米的距离,而平遥火车站和平遥古城站两个火车站的结合使得去往平遥拥有了更多的选择。随着近些年平遥摄影展以及大型情景体验剧《又见平遥》的声名远扬,平遥古城渐渐积攒了丰富且多层次的艺术氛围。平遥电影宫位于平遥古城西北角,临近平遥古城墙,原为国营柴油机厂,后于2017年由平遥县政府组织,将原有的柴油机厂改造成现在的平遥电影宫。平遥电影宫[2]是一个集电影放映、文化交流、艺术体验为一体的多功能公共符号空间,具备足够的空间、人性化的布局和健全的设施,能够给参展人员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服务。而在平时非电影展的时期,平遥电影宫仍然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功能吸引着大量的游人。除了电影院之外,电影宫中还设有特色的获奖书店、各类娱乐游戏设施、咖啡店、电影主题礼品店等区域,成了平遥古城的一张新的名片。具有丰富旅游资源、深厚文化底蕴的平遥古城和与时俱进的平遥电影宫,共同为平遥国际电影展的举办创造了完美的先决条件。

(二)准确的自我定位

自从1932年威尼斯电影节作为全世界第一个电影节举办开始,世界各地不同类型的电影节就开始不断涌现,从21世纪开始,电影节的数量更是呈井喷式增长。据网站“Stephen Follows”2013年的数据统计,现在全世界大约有3000个电影节正在运行。而在中国,电影节的数量大约有二十个左右,近年来更是不断涌现出新的电影节,例如海南岛国际电影节、FIRST青年电影展等。要想在众多电影节中脱穎而出,必须要有准确的定位,平遥国际电影节虽然今年只举行了三届,但其定位已相当精准。

1.非主流的电影节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理论上观众们可以观看和接触到类型丰富、种类多元的电影,但事实上由于中国国内的电影发行放映渠道的狭窄和主流媒体宣传方向和口味的既定,大部分观众可以在院线接触到的影片,还是以欧美为主的好莱坞风格的电影,这就导致了大量优秀的独立艺术电影缺乏曝光的渠道。从选片来看,平遥国际电影展将主要的关注点放在非西方国家。在2019年第三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一共展映的54部影片中,亚洲国家参与制作的影片占据43部之多。而从奖项的命名来看,平遥国际电影展重要奖项——以意大利著名新现实主义导演罗伯托·罗西里尼命名的“罗伯托·罗西里尼荣誉”,包含“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两项殊荣,旨在鼓励和支持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优秀作品和导演。而另一个平遥国际电影展设立的重要荣誉则命名为“费穆荣誉”,由费穆家人授权贾樟柯艺术中心于平遥国际电影展组织及统筹,旨在传承费穆导演的精神。

2.年轻的电影节

“年轻”不仅仅是对平遥国际电影展本身的发展历程的概括,更指代电影展的策展理念和服务群体。平遥国际电影展希望和年轻人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给年轻的电影工作者们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自我展示的平台。平遥国际电影展设置了多个以发现、鼓励新人导演为目的的放映单元,其中最重要的是“卧虎”和“藏龙”单元。“卧虎”单元为新导演单元,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发掘优秀的新人导演,并且选择其处女作或者第二部剧情长片作品入围;“藏龙”单元则将关注点聚焦在华语新导演身上,希望能够有新意的优秀作品,并且通过影片让观众进行思考。在奖项设置方面,平遥国际电影展专门设立了“青年评审荣誉”,这一项荣誉的评审团是年轻一代电影创作者以及海内外高校的电影学院学生代表,他们将从入选“藏龙”的影片中选出最能代表年轻人审美的一部。“青年评审荣誉”的设立,不仅仅代表了青年电影人话语权的上升,也预示了中国电影力量的自信和不断积蓄。同时从第二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开始设立“平遥一角”这样的线下交流版块,该版块创新地采用“学校日”的形式,与海内外重点电影专业院校合作,交流高校学生拍摄的优质电影短片。平遥国际电影展还开设了一系列学术活动,以2019年第三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为例,其中有我国著名导演张艺谋、谢飞、著名巴西导演小克莱伯·门多萨的大师班活动,还有种类丰富的电影论坛。每年平遥国际电影展的大师班版块都是最能吸引年轻电影人参与的版块,今年第三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于“站台”露天剧场举办的张艺谋导演的大师班可谓是门庭若市,很多学生和电影爱好者从外地赶来,在大师班开展当天部分观众从凌晨开始排队。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为一个具有良好发展趋势和独特吸引力的年轻电影节,平遥国际电影展已经建立了较好的口碑和发展路径。但是,平遥国际电影展仍然存在着知名度不够高和放映模式单一等问题,本版块尝试给这些现存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思路。

(一)拓宽宣传路径,加强媒体合作

与电影节同时出现的往往是各类媒体记者,电影节不仅仅是电影人和观众的盛会,也往往是全世界各大相关媒体的一次集体亮相。从电影界到时尚界,各类媒体都会抓住这样一个难得的将各路明星、导演、业内精英齐聚一堂的机会,集中地对电影节的方方面面进行采访报道。通过媒体的报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影片的曝光度和关注度,引起观众对影片的期待,对于后续影片的发行和上映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全世界各大电影节都会抓住这个机会,与媒体进行互利合作。以2009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为例,这一年的5月来参加电影节的记者来自80多个国家,多达三千名。而平遥国际电影展2019的官方数据显示到场媒体记者481人,到场海外记者33人。虽无意与举办多年的戛纳电影节比较媒体记者数量,毕竟两个电影节定位和发展程度不同,但通过这一组数据的对比还是可以直观地反映平遥国际电影展和国际一流电影节受关注状况的差距。

很多电影节会采取明星效益这样的方式来造势,但平遥国际电影展显然不打算通过这样的方式吸引观众的注意,而是以电影本身为主。在第一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举办方曾经尝试邀请电影明星担任形象宣传大使,但从第二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开始,就取消了明星担任形象大使这一措施。因此平遥国际电影展更加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同时注重对目标群体的宣传。虽然2019年第三届平遥国际电影展的上座率达到91.2%,但省内观众占比达到了57.7%,而平遥市民占比21.6%,这说明平遥国际电影展的宣传力度不够,且对全国其他省份观众的吸引力不足。平遥国际电影展希望吸引年轻的优秀电影人和青年学生,那么可以加大在全国各大设有影视专业高校的宣传力度。在宣传平台的选择上,可以多关注年轻人中比较流行、受欢迎的app,有针对性地选择高质量的优质平台进行投放宣传。

(二)延长展映时间,打造平遥品牌

平遥国际电影展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平遥古城交通便利且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结合平遥电影宫为观影提供的优质硬件配置,可以尝试打造一个全年性的平遥观影品牌,让电影的气氛渗透这个古镇,从而逐渐发展成电影爱好者的一个朝圣之地。平遥国际电影展展映的影片全部在平遥电影宫放映,但在10天左右的电影展结束后,电影宫又恢复成了一个普通的商业院线,和其他各地的电影院并无二致。虽然含有一个放映非档期经典影片的“平遥专场”,但特点仍然并不突出,与平遥国际电影展的策展特点和选片风格并不完美契合。笔者建议举办方可以在平遥电影宫利用部分影厅,全年循环播放历年平遥国际电影展入围影片中已经正式发行的电影,不仅可以弥补部分影迷因为工作、学习原因无法参加十月举办的平遥国际电影展,而错过观赏优秀展映影片的遗憾,还可以进一步反哺平遥古城的旅游业,在非电影展时期吸引更多爱好电影的游客。

既然平遥国际电影展的举办方想要把平遥定位成一个电影爱好者的世外桃源,一个精巧又集中的影迷聚集地,那么可以从空间构建上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构架起多元的放映空间[3],如鼓励进行平遥古城里独立书店的放映、青年旅舍放映、露天放映等。虽然现在网络发达,各类影片唾手可得,但在大银幕前,在优质的音效和影院独特的气氛中观影,会给观影行为赋予一种神圣的“仪式感”,这种“仪式感”给观众带来的愉悦是无法在手机和电脑屏幕上获得的。同时也可以在平遥进行艺术院线的另类尝试,在不同的放映空间针对不同的受众,选择不同片源和空间构建模式,打造如中国独立电影、英美艺术电影、女性导演作品等不同的主题影院。在拥有优越地理位置和一定品牌效应的基础上,放映机构还需要及时更新放映空间的音响效果、座椅舒适度、银幕大小等基础设施,借助平遥国际电影展的影响力,逐渐积累良好的口碑,从而共同全方位打造平遥国际电影展这一品牌。

参考文献:

[1]谭慧.绽放在世界尽头——北欧电影节分析[J].当代电影,2017,(01):95-101.

[2]郭士萌.工业遗产再利用[D].山西大学,2019.

[3]邵兰兰.延续影片展映生命:探析FIRST青年電影展放映体系[J].传播力研究,2018,2(19):80-81.

猜你喜欢

回顾创新对策定位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对策的思考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探讨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创新对策
青年择业要有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