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矿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问题分析

2020-11-06尹子奇任建军李先杰

铀矿冶 2020年4期
关键词:中核要素标准化

尹子奇,任建军,李先杰,王 伟,刘 阳

(1.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北京 101149;2.中国宝原投资有限公司,北京 100143)

随着《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1]的有效施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已成为行业的主要标准,也是企业提高自身安全生产水平的有效途径[2]。为落实国家关于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相关要求,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集团)持续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确定了评审机构,编制了考评标准,制定了管理办法,切实推进了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预防事故、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基础。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现场评审活动,是强化单位安全管理、认真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积极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3]。

中国铀业有限责任公司所属成员单位接受了两轮安全生产标准化现场评审,11家地矿单位通过了达标认证。由于两轮评审采用的标准不同,归纳总结11家地矿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运行中存在的共性及突出问题[4],并分析产生此类问题的原因,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情况概述

1.1 考评标准变化

首轮安全生产标准化现场评审的主要依据为中核集团2013年发布实施的Q/CNNC GB1《中核集团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5](以下称2013版标准)。为落实国家最新安全法规及《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最新要求,进一步提高考评标准的科学性及适用性,由中核集团组织专家对Q/CNNC GB1考评标准进行了修订,并于2016年发布实施。现行有效标准为Q/CNNC GB1—2016《中核集团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6](以下称2016版标准)。2016版标准细化了评审内容及评分标准,进行分层评分,突出安全重要考评项目;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安全重要考评项目加大了扣分力度。相比第一轮考评,第二轮考评中普遍提高了其他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基础扣分,并突出了对规章制度和规程执行情况的考核。两轮考核评级标准核心要素变化如图1所示。

从图1可看出,2016版标准(第二轮考评依据)对2013版标准结构进行了调整,将核心要素由14个调整为12个。将“目标”、“组织机构和职责”、“安全生产投入”合并为“目标职责”;将“隐患排查和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及重大风险控制”合并为“安全环保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将“安全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的核心要素体现。

1.2 考评要求变化

根据上级单位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现场评审的相关要求,包括按专业进行分组的要求、被评单位安全生产自评工作的要求以及安全生产关键事项完成情况的要求,中核集团在第二轮评审中,根据自身特色,将第一轮的评审分组由综合组和现场组(2个专业组)调整为基础管理组、作业条件组、设备设施安全条件组和安全文化及持续改进组(4个专业组),并且在评审中增加了单位自评工作及安全生产关键事项的考评内容。

2 考评结果对比分析

由于11家成员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初评和复评所采用的考评标准分别为2013版和2016版,而且中核集团针对复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对两轮考评结果对比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1 两轮评审结果对比

为了提高考评得分结果对比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将2013版标准的14个要素相关内容整合至2016版标准的12个要素中,进行核心要素的统一。具体整合方式:将首轮评审中“目标”、“组织机构和职责”、“安全生产投入”3个要素的总分进行加和得到“目标职责”要素的分数;将“隐患排查和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及重大风险控制”2个要素的总分进行加和得到“风险防控及事故隐患治理”要素的分数;将“安全文化”从“教育培训”要素中提出。两轮各要素得分率及对比情况如图2所示。

2.2 评审结果分析

将上述两轮评审结果的得分整合后对比,分析核心要素的得分率,发现部分单位未将标准化工作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未按标准化要求进行持续改进,未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为了顺利通过达标工作,部分单位在达标前突击整改,导致出现管理制度与执行脱节等不符合标准要求的现象。

2.2.1 大多数要素得分率基本保持一致

两轮考评中目标职责、教育培训、生产设备设施、作业安全、安全环保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环境保护、应急管理及事故事件要素得分率基本保持一致。由于第二轮评审要求高于第一轮,各要素两轮得分率基本保持一致说明各单位在标准化中对相关要素的管理得到了提升。

2.2.2 职业卫生要素得分率提高10%以上

在首轮评审中,各单位未能对使用的劳动防护用品进行有效性检验,导致扣分情况较多;而在第二轮评审中,各单位注重了劳动防护用品的有效性,因此职业卫生要素得分率大幅提高。

2.2.3 制度化管理、安全文化和持续改进要素有待提高

制度化管理要素在首轮考评中是考评单位制度是否建立;而在第二轮考评中更注重单位制度内容的合理性及制度的贯彻落实与执行情况,强调各项工作的闭环管理,涵盖安全管理全过程,覆盖安全管理各环节,相比首轮制度化要求提出了更加严格具体的要求,被评单位实际情况不满足标准要求而导致扣分。

安全文化要素在首轮考核中是作为教育培训要素中的一条考评内容,内容简单且所占分值较低,主要考评单位是否建立安全文化;而在第二轮考评中,安全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的考评要素进行评审,考评内容与分值均有明显增加,各单位在安全文化方面的具体表现与标准差距较大,导致该要素得分率有所降低。

2016版标准持续改进要素中新增了“经验反馈”评审内容,此项扣分较多,同时,持续改进主要考评单位3年间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运行及持续改进情况;而在首轮评审中,各单位均处于建标立制阶段,持续改进工作未能明显体现,因此造成该要素得分率降低。

3 结论和建议

3.1 结论

安全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共性及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制度及规程的贯彻落实深度不足,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基础较为薄弱,安全生产标准化持续改进工作中闭环管理不到位。为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效果,企业需要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通过自查及对标整改,持续满足标准要求;并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标准化现场评审机会,积极沟通与交流,建立良好的经验反馈体系及交流平台,为建立卓越安全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建议

根据中核集团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规则及考评规则的相关要求,采用“回头看”等形式,督促指导各单位严格按照管理制度进行日常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持续提高单位安全管理水平。

推动“三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有效融合,持续深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积极探索其与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深度融合的途径和方法[7],以达到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有效利用,为各单位的全面发展提供管理支撑和安全保障。

各单位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中,存在信息化水平较低,多数文件、资料、程序、记录等均为纸质版,各类资料缺乏系统性、有效性、长效性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研究创建适用于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信息化平台[8-9],实现安全管理过程信息化,安全生产标准体系运行日常化,安全管理模式标准化,不断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效率。

猜你喜欢

中核要素标准化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标准化简述
中核公铁
中核港航工程有限公司
中核科技
中核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也谈做人的要素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