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平台授课效果量化分析调查研究

2020-11-05

江苏商论 2020年11期
关键词:网课信度问卷

张 帆

(山西农业大学 信息学院,山西 晋中 030008)

2020年的开学季是一个不平凡的学期,受到疫情影响,全国高校在校大学生从学期第一教学周开始居家上课。教师的教学工具不再是粉笔和板书,转而采用网络平台工具通过电脑和学生互联,进行课程的教授。从最初教师们对教学软件的摸索,到能够娴熟的运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手段的变幻,每位高校教师都在经历着考验,也在慢慢成长。网络平台教学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目前教师都在关注的重点。在教学第9周,笔者开展了一次关于网络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

一、调查背景、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背景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想通过网络问卷的形式,挖掘提高网络授课效果的方式和手段。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听课内容,也有利于教师通过该问卷的调查结果能够改进网络教学手段。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涉及本校大一、大二和大三年级经济与管理类学生389人。由于本学期大四年级学生准备毕业论文,因此未参与此次调查。

(三)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网络问卷调查法在国内外社会调查中被广泛应用。本次问卷设置题目12项,11项单选题,1项复选题。主要通过李克特五级量表展开网络问卷调查,其优点在于每位同学作答便捷,答题结果可以直接通过问卷网导出,操作标准化,0成本。

2.统计分析法。信息化时代,电子计算机的推广并应用为调查问卷的发放创造了条件。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且日渐量化,量化研究成为教学改革研究的发展趋势。

二、调查的信度和效度

(一)调查信度

表1 网络平台授课效果调查信度分析

表2 问卷信度删除或修正后数据

本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主要测评标准是克朗巴哈信度系数(Cronbach’s Alpha)。本研究主要通过SPSS25进行分析,根据表1和表2,信度系数0.867>0.7,可信度标准较高,表示问卷达到标准。问卷信度删除或修正后数据都低于Alpha值0.867,说明问卷的设计符合标准。

(二)效度分析

根据表3效度测量以及表4显示,KMO值0.892,明显高于0.7,足以说明本次调查达到标准。在相关性矩阵中,数据几乎都在0.3至0.7之间,样本数目的角度,以及结合显著性的分析,表明数据之间的相关程度较高。

三、网络课堂授课效果调查分析

(一)学生对教师满意度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中涉及问题有12项,其中8项为李科特量表分析,调查389个样本。根据表5和表6,三个年级学生分布较为均匀,男女生中男性占比低于女性。对于样本问题的回答结果,将极值(最大值减去最小值)除以方差后,得数均小于5,偏度的绝对值均小于1,峰度的绝对值均小于7,问卷结果符合标准。

在问卷的题目中,量表题目8项,主要考察学生们通过网络授课的听课效果。8项题目中,有3项主要考察教师的网课授课情况,分别是Q2、Q5和Q8。根据表7和表8所示,对于教师的授课态度和准备的认真程度以及课堂的互动,结果显示在学生对教师的备课效果满意且认可,线上授课的互动环节也较线下更多。根据表8,班级排名前20的学生对于教师上课内容的深度表示不确定性的最高,反映了这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以及积极性都非常高。也建议教师能够将课本的知识深入挖掘,将授课的内容进行适当的难易搭配调整。

(二)学生网课效果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中8项量表题中,对于学生上课效果的调查涉及题目为Q3、Q6和Q7。根据表9和表10,三个年级的学生对教师的授课内容满意度较高,占比43.19%。但是在三个年级的调查中,不确定性排第二,在教师今后的授课中建议教师明确授课重难点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授课准备,提前做好教学设计。

表3 网络教学效果调查效度测量

表4 网络教学效果相关性矩阵及显著性

表5 样本基本情况

表6 网络课堂授课效果描述性统计

表7 Q2网课上教师与学生网课互动调查满意表

表8 教师备课、授课深入度满意调查表

表9 网课内容精简学习效率调查满意度调查表

表10 上网课记笔记满意度调查表

根据表11,155名学生对网课后的吸收率达到75%以上,表示满意。大一的87名学生中,满意的学生39人,占比最高。而大二162名学生中比重最高的是不确定。大一学生刚刚迈进大学,在校保持高中的积极性,而大二的学生开始接触专业课,对于专业知识的不确定性提高。因此,教师在给大二年级的学生授课时,教学方式应更加灵活,多注重引导,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自豪感,提高对本专业的认知程度。

表11 授课内容吸收情况满意度调查表

四、网络授课效果提高的建议

(一)影响网络授课效率的因素

本次问卷设计了1项复选题,要求学生针对8个选项来复选出影响网络授课效率的因素。这几个选项如图1所示,其中389名学生中,299名学生认为电子设备使用时间过长是影响网络授课效率的首要因素。其次是居家时间过长、以及课下作业多等7项因素。

(二)提高网络授课效率的建议

此学期授课形式的特殊性,是对教师的多重考验。需要教师一方面准备课程内容,要提升比线下授课更高的标准。另一方面,教师对于网络信息化授课手段较为生疏,授课前期的疫情阻碍了网络授课的进展。但随着教师教学进度的开展,目前大部分教师都已经能熟练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并且开始进行线上教学改革。

图1 影响网络授课效率的因素

一是教学内容的精简安排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学生对于网络授课影响的因素中使用电子设备时间过长的分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可能像线下一样一直讲课。因此,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度的调整。将教学的重难点及时在上课时展示给学生,教学大纲中学时较少的内容,讲解时应尽量避免内容过多,对于重难点可以单独设置任务点进行解析,以便于学生课下复习。

二是教学测试建议随堂进行,作业布置要体现教学的目的。网络教学中,教师不能时时检测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情况,因此给予学生的作业和测试也较多。而学生每天居家时间比较长,写作业的时间比较充足。因此,这也是学生对网络教学抵触情绪的因素之一。针对课程作业布置,建议教师能够根据每堂课的教学目的,来布置课后的作业。可以提高学生的动脑能力和创新力,让学生自由展开。例如,利用腾讯会议开展一次模拟商务谈判会议;或者利用大数据软件,引导学生能够深度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居家学习时间持续性强的特点,积极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过多布置传统的作业任务,减少僵化的应付检查的作业形式。

三是教学互动形式创新。网络教学改革方式方法的创新,是目前全国高校教师思考的问题。与传统教学有很多不同,许多教学改革无法立即在网络上实现,需要教师不断地摸索和思考。网络教学并不是现在才有的,以前一直是线下教学的辅助手段。如何利用网络授课提高教学效果,这是对全体高校教师的一次考验。网络互动方式的创新,主要目的在于适时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们能够主动参与进来。建议教师能够利用网课,针对教学内容更多地拓展线上活动,要求学生能够主动搜集资料,将课堂的“翻转”在网络上实现。

当前所有的学科都离不开大数据,连纯文字的语言文学,也已经有了全国的数据库,信息的传递性变强且更加对称。在这个信息遍布的时代,如何从数字中挖掘出规律,如何实现创新,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还需要教师能够掌握并运用信息化处理软件,这次疫情就是一次考验。建议教师针对自己的专业背景,学习计算机语言、信息处理工具等,将专业知识更直观地应用到课堂和实践中。

猜你喜欢

网课信度问卷
《广东地区儿童中医体质辨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对网课不能听之任之
遏止网课乱象重在落实
是什么“网课”让“学生们”好评如潮
『选』网课
平衡损失函数下具有时间效应和通胀因子的信度估计
问卷网
耳鸣残疾问卷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及其临床应用
中文版脑性瘫痪儿童生活质量问卷的信度
问卷大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