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020-11-05王家进张孙博文

江苏商论 2020年11期
关键词:肺炎新冠疫情

王家进,张孙博文

(1.华安保险 福建泉州中心支公司,福建 泉州362000;2.福建农林大学 安溪茶学院,福建 泉州 362400)

一、前言

2019年底,武汉市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感染者以来,新冠肺炎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人民的主要健康问题。目前,我国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疫情防控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农业保险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农业是立国之本①,前人早有论断,而解决“三农”问题对确保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和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②。因此,为稳定农业、农村发展,确保脱贫攻坚胜利以及全面完成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需要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对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③。基于此,本文以农业保险研究对象,分别探讨了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农业保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就疫情期间以及疫情结束后的农业保险提出建设性建议。

二、疫情给我国农业保险带来的发展机遇

(一)政府政策支持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4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六保”工作,对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切实增强紧迫感,稳住经济基本盘,把握发展主动权,尽快恢复中国经济活力具有重要指引作用④。同时,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做好2020年银行业保险业服务“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的通知》,强调要深入推进保险扶贫,进一步加速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⑤。除此之外,天津、河北、黑龙江以及宁夏等多个地区部门出台了例如《新版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办法》等多个营造良好行业环境,促进农业保险发展的政策。党中央、国家政府机关及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出台的政策措施为农业保险稳中向好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农民意识提升

过去农民没有太大的风险防范意识,但是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带来的一系列农业生产问题,导致了许多农户亏损严重。原先已经购买农业保险的农户,在农业保险公司的帮助下,得到了较为丰厚的赔偿。而有的农户之前尚未购买农业保险,他们得不到相应的赔偿,只能从政府或公益机构获得一小部分补贴。通过疫情的亲身经历和能否获得赔偿的鲜明对比,农民开始充分意识到购买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风险规避、转移以及保障收入增加具有重要作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农民对农业保险购买意愿。

(三)智能科技引进

在国内疫情较为严重的时期,由于交通、人员流动受限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人通常选择“宅在家里”,这为农业保险销售产生了阻碍。但是,为了“抢生产,助春耕”,中国人保、中国太保、平安产险以及中国人寿等国内多个保险公司依托科技赋能,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创新保险服务方式,例如平安产险自主研发推出 “AI农宝”App和“平安爱农宝”微信小程序,运用新型信息技术实现在线投保、办理理赔。通过智能科技手段的引进,更好地为农业保险用户打造疫情防控中的保险“云生活”。此次疫情会成为加速农业保险信息技术运用的一次契机,为农业保险智能化、科技化带来发展条件。

(四)专业人才下基层

为了共克疫情,护农复产,国内多个保险公司要求专业人才下到基层,并建立基层服务站、三农服务团队等服务“三农”机构,打通农业保险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渠道。以中国人寿财险枣庄市中心支公司为例,疫情期间他们在全枣庄市内建立800多个三农服务站点。同时,还建立三农服务团队33个,超过60名农业保险专业服务队伍全力保障疫情期间服务质量,维护农户利益。通过鼓励专业人才下沉基层,在基层群众心中建立起农业保险的良好口碑,为农业保险的进一步发展客户群体提供可能。

三、疫情给我国农业保险带来的挑战

(一)产业受挫严重

各省市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启动了国家一级响应,同时各地也采取了封闭交通等一系列防控措施。交通的封闭导致了疫情初期农业出现需求端疲软,供应链断裂等问题⑥。如图1所示,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同比下降6.8%,第一产业增长率同比下降3.2%。笔者认为出现此情况一方面是由于农民在农业生产时,由于道路封闭,他们不能购买生产种植、畜禽养殖所需要的肥料、饲料等物资,减少了作物的存活率。另一方面是农民在农产品销售时,车辆物流运输困难,部分地区出现供应链断裂问题,加上疫情防控导致的人力紧缺等,给农产品销售带来了影响。同时,餐饮行业被打击严重,农民失去了主要的购买者,导致小农经济短暂下滑。对于农业保险来说,农业发展的不稳定引发了保险公司的短期内赔付激增,而广大农户却又面临资金周转困难,无法及时、足额支付自缴保费,对于一些小型农业保险公司来说,就将会面临破产的可能。

(二)地方财政压力大

我国农业保险又称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中央和各级政府按照一定比例补助农民的福利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做法。今年突发的疫情造成农民收入、农业生产降低,导致了农业保险赔付增加,直接增加了地方财政压力。同时,虽然我国疫情已基本控制,已经全面复工复产,但是海外疫情仍然严重,海外贸易对于我国各地方政府是一个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特别是对于中西部省份来说,他们的农业发展水平较高,而当地的财政收入本就较东部地区低,海外贸易又不能全面展开,这对于中西部地区当地的财政来说,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图1 2013—2020年第一产业和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率

(三)地方特色改革延后

由于疫情的原因,有一部分地区尚未来得及召开“两会”,根据地方农业产业特色制定的农业保险新类型尚未通过相应程序,不能被确定为重点支持地方特色的农业保险。同时,全面的疫情防控,各级机关干部全部下沉社区,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保险种类在制定、审核上也因为工作人员人手不足的情况延后。地方特色的农险改革延期,对于农业保险有很大的影响。

(四)理赔难度增大

在疫情关键时期,为了避免疫情传播,各地政府采用了封村封路等方式,将人员流动降到最低,因此而增加了农业保险公司工作人员查勘理赔工作难度。虽然由前文可知,部分保险公司鼓励农户采取自主查勘,让农户们通过手机软件、微信小程序等方式进行理赔,但是在多个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工作难度。同时,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国内部分地区还出现了局部禽流感疫情。疫情增加了农业保险理赔难度,但是笔者认为这也是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必须经历的考验。

四、促进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对策和思考

(一)疫情防控期间农业保险对策

1.鼓励人才下基层,专业角度助农扶贫。基于前文对人才下基层的分析,笔者认为在疫情期间农业保险公司要积极与各服务乡镇进行对接,在乡镇建立“三农”工作点,成立“三农”服务队,派遣到基层的员工随时可以到农户身边帮助他们对农业保险的购买流程和赔付流程等进行现场指导。企业在鼓励员工下到基层参与扶农助农工作的同时,要建立激励机制,从经济上和生活上对愿意到基层的员工给予保障,从而更大程度的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

2.简化办理流程,扩大农户需求。农业保险公司可以采取“一户一张表”的参保方式,通过减少由于“分户清单”的签字、公示流程等因素导致农民多次外出、多次接触、资料交叉传递的情况,从而降低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同时,以集体方式投保的种植险、养殖险等业务,笔者建议暂时以上一年度的投保数据信息为投保基础,经村两委确认盖章后予以办理续保。如果有新增或新减数据,可以适当允许时间补救。承保资料涉及被保险人填写的内容时,由业务机构经办人员与投保人、被保险人相互间拍照确认后,可由其中一人代为填写。

3.强化科技应用,发展实用工具。对于中西部的一些偏远农村,交通不太便利,那么可以利用科技手段,对参保人或准备参保的农民进行在线指导。同时,对于一些金额较少的理赔案件,查勘人员可以通过微信或保险公司原有App等方式,远程联系并帮助参保人进行自主查勘。所有理赔资料可以通过微信、彩信或是保险公司App等方式对接上传,需要打印签字的项目则可以通过电话确认,并留存电话录音,带疫情整体向好再进行补签。同时,保险公司要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快速组织人才打造理赔软件,帮助农户解决问题。除此之外,在赔付过程中,应做到“应保尽保”。

4.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农民意识。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识是增加农业保险购买量的最好途径。由于疫情的影响,农民们已经开始认识到购买农业保险的好处,此时政府、企业、社会要加大宣传力度,借疫情期间参保与不参保的实际案例的对比,从思想上改变农民对风险防控的意识,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市场。

(二)疫情防控结束后农业保险对策

1.建立农业保险共同分担机制⑦。就目前来看,我国农业保险尚未形成共同分担机制,一旦发生例如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此类重大风险,我国现有的风险分担方式并不能够完全积极有效地参与,同时这种机制也不利于农业保险的长期发展。因此,应对标干旱、洪涝等大型自然灾害建立风险转移分散机制,探索构建以政府、保险公司以及担保公司等机构共同参与的风险转移机制。

2.坚持市场化导向,推动资金运转。普惠农业保险发展的大方向是坚持市场化导向,具体体现在普惠农业保险产品结构方面⑧。国家和社会要加快建立地区性甚至是全国性的普惠农业保险风险补偿基金,并对基金安全性和流动性加强管理。同时推进融资模式与征信机制的创新与完善,以解决低收入群体参保难、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笔者认为只有推动农业保险市场化,才可以减轻地方财政压力,调动资金相互流动。

3.加强地方特色险种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各地区之间由于经纬度、海拔高度等地理条件的不同,所拥有的农业特性也不一样,而全国性的农业保险规则只能针对大多数产业,对于区域性特色农业来说并不适用。因此,各地要因地制宜,开发属于自身特色的农业保险,例如,福建省根据自身地理、气候条件的优势特点,创新开发了省内相关葡萄、莲籽、食用菌、肉牛、兔、枇杷、茶叶等多个农业保险种类。通过建设地方特色险种,促进了乡村特色农业的发展,进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更好实施。

4.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提供组织与制度保障⑨。组织保障的增强是推进农业保险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为此,应尽快建立国家层面的农业保险领导和协调的专门机构,对涉及农业保险相关发展的重大理论、政策和制度问题统一组织专家、学者进行研究。同时加强顶层设计,编制国家层面的农业保险短、中、长三期发展规划。除此之外,要稳步完善农业保险组织管理和制度体系,明确政府和市场权责关系和行为,并加强对农业保险监督,用制度建设手段避免违法事件的发生,从而推动农业保险长期高质量稳步发展。

农业保险长效发展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已经逐步向好发展,因此广大农业保险公司应紧抓疫情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鼓励人才服务基层,同时应用科技手段,服务群众并加强农民对风险防范的意识。待疫情完全散去,要从国家层面、地方层面建立相应的政策机制,稳步推进农业保险健康发展。

注释:

①农业是立国之本[J].北方经济,1998,(10).

②本报评论员.做好“三农”文章决胜全面小康[N].安阳日报,2020-04-11.

③王康慧,康锁倩.农业保险对农业发展的影响[J].现代商业,2020,(06).

④张连起.倾力“六保”复苏经济[N].人民政协报,2020-04-21(003).

⑤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做好2020年银行业保险业服务“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的通知[EB/OL].(2020-04-22)[2020-05-06].http://www.cbirc.gov.cn/cn/view/pages/.

⑥于蓉蓉.共度新冠肺炎疫情难关助力我国三农发展[EB/OL].(2020-04-11)[2020-05-06].https://theory.gmw.

⑦闫培林.从自然灾害看种植业农业保险的重要性[J].农家参谋,2017,(16).

⑧章文芳.乡村振兴战略下普惠农业保险发展探析[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9,40(09).

⑨张峭,王克,李越,王月琴.我国农业保险风险保障:现状、问题和建议[J].保险研究,2019,(10).

猜你喜欢

肺炎新冠疫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战疫情
新冠疫苗怎么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聚焦新冠肺炎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