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咬定青山不放松
——观戴辉旭先生的山水画有感

2020-11-05叶中锋

西部大开发 2020年8期
关键词:笔法用笔山水画

文/ 叶中锋

戴辉旭先生是我的战友、画友、朋友。1979年冬日我在新兵连训练时,戴先生作为老兵从驻地赶来看我,让我十分感动,内心充满温暖。从部队复员后,虽然两人一个陕南一个陕北,但仍然因为都有一颗报效祖国的心和对美术的爱好,互相牵挂。1984年我考上西安美院学习、毕业留校任教,辉旭先生考上陕西省商业干校,同时自修了汉语言文学,毕业后到商业部门从事行政工作,后担任领导职务。近几年由于他退居二线,负责地方美协的组建工作,经常来西安出差,我俩经常在一起品茶论道、写字画画,外出写生交流甚多。

戴辉旭先生是一位工作能力强,文化素质高,性格温和的人。在完成繁杂的工作之余,利用业余时间写小说、散文、作诗、练书法、学美术,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尤其是他以虔诚之心到北京、上海、西安等地拜师学艺,并成为著名山水画家吴蓬的弟子,继又师从朱荣贤,先后接受传统山水画技法的严格训练,深得导师厚爱。近日,他发来一批画作,要我提些意见,我觉得他的画风已贴近古意。

一是有意境。王昌龄在《诗格》中认为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中国古典绘画的境界也包括物境、情境和意境三个层次,物境就是绘画要把感知到的东西表现、刻画出来。情境就是根据人的情感需要对事物的看法以及褒贬态度。意境则专指人类精神世界,包括人的思想体系、修养等抽象内容。古代艺术家所追求的意境,不论是《易经》之境,还是佛家之境、道家之境都是用文学、诗词、书法、绘画等载体表现思想层面的认识。也就是把极为抽象的看不到的东西,通过联想和想象,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黏合在一起,建立某种联系。采用隐喻手法把客观与主观表象的相似性“替换”达到感性现象的等值化。这样客观形象就赋予了寓意,主观的灵魂附身形象被表达出来。辉旭先生的画隐含着意境诸多本质要素,得益于本人具有很好的文化修养,常年读书、写作、赋诗,已经从文字中体悟到了中国古典思想的精髓,又通过这些年的绘画探索也逐渐架起了中国山水画与情感和思想的沟通桥梁,把握住了进一步提高的正确方向。

二是有笔墨。我国古代画家都很重视笔墨,有“书画同源”“骨法用笔”“画以墨主”等丰富内容,概括地讲就是“笔法和墨味”,所谓笔法就是书法用笔,把书法的笔法应用到绘画中去,比如“永字八法”作为书法基础训练,一方面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空间结构的天赋,另一方面可以从用笔提按中判断一个人向其它书体发展的潜力。一个国画家不懂得书法的拉丝和飞白,咋能画出笔断意不断的线条来,这就像一个五音不全的人学习唱歌,是没有前途的。所以说“用笔”既是画家的基本功,又是个性和艺术风格的彰显。所谓墨味是指墨汁与水、纸张等材料结合形成的干湿浓淡的趣味。中国古代画家提出“墨分五色”,墨不仅要有不同的墨味,还要有多种色彩之味。戴辉旭先生的画非常明显,准确把握住了笔法和墨味,也认识到了笔墨的重要性。因此,他不论工作多忙,每天孜孜不倦地研习理论、练习绘画,体会笔与墨的关系。他的这种执着、久久为功的精神,是很多专业画家都望尘莫及的。

三是有韵律。包括气韵和音律。气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概念,又是传统中国画要表现的基本内容和生命所在。古人认为气是构成万物的本源要素,一切事物兼由气生成。气聚则生,气散则灭。韵是包含音乐、诗词格律和画家情绪、情感表现出的情趣。也就是说,气韵可以通过学养、修养和涵养获得。

正是由于他有诗词格律和音乐方面的修养,所以在他的山水画创作中,不论是构图,还是线条、墨块和色彩的安排布局,隐隐约约有一种旋律在流动,让人感觉到生命的气息。

当然,上述三点在辉旭先生的山水画里忽隐忽现,有的显露出明显的迹象,有的还隐蔽在潜意识之中,需要进一步的挖掘和探索。总之,从辉旭先生的人品,综合修养和勤奋、刻苦学习的精神,可以看出未来一定能登上新的艺术高峰。

猜你喜欢

笔法用笔山水画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品读
包饺子
几多笔法写思情
雒红强山水画作品
张旭《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左传》笔法
程灿山水画作品
智力大闯关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