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鼻内镜术后患者活动能力医用冰袋结构的设计与应用

2020-11-04余丽华贺凤艳董丽娟侯开放李慧瑜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20年10期
关键词:冰袋鼻部实用新型

余丽华,贺凤艳,董丽娟,侯开放,李慧瑜

(1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 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 1.耳鼻喉科;2.护理部,广东 中山,528401;2.广东省江门市五邑中医院 血液科,广东 江门,529000)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在疗养期间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会导致深静脉血栓脱落,引发肺部栓塞,增加患者死亡风险。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主要有 3 个方面:①血液高凝状态;②血液回流速度慢;③静脉壁内膜损伤。研究[3]表明长期卧床休息,患者处于血液高凝状态,下肢血液循环不畅,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有效的早期活动干预可以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改善患者凝血状态与血液循环状态。

鼻部手术后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评估通常为中、高危,早期让术后患者进行肢体活动或下床活动是对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在临床治疗中,鼻内镜下鼻部术后患者行双鼻填塞后,常用鼻部冷敷的方法以减少鼻部出血和缓解疼痛。传统的普通冰袋存在体积较大、较硬不易固定、护理不当容易冻伤皮肤等缺点。且因鼻部特殊解剖结构,患者使用现有的冰袋时不能冷敷整个鼻部[4]。此外,冰块溶解过程会产生很多渗水,患者感觉不舒适。基于传统冰敷的方法存在着以上缺点,鼻部手术后冰敷患者担心冰袋脱落、出血等问题,而不敢下床活动,甚至害怕出血,长时间卧床会增加血栓形成风险。本研究报告一种医用冰袋结构,该医用冰袋结构易于固定,有针对性的进行局部冰敷以减少出血,并于2019年获得了实用新型国家专利[申请(专利)号:CN201820337041.3,授权公布号:CN208693589U]。现将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耳鼻喉科住院部2018年3月—2020 年 7 月接受鼻部手术(包括鼻中隔偏曲矫正术、FESS 手术、下鼻甲成形术以及鼻内镜下鼻息肉摘除术)且愿意加入本研究患者98例。患者术后均有双侧鼻腔止血海绵填塞,填塞时间为 48 h。采用随机数表法将上述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50 例,男 28 例,女 22例,年龄 19~69 岁;对照组 48 例,男 22 例,女性 26 例,年龄 22~71 岁。2组患者均无因其他疾病引起疼痛及出血,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医用冰袋结构材料与制作

1.2.1.1 材料:防水布料、弹性的宽带条、魔术贴。

1.2.1.2 制作方法:医用冰袋结构包括用于盛装冰块包,且其上设有开口的冰袋本体,冰袋本体的两相对侧连接有长连接带,长连接带的自由端设有使其相粘合连接而使所述医用冰袋结构呈封闭环状结构的粘合结构。长连接带分别连接于冰袋本体顶部的开口一侧处,短连接带连接于述冰袋本体的底部之间,冰块包从冰袋本体顶部的开口处收入冰袋本体,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冰袋本体的开口一直朝上,防止了冰块包在使用过程中掉落。冰袋本体上的开口处设有粘合结构以使开口闭合,从而杜绝了装在冰袋本体内的冰块包在使用过程中掉落。粘合结构为魔术贴结构,使得医用冰袋结构通过粘合结构可粘合连接成不同大小尺寸的封闭环状结构,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可适配不同人的头部形状和大小。

注:1.冰袋本体;11.开口;连接带2;21.短连接带;22.长连接带;4.粘合结构;5.粘合结构。

1.2.2 干预方法

2组均行鼻内镜下手术 (包括鼻中隔偏曲矫正术、FESS 手术、下鼻甲成形术以及鼻内镜下鼻息肉摘除术),术后均用无痛止血海绵双鼻腔填塞,48 h后拔除。2组基础治疗方案包括使用抗感染、止血药物治疗、日常疾病护理常规护理。根据患者术后返病房的先后顺序,于术后返病房后行深脉血栓风险评分,评分>2 的患者将按密封随机卡(随机序列号由软件产生)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干预时间均为 术后48 h。

对照组给予传统冰敷。向患者解释冰敷作用及相关注意事项,使用通俗易懂语言,告知其保持冰袋固定于额部及鼻部,若出现冰敷局部麻木不适,及时告知医生护士。冰敷过程中应用中注意观察局部皮肤的颜色,如发现皮肤异常情况,则立即停用。

治疗组给予专科医用冰袋冰敷。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在人脸下颚与头顶之间缠绕连接带,使得装有冰袋包的冰袋本体与脸颊相接触而对位于脸颊的面动脉进行冰敷,而通过粘合结构使连接带的自由端相粘合而使本实用新型呈与人体头部相匹配的封闭环状结构,而连接带采用有弹性的宽带条,从而使得冰袋本体非常舒适、贴切地固定在脸颊的面动脉位置上而无需手持冰袋,所以本实用新型使用起来是非常方便的,同时又避免了因手持冰袋而将手冻僵的情形。此外,本实用新型有针对性地对面动脉直接进行冰敷来进行止血干预,有效地减少鼻部出血,达到止血效果。本实用新型医用冰袋使用时,将冰袋包从开口放入冰袋本体内,然后通过粘合结构将开口闭合,然后将短连接带缠绕至下颚底部,将长连接带缠绕至头顶上,然后调整冰块本体的位置使其与两侧脸颊相接触,最后拉紧长连接带并通过粘合结构使长连接带相粘合而使本实用新型呈如图 2 所示的封闭环状结构而用于对位于脸颊的鼻部血管进行冰敷。

注:1.冰袋本体;21.短连接带;22.长连接带。

1.3 观察指标

1.3.1 失眠严重程度指数

使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进行评价。术后4 8h内,每天早上8:00统计1次,共2次。

1.3.2 活动能力

依据活动次数进行评分,能走动计0分,运动受限(借助辅助物)计1分,运动严重受限(需他人协助)计2分,轮椅计3分,完全卧床计4分。术后48 h内,分别于术后4 h、每天早上9:00时、术后48 h各评价1次,共4次。

1.3.3 出血次数评价

根据ITP 出血评分量表进行修改而成。术后48 h内,每天早上8:00统计1次,共2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软件,计量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后,2组患者鼻腔出血、失眠严重程度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和2;2组活动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组失眠严重程度指数比较[n(%)]

表2 2组出血次数比较[n(%)]

表3 2组活动能力比较[n(%)]

3 讨论

头面部血管的解剖学观察国内外已有文献报道[5]。从血管解剖上,面动脉的鼻翼支供给鼻窦;上唇动脉起自面动脉,供给外鼻下段、鼻前庭和鼻中隔前段,为鼻中隔前下方处出血的主要来源。面动脉在面部走行时沿途发出许多分支供应上、下唇、鼻部,并与眶下动脉等形成广泛交通,面动脉及其分支在走行过程中发出大量皮支分布到鼻唇沟及面部皮肤,是鼻部血供的来源[6]。这样一来,鼻窦、鼻中隔、鼻前庭的术后患者出血以及外鼻下段出血均可通过干预这面动脉来达到止血目的。冰敷是一种常有的止血干预方法,而目前的一些冰袋结构大多需要手持冰袋或是粘贴额部来进行冰敷,对鼻部出血患者来说,其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并且容易出现滑脱的情况,没有达到有效的冰敷效果,而且其冰敷部位也没有针对性。

本专利医用冰袋结构的长连接带上设有使两所述长连接带相粘合连接而使所述医用冰袋结构呈封闭环状结构的粘合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短连接带与下颚相匹配,而长连接带与头部相匹配,从而使得两个装有冰块包的冰袋本体分别与人脸两侧的脸颊相接触而对位于两侧脸颊的面动脉同时进行冰敷,而通过粘合结构使连接带的自由端相粘合,使得冰袋本体可固定在脸颊的位置上而同时对两侧脸颊作用于面动脉,有针对性的冰敷。

本专利冰袋结构能减轻患者睡眠时的焦虑、担忧,降低患者失眠严重程度指数。因冰敷的稳固性提高,患者不再担心冰敷时冰袋会脱落,从而影响冰敷效果,为患者高质量的睡眠打下了基础。

本专利冰袋结构能提高鼻部手术后患者活动能力。鼻部术后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活动无耐力,导致血流瘀滞,增加了血栓发生的风险。预防其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除了情志护理、监测生命体征、饮食护理与用药指导等常规性护理措施之外,还应针对肢体活动方面进行护理[7-8]。早期活动护理是本着人文关怀的原则,引导患者适当性的进行肢体活动以促进肢体血液正常流动,进而达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目的[9]。患者术后卧床患者,护士应指导其左右移动,并进行屈伸运动,增加活动频次;如顺时针、逆时针转动患者脚踝[10],行踝泵动作,并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但患者由于担心活动引起冰敷不牢固,并未依从护士的指导,依从性差。

本实用新型医用冰袋结构包括用于盛装冰块包且其上设有开口的冰袋本体,冰袋本体的两相对侧连接有连接带,连接带的自由端设有使其相粘合连接而使医用冰袋结构呈封闭环状结构的粘合结构。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在人脸下颚与头顶之间缠绕连接带,使得装有冰袋包的冰袋本体与脸颊相接触而对位于脸颊的面动脉进行冰敷,而通过粘合结构 使连接带的自由端相粘合而使本实用新型呈与人体头部相匹配的封闭环状结构,从而使得冰袋本体非常舒适、贴切地固定在脸颊的面动脉位置上而无需手持冰袋,所以本实用新型使用起来是非常方便的,同时又避免了因手持冰袋而将手冻僵的情形。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鼻腔出血、失眠严重指数、活动能力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同时鼻部上部、中部皮肤较薄,使用传统的冰敷易导致冻伤,本专利冰袋结构是防水布料,起到较好的隔离保护作用。鼻部术后患者高质量的睡眠,鼻腔出血的减少,为患者下床活动提供了较愉快与舒适的基础,再加上本专利医用冰袋贴切的结构,大大的提高患者术后下床活动的次数与活动能力,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

综上所述,本专利医用冰袋结构具有如下特点:⑴有针对性地冰敷面动脉,更直接、有效地达到止血的效果;②方便固定,便于术后患者的使用,即使头部活动也能进行有效的冰敷,而且还可以解放双手;③可拆卸清洗,即使在使用过程中被血液等分泌物污染,也可以随时拆下进行清洗和消毒。④可单独使用以防交叉感染。⑤本实用新型采用摩术贴等粘合结构和具有弹性功能的连接带,并且在短连接带与下颚接触的表面上设有棉垫,人性化的设计进一步提高使用患者的舒适度,并且提高冰敷的有效性。⑥冰袋本体上设有防水材料以进行有效的防水。使用本专利医用冰袋结构能有效提高鼻部术后行双鼻填塞患者睡眠质量,增加患者活动能力与下床次数,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风险,提高患者舒适度,促进患者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冰袋鼻部实用新型
冰袋固定装置在物理降温中的应用与研究
关于同日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相关问题探析
家里多余的冰袋怎么处理
保鲜冰袋安全吗? 用完之后怎么扔?
中日专利法关于禁止重复授权的比较
小小冰袋作用大
同日申请常见问题浅析
德国实用新型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常见运动创伤的简单处理方法(二)
鼻部整形术的观察与护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