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读后续写”教学设计

2020-11-04

江苏教育 2020年59期
关键词:题记读后续写语篇

李 恺

一、引言

读后续写是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一种评价手段,要求考生的续写与所给短文在内容、逻辑、情感和语言等方面保持很好的协同,其实质是完整表达文章主题的过程,从主题的引入、呈现,到主题的铺陈、深化,再到主题的复现、强化。从主题的角度看,学生在续写过程中经常出现以下问题:忽略主题,如情节设计旁逸斜出、偏离故事主线;误读主题,如情节设计不合逻辑、违背前文设定的人物特点;淡化主题,如语言风格不符、情感基调不匹配等。据此,教师应在读后续写教学中强化主题意识,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前文的故事主题,使学生的续写情节合理、结构紧凑、内容连贯、语言生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以下简称“2017 年版课标”)倡导主题意义探究的课程理念,并指出:“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应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学生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同时,2017 年版课标还提供了探究语篇主题的三个角度:“第一,语篇的主题和内容是什么?即What 的问题;第二,语篇的深层涵义是什么?也就是作者或说话人的意图、情感态度或价值取向是什么?即Why 的问题;第三,语篇具有什么样的文体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也就是作者为了恰当表达主题意义选择了什么样的文体形式、语篇结构和修辞手段?即How的问题。”这就为读后续写提供了很好的教学思路。本文以一节读后续写示范课的教学为例,具体阐述如何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理念设计读后续写教学。

二、教学分析

1.教学文本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一篇以母爱为主题的故事类文本。故事的前文分为题记和正文两个部分。题记部分引用了Tenneva Jordan 的一句名言,赞美母爱的无私和伟大;正文部分记叙了作为长女的“我”小时候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圣诞节前总担心自己得不到像样的礼物,而母亲却在圣诞节当天将自己的礼物偷偷让给“我”的亲情故事。该语篇的主题语境属于“人与自我”下的“家庭生活”。正文部分共分五个自然段,前三段描写“我”十分在意自己的礼物,第四段描写母亲主动出让礼物;第五段以“Mum,I can’t...”结尾,与续文第一段首句“I was stopped by my mother’s eager,joyful look.”形成衔接,引导学生描写母女俩的后续交流;再通过续文第二段首句“I have always remembered that Christmas fondly.”引导学生描写“我”后来的思想转变。全文起承转合明显,主题意义鲜明,语言生动朴实。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市区一所四星级高中的高二学生。通过分析学生习作发现,该班学生总体上语言知识掌握得较好,写作中出现的词汇、语法错误不多;但不少学生续写时的主题意识有待加强,表现为情节设计不合理或偏离主题,与前文的语言风格不能保持较好协同。

3.教学目标。

本节读后续写指导课后,学生在续写时能够:通过浏览文本标题、题记等相关信息,预测故事主题;通过探究主要情节,补全缺省信息;通过分析主题线索,构思续写的合理情节;通过关注语言风格,丰富续写的语言表达。

三、教学过程

Step 1:读前文题记,预测故事主题。

上课伊始,教师在屏幕上呈现前文的题记部分,并让学生回答:

“A mother is a person who,seeing there are only four pieces of pie for five people,promptly announces she never did care for pie.”—Tenneva Jordan

Q1:According to the words,what adjectives can you think of to define a mother’s love?

Q2:Why does the writer put the words before the story?

(设计意图:从What 和Why 角度探究题记的内容和功能,引导学生预测故事主题。这种直奔主题的导入方式,既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形成很高的阅读期待,也能增强学生的主题意识,使学生在续写时始终关注主题。)

Step 2:读主要情节,补全缺省信息。

教师让学生阅读正文部分并填写表1,获取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基本信息。

表1 故事的主要情节

通过以上活动,学生意识到补全故事的起因应是续写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追问学生:Can you predict the reason why mother insisted on giving me another gift?学生分享了三种预设。预设1:Mother wanted to show I was her favorite child. 预 设2:Mother wanted to praise me for my highest score in the end-of-term exam. 预 设 3:Mother wanted to show her appreciation for my help with the family in the tough year.

接着,教师让学生讨论以上预设是否符合题记设定的故事主题并说明理由。经过交流与分享,学生普遍认为:预设1 和预设2 中的母亲过于偏心或功利,与题记中母亲无私而伟大的形象不符;相比之下,预设3 综合考虑了前文提到的诸多细节,如家里孩子多,且过去一年经济拮据,但父母仍尽力为孩子们准备圣诞礼物;“我”作为家里最年长的孩子,虽很在意自己的礼物,但也极力掩饰自己的想法,不想给父母添加烦恼。在这样的背景下,母亲主动让出自己的礼物,是为了感激“我”在艰难条件下为自己分担家务,是合情合理的。

(设计意图:根据记叙文六要素设计问题,一方面引导学生把握故事的语篇特征,加深对故事主题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发现故事中的缺省信息,为读后续写做好铺垫。此外,教师从Why 角度追问故事的起因以及评价预设的合理性,问题具有开放性且思维含量高,既有利于增强学生读后续写中的主题意识,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Step 3:挖掘主题线索,构思合理情节。

教师让学生再次细读前文,并探究以下情节设计中作者的思路:

Q1:Why does the writer mention“I was too old for that”but still“checked each present under the tree”(Paragraph 1)?

Q2:What does the writer want to tell us by the mother’s words“There won’t be as much for Christmas this year. Try not to be disappointed.”(Paragraph 2)?

Q3:Why does the writer describe children’s eagerness for presents in Paragraph 3?

Q4:Why did the mother change the label on her present instead of telling me the truth(Paragraph 4)?

Q5:What kind of feeling could be involved in the words“Mom,I can’t”(Paragraph 5)?

(设计意图:从Why 角度设计指向主题线索的深层次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情节设计时运用的反衬手法。例如,学生通过对Q1和Q3 的探究能了解到孩子们不顾家里困难、一心想要得到礼物的“自私”心理;通过对Q2 和Q4的探究能体会到母亲不计回报、一心只为家人着想的“无私”品格。此外,学生对Q5的探究也为续写第一段奠定了情感基调。)

教师让学生着手构思续写第一段的具体情节。经过讨论和分享,学生认为该段可以写的合理情节包括:①母亲解释出让礼物的原因;②母亲的爱使“我”深受感动;③“我”的自惭形秽。

(设计意图:通过挖掘主题线索,使学生充分理解故事主题。在主题引领下,学生设计的续写情节趋于合理,同时在内容、逻辑和情感方面与前文保持很好的协同。)

Step 4:关注语言风格,丰富主题表达。

教师让学生回看前文,总结母亲和“我”的性格特征并给出理由。学生分享时,教师通过板书同步呈现探究成果,如下页表2(画线部分是教师板书的关键词)。

教师让学生思考:How does the writer present the characters’personalities in the story?

学生经过观察总结出故事中表现人物特点的几种写法:动作描写(细节1,2,3,6)、心理描写(细节4,5)、语言描写(细节6)和事物特征描写(细节7,8)。随后,教师让学生尝试运用以上写法表现续写第一段的主题,并点评学生的部分习作。

(设计意图:从How角度设计主题意义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前文的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为学生续写搭建充分的语言支架。只有通过体会、赏析、模仿等手段,才能帮助学生在续写中增加描述性语言,提高叙事性文体续写的语言表达协同程度。)

表2 文本细节探究

Step 5:基于探究成果,实现迁移创新。

本节课结束前,教师总结续写前进行有效阅读的几点建议,即从标题(题记)、主要情节、主题线索和语言风格出发探究故事主题,并提醒学生在续写时牢固树立主题意识。接着,教师布置学生课后完成本文的第二段续写,并进行同伴互评。

表3 “续写”同伴评价表

(设计意图:结课环节中,通过总结探究故事主题意义的有效策略,再次强化学生的主题意识;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完成新的续写任务,遵循“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在迁移创新活动中实现深度学习,促进能力向素养转化;提供续写同伴评价表,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反馈,有效提升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题记读后续写语篇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山西祁县贾令村狐神庙及其舞台题记考述
让题记道出文章的灵魂
龙岩市社前村天后宫山门舞楼及舞台题记考述
孝堂山石祠北魏二题记考论
浙江省英语新高考首考卷写作试题的评析与教学建议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以读促写的教学实践
读后续写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