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TPRO在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2020-11-03葛倩文吴尚农王宏刚

国际消化病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活动度因子蛋白

葛倩文 吴尚农 王宏刚 沈 鹏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慢性结肠炎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性或持续性腹泻、便血及腹痛等[1-2]。近年来,全球UC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3]。UC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等特点[4],目前UC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探究UC的病因并针对病因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UC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Toll样受体4(TLR4)可通过核因子-κB(NF-κB)调节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进而参与调节炎性反应[5]。此外有研究表明,TLR4可通过介导淋巴细胞归巢,参与UC的发病及病情进展过程[6]。TLR4在多种疾病中均可与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O(PTPRO)相互作用,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7-8]。目前关于PTPRO参与UC发病的报道较少,本文对此展开研究,以期阐明PTPRO与UC的关系,为UC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前瞻性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8月在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95例U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UC组。根据《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年·广州)》[9]进行UC诊断。纳入标准:(1)初次就诊并诊断为UC;(2)患者年龄为18~60岁;(3)结直肠镜检查至回盲部。排除标准:(1)合并除UC以外的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2)合并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3)合并恶性肿瘤;(4)急性感染性肠炎;(5)随访失联。另选取本院同期行肠镜检查并切除肠内息肉的4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UC组患者中男性66例,女性29例,年龄为21~58岁,平均年龄为(44.66±5.21)岁;对照组中男性35例,女性11例,年龄为19~60岁,平均年龄为(45.50±6.34)岁。两组在性别(χ2=0.667,P=0.414)、年龄(t=0.835,P=0.405)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中所有受试者均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临床资料收集

收集所有受试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结直肠镜检查结果等信息。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水平。

1.3 PTPRO蛋白表达量检测

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UC组织及肠息肉组织中PTPRO蛋白表达量[10]。在UC组织及肠息肉组织中滴加RIPA裂解液提取总蛋白,并进行定量,然后滴加匀浆缓冲液,4 ℃环境下,3 5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层清液。然后120 V电压电泳100 min,转膜缓冲液平衡3次,每次5 min,之后浸入转膜缓冲液中10 min,转膜。转膜后PBS洗膜3次,每次5 min;加入一抗,4 ℃孵育过夜,PBST洗3次,每次10 min,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偶联的二抗,室温下孵育1 h,PBST洗3次,每次10 min,曝光显影,用软件ImageJ进行光密度分析。

1.4 UC镜下活动度

根据UC镜下严重程度指数(UCEIS)评估UC镜下活动度[11]。UCEIS评分根据受累肠段最严重处血管纹理、出血情况及糜烂和溃疡程度进行计算。血管纹理评分:血管纹理正常计0分,斑片状计1分,完全闭塞计2分。出血情况:黏膜和肠腔无出血计0分,轻度出血计1分,中度出血计2分,重度出血计3分。糜烂和溃疡程度:无糜烂或溃疡计0分,糜烂计1分,浅表糜烂和溃疡计2分,深部糜烂和溃疡计3分。上述3项评分总和即为UCEIS评分,<2分为镜下缓解期,2~8分为镜下活动期。

1.5 预后随访

于UC患者出院后1周开始电话随访,随访为期2年,每月随访1次,末次随访时间为2019年8月26日。若随访过程中患者出现UC复发、结肠大出血、中毒性巨结肠、UC相关黏膜发育异常及UC相关癌变,则判定为预后不良[12]。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PTPRO在UC组织中的表达

蛋白质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UC组PTPRO蛋白表达量为3.21±0.88,高于对照组(1.14±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73,P<0.001)。

2.2 PTPRO与UC镜下活动度的关系

95例UC患者中有35例为镜下缓解期,60例为镜下活动期。镜下缓解期UC患者PTPRO蛋白表达量为2.45±0.55,低于镜下活动期UC患者(3.65±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53,P<0.001)。UC组织中PTPRO蛋白表达量评价镜下活动度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9(95%CI:0.820~0.952),最大约登指数为0.641,其最佳截断点、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3.02、85.71%和78.33%。见图1。

图1 PTPRO蛋白表达量评价镜下活动度的ROC曲线

2.3 不同预后UC患者PTPRO蛋白表达情况

95例UC患者中32例(33.68%)预后不良,其中29例(30.53%)复发,2例(2.11%)结肠大出血,1例(1.05%)癌变。预后良好组PTPRO蛋白表达量为2.74±0.63,低于预后不良组(4.13±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89,P<0.001)。PTPRO蛋白表达量评价UC患者预后的ROC AUC为0.957(95%CI:0.895~0.988),最大约登指数为0.811,其最佳截断点、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3.48、93.75%和87.30%。具体见图2。

图2 PTPRO蛋白表达量评价UC患者预后的ROC曲线

2.4 不同预后的UC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患者在年龄、性别、BMI及病变位置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的UCEIS评分、CRP及ANCA阳性占比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5 影响U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将UC患者的预后情况作为因变量,将可能影响U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如PTPRO、UCEIS评分、CRP和ANCA作为自变量(纳入标准为单因素分析结果中P≤0.1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TPRO、UCEIS评分及ANCA与UC患者的预后关系密切。见表2。

表1 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的基本资料比较

表2 影响U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3 讨论

PTPRO是磷酸酪氨酸磷酸酶的受体之一,可在肝实质细胞中表达[13]。此外,在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中也发现有截短型PTPRO表达[14]。有研究表明,PTPRO可通过调控NF-κB参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15]。UC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慢性结肠炎性疾病,其发病及进展与TLR4表达失衡有关,PTPRO可通过调控TLR4参与多种疾病的进展过程[7-8],由此推测,PTPRO可能通过调控TLR4表达,参与了UC的发生、发展过程。

本研究结果发现,UC组PTPRO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PTPRO蛋白可能参与了UC的发病或疾病进展过程。通过比较不同镜下活动度UC患者PTPRO蛋白表达量,发现镜下活动期患者PTPRO蛋白表达量高于镜下缓解期患者,进一步证实上述推测。通过构建PTPRO蛋白表达量评价UC患者镜下活动度的ROC曲线,结果显示其ROC AUC大于0.8,且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好。上述结果表明,PTPRO蛋白参与了UC的疾病发生、发展过程,检测其表达量有助于评估UC镜下活动度。此外,本研究发现预后良好组PTPRO蛋白表达量低于预后不良组,提示PTPRO蛋白表达量可能与UC患者的预后关系密切。本研究进一步构建了PTPRO蛋白表达量评价UC患者预后的ROC曲线,结果显示其ROC AUC、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957、93.75%和87.30%,表明PTPRO蛋白表达量在UC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较高,且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通过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U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显示UCEIS评分、ANCA与UC患者的预后关系密切,与已报道的研究结论相似[16-18]。此外,本研究指出PTPRO蛋白表达量也与UC患者的预后存在一定关系。

PTPRO与TLR4相互作用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如爆发性肝炎、急性肝损伤及肝细胞癌等[7-8]。在上述疾病模型中,PTPRO对TLR4的调节均依赖NF-κB信号转导通路。TLR4表达于微血管内皮细胞、心肌细胞及肠上皮细胞等,还可表达于除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和B细胞以外的免疫细胞中[19]。TLR4对脂多糖较为敏感,可介导肠上皮细胞对细菌细胞壁中脂多糖的高反应性[20]。TLR4可激活NF-κB,促使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从而参与炎性反应[21]。肠-肝轴异常会诱发肝、胆及肠道疾病,如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发病与UC有关[22-23];肠道炎性疾病会增加肠上皮黏膜通透性,使病原体通过肠道进入门静脉,并随血液循环至肝脏,最终引发肝脏疾病[24]。TLR4在健康人群的结肠黏膜组织中表达水平较低,但在UC黏膜组织中表达水平较高[25]。有研究表明,TLR4可通过白细胞介素-1受体(IL-1R)同源结构域及其下游信号转导分子髓样分化因子88、IL-1R相关激酶、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等,参与病原体诱导的肠上皮细胞中NF-κB的活化,促进免疫炎性因子分泌,导致UC发生[19]。

综上所述,PTPRO蛋白在UC组织中高表达,检测其表达量有助于评估UC患者镜下活动度及预后情况。本文尚存在一定不足,如样本量偏小,未进一步分析确认PTPRO是否通过调控TLR4影响UC的预后等,下一步将探究PTPRO参与UC发病及进展的病理生理机制,为其靶向药物的研制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活动度因子蛋白
基于TCA循环关键酶测定研究督灸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疗效及机制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猪胎盘蛋白的分离鉴定
自噬蛋白Beclin-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SAK -HV 蛋白通过上调 ABCG5/ABCG8的表达降低胆固醇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