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育的困境与应对

2020-11-03祝海玉张典兵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菏泽市培育农民

□祝海玉,张典兵

(1.菏泽学院,山东 郓城 274015;2.徐州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21018)

为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攻坚战,中共十九大创造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宏伟目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我国新时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基础在教育,关键是人才,核心是农民知识技术素养和生产能力的提升。“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主力军,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动力。为响应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菏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意见》(菏政办字〔2017〕123号),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内容要求、措施手段。菏泽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如何?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如何有效应对?只有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情况,才能精准施策,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质量和效率,助力乡村经济发展和全面迈入小康社会历史任务的实现。

1 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育的现状调查

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育的第一手资料,笔者首先走访了菏泽市牡丹区、郓城县、成武县、巨野县农村农业局,就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情况与相关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座谈和交流;其次,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开展比较好的菏泽市农广校、郓城县农广校、菏泽学院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等培训机构,对参训新型职业农民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和回收问卷42份;最后,随机选取菏泽市新型职业农民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对象主要包括:菏泽市牡丹区都司镇黄堂村16人,胡集乡后孙庄村12人,沙土镇宋海村15人,马岭岗镇孟庄村6人,吴店镇冯楼村18人;郓城县城关镇宋堂村16人;巨野县田桥镇蒋庄村12人;鄄城县红船镇苗庄村7人;曹县庄寨镇马坊村13人,共计115人。本次调查所选对象数量虽然有限,但分布相对比较广泛和均匀,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信度、效度和参考价值。

1.1 基本情况

通过问卷的统计和分析,参与调查的157名新型职业农民,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方面的基本情况见表1。

1.2 主要从事生产类型的调查情况

参与调查的157名新型职业农民主要从事的生产类型情况如表2所示。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表2 新型职业农民从事的生产类型

从表2可以看出,菏泽市新型职业农民主要从事传统的种植业,占比54.14%。其次,养殖业占比38.85%,这成为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增收很重要的一种生产类型。另外,从事农产品加工业的新型职业农民也在不断增多。

1.3 最想了解技术知识的调查情况

参与调查的157名新型职业农民最想了解的技术知识的情况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菏泽市新型职业农民在最想了解的技术知识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由于菏泽市近年来加强苹果、桃、梨、葡萄等水果的种植,因而有29.93%的受访者选择了果树栽培。养殖业是近年来新型职业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所以有21.65%的受访者选择了养殖技术。伴随着电商等现代销售手段的流行,新型职业农民越来越关注农产品的营销知识,有23.57%的受访者选择营销知识的学习。

表3 新型职业农民最想了解的技术知识

1.4 参与培育意愿的调查情况

参与调查的157名新型职业农民参与培育的意愿情况如表4所示。

表4 新型职业农民参与培育的意愿

从表4可以看出,新型职业农民对参加培育的需求比较高,45.86%的受访者表示很愿意参加培育;而不太愿意和很不愿意参加培育的加起来只占13.37%,这些人不愿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他们的文化程度不高,害怕听不懂、学不会。

1.5 参与培育目的的调查情况

参与调查的157名新型职业农民参与培育的目的的情况如表5所示。

表5 新型职业农民参与培育的目的

从表5可以看出,参与调查的新型职业农民中有45.22%选择增加收入,选择获得政府补贴及政策支持、提高自身技能的分别占31.21%、28.66%。这表明新型职业农民虽然对培育有着较高的需求,但其参训目的具有功利化的特点,主要是希望通过培育能给自己带来一定程度的经济效益。

1.6 比较喜欢培育方式的调查情况

参与调查的157名新型职业农民喜欢的培育方式的情况如表6所示。

表6 新型职业农民喜欢的培育方式

从表6可以看出,在各种培育方式中,参与调查的新型职业农民更喜欢多种方式结合和课堂集中讲解,分别占总人数的36.94%、25.48%。这表明受访者对一些农村农业理论和技术知识的渴求,同时也表明了他们希望通过多种方式,能够使自己所掌握的技术知识更好地运用于生产之中。

1.7 参与培育满意度的调查情况(见表7)

主要是针对42名参加过菏泽市农广校、郓城县农广校、菏泽学院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的学员所进行的调查分析。

表7 新型职业农民参与培育的满意度

从表7可以看出,虽然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受访者有近50%表示满意,但也有26%左右的受访者不满意培育效果。这说明当前菏泽市新型职业农民所进行的培育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在今后组织培育活动时加以调整和优化。

2 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育的困境分析

2.1 政策扶持不够

作为一项涉及诸多环节的“系统工程”,政府必要的政策扶持是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参与培训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菏泽市各级政府虽然也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但其科学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尚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虽然地方政府文件中提到了扶持政策要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倾斜,但却未能将扶持政策对象化和具体化;二是新型职业农民在享受新型农业经营、返乡下乡创新创业优惠措施方面,做得还不够扎实细致。

2.2 储备性培育不足

菏泽市虽然是农业大市,但由于农民务农收入整体上低于非农水平,致使农村劳动力“弃农从非”“进城打工”仍成为主流,即便是农业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回归农业的意愿也不强烈。“新生代农民应当成为职业农民的主体,但政策尚未形成足够的务农吸引力,尚未营造‘亲农爱农’的社会氛围。”[1]68基础教育中的职业启蒙教育、中高职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工等新生代群体的储备性培育方面未给予足够重视,势必影响培育的质量和效果。

2.3 资金投入缺乏

虽然各级政府部门已给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以经费支持,但经费数量仍不充足。目前菏泽市开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时间一般为1个月,培训费用在1 000元左右,如果想参与高质量的培训工作,培训费则需3 000元左右。如果全部由政府出资,是无法满足大多数农民培训需求的;而如果让参训农民缴纳一部分培训费用,则既会影响他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也会影响到其经济收入。

2.4 培育模式单一

有些地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热衷于“搞宣传,喊口号”“雷声大,雨点小”“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培育对象主要局限于农村干部,培育时间大多集中于农闲,培训内容大多是一些简单的实用技术,忽视各地的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的差异,忽视“扶志”“扶智”等思想观念转变,导致整体效果不佳,难以真正实现参训者综合素质的提升。

2.5 培养师资欠缺

能够承担菏泽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的部门和机构较少,专职化、专业性、技能型教师在数量和质量上均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高素质教师缺乏持续有效的补充渠道,严重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效果。伴随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参训积极性越来越高,师资队伍的欠缺势必给工作开展带来较大不利影响。

2.6 评价导向有误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离不开正确的评价导向的引领。然而现实情况却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评价导向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尚未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考核评价体系。如有的地方侧重于以技能考核为主,兼顾理论知识水平和参训出勤情况考核;有的地方采取实训操作占60%,理论知识占40%;有的地方依据新型职业农民的类别,分别确定不同的考核标准。

3 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育的应对策略

3.1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府制度供给

3.1.1 推行绿色执业资格证书制度

大力推行绿色执业资格证书认定制度,是促进新型职业农民技术素养和从业能力提高、增强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效果与质量行之有效的途径。这一举措“可以首先选择比较容易开展认证的行业进行试点,然后不断完善相关体系、制度与机制,逐步进行推进和推广”[2]。一旦他们获得了相关从业资格证书,就及时地给予一定的奖励,优先安排待遇较好的生产领域,这样就能大大激发他们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1.2 完善参训农民的保障制度

随着菏泽市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城乡差距越来越显著。与城市经济发展相比,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务农收入及其社会地位不高,农村地区医疗教育、文化娱乐和生活质量仍然较低,致使新生代农民不愿意回到农村。为此,“政府应完善农民保障制度建设,一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深度合作,建立城乡合作共赢模式,统筹和协调城乡发展。”[3]唯其如此,才能促进新型职业农民获得更好的发展。

3.1.3 建立健全培育激励机制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我国尚属于新生事物,农民尚缺乏对它的认识和了解,更难以从乡村振兴战略的宏大背景下理解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由此可能会使他们产生对政府或培训机构的兴趣、信任缺失,影响参与的积极主动性。为此,有必要“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奖励机制,如设立创新奖、农业技术奖等,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到培训中来”[4]。激励机制的建立,能够增强农民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荣誉感、自豪感和获得感,能使参训者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3.2 培育对象精准,分类分层开展

3.2.1 生产操作类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

这类从业者主要从事种植、养殖、加工等农业产业,其培育目的是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率、农村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劳动生产率等。一方面,可以依托农业企业、科技园区和特色培训基地,在各类农业产业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观摩、交流和培训,使其掌握新技术和新品种,培育种植、养殖、加工等各类生产能手;另一方面,可以组织相关专家学者,运用巡回指导、田间示范、联户结对等有效方式,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在线学习和交流平台,实现专家学者与新型职业农民之间的互联互通,通过线上与线下紧密融合的形式对该类人员进行精准培育。

3.2.2 经营管理类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

这类从业者主要包括农业产业组织负责人、农村经纪人等,其培育目的在于提高农村经营型人才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等。一方面,对于农业产业组织负责人的培育,可以通过到高校进行系统培训学习,到龙头企业、发达地区或境外进行参观访问、考察研修等方式,使他们能够亲身体验现代农业,在规划和制定自己职业未来的基础上,不断实现自身管理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对于农村经纪人的培育,可以依托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着重培养提高他们的营销能力、沟通交流与协调能力以及示范带动能力。

3.2.3 专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

这类从业者主要包括农村信息员、植物病虫害防治员、动物防疫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员等,其培育目的在于提高各类专业服务技能以适应农业产业化、信息化和专业化的发展需要。一方面,可以通过与农业职业院校、技术推广服务与培训机构等单位的紧密合作,培育各类专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另一方面,也可以在职业教育中推行“双证书”制度,使参训者既能获得职业教育学历证书,也能获取与之相适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真正实现新型职业农民专业服务能力的提升。

3.3 培育内容精准,切实做好衔接工作

3.3.1 紧密衔接新型职业农民实际需求

“‘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是对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要求,而农民的现实需要则是传统农民转化为职业农民的内在动力。”[1]69为此,一方面要想方设法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对于基础知识和核心技能的需要,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对自己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有着美好的愿望和期待,因而对这些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核心技能往往非常渴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必须切合他们的这一现实需求。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计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对于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手段的需要。例如,新型职业农民对互联网、物联网、电子商务等新技术的现实需要;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对人际交往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客观需求;农村“双创”模式下对创新创业能力提高的现实诉求等等。

3.3.2 紧密衔接农业产业特色及资源

菏泽市在山东省乃至全国都属于人口大市和农业大市,由于受地域、气候、资源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农业产业在“地域之差、环境之别、季节明显”等方面,表现出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特性。正因为如此,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育工作时,就必须充分考虑和依据“当地农业发展现状、资源环境禀赋、整体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生态环境等进行充分的调研,并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多领域’梳理,寻找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和新办法,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从发展特色产业的角度设置培育内容,对新型职业农民做到有针对性的培育”[5]。

3.3.3 加强职业伦理道德和精神品格培育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内容设置上充分考虑农民实际需求和农业产业特色是非常必需的,但作为培育工作供给方的政府部门和培训机构,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好农业行业及农村文化思想观念方面的积极创建和正确引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不能仅仅拘泥于知识与技术的传授,要特别关注职业伦理和道德体系等方面精神培育的力度,向他们宣传“职业伦理道德乃是其立身、安家、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之本”的理念,重视其“敬农爱农、诚信自律、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朴素”等优良农民精神品格的养成,促使其能够在新时代农业农村广阔天地不断得到发展壮大。

3.4 培育方式精准,力争实现多元并举

3.4.1 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要尽量采用适合新型职业农民年龄和知识经验特点的直观教学法。首先,要注意把传统讲授与实地参观结合起来。通过“走出去”的形式:一是从高校教授、农业专业人才、农业科技标兵、农村创业能人中选择导师进行讲授;二是参观考察先进的农村产业实践基地,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直观性。其次,要把典型示范与帮扶培训结合起来。一方面要重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特别是善于利用农民身边最生动、最成功的典型案例的示范,让他们能够增进认识、增强认同、亲身体验,最终获得启迪;另一方面要注意区分类别、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特别是对那些贫困户、弱势群体,一定要做到精准帮扶和精准培育。

3.4.2 在教学手段上倡导传统与现代综合运用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教学手段上既要发挥传统教学手段的作用,更要积极采取远程教学、互联网+、新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形式,使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更加精准和有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一方面可以有效克服本地区课程资源和师资队伍的欠缺,使参训者能够接近优秀课程资源和名师团队,以更宽广的视野与优质课程以及名师展开对话和交流,获得农业经营理念的转变和知识技术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通过共享和利用互联网、科教云、微信微博等平台的信息资源,使参训农民及时高效地了解和解读最新农业政策法规,在线实时观看和感受新型农村农业产业和行业样态,得到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帮扶和指导。

3.5 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持,厚实农业经济组织支撑

3.5.1 不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持

所谓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指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构建形成的由各类机构及个人旨在为农业生产经营诸环节提供服务的一种支撑系统。它包括生产服务、技术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物资供应、农产品的加工与销售等内容。由于新型职业农民大都是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的从业人员,他们必然需要健全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引领和支持,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效促使农民产业化和职业化水平的提升。为此,就需要针对现代农业和新型职业农民的特点,从组织载体、服务内容、服务机制等方面,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进行精心设计和优化完善。

3.5.2 进一步厚实农业经济组织支撑

作为新型职业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的途径和手段,农业经济组织不仅涵盖了家庭农场和综合性农业产业园等经营场所,而且包括了农村产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经济形式。农业经济组织“可以通过整合各种现代农业资源帮助职业农民成组织地投身于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各个环节,并根据组织性质和发展方向,为不同类型职业农民的发展创造具体条件”[6]。例如,家庭农场特别适合培育种植和养殖大户以及农场主等新型职业农民;农业龙头企业对农民企业家、农业技能人才和订单农户的激励和带动作用比较突出;农业产业合作组织对农村职业经理人、农村经纪人的发展能发挥独特价值;而综合性农业产业园则能直接或间接地拉动园区以及所辐射区域的各类农业生产经营者的良好发展。

猜你喜欢

菏泽市培育农民
小村的呼噜
菏泽市木瓜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
菏泽市苗木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捉迷藏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