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
——中华老字号“王麻子刀剪”调研项目报告中华老字号“王麻子刀剪”调研项目报告

2020-11-03

天工 2020年1期
关键词:展示区剪刀历史

文 袁 园

2008 年6 月7 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国发〔2008〕19 号),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10 项,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147 项。王麻子剪刀锻制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这也将有力地促进王麻子剪刀传统锻制技艺的保护、传承和发展。2011 年,商务部公布了第二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名录,具有300多年历史的“王麻子”名列其中。

历史:

自明代以来,中国刀剪行业就有“北有王麻子,南有张小泉”之说。在北京乃至全国各地一提“王麻子刀剪”,可以说是妇孺皆知、誉满神州。“王麻子”为什么这么出名?这还要从头说起……

关于王麻子,流传着一个传奇故事:

明朝末年,山东青州有个铁匠叫田老万,九代打铁为生。他早年丧妻,膝下无子,有一女儿名田青,自幼聪明可爱。他还带有两个徒弟,一名李顺,一名张兴。田老万手艺高超,铁锹和泥不沾泥,抹子制坯不沾垢。他把打铁的全部绝活都传给了女儿,而对两个徒弟各授一半,四个人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到了清顺治五年,山东大旱。齐鲁大地寸草不生,瘟疫流行,打了一辈子铁的田老万一病不起。一天,他把女儿叫到床前问道:“爹教你的事都记住了吗?它可是咱田家的命根子,日后能靠它活命。”几天后,病情加重的田老万带着一丝无奈的微笑离开了人世。那一年田青儿16 岁。青儿和两个师兄按照父亲生前的指点,赶了十几天的路程来到了举目无亲的北京城。几经周折找到了老板人称“汪驼子”的喜客来客店落脚,从此以打铁为生。三人商定要用自己的手艺干一番事业,在汪驼子的帮助下,他们开了一家“山东铁匠铺”。师兄妹三人把个小铁匠铺干得红红火火。数年后,青儿长大成人,大师兄做主将青儿嫁给了一个常来京城专干拉运货物的山西小商人王青山为妻。王青山其貌不扬,满脸麻子,但为人厚道、精明能干,又颇善经营。两口子决定开一个杂货铺兼营刀剪。顺治八年(1651 年),京城菜市口“万顺号”杂货铺开张了。王青山通过青儿得到打造刀剪的真传,开始自制刀剪,独家经营、前厂后店、自产自销。一时生意兴隆,在京城名声大作。那时人们不知道掌柜的真名,只知道老板姓王,面带麻子,日子久了,便习惯地称这家店为“王麻子”。到了嘉庆二十一年(1816 年),王麻子后人正式在店铺外挂牌“三代王麻子”,并在刀剪上打上“王麻子”商标,使王麻子品牌正式确立了市场地位。当时以经营剪刀为主,兼营杂货。由于每把剪刀都坚持“三看两试”(看外观、看刃口、看剪轴,试剪刃、试手感),质量好,“王麻子”剪刀逐渐成为名牌。清雍正年间供职皇宫的潘荣陛在其所著《帝京岁时纪胜》(乾隆二十三年刊印)“皇都品汇”一节中记载:“帝京品物,擅天下以无双……王麻子,西铁锉三代钢针。”表明“王麻子”在清初就已经是名牌产品。因市面上多有雷同名号混淆视听,清朝文人李静曾写下盛赞王麻子刀剪的诗句:刀剪传名本姓王,两边更有万同汪。诸公拭目分明认,三竖一横看莫慌。

1937 年“七七事变”日伪占领了北平,工商业遭到严重打击,日本限制一切金属制品的生产,三代王麻子刀剪店挣扎度日,到抗战胜利时已濒临倒闭。国统时期,民族工商业又遭摧残,三代王麻子刀剪厂扛着300 年牌匾勉强支撑,直到全国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对王麻子刀剪店有过专门的指示:“王麻子、张小泉的刀剪一万年也不要搞掉,我们民族的好东西,搞掉了的,一定都要一个一个来恢复,而且要恢复得更好一些。”自此三代王麻子刀剪店如枯木逢春,再获新生。1959 年,北京市政府正式成立了王麻子刀剪厂,厂址设在北京昌平沙河镇。 1985 年,王麻子刀剪厂被国内贸易部批准为“中华老字号”。现在“王麻子刀剪厂”已改制成为“北京栎昌王麻子工贸有限公司”。王麻子刀剪技艺是中华民族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由此,可以看到“王麻子”的发展历程:1651 年,“王麻子刀剪”在京城菜市口成立。1959 年王麻子刀剪厂成立。1985 年,被国家内贸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企业。20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产量经济效益历史最高。目前,北京栎昌王麻子工贸有限公司已基本完成内部调整,正在全方位实施新的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消费者的需要,充分挖掘“王麻子”和中国刀剪文化的丰富内涵,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精心开发新的产品,以“中国创造”拓展通往国内外市场的道路,加快企业的发展,努力为中国刀剪业的强大、中华刀剪文化的弘扬做出自己的贡献。

调研:

在了解了“王麻子”的历史之后,笔者开始进一步深入了解“王麻子”。对王麻子刀剪业的种类、生产以及销售进行了重点调研。

第一,是种类。王麻子刀剪的现有产品分为剪类和刀类两大类。其中,剪类分为民用煮黑剪、裁衣剪、塑把剪、电镀剪、纱剪、理发剪、工业剪、园林剪、办公剪和套剪,共10 大类,28 种。刀类则分为套刀、不锈钢刀、碳钢刀和其他四个大系列,14 类共76 种。分类明确、精细。其中民用煮黑剪和碳钢刀是“王麻子刀剪”中的明星产品。被大多数人所喜爱。

第二,“王麻子”既然可以风靡300 年之久,又被封为“中华老字号”必然有一定的道理。那么是什么使“王麻子”成为“中华名企业”呢?那就是“王麻子”特有的生产方式和工艺。“王麻子”现有的生产方式是委托加工。是以北京栎昌王麻子工贸有限公司为主,向两个剪刀生产基地下订单。其中,这两个基地分别是北京万顺号剪刀有限公司和河北燕牌剪刀有限公司。在基地生产的剪刀再返回北京“王麻子”本厂进行检验、打标,最后进入直营店。

其中,生产工艺是“王麻子”的核心技术。分为炉上工序和炉下工序两大类。分为选料、扁铁、截钢、打泡、贴钢、开坯、熟火、锻打复合、锻打成形、砍槽、捻股、切边整形、平活,共13 道炉上工序(如图1)。

图1

而炉下工序则分为开刃、粗锉、细锉、戗槽、粗磨午刃、打眼、抹药、蘸火、细磨午刃、圈剪股、打印记、盘活,共12 道工序(如图2)。

图2

表1

表2

每把小小的剪刀都是经过这25 道工序精炼而成。而这炉上炉下25 道工序也就形成了“王麻子刀剪”的技术特色,即厚重大气、质朴自然,造型赋予了北方文化特色;结构独特、剪切有力、手感轻松;好钢用在刀刃上,好使耐用;精湛的传统锻打复合技术以及独一无二的蘸火技术。

明确了技术特色,那么“王麻子”的保护价值也就凸显出来:首先,“王麻子”传统锻制技艺绝活多;其次,老“王麻子”按使用者心理需求创新工艺;第三,老“王麻子”视质量为生命,不断向标准化迈进;第四,老“王麻子”重信誉,坚持售后服务;第五,老“王麻子”为研究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史料;第六,老“王麻子”产品在社会发展中仍有实用价值。

第三,“王麻子”现有产品的销售情况。根据在门店的规定时间内统计,我们得出数据(表1),根据表中数据可总结出:对“王麻子”有需求的多是中老年,以民用为主。其中很大一部分比例是旅游纪念品需要。

经过以上调研,做出分析(表2)。

从1965 年“王麻子刀剪”在京城菜市口成立,到2003 年破产,再到2004 年,“王麻子工贸有限公司”内部改制的开始。一部“王麻子”的兴衰史,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工业百年发展史的缩影。那么,摆在眼前的问题就是如何体现“王麻子”300 余年的历史和传统。

除了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工艺外,利用客观存在的地理、交通优势,自是必不可少的努力。但是,最为主要的,也是本质的,即是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打好文化牌”。“王麻子”该如何选择?传统?现代?继承?发展?

方案:

王麻子企业没有坐以待毙,公司清楚地提出了“一点两线三化”的发展原则。“一点”即以市场为着眼点;“两线”即继承传统文化,创新现代科学技术;“三化”即标准化、信息化、国际化。

而作为社会实践项目,我们的主要工作则是从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特点为切入点,重新对“王麻子”的形象进行定位,对“王麻子”标志做了必要的设计改变,并设计了六套旅游品包装。

根据“王麻子”刀剪企业的需求,以及调研、分析结果,设计了三种风格共六套包装:传统风格、民俗风格和卡通风格。传统风格中包括故事剪和百业剪。故事剪是将“王麻子”传奇故事作为产品的卖点,包装借助古书的形式;百业剪的创意来自各行各业对刀剪的使用,突出了“王麻子”的实用性和普及性。为了方便携带,将百业系列的包装设计成三角形,小巧、精致,另外盒内附有对行业的说明和介绍的卡片。在购买、使用剪刀的同时还能学习和了解关于我国传统行业的趣味知识。

民俗系列主打辟邪剪和婚庆套剪。辟邪系列的主要元素是中国传统符号之一的门神和传统的民俗形式挂钱儿组合。大红的颜色打印到朴素的牛皮纸上,呈现出暗红颜色,整体色调与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特点完全吻合。内附“除五毒、辟邪”的剪纸艺术卡片,点出辟邪主题。婚庆套剪则是以陪嫁的嫁妆为卖点。将“龙凤套剪”喜庆化,设计了包括大礼盒以及套装的包装。红色为主,“囍”字为辅,营造婚庆气氛。

卡通风格,主要是针对儿童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为切入点。设计了儿童剪包装2 套。一套以古代场景出现,一套以Q 版现代家庭场景出现。将趣味性、娱乐性以及家庭普及性系数包括。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六套包装全部手工完成,现已被北京栎昌王麻子工贸有限公司使用。

同时,“王麻子”改变以往的单一靠门店销售的方式,利用互联网+,与天猫、京东等大型线上销售平台合作,建立网络销售渠道。 门店销售也一改往日风貌,将品牌文化、历史与销售紧密结合,创立了品牌形象体验与历史文化保护统一的王麻子历史文化馆。

为了保护、传承、宣传、弘扬“王麻子”这一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使“王麻子”人和广大民众牢记“王麻子”坎坷而辉煌的发展历史和历代形成的优良传统,促进“王麻子”的经营发展,北京栎昌王麻子工贸有限公司利用在宣武门的自有房产,于2009 年年底开始筹建王麻子历史文化馆,经过近一年的设计、建设、完善,2010 年12 月23 日于宣武门外香炉营头条33 号楼正式开馆。

王麻子历史文化馆占地700 余平方米,将布展元素与声、光、电、特殊材料等相结合,通过全息投影、动感翻书、电子沙盘、档案史料原件展示、实物陈列、视频讲解、现场演示等形式,立体、生动地展示“王麻子”品牌历史、工艺演变、工艺流程等珍贵的历史文化。全馆分为九个展示区:即中国剪刀发展历史展示区、王麻子品牌发展历史展示区、王麻子企业发展历史展示区、王麻子工艺演变展示区、王麻子工艺流程展示区、王麻子产品展示区、王麻子历史档案史料展示区、王麻子企业文化与荣誉展示区、王麻子现场演示区。此外,为了满足参观者购买王麻子产品的需要,增设了王麻子产品售卖区。

王麻子历史文化馆免费向社会开放,方便学生、游客等参观,最大限度地促进“王麻子”历史文化这一民族瑰宝的保护、传承、宣传、弘扬。王麻子历史文化馆的建成开馆,为“王麻子”的快速发展奠定了更为坚实的文化基础,将有力地促进“王麻子”的振兴与发展。

总结:

从了解历史到深入调研再到拿出方案,在整个过程中,对中华民族工业发展的感叹、对中国传统工艺的保护失利的惋惜以及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流失的沮丧是始终贯穿其中的。在新时代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族工业想要继续生存发展,“中华老字号”要继续辉煌,并非易事。传统手工艺的亮点技术已经逐渐被大工业化所取代。如果核心被取代,那么相信所谓的名号也就只是空架子而已。所以,保护民族手工业、保护传统工艺、继承并创新传统工艺美术特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我们要清醒地分析市场情况,找到自身的有利因素,改善落后的不利因素。充分发挥“传统”之美、“传统”之优,才能摆脱错落于传统与现代的尴尬地位,向新的发展轨道迈进。

当下,要把握时代发展契机,变“北京制造”为“北京创造”,依靠原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提升文化产业的实力,推动首都功能新发展。

猜你喜欢

展示区剪刀历史
天猫、京东趋势品类展示区:引领纸品、卫品消费新趋势
钝剪刀
《SOHO模式下的现代办公空间设计—婚庆展示区效果图》
风有一把剪刀
等待亮相
浅析居住小区展示区的室外景观设计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