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的创作与传播

2020-11-02杜佳琨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传播纪录片新媒体

杜佳琨

摘要:随着信息科技时代的迅速发展和新媒体的出现,我国的纪录片产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中国的纪录片打开了新的视角、开辟了新的融资通道、新的传播途径以及新的发展平台。通过在这一方面的研究,笔者发现适合在互联网传播方面的纪录片需要创作者有效结合新媒体传播的特点,在创造内容、创作过程等方面要多元化和互动化,推陈出新,而且还要采取立体化的传播方式。

关键词:新媒体;纪录片;创作;传播

近年来,电视台很多类型的节目都在摸索并探讨关于媒体应该怎样发展的话题,新媒体与纪录片之间的“共舞”已经展现出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之势,例如目前非常有名的《舌尖上的中国2》网络播放量已经突破了4.39亿,《大后方》的点击量已经达到了5600万次,据统计《鸟瞰中国》的播放量已经超过了1.3亿。

《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6》报道,在未来新媒体必会成为我国纪录片的主要传播平台,越来越多的纪录片将会相继在网上首选播出。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最为传统的纪录片传播方式以及内容很难融入并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因此可以说新媒体的出现已经改变了我国纪录片的传播方式和途径,这也正在慢慢改变我国纪录片的生产方式和创作理念。

(一)创作环境的制约

电视媒体的发展必定会受到当下所处社会环境的制约,有利的环境会对纪录片的创作起到促进作用,反之就会起到阻碍的作用。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神生活的品质,纪录片慢慢走进了人们的视野,纪录片更多的反映了人们的真实生活、对事实的客观陈述,博得了大众的喜爱。但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之下,人们对经济过度追求,使得纪录片的相关导演和制作者更多关注市场经济价值,以盈利为目的的思想观念比较强,因而在创作的过程中更加强调其艺术性而非真实性,让纪录片的受到制约。

(二)主题思想“假大空”

目前的纪录片所呈现的内容很多都与我国的国家方针政策以及民族文化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弘扬并传播正能量。尽管新媒体的出现让纪录片的内容有着多元化的发展,但是依然无法完全避免地出现“假大空”的问题。

(三)创作手法过于模式化

在我国,纪录片的创作手法过多地局限于模式化的特点,例如借助探索和观察进行的节目,这种模式是我国常用的一种纪录片套路。单一的创作手法让节目的形式和内容非常老化,让人们出现了视觉疲劳,降低观看欲。如果有的纪录片得到了奖项,那么会有无数的模仿者争先恐后地对这种创作手法进行模仿,让节目雷同,非常阻碍纪录片的创新发展。

(一)在创作内容的选择上应当多样化

与国外的纪录片相比,我国的纪录片题材比较狭窄,而且与时代发展和实际生活需要有些格格不入,不能为生活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思考。在新媒体环境下,若要保证记录片获得更多社会群体的支持,必须进一步丰富创作形式与内容,针对不同群体选择不同创作形式与内容,以增强纪录片对社会的影响;同时在创作过程中,需合理分析受众的需求,以满足他们的欣赏需求。故纪录片的传播和创作内容应该贴近人们的生活与实际,从受众群体的实际需要出发,为人们提供切实有用的多样化、多元化的服务。纪录片的题材选取可以通过大数据进行统计,为人们创作喜闻乐见的内容之时让人们还有所实质性的收获。此外,现阶段社会大众更喜欢娱乐性较强的事物,故在创作内容中,可适当增加娱乐元素,加强纪录片与群众的联系,从而提高纪录片的吸引力,例如《舌尖上的中国》,该纪录片适当渗透了一些情感因素,使受众在欣赏过程中的情感得以激发,从而扩大纪录片的影响力。

(二)借助互联网新形式

当前是信息飞速发展时代,因此一定不能小觑互联网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为我国纪录片的创作和传播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在创作纪录片之前,时间长短、产品包装、广告设计都要综合考虑互联网的特殊性,只有适应互联网发展规律的纪录片才能够更加长久地生存。节目的主题、受众群体的特点、表现形式、受众群体的需求也要做好前期的调查和系统规划。目前我国网络发展出现了“碎片化”的新特点,因此在制作纪录片的时候要做到短小精悍,通过紧张的节奏以及氛围,引起大家观看的兴趣。例如《穹顶之下》,该纪录片在创作、传播过程中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使作品让人耳目一新,从而在24小时内收获了过亿点击量。此外纪录片也应做好字幕的处理,这样可以带给大家更加直观的感受,增加观众的视觉舒适度。

(三)增强节目的观众互动性

以往纪录片多注重单方面创作,在创作前期、中期、后期与观众的互动性十分低,导致创作方向多以大数据统计为主,与实际受众的需求偏离,使得纪录片在完成后的效益、影响收获较低。新媒体的发展不仅仅为纪录片的创作和传播带来了便利的条件和发展机遇,而且还是受众群体和媒体两者之间非常好的交流平台,有效保障两者之间的有效交流。因此纪录片的创作应该充分考虑到新媒体的互动功能,有机整合网络中的信息资源,让大家实现跨越地域和时空的互动,实现纪录片的创新。在内容的选择上可以采取通过网络征求民意的做法,例如,通过网站微博等途径进行投票、征集意见等,根据大家的关注度把控纪录片的播放时机,更好地与受众群体产生共鸣,提高收视率和点击量。

(四)立体化的传播渠道

传统的电视剧、电影以及综艺类节目,一般都死在前期拍摄花费很多精力、财力以及时间,但是对后期的宣传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逐渐形成“重创作,轻传播”现象,以至于人们对纪录片不够了解,所以关注这方面的人也会比较少。而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纪录片更应该充分利用网络为社会大众打造立体化的传播途径,以通过网络载体来与观众进行跨屏互动,根据受众群体的意见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创作之后也应该通过海报、互联网、电视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提高知名度,通过节目中的内容以及质量博得大众关注,让市场竞争力得以提升。例如《大后方》,该纪录片在创作阶段剪辑了3-5分钟的短片,并在网络上推出,带动受众评论并转发短片,从而增加宣传力度,提高纪录片的知名度。

纪录片已经走进了大众的视野,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此,在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应紧跟时代的发展,解决以往纪录片创作所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网络特性不断实现创新,为受众群体服务,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参考文献:

[1]陈世鑫,高婷嫱,周潇.“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网络纪录片发展新图景”.西部广播电视,8(2019):74-75.

[2]王海旭.“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技术在纪录片中的应用”.中国传媒科技,7(2019).

[3]宓鑫君.“关于新媒体在浙江村落文化纪录片创作与传播中的应用探讨”.新媒體研究,13(2019):42-43.

猜你喜欢

传播纪录片新媒体
Rough Cut
等待
超级蚁穴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