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阅读探究性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2020-11-02张晶

校园英语·月末 2020年7期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网络环境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加深,大量资源可在网络共享,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及状态。高等教育面向广大青年学生,目的是培养时代新人,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与使命,必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进行改革与创新。本文以大学英语阅读为例,分析了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结合课程设计,分析了网络环境下探究性教学的意义。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英语阅读;探究性教学

【作者简介】张晶(1983-),女,长春科技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学法。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大数据时代大学英语阅读网络探究性教学研究,项目编号:JGJX2018D271(此论文是吉林省高教科研课题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一、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是英语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英语教学的根本。大学英语阅读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传统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根据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大多围绕一本教材编写教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时间使学生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简介、中心思想、结构特点,文中重点句子、短语、词汇,以及语法难点,教学过程以教师讲解为主,更多的是通过连续性教学,传授给学生语言知识,教学手段是黑板、粉笔,部分配合多媒体课件展示,课后布置练习题和少量课外阅读,通过练习题和作业的讲解巩固加深学生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学生上课认真听老师的讲解,以回答问题的方式参与课堂活动,重点知识记笔记,以备记忆复习。只有部分学习比较积极的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容易出现一个既定循环,学习好的学生越来越好,没有兴趣不爱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学不会,对老师善意的提问也可能产生反感。终结性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出勤、作业、测试、课堂表现、期末考试等,课堂上认真听讲,对知识点掌握好的学生成绩突出。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定位,教師占主体地位,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师生关系单一,双方缺乏沟通交流。

二、网络环境下探究性教学的内涵与意义

1.网络环境下探究性教学的内涵。探究性教学,顾名思义,是探索、研究、自主、合作的教学过程。网络环境下探究性教学指的是,在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的前提下,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网络环境下,学校、教师、家长都担心学生会受到网络的不良影响,甚至采取多种方式避免学生接近网络,认为弊大于利,危害很深,但是学生要适应社会需求,必然要接触网络,被大量的信息资源包围着,让学生懂得如何辨别网络资源,使资源为自己所用就显得至关重要。

探究性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其健全的人格。采用探究性教学模式,将大大降低教出“书呆子”的比率。“书呆子”式学生只会课本知识,为了记住知识而学知识,不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探究性教学中,教师是课程设计的导演、参演演员和监制,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特点设计多种教学活动,个人任务与小组协助相结合,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主动思考与讨论,在教师讲解中总结所学知识,构建学习方法。

教师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资源,设计组织教学,黑板、粉笔成为教学辅助手段,教学空间不再局限于教室,学习行为融入日常生活中。

探究性教学中,教学评价的关注点多样,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和学生评价,多角度全方位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

2.网络环境下探究性教学的意义。知识获得功能:探究性教学模式具体表现为个人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和教师集中讲授。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其角色多样,包括组织教学活动、参与研究讨论、指导学习与合作,这有助于学生在获得陈述性知识的同时获得策略性知识;教学资源丰富,图片、视频、影音、文章、资讯、微信、腾讯QQ、超星学习通、慕课等运用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学管理角度,沟通更便捷,师生、生生之间实现随时交流谈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社会性质功能:网络环境的影响早已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中,探究性教学可以使学生学会辨别、选择,合理利用资源,改正思想认识。网络不仅能够娱乐,更能够促进学习,学会运用网络,其利大于弊,在浩瀚的网络资源海洋中把握方向,运用自如。

人格培养功能:学生的发展成长,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至关重要。探究性教育过程中,教师分析学生的个体特点,关注学生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的特点,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意识,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健全人格。

三、大学英语阅读探究性教学设计案例

1.大学英语阅读探究性教学模式。大学英语阅读探究性教学模式主要包括课前情景导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展示、教师总结讲解、自评互评结合五个部分。

课前情景导入:教师运用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图片、视频、课件导出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完成预习,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查找相关资料,记录重点、难点,解决部分可以自己完成的难点,明确疑难问题所在,有目的地参与同学讨论,听老师讲解,学习效果明显加强。

小组讨论展示:小组可以通过多种网络平台交流讨论、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小组活动任务,并进行课堂展示,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素质与思辨能力。

教师总结讲解:教师讲解在学生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展示之后,可以起到提纲挈领、事半功倍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学习中的难点,养成复盘总结的习惯,学到陈述性知识且陈述性知识系统化,并学习策略性知识,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自评互评结合:探究性教学模式的评价方式有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组内评价、组间评价、自我评价,客观科学全面地评价,及时奖励先进,指正缺点不足,鼓励学习,互相帮助,改正提高。

2.大学英语阅读探究性教学设计过程。本文以科研小组老师讲授的《21世纪大学英语 综合教程4》的Unit 4中的探究性教学课程设计为例,具体讲解网络环境下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对教学改革与创新有一定指导和启发意义。

大学英语阅读每单元为2学时;运用超星学习通慕课,QQ群,微信群,百词斩爱阅读等网络平台辅助教学,疫情期间,采用腾讯会议进行授课。

教师提前备课,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制作慕课,慕课内容包括与课程相关的视频、音频,主题讲解,思考题,练习题,阶段测试题,小组活动,期末考试题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预习、学习、复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Unit 4的阅读技巧是分清事实和观点(Distinguish Facts and Opinions)以及推理判断(Making Inferences)的讲解。所谓事实,是指已经发生或存在的一种客观状况。或者说,一个事实就是一个可以被证明的对象,通常采用表示具体意义的词或词组来表达事实。例如,The house wan painted on October 10, 2019.观点则表达个人看法、判断、信念、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常表现为推断、预测、结论等各种主观表达方式。如,Rachel s book Silent Spring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American society. 讲解后设计了练习题和音频,学生自测学习效果。在推理判断讲解中,以2010年12 月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推断题为例,详尽解析,最后得出结论:推断题不要去过度推理,一定要立足原文,选择与原文信息一致的选项。

小组活动中,围绕钱(Money)表达自己的认识,包括对钱的态度、如何赚钱和攒钱,以课件、视频,图片等形式配合讲解。教师随机把学生分为八组,设定每组成员上限为六人,学生自由选择进入相应的小组,在指定时间内上传视频、课件以及图片,课堂上进行分享讲解。结束后在超星学习通小组活动中进行自评、组内评价和教师评价,占比分别为30%、30%和40%。学生小组确定后,通过微信平台进行沟通,小组内分工协作,组长负责统筹安排,搜集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有问题可以在QQ群中随时向教师提问,师生可以共享搜集的相关资料,发到群共享的Unit 4文件夹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下载学习。

教师课堂讲授,梳理课文重点、难点,解答学生在活动中的疑问。例如,有几位学生反映阅读练习的选择题第四题没有回答正确,课堂中大家一起思考这道题:“To save money, immigrants do all of the following EXCEPT______”。这道题为逆向思维题,在做题过程中,学生应该注意关键词“EXCEPT”,题中见到Not mentioned、NOT true、all of the above等词或词组时都要引起注意,平时学习中要观察积累。各小组展示讨论的结果,讲解过程以课件辅助进行,陈述对钱的认识,总结多种赚钱方法和攒钱方法,使学生对钱有了更加正确深刻的看法,了解到钱的意义所在,了解了如何赚钱及应该如何攒钱。

课程评价环节,首先在超星学习通小组活动中进行教师评价、组内评价、个人评价,形成小组活动的总成绩;其次,教师投票,组间投票,开展小组活动排名,根据排名得到相应分数,记入平时表现成绩,成绩由小组成员共享,讲解表现突出的学生得到额外的奖励。

四、结语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习惯于把自己定位于知识的接受者,习惯于做具有确切答案的作业,习惯于自己的学习活动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在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下,高校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实现师生和生生间的同步、异步交流。

参考文献:

[1]陈泳超.差异评价“实施因材施教”[J].福建教育,2001.

[2]陈设立.长宁终身学习实践与思考2012[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

[3]李大纲.网络环境下的探究性教学模式[J].师道·教研,2010.

[4]宁顺兰.基于网络平台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

[5]周軍.教学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探究性教学网络环境
高中化学探究教学的实践体会
优化教学策略,保障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
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析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实现高中生物教学目标的实践与体会
浅论参与式教学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