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成品加工”策略提升西部地区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2020-11-02张晓敏李晟范晨雨马秀麟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自主探究能力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

张晓敏 李晟 范晨雨 马秀麟

摘 要:培养具备自主探究、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国家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而自我效能感水平、内在学习动机和信息技术素养在创新型人才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通过信息技术课教学实践发现,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因自我效能感不足而对信息技术课程有畏惧情绪,导致学习动机不足、态度散漫,一方面影响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阻滞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文章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引入“半成品加工”策略,基于实证方法探究了“半成品加工”策略在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和自主学习动机方面的作用,验证了该策略在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方面的重要价值,最后基于教学实践经验及成效,总结了应用该策略的教学活动的组織方式及注意事项,可为类似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半成品加工;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自主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20)18-0020-09

一、研究问题及背景

1.研究背景

(1)自我效能感与自主探究能力发展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内容

①自主探究能力培养是国家人才培养的战略要求

2005年,温家宝总理探望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时候,钱老感慨地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自此,“钱学森之问”引起了社会各界针对中国教育发展的思考。钱老的慨叹昭示了国家亟需“具备自主学习探索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而传统的“讲—练”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大多是只会被动接受知识、模仿教师技能操作、自主学习探究能力不足的职工,这显然没能达到国家期望的目标[1]。

②自我效能感和学习策略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

自我效能感理论于上世纪80年代被广泛引入到教育学、心理健康等领域。Pintrich和De Groot认为在认知卷入中自我效能感起到一个中介或“助进器”的作用,学业成就的提升和策略运用的增进受自我效能感的影响[2]。研究表明,当学生面对特定的学习任务时,若学生没有掌握与之对应的问题解决策略或思维方式,即便学生拥有很强的学习动机,学习也难以顺利展开。由此看来,有效的学习策略也是影响学业成就的一个重要因素,即学生要“会学习”,才能“学得好”。

③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是影响自主探究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

自主探究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内容,没有强烈的自主探究意识和丰富的自主探究策略,创新能力就无从谈起。研究表明,自主探究能力的强弱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 也是能否实现深度学习的关键因素[3]。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显示,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是实现自主探究的重要前提[4],而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提升,使学生进一步确定学习目标,主动实现自主探究[5]。张祖忻指出,在学生学业成绩中,有16~20%甚至30%的差异是由学习动机造成的[3]。杨刚和边玉芳等认为,学生的学业成绩、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动机以及自我效能感四者之间密不可分,相互影响[6][7]。因此,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对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西部地区的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严重不足,自主探究能力薄弱

笔者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豫海回民中学高一、高二年级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于2017—2020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在近几年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感受到:很多学生在开课初期对信息技术课有极大的兴趣,但在作品设计中却经常反映出“无从下手”“很长时间都制作不出作品”的尴尬现象,导致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自信心逐渐丧失。随着内容的深入,这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畏惧感日益增加,其注意力逐渐不集中,缺乏兴趣,动机弱化。部分学生对实践操作虽有兴趣,但这种兴趣是抱着“玩电脑”“玩游戏”的心态,缺乏自主探究的精神和主动性。

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自我效能感日渐降低,削弱了自信心和意志力。自我效能感和动机的弱化,进而影响了其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并对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习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3)以“半成品加工”策略支持信息技术教学的理念被提出并发展

“钱学森之问”引起的针对中国教育未来发展的思考和启示为:国家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应聚焦于培养具备自主探索、创新能力的大师级人才。而前文提到的研究显示:自主探索学习能力的培养依赖于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提升又受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综合来看,促进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增强和维持、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何克抗认为,支架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支持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整体性建构知识体系和进行独立探索[8][9]。而“半成品加工”策略作为支架式教学理论中的教学策略,无疑也具有支架式教学显见的优点,且在教学中使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促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这个角度来看,“半成品加工”策略应用于教学,为改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需解决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方式,对落实国家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也有所裨益。

2.研究问题

基于上述的背景,本文将聚焦在以下三个方面开展研究:一是基于文献及前人成果,探索借助“半成品加工”策略提升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机的可行性,并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分析面向中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半成品加工”策略的教学设计。二是根据准实验研究,验证基于“半成品加工”策略的Photoshop教学在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自我效能感方面的效果,探索影响学生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尤其是关于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三是基于教学实践,探索有效的“半成品”素材设计策略和有效的“半成品加工”教学活动组织策略,并分析“半成品加工”策略运用到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1.“半成品加工”概念的起源

在工业生产领域,通常把工业企业中在某个或某几个车间已接受质检,但仍需要在该企业的其他车间中进行再加工或组装的产品称为“半成品”。 “半成品加工”是沿用工业领域中的一种名称,意在为师生提供“有待完成的教育模具”[10]。这种模具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学习“支架”,根据加涅的九大教学事件,可以将学习支架的类型概括为六种,分别为方向型、任务型、情境型、资源型、交互与协作型和评价型,而“半成品”这种学习支架根据其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可划分为方向型、任务型或二者结合的支架[11]。

2.“半成品加工”策略的理论基础

“半成品加工”策略本质上属于支架式教学策略的范畴,所以 “半成品加工”策略的兴起要追溯到支架式教学理论的创立。支架式教学理论的创建与发展缘起于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最近发展区”这个心理学概念也被翻译为“潜在发展区”[9],具体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真实水平与在成年人或与有能力的同伴合作完成的潜在水平之间的差距”[12]。布鲁纳在1978年首次将“支架”这一概念应用于教育领域,指出 “支架”就是帮助学生穿过自身“最近发展区”的介质。支架式教学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运用“支架”来支持学生“学”,而非教师“教”,强调培养学生主动建构和自主学习的能力[13]。从创立至今,各领域的专家、学者针对支架式教学开展了许多的实践研究,对支架式教学培养学生深入理解、建构知识、自主学习等方面的作用给予充分的肯定。由支架式教学衍生的“半成品加工”策略,则更加聚焦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3.“半成品加工”策略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半成品加工”教学策略在根本上属于支架式教学策略的范畴。因此,支架式教学理论是指导运用“半成品加工”策略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支架” (Scaffolding)的原意是建筑行业使用的“脚手架”[14],从“支架”这一概念引入教育领域以来,学习支架就一直被应用于国内外课堂教学中,在此基础上也产生了很多教学成果。Hannafin等认为概念性学习支架可以引导学生注重问题解决的策略[15]。Belland在其发表的文章中也表示,在基于计算机的学习支架中,教师搭建的概念性支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时应注意什么。其认为支架可以促进学生高级技能的获得[16]。

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中,教师对学习的知识内容引用拥有绝对的决策权,而在“半成品加工”策略引导的支架式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自己定义学什么。为此,Wijnia等认为在“半成品加工”等支架式教学策略引导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有很大的自主权,因为他们可以决定要学什么,从而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17]。针对“半成品”等学习支架对学习动机的作用,Tuckman在其发表的文章中提到动机型支架的主要作用是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动机,即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的意愿[18]。Belland等则表示在使用学习支架执行高级任务时,动机对学生在学习任务中的具体表现具有极大的影响[19]。

4.“半成品加工”策略支持信息技术教学的相关研究

国内的学者和一些从事教学工作的研究者针对 “半成品加工”等支架式教学策略应用于教学实践也开展了很多研究。何秀花将“半成品加工”策略应用于课堂教学,认为利用“半成品加工”策略可以更好地创设情景,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较完整的作品,并能协调学生之间的技能差异[20];裘园鸯将“半成品加工”策略应用于PowerPoint教学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在其文章中阐述了“半成品加工”策略的应用范式,认为“半成品加工”策略使学生在形成“成品”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快速制作作品的愉悦感[21]。赵晓妮在运用“半成品”等学习支架开展教学实践后认为,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建立的学习支架,帮助学生经过个人努力完成学习目标,学生得到了成就感,效能感提高,这会促使学生产生强大的内在学习动机[22]。洪慧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表明“半成品”等方向型支架使学生每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这强化了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动机[23]。

三、研究设计与实践

1.研究流程设计

验证“半成品加工”策略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动机和效能感的实证研究,应在前人研究基础和相关理论的指导下,选取合适的研究样本,严格控制研究变量,以保证研究的有效性、科学性、客觀性。

本研究决定选择“原有知识水平、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方面在统计意义上无显著差异的两个教学班组成实验班与对照班,分别开展基于“半成品加工”策略的Photoshop案例教学和仅基于案例教学法的Photoshop教学,检验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半成品加工”策略的教学效果。研究的主要流程及目标如图1所示。

首先,严格按照准实验研究的一般流程和规范设计实验过程。其次,基于学习动机量表和自我效能感量表,设计出符合高中学生的有效量表,分别在教学实践开始前和结束后测量他们的学习动机水平与自我效能感水平,收集这些数据并分析:采用了“半成品加工”策略的学生和未采用该策略的学生,其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进而分析验证“半成品加工”策略的价值。然后,根据问卷数据分析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水平的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影响自我效能感水平的深层原因。最后,分析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归纳“半成品加工”策略的优势与局限,并形成“半成品加工”策略支持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有效模式。

2.教学设计

根据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就是作学习目标分析,之后按流程进行学习者分析,确定学习者的先决知识技能和学习风格等,然后自上而下逐渐分层细化,确定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最后综合考虑,完成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实践。

(1)教学流程设计

依据准实验研究规范,笔者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组织学习内容、进度、学习环境、作业、讲演内容及方式等都相同的教学活动,只不过在实验班的作品设计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半成品”支架,为其作品制作提供支持,而对照班则没有“半成品”支架,学生需要从零开始完成整个作品的设计。

①基于“半成品”加工策略的教学流程——实验班

基于学习者分析和学习内容分析,确定需要留白的知识技能和外化问题的表现形式,形成了如图2所示的基于“半成品加工”策略的教学设计及实施流程。

②基于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流程设计——对照班

根据已有的文献资料作Photoshop教学现状分析时,笔者发现大部分关于Photoshop教学的研究在课堂中使用的教学方法都是案例教学法,故本研究对照班使用案例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

(2)教学内容设计——“半成品”设计

本研究共进行3轮,面向图层的概念与使用、快速蒙版技术、蒙版的概念与应用三个重要知识点。本文仅以快速蒙版为例,简单介绍其“半成品”的设计。

①“半成品”的选择及留白原则

待处理的图像“半成品”应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半成品”的选择要以能引起学生共鸣、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为主要原则;“半成品”中的留白区应紧扣课堂讲授的知识点,聚焦于知识和技能目标的要求,留白区应疏密有度,既要让学生易于找到,又要保留一定的难度,保证其挑战性;“半成品”的留白区要有层次性、递进性和发展性,要由浅入深,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不超过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②快速蒙版模块的“半成品”

案例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多图层的PSD图像文档,图层1为长颈鹿层,图层2为金黄色的草地。要求制作出“金黄的草地填充剪影中长颈鹿脚下的土地”的效果,具体如图3所示。

半成品设计:首先,在半成品中故意将图层的放置位置放错,让学生发现图层的位置对图片效果的影响。其次,已经给图层添加蒙版,对图像中的局部区域已经处理完美,减轻学生工作量,并有所对比和参考。最后,对图层蒙版的局部区域绘制错误,并让学生自己发现缺失部分并“补正”。

3.评价与测量工具的选择

(1)评价指标的设计及结构

在学习动机和学习自我效能感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笔者以《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为基础,参考李宜霞的《学习动机量表在初中生中的信效度研究》和边玉芳的《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与应用》中的问卷设计,设计出前测问卷与后测问卷,针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自我效能感进行调查。

前测问卷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学生的性别、学习风格等;第二部分是学习动机的相关调查,设计了12个问题;第三部分是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相关调查,设计了10个问题。后测问卷分为两个部分,与前测问卷的第二、三部分相同,不再重复调查学生的基本信息。

(2)评价指标的信效度分析

为保证自设问卷的质量,笔者在小范围测试后,分别采用SPSS 24.0的Cronbach系数法和主成份分析法对问卷的信度和结构效度进行了评价。

采用Cronbach Alpha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分析法,测得调查问卷学习动机部分的Cronbach系数为0.803,自我效能感部分的Cronbach系数为0.777,两者均大于标准值0.7,这说明问卷的内在一致性较好,能较真实地反应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自我效能感情况。

采用因子分析法检验了问卷的结构效度,测得问卷学习动机部分的KMO值为0.808,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为零假设p=0.0000<0.001,自我效能感部分KMO值为0.787,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为零假设p=0.0000<0.001。上述数据说明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4.实施过程

(1)研究对象的选择

本研究选取同心县豫海回民中学高一年级的两个教学班组成实验班和对照班,开展系列准实验研究。其中高一16班为实验班,高一17班为对照班,实验班参与实验的学生为51人,对照班为54人。两个班级在人数、男女生比例、知识基础和信息技術素养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

(2)准实验研究的变量控制

①保证实验班与对照班有相同的知识基础

为保证两个班级有相同的知识基础,本研究在前测时专门设计了三道题来检测学生对Photoshop知识的了解程度。基于前测数据,以对照班的统计结果为期望值,对实验班的数据进行卡方拟合优度检验,结果发现在Photoshop知识水平分布上,实验班与对照班具有很好的拟合度,确认两个班的原有知识水平无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

②实验班与对照班在效能感等维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学习动机和学习自我效能感两个维度上前测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发现,学习动机维度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著性双侧p值=0.598>0.05,说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学习自我效能感维度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著性双侧p值=0.826>0.05,说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

③对其他变量的控制

实验班和对照班具有相同的知识基础,学习知识的能力强度大体一致,确保这些能力不影响实验结果;两个实验班级的授课内容和实验时间一致;进行实验测试时,教师不向任何一个实验班级作出提示或辅导。

(3)教学实践过程

为保证研究的严谨性和持续性,教学实践活动共开展了3轮12周,分别聚焦于Photoshop中图层的概念与应用、蒙版的概念与应用两个知识点。这两个知识点是Photoshop图像处理中的难点和重点,适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设计“半成品”。整个研究过程基于严格的设计与控制开展,两个班的教学均由同一教师承担,教学内容和进度完全相同,只是实验班基于“半成品加工”策略组织作品设计活动,而对照班基于案例教学法组织学习活动,并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完成与实验班相似的作品设计任务(没有提供半成品)。

教学实践共开展了3轮,其过程是一个逐步迭代并优化的过程,第一轮实践活动开展得比较粗糙,出现了较多的问题。随着实践的深入,实验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动机有显著变化,实践活动变得越来越顺畅,半成品中的留白区间也逐次增大,实验班学生的精神风貌(自信心、自主探究能力和意识)均有了明显变化。

四、研究结果

1.数据分析及结论

(1)“半成品加工”策略对学生学习动机、效能感的影响

①数据采集及分析

为了分析“半成品加工”策略是否在统计意义上具有显著增强学生学习动机强度、显著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作用,笔者提取了实验班和对照班每个学生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的前、后测得分值(所有题目选项经赋分处理后的均值),对这些数据做配对样本T检验,获得了表1的数据分析结果。

表1的结果显示,实验班学习动机维度检验的概率值为0.001,自我效能感维度检验的概率值为0.038,均小于0.05,这说明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度和自我效能感水平在教学实践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班学习动机维度检验的概率值为0.054,自我效能感维度检验的概率值为0.213,均大于0.05,这说明对照班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度和自我效能感水平在教学实践前后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考虑到学生学习动机的增强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可能是由学习期间的自然成长造成的,并不一定能说明是由教学策略干预引起的。因此,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学习动机和学习自我效能感两个维度上的后测数据改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式进一步检验,获得了表2的数据分析结果。

表2的结果显示,学习动机维度检验的概率为0.002,自我效能感維度检验的概率为0.045,均小于0.05,且方差齐性检验概率均大于0.05,这说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在教学实践后的学习动机强度和自我效能感水平确实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检验结果是可信的。

②讨论

表1和表2所呈现的数据分析结论已经证实:基于“半成品加工”策略+案例教学法的Photoshop教学模式,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都具有显著的作用。分析引起这种促进作用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Photoshop的学习作业或设计活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个完整综合的任务,以往的“传递—接受”式教学会占用一堂课一半的时间,只能留下一半时间让学生来完成学习任务,且大多数情况下学生总是要从头制作,在这样短的一个时间段内,基础薄弱的学生一般难以完成这样综合的任务,每次学习之后都会产生一种个体挫败感。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逐渐被消磨殆尽。在任务型“半成品”的支持下,学习过程有了“抓手”,学生不用从头开始,每次学习任务都可以快速完成,成就感使学生建立了自信心,促进了学习动机的维持。

其次,难度相对较高的综合型任务也使基础薄弱的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更加剧了学习自我效能感的丧失。在“半成品”这种学习支架的帮助下,通过围绕“半成品加工”策略组织的教学活动,发挥出教师引导者的作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将习得的多个孤立的技能通过“半成品”建立起联系,并掌握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后形成记忆,建构自己的知识网络。整个过程中,由学生自主把控学习,学生的学习成就感会更高,有利于学习动机的维持和效能感水平的维持。

(2)影响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国内外针对学习动机的研究表明,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具体可以归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5]。根据Harter等人的研究,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效能感强会激发学生的动机水平, 而效能感低则会降低动机水平[24],所以可以认为影响学习动机的内部因素中自我效能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而针对自我效能感的国内外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主要由三个维度的感知力构成,分别是能力感、努力感和控制感 [25],所以本研究针对自我效能感的内在因素分析聚焦在这三个维度。基于上述文献分析结果,针对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的分析,内在因素主要关注自我效能感三个维度的分析;外在因素主要探究家中有无配备电脑和性别这两个因素对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①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外在因素分析

为探究家中有无配备电脑、性别这两个因素是否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和效能感的外在因素,笔者在调查问卷中设置了关于有无电脑和性别的问题,并收集这些数据进行了效应检验。下面,笔者以性别、家中是否配备电脑及二者交互作用的数据为自变量,学习动机和效能感得分为因变量,对调查数据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获得了表3的数据分析结果。

表3的结果显示,所有的相伴概率Sig值均大于0.05的显著水平,说明外在因素性别、家里是否配备电脑及二者交互作用对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未造成显著影响。

②自我效能感内在因素分析

调查问卷的自我效能感部分从上文提到的三个维度对学习者自我效能感水平进行了调查,为探究这三个维度的数据与自我效能感水平之间的关系,笔者对这些调查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

由表4可知,控制感、能力感和努力感与自我效能感水平成正相关,即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越强,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越强,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学生学习越努力,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仅根据控制感、能力感、努力感与自我效能感水平的相关性分析还不能显著说明这三个维度的感知力与自我效能感水平有实质性关系,为进一步论证这三个维度的感知力对自我效能感水平有显著性影响,分别以控制感、能力感、努力感为自变量,以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为因变量,做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在影响因素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的总体回归效应达到显著水平(R2=0.952,p=0.000),说明内在影响因素的各维度变量之间拟合度较高,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所以此线性模型的建立是恰当的,具体结果见表5。

表5的结果显示,三个维度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都非常显著(三个维度的p值均<0.01),即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高低、学习能力的强弱和学习的努力程度都显著影响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

③自我效能感差异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具体哪个维度的感知力是影响实验班与对照班自我效能感差异的因素,故对实验班与对照班三个维度的后测数据做独立样本T检验,获得了表6的数据分析结果。表6的结果显示,在能力感维度,差异显著性的检验概率p=0.007,因p<0.05,所以实验班与对照班存在显著性差异,而控制感与努力感维度,其检验概率p>0.05,所以实验班与对照班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④讨论

由表3的结果可知,家中有无配备电脑和性别这两种外部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效能感均无影响,真正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是自我效能感。而影响自我效能感出现高低不同现象的因素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见表6)。根据能力感维度的构成要素可知,能力感主要由天赋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自主学习的意识构成。因此,可认为影响自我效能感出现高低不同现象的更深层因素是学生对自身天赋的知觉、对自己能够克服困难的信心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其中,自主学习意识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得出结论,自我效能感可以促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也和其他研究者针对效能感、自主学习能力相关研究的发现是一致的。

2.讨论及反思

(1)“半成品加工”策略促进培养自主学能力的价值

首先,“半成品加工”策略是在以學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使用的教学策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自主把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进度。其次,学习动机是影响自主学习的先决条件。学生的学习动机体现在对学习的期待、体验以及评价,这些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因素。学生如果对学习内容缺乏学习动机,其学习会被动消极,对教师或同伴有依赖性,无法形成自主学习能力。而自我效能感是学习动机保持的重要内因之一,由本研究的数据分析结果可知,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与自主学习意识密切相关。所以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自主学习能力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密切相关的。同时,本研究论证了“半成品加工”策略在增强维持学习动机、提升自我效能感方面的显著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半成品加工”策略应用于教学,无疑对促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半成品加工”策略使用注意事项

虽然,“半成品加工”策略在促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该策略也有其局限性和注意事项。首先,该策略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半成品加工”策略比较适合知识体系比较复杂且操作性强的学科或课程,不适合简单抽象的学科课程。其次,要根据“半成品”的类型和教学活动的目的来设计教学中使用的“半成品”。一般来讲,半成品的设计有以下两种思路:

第一种,设计为方向型的“半成品”。此类“半成品”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指引方向。使用“半成品加工”策略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倘若学生无法透彻理解学习目标或者没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则会影响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执行,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设计此类“半成品”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支持,使学生可以“胸中有丘壑”,激发其努力学习的动机。

第二种,设计为任务型的“半成品”。此类半成品的主要作用是为学生提供“抓手”。由于学习任务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以在执行任务时学生依然会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这时学生可能会产生畏难情绪,导致学习效果不佳,长此以往丧失了学习的动力。而“任务型”半成品,相当于给学生一个越过自身“最近发展区”的台阶,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子任务后,成就感会使其建立自信心,促进其学习动机的维持。

(3)“半成品”教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制作一个好的“半成品”是一堂高效信息技术课成功的一半,剩下的一半是要组织好基于“半成品”教学策略的教学活动。首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都有其独有的优势和作用,搭配组合使用会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半成品”教学策略结合任务驱动法,在任务驱动的过程中使用“半成品”,让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首先发现“半成品”中缺失或错误的部分,这是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学生经过思考和分析寻找“补正”的方法,并动手实践验证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确,这是分析问题、寻找方案、实施方案的过程。最后,若实施后发现方案并不合适,再回到问题本身进行推敲,修改方案再实施,直到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单一轮的教学实践就是任务驱动之下问题解决的过程,但多轮教学实践综合起来,又是一个不断迭代、完善并优化的过程。

(4)应逐渐增加“半成品”的留白区

“半成品加工”策略侧重的是教师通过一些支持和引导,帮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正向迁移所学的知识,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综合能力。若要实现这样的一个转换,学习的过程中什么时候提供“半成品”素材、任务或技能的实现达到怎样的一个程度时要停止提供“半成品”素材等,均需要精心地规划和设计。这说明“半成品加工”策略需要注意“适时”这个特点[26]。

此外,教师在进行“半成品”素材的设计和实施“半成品加工”策略时,要将学生的意志和能力等因素考虑进去,及时评估学生的能力程度和状态,逐渐增加“半成品”中的留白区,将管理学习、解决问题的更多任务逐渐移交给学生,促使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11]。

五、结束语

支架式教学方法是建构主义发展至今比较成熟的一种教学方法,而“半成品加工”策略作为一种支架式教学策略,不仅秉承了建构主义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且在此基础上丰富了支架式教学方法。“半成品加工”策略改善了因畏难或对知识联系不清楚而消极应对学习任务的现象,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半成品加工”策略逐渐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帮助学生建立克服困难的信心、意愿以及敢于主动探究的精神,进而促使其自主探究能力得到发展,自主探究意识得以觉醒。总之,在“半成品加工”策略的干预下,通过自我效能感水平的提升、自主探究意识的觉醒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在以上诸方面的相互作用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秀麟,赵国庆,邬彤.翻转课堂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实证研究——基于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的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6(7):99-106+136.

[2]庞维国.从自主学习的心理机制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着力点[J].全球教育展望,2002,31(5):26-31.

[3]张祖忻.如何将动机原理整合于教学设计过程

——谈约翰M·凯勒教授的动机系统学说[J].开放教育研究,2003(2):9-12.

[4]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78-83.

[5]胡凡刚,周婷婷,张洪孟.影响教育虚拟社区学习者自我效能感形成因素的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36(1):38-47.

[6]杨刚,邱创楷,郑晓丽,等.基于虚拟全景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动机与写作成绩的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1):91-98+121.

[7]边玉芳.学习的自我效能[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8]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J].电化教育研究,1997(3):3-9.

[9]王文静.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J].心理学探新,2000(2):17-20.

[10]王爱胜.半成品加工:让技术与素养有机融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6):15-16.

[11]张丽霞,商蕾杰.虚拟课堂学习支架的类型及功能[J].中国电化教育,2011(4):27-31.

[12]盖淑华.最近发展区中的词块习得实证研究——基于支架式教学的实验报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5):68-72.

[13]曾筱倩.浅谈《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J].科技创新导报,2010(33):183.

[14]杜军.“支架式”教学应重视“脚手架”的搭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4):51-53.

[15]Hannafin Michael J, Land Susan M, Oliver Kevin. Open Learning Environments: Foundations, methods, and models[M].Instructional-design theories and models (Volume II),1999:115-140.

[16]Belland B.R. Intended Learning Outcomes and Assessment of Computer-Based Scaffolding[J].Instructional Scaffolding in STEM Education. Springer, Cham,2017,12(5):119-127.

[17]Wijnia L, Loyens S. M. M, Derous E. Investigating effects of problem-based versus lecture-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on student motivation[J].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11,36(2):101-113.

[18]Belland B.R. Computer-Based Scaffolding Strategy[J].Instructional Scaffolding in STEM Education. Springer, Cham,2017,12(4):110-119.

[19]Belland, B. R, Kim C, Hannafin M. A framework for designing scaffolds that improve motivation and cognition[J].Educational Psychologist,2013,48(4):243-270.

[20]何秀花.運用“半成品加工”教学策略提高动画信息加工课堂教学有效性[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6(6):101-103.

[21]裘园鸯.“半成品加工”教学方法让PPT教学更给力[J].中等职业教育,2012(35):26-27.

[22]赵晓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声乐教学的启示[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8(2):71-73.

[23]洪慧.“支架”理论在高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18(32):220-221.

[24]张琪.e-Learning环境中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深度学习的相关性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4):55-61.

[25]谢幼如,盛创新,杨晓彤,等.网络学习空间提升自我效能感的效果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6(1):34-40.

[26]邓静,赵冬生.再探学习支架[J].上海教育科研,2008(9):65-67. (编辑:李晓萍)

猜你喜欢

自主探究能力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培养数学意识增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研究
探究自我效能感理论下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策略
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研究
自我效能感对高校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
高校教师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生本之美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来建立有效的学习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