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旧教材栏目对比及教学启示

2020-11-02邓育红

江苏教育 2020年67期
关键词:新教材人教版栏目

邓育红

随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的出台,化学学科新教材陆续面世。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在很多方面做了改变。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人教版”)的高中化学必修新教材在版权页和目录页之间增加了“教材中设置的主要栏目及说明”页面,说明编者十分重视教材中栏目的作用,人教版新教材在栏目的设计上有诸多创新之处。教材是教学的主要资源,栏目设置体现了编者对学习者的期望,现对人教版新老教材的栏目设置做一些比较分析,期望对一线教师开展教学有引导与启示作用。(下文中“新教材”均指2019 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册教材,与之对应的“旧教材”指2007 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2教材。)

一、教材栏目名称的变化

2019 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册与2007 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2 相比,在栏目设计上既有传承,更有创新,现将栏目的变化情况对比如下。

表1 新旧教材栏目的变化统计表

从表1 可以看出,2019 版新教材栏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只保留了几个传统栏目;大多数栏目的名称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如“思考与交流”“学与问”调整为“思考与讨论”,“科学探究”栏目改为“探究”,“归纳与整理”改为“整理与提升”,等等,使其功能定位更加合理,内容更加适切学生的需求;同时增添了“化学与职业”“方法引导”“实验活动”“信息探索”等新栏目,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中学生提出的新要求。教材栏目的巨大变化体现了从“知识为本”到“素养为重”的基础教育理念变革。

二、教材栏目内容的变化

如果说栏目的“留、变、增”体现的是形式改变,那么栏目内容的变化从实质上让教材焕然一新。

1.经典栏目的内容变化。

新教材中名称没有变化的经典栏目,增添了不少新意。“提示”栏目比之前更醒目,如第一册的第一个“提示”是在【实验1-1】旁,内容是与实验有关的图标及说明。教材将实验中必须注意的实验事项、实验操作、安全要点用图标的形式标注在实验旁,在第一次实验时给予提醒和说明,让学生感受实验的严肃、规范。“【实验X-X】”栏目从形式到内容都有较大改变:首先在每个实验序号旁,用独特的图标提醒学生应该注意的一些现象,如戴护目镜、明火加热、洗手等安全守则和注意事项,与现代化学严谨、规范、绿色的形象贴合。

新教材对老教材中实验栏目与探究栏目的内容部分作了互调,使其更加适切,如“【实验X-X】”栏目中“胶体的制备和性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等在原教材中归属于“科学探究”栏目;而旧教材中【实验3-3】“钠与水的反应”等在新教材中归入了“探究”栏目。

新教材注意初高中衔接问题,在“离子反应”一节电解质的电离部分中增加了“物质的导电性”实验,由实验引入电解质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电解质的导电性和它们所处状态的关系,降低了高一新生开始学习化学的难度。“科学史话”“资料卡片”这两个栏目也在内容上有很多创新与改变,如“丁达尔现象”原教材中是作为“科学史话”内容,新教材中调整到“资料卡片”栏目,更加贴切。“科学史话”则在“氧化还原反应”一节增加“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发展”这一内容,在“钠及其化合物”一节增加了“侯德榜和侯氏制碱法”,等等,让学生了解科学的认识发展过程,了解概念的局限性和发展性,了解我国的近代化工,弘扬化学的伟大贡献与文化自信。

新教材将“探究”“方法导引”“研究与实践”“化学与职业”四大重点栏目的内容标题放在目录页,体现了对这四个栏目的重视。“探究”“研究与实践”这两个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改进的栏目都在其中,现以“研究与实践”为例,比较新老栏目的内容变化。

表2 由“实践活动”到“研究与实践”的内容变化

由表2 可以看出,新版教材“研究与实践”栏目与原“实践活动”栏目相比,在数目上略有缩减,在内容上有很多调整。调整后的内容更贴近生产生活实际,这样学生能够在活动中产生强烈的兴趣和价值认同,知道化学及相关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影响。“研究与实践”栏目在具体形式上也更加严谨,每个项目都分为研究目的、研究任务、结果与讨论三个部分,每一部分也规定了具体的要求,使学生开展活动时更具有操作性。“研究与实践”让学生在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实际问题的实践中,学会适应挑战,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能较好地弥合学校教育中存在的认知与非认知之间的割裂。

2.新增栏目的内容分析。

新教材增加了“化学与职业”“方法引导”“实验活动”“信息探索”几个主要栏目。“实验活动”栏目的说明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学生必做实验”,它划出了学生实验的底线,突破了在老教材中必做、选做不分,无强制性要求的困境,强化了实验的基础地位,可帮助学生养成注重实证的科学态度和求实务真的科学精神。“信息探索”栏目的说明是“拓展学习内容的信息搜索方向及检索渠道”,让学生学会使用书本之外的其他渠道来获取知识,这在知识爆炸的当下特别需要。“信息探索”栏目主要让学生了解跟学习内容密切关联的应用型知识。如在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时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如国家统计局网站)收集近10 年来我国每年的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矿产储量的数据及变化趋势,体会节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应用,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

在新增栏目中,“方法引导”与“化学与职业”这两个栏目让人耳目一新,同时这两个栏目都进入四大重点栏目,表明了编者对这两个新增栏目的重视,现将这两个栏目的具体内容统计如下。

表3 新增主要栏目的内容

由表3 可知,在“方法引导“中,既有认识事物和开展研究的普遍方法,如“分类”“模型”“预测”“变量控制”;也有研究化学物质性质、结构的独有视角及实验方法,如“化学实验设计”“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视角”“认识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思路”等。了解获取化学知识所依赖的方法程序是公民必备的素质,也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目标。从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到核心素养中的学会学习、理性思维等,教材中首次将方法以栏目的形式突出显示,既表明了方法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也告知我们,方法不仅是隐性知识,应在学科知识教学时渗透,更是显性知识,要在课堂教学中明确地给予学生方法指导。学科知识与方法指导的结合,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维,提升自主发展能力。

“化学与职业”栏目在新教材中闪亮登场,突破了以往教材只注重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方法的局限,突出体现了社会参与意识。“化学与职业”栏目的出现为解决当前教育存在的传统学科与现代生活之间的割裂问题提供了途径。“化学与职业”栏目首篇内容“化学科研工作者”不仅用文字叙述了化学科研工作者的定义、研究内容、对人员的素质要求、就业范围等信息,还用图片展示了化学科研工作者严谨、整洁的工作环境,对鼓励学生成为化学科研工作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样,“水质检验员”“化工工程师”等也是既介绍了职业特点、工作内容、社会需求,也用简洁、美丽的图片直观地介绍了工作环境。这些“化学与职业”栏目与教材内容密切联系,如在“金属材料”一节中介绍“测试工程师”这一职业,在“基本营养物质”这一节介绍“营养师”职业,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了解化学工作者在致力于创造美好生活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强化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新教材中除了上述新增的主要栏目外,还增加了“注意”“数据”小栏目。“注意”小栏目以简洁的语言提醒学生实验的注意事项或知识的要点。“数据”则将一些重要物质的物理性质数据在页面空白处单独列出,让人油然而生尊重客观事实的感观。这几个栏目虽然小,但却有特殊的功效。它让教材变得更加科学、客观、贴心、安全,也更与国际接轨。

三、教材栏目变化的教学启示

1.教学内容整合化。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于社会、生活,但现实社会是复杂的,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需要多学科的知识组合。因此,“融合”已成为基础教育阶段理科课程改革的趋势,新教材中的栏目设置体现了这一特征。如“研究与实践”栏目中“豆腐的制作”这一内容,在“研究目的”中要求了解其中蕴含的化学原理,加深对胶体和蛋白质性质等知识的理解;在“研究任务”中提出了体会中华饮食文化的价值,了解国家标准中使用石膏、氯化镁等凝固剂的特点及使用规定;在“结果与讨论”中要求分享、评判,撰写报告。学生参与这项活动,既巩固了相关知识,又了解传统文化和现代食品标准,还学会交流、学会分享。

“科学·技术·社会”栏目的“人工光合作用”介绍人类为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所做的努力;“验证次氯酸光照分解产物的数字化实验”利用传感器探究光照过程中氯水的pH值、Cl-浓度、O2的体积分数的变化,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展实验探究,条件不足的学校可以让学生了解传感技术在科学实验、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探究”栏目中的“利用覆铜板制作图案”涉及工业上制作印刷线路板的原理;等等。这些均需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来解决社会生活问题。

新教材中“练习与应用”“复习与提高”两大练习类栏目也提高了综合性,习题中有很多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综合性问题。在“化学与可持续发展”这章中,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练习与应用”中第8 题“查阅有关资料,总结采矿、选矿和冶炼这三个阶段可能产生的主要污染,以及为减轻和消除污染应采取的措施”,第9 题“以石油为例,请你分析和归纳一种比较好的能源应该具有哪些特点”的能源问题,从人类面临的资源、能源、环境等问题出发,让学生养成综合思考的习惯;第二节“练习与应用”中第7 题的毒品的危害向学生展示了真实的社会问题;第三节“练习与应用”中第7 题的某城镇水样分析、第8 题在矿区建立炼铁厂均是需在社会生活的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题中的城镇生产生活区的分布图、建造工厂时需采取的环保措施等,涉及地理等多学科知识。很多问题的答案是开放性的,可发展学生的整合理解能力并渗透科学本质教育。

2.教学活动开放化。

新教材栏目在能动性、方法论、价值观、发展性等多方面均有突破,要发挥好栏目的功能,就不能闭门造车。“研究与实践”栏目是不可能在课堂上完成的,需要与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密切相连;“方法引导”也需要在多方面学习及生活中运用体验;“探究”“信息搜索”等需要开放化的教学环境;“化学与职业”更需要跟真实的人物、场景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因此,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同时,应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与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联合开展实践活动,邀请各行业的化学职业工作者等来校讲课,通过互联网等拓宽学习渠道。

猜你喜欢

新教材人教版栏目
声音栏目 与您同行 食安天下 掷地有声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Baa, Baa, Black Sheep
人教版11.1功-教学设计
栏目主持人语
人教版必修四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