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通过写作来培养和评价学生的思维

2020-11-02

江苏教育 2020年67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技能思维

孙 勇

一、引言

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对高素质外语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把未来公民的思维能力看成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和解放教育的关键。为了改变我国学校教育中常见的“思维缺席”现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指出教学要“注重学思结合”,“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1]在笔者看来,目前国内学者和中学一线英语教师对基于阅读教学进行思维品质训练的研究较多,而对写作教学中的思维品质研究甚少。

思维是链接主体和客体之间沟通的桥梁,它既是语言生成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认知和思维的构建过程。从主题的确定、思想的生成和篇章结构的组织到修改与完善的写作过程,都离不开逻辑分析、推理、判断、评价、解释、创新等思维能力的运用。因此,通过写作来培养和评价学生的思维品质是一种比较直接、有效的方法。

“写作是学生对语言材料吸收、存储、内化整理和表达的过程,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创新。”[2]为了鼓励中学英语教育界加大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尤其是思辨能力的训练,江苏、浙江等省份在英语学科的高考试卷改革中先后采用了概要写作、读后续写和读写结合等形式,旨在检测考生英语语言的思维品质。本文拟通过回顾国内外学者的相关文献,对思维的内涵进行溯源和概述,探讨如何在写作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为促进英语写作教学改革提供一些现实的借鉴。

二、国内外关于思维品质的内涵界定

自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提出了“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命题后,哲学和教育学等领域的许多专家对思维能力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含义界定。

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的团队认为,个体思维能力中的自我管控能力监控并影响着其分析、推理和评价的技能以及个体思维的逻辑性、深刻性和灵活性。[3]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不论东方、西方还是新的认知心理学都强调思维品质具有深刻性、发散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等特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中强调重点要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并把思维品质分为三个水平等级:一级是根据所获得的信息,提取共性特征,形成新的概念;二级是根据多种相关信息,归纳共同要素,衍生出新概念;三级是根据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综合归纳,概括其内在规律且建构新的概念。

结合高中英语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分析、推理和创新三种能力属于思维能力中最核心的元素,自我调控也是思维能力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拥有好奇心及乐观、自信、灵活、谨慎的态度则是衡量思维倾向的重要指标。然而,上述理论只是阐述了针对个体的概括性的思维能力,其观点比较宽泛,和我们探讨的具体学科的关联性很小。本文就英语写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做些浅显的探讨。

三、写作教学中提升思维品质的策略

虽然日常的写作教学中还存在着系统训练不够、实际用时偏少等表层化问题和评价比较单一的现象,但是在培养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引领下,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正经历着一次全新的变革。

作为一种技能,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需要学生进行长期而反复的训练。笔者把英语的写作技能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仿写技能,即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范文的特点和表达方式来仿写类似文章的技能;二是改写技能,即学生对目标文章进行认真学习、仔细分析和深入理解之后,根据一定的要求对原文进行改写的技能;三是续写技能,即学生根据原文描述的情境,依照适切合理的逻辑对文章进行续写,使其逻辑更清晰、内容更完整的技能;四是缩写技能,就是希望学生在不增加或者删减原文要点的前提下,对其进行适度压缩的技能;五是创写技能,不设定严格的框架和条件限制,根据写作者自身的理解和想象,进行创新写作的能力。

英语教育不仅要培养合格的语言模仿者,更要培养具有一定思维能力和较高文化素养的学习者和创造者。由于仿写技能和改写技能属于较低层次的能力,因此英语高考命题中很少对它们进行考查。新高考改革后,2016 年高考英语浙江卷中第一次启用了读后续写题型,该题型主要考查考生的续写技能。而概要写作题的能力考查重点偏向于缩写技能。近几年江苏高考英语卷中常见读写结合形式的书面表达,既对考生的概要技能进行考查(用30 个左右的词来概括大意),也考查了学生的续写创新技能,当属同类写作中难度偏大的题型了。

笔者认为,高质量的思维品质可以成就高质量的写作。已经有许多英语教师在写作教学实践中尝试着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渐渐呈现出理论和实践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1.基于微写作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发散性思维是以一个思维的起点为源头,从不同角度,顺着不同思路,做出合乎逻辑的想象,然后寻找适合的能够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方法。微写作完全不同于考试时的中长篇书面表达,它具有时间微、字数微、着眼点微和操作性强的特点。陈翠平在《微写作架起通往高考英语书面表达的桥梁》[4]中分析了微写作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介绍了把课上新学习的鲜活词块及时应用到语言输出的微写作中的方法。现实中,最常见的微写作训练有两种:一是关键词微写作;二是话题微写作。关键词微写作就是给出一些重点的词汇或句型,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逻辑思维,进行连词成句成篇的写作训练。

【案例1】围绕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教材模块三第三单元的主话题“language”,笔者就“如何学好英语”设计了一道微写作训练题:请利用以下关键词写一小段英文:学英语;技巧;英语角;词汇;听英语节目;英语网站等;提高能力。

学生习作(未修改):My English learning skills are as follows:First,regularly take part in the English corner.Second,it is well known to us that vocabulary alway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language learning,just like bricks in a building. I usually memorize fifty new vocabularies one day and then put them into use whenever possible. After class,I often listen to English programs on the Internet or on the radio and other sources. In such kinds of ways,I gradually have improved my English a lot.

【案例分析】这种形式的微写作利用单元的重点关键词或句型作为语言的输入,学生经过学习后对该单元的关键词、句型的用法比较熟悉,写起来也会得心应手,从而减少了那些不愿写、不知怎么写的情况。这样的微写作训练由于篇幅短小,耗时少,学生感到写作难度低,实施当堂互批互改也很方便。

关于微写作训练,也有教师对此做出了基于单元话题的尝试。罗春燕认为这类写作“既复习了与单元话题相关的词汇又巩固了对所学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5],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其发散性思维。由此可见,微写作训练方式尽管切入点小,对写作篇幅也没有过高的要求,但它同样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

2.采用铺垫式追问,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陈则航和邹敏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对事物或者观点的判断,是对结论的合理推导”[6]。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问、追问或者设计问题链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有效的设问可以作为写作前的铺垫,而根据课堂具体情境主动生成的追问,更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依据学生的答案,及时衍生新问题,不断提高追问的层次和思维难度及梯度,从而把控学生的思维发展方向,训练其批判性思维能力,为后期进行写作做好铺垫。

【案例2】在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第18 届学术年会上,江苏的张慧娟老师执教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6 Unit 4 Project:Make an action plan,她在课堂上的追问技术获得了广泛好评。张老师该节课的最终目标是make an action plan on helping those in need in the community. 她在课始播放迈克尔·杰克逊的MV“Heal The World”,而后以问题为引擎:“Why does this song appeal to us to heal the world?”有学生回答:“Because the world is still hungry in some places.”……当有学生回答“Because the world is faced with some problems...”时,张老师把握时机,以对话为载体 进 行 了 追 问:“What are those problems?Faced with them,who’s willing to help those in need?Where are they going to help and what happened there?”据此自然引入阅读文本,教师又提出问题:“What did they do to help?How do the MSF nurses feel? Is it an easy job or a hard one?”当学生对第3个问题作出否定回答时,教师再次追问:“Since there were so many difficulties,why did they still help there?But what kind of help did they offer?Are you willing to make an action plan to help your own community?”几乎所有的学生表示愿意助人,教师抓住这个有价值的契机,再次追问:“What is a community ?And how are you going to help those in need there?”一系列追问层层推进,引领学生不断反思,训练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整个追问环节中,师生不断转换视角,进行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表达具有创意的观点,为随后的make an action plan 的写作做出了很好的铺垫。

【案例分析】真实的写作教学过程具有一定的随机性,需要营造、利用适合的情境为后期的写作训练做好语言知识和思维的铺垫。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挖掘教材文本中与话题相关的值得深究的细节,通过巧妙而适当的设问与追问,设计出从简单到复杂、由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递进的问题,为后期的写作做好准备,力争最大限度地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基于读后续写,培养思维的创新性。

优秀人才一般都具备比较典型的创新思维能力。所谓创新性思维是指摆脱习惯性思维的限制,从比较新颖的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推断出不同寻常结果的思维方式。基于王初明提出的“以续促学”[7]的观点,结合国内外语言测试理论与实践发展的趋势,高考英语试题中推出了“读后续写”这种新题型。“读后续写”题型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不仅考查词汇和时态等要素,更多的是在思维层面考查“续写部分”与原文之间的衔接度、语言的丰富性和语句使用的准确度。在读后续写过程中,学生需要创造性地模仿和运用阅读文本材料中出现的语言来续写故事内容,实现语言模仿和创造性使用的有机结合,推动思维由再造型思维向创造性思维的转变。[8]

记叙性文章一般都属于读后续写类题型的首选。因此,在读后续写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梳理人物角色,明晰文章主旨,把握主要冲突。对于故事类文章,教师要提醒学生关注六大基本要素,即5W1H(what,where,when,who,why,how),从时空顺序入手,围绕故事的主线,厘清故事情节与发展进程,为随后训练思维品质做准备。

【案例3】读后续写的写作教学中,笔者选择了外研社高中英语教材选修六第三单元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的 阅 读 文 章Roy’s Story 为训练材料。该故事讲述了主人公Daniel 与Roy 在五个不同的时间段里发生的事。教师先安排学生按照时间顺序从“起承转合”四个层面对材料进行梳理,让他们填写故事发展变化的简表,训练他们的逻辑性思维,见表1。

表1 故事发展变化思维导图

根据表1,学生可以清晰地勾勒出文章的脉络结构,理解故事发展进程。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故事的起因,教师还可以设计问题,追寻主人公性格变化的缘由,从而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

在厘清了文本脉络和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后,教师引导学生随后进行故事续写,语篇输出。有的学生写道:I asked him why he made the same mistakes. Suddenly he burst into tears and soon held them back. Then he firmly told me that it wasn’t he who had stolen the money raised for the charity. He explained that his mother had been living a hard life with him after his father’s passing away in an accident,so he had no choice but to help her support the family. He earned the money by doing several part-time jobs after school...

【案例分析】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写作教学中思维培养的重点。该生在思维创新的基础上,借用了原文中的部分句型(画线部分为原文中句型),增加了续写文章与原文的一致性与连贯性,且故事情节的延展也在情理之中。续写部分内容比较丰富,也蕴含着明确的态度和翔实的情感描述。

学生通过学习文本材料,结合已有经验和大脑的自储图式,展开合理想象和联想,从而训练了创造性思维。笔者认为,读后续写类题型的缺陷在于写作者与阅读材料之间属于单向协同的关系,不如双向互动的对话关系明显,也不如读写结合的思维开放度大。因此,读后续写的训练形式不足以承担思维训练的全部任务,或许它与泛读泛听的紧密配合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四、结束语

近年来,中学英语写作教学观已从最初的全盘限制、观点约束走向开放的自由表达[9],写作评价的标准从重视“语言表达、用词准确、结构合理”等开始转向“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等维度。本文仅对思维品质的内涵界定进行了粗浅的分析,对微写作训练和读后续写进行了表层探究,实为抛砖引玉。如何突破思维限制,高效地提升应用文、概要写作和读后续写的教学效果,将是广大中学英语教师不断探索的重要主题之一。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技能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劳动技能up up!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