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莲韵”的形态塑造
——紫砂壶作品《提莲》的创作感悟

2020-10-31戴佳斌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9期
关键词:壶盖韵味莲花

戴佳斌

在中国,饮茶既代表了一种行为,又似乎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由于当代信息化社会带来了快节奏的生活,传统慢节奏的饮茶生活成为了一种非常明显的标志性行为。在这个大背景下,紫砂壶作为一种优良的茶具以其包容的文化特性,充分适应了眼前这个时代的需求,在喧嚣的世俗中,开辟出一片宁静的古典文化韵味,可以说用紫砂壶喝茶本身,就代表了一种传统文化的回归。

中国文化有着非常独特的韧劲,在历史上中华大地曾是一个众多民族的大熔炉,无论是太平盛世还是战乱绵延,中华文化总能以其特有的方式不断地延续下来。在当代,喝茶成为了一种非常便捷的日常生活,能够作为饮茶器具的事物有很多,但很多人却偏偏钟爱用紫砂壶来喝茶,这并非是因为紫砂茶具在功能上不可替代,而是因为其在文化韵味上不可替代,想要喝茶喝出品位,喝出境界,就非用紫砂壶不可。紫砂壶已然成为了传统在现代社会焕然一新的体现,反映了社会整个群体当中包含的对于传统文化、审美以及生活方式的追求。

紫砂壶的造型本身就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如明代以时大彬为首的创作者所制作的紫砂壶大朴若拙,而到了清代鸣远壶所带来的就是文士风流的精致典雅,玉成窑的出现则将这种文人的审美风尚推上了高潮,近现代则由于东西方交往贸易的频繁,紫砂壶则又体现出实用主义和传统文人风格的交融,可以说在每一个时间节点,紫砂总能以自己的方式来回应当时的需求,当下紫砂陶艺的发展正迎来了一个新的节点,那就是围绕传承和创新为核心的紫砂创作如何能满足日新月异的社会审美需求,这需以原创作为动力,将紫砂壶塑造出新的面貌,作品《提莲》就是这样以此尝试的。

紫砂《提莲》壶是从传统文化中对于“莲”这个形象,文学化,艺术化的解释作为基础,并根据过去紫砂壶中对于莲的塑造来进行调整,最终制作出充满“莲韵”的紫砂壶造型。莲在人们通常的认识中都是美好、纯洁的代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样的名句千百年来都脍炙人口,在中国传统的文化意识中,常常将莲比作君子,用来当做做人理想的模板,除此之外还常常将谐音文化融入其中,比如“青莲”代表着“清廉”;“连年有余”也可以比作“莲年有鱼”等等;作品《提莲》的文化韵味就是根据这些元素凝聚而成的。

紫砂《提莲》的造型并不完全取材于莲花,从横向的壶面来看,是十二瓣筋纹的形式,以提梁为分界,左右对称,端庄周正,带有典型的稳定美和韵律美,十二瓣莲花筋纹在制作上有相当的难度,尤其是上下曲线的对应关系以及壶身中腹那种独特的张力,这是很考验基本制作技艺的部分,并通过这样的曲线影响了壶流以及提梁的线条造型走向,壶身筋线的塑造与壶流流身上的装饰线趋于一致,同时壶身的出水口就设置在壶面中部最饱满的位置,暗接法镶接制作完成以后的壶流通壶身产生一种微妙的和谐有序,同时流口朝天,流身的走向成为了提梁初始的线条,大大的提梁除了具有壶流一样的装饰筋线以外,筋线顺势而为,以一个大弧线穿过壶盖上方,在整个十二瓣莲身的上部空间中构筑了一个虚空中的莲花倒影。

《提莲》口盖部分的塑造更接近于我国唐代时期的莲花造型风格,花瓣短而圆,丰腴、润滑、饱满,莲花的线条层层向外展开,用壶钮构成莲芯,用壶盖表面的莲纹进行装饰,圆形的壶盖嵌入壶口,大壶口塑造了一朵盛开的莲花,整把茶壶如同一只可以随时提起的花篮,又似自然生长在池塘中带有倒影的浮莲,亦真亦幻的气息唤起莲这个形象背后的文化韵味,将莲的形象塑造得更加华贵典雅,端庄自然。

结语:在紫砂壶的世界中,有很多经典的主题造型值得发掘,但发掘这些主题的前提是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深入的解读,并且能够用今天的视角来展现其中美的内涵,只有如此,创造出来的紫砂壶造型才能兼具传统和创新的韵味,在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同时还能在形体上推陈出新,意趣盎然。

猜你喜欢

壶盖韵味莲花
伪造的情书
大煮干丝,丝丝缕缕韵味长
云莲花灯
莲花灯盛开“致富花”
莲花岛再见
秋之韵味
前身寄予流水,几世修到莲花?
秋的韵味
制怒
一头扎进醋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