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宋时期陶瓷绞胎艺术流变研究

2020-10-31郝建英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9期
关键词:器物纹理陶瓷

郝建英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 株洲 412007

绞胎陶瓷器物以多种色泥通体装饰为特色,因其胎体纹理 “内外通透,表里如一”且“千胎千样,和而不同”而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图1)。近年来,随着诚信文化的价值导向和“一带一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绞胎技艺及其独具特色的作品备受国内外文化学者和陶艺家关注,成为传递国与国、人与人之间诚信文化的信使,也推动了当代绞胎器创作与收藏热不断升温。因其品类特殊又传世量少,当代人对其认识多有模糊。如何甄别绞胎瓷与绞釉瓷,如何区分全绞胎还是半绞胎,如何判断其器物的年代等,除进行科学仪器鉴定外,还可从以下多方面进行综合判断,了解其流变过程,振兴民族优秀技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为当代陶瓷绞胎技艺的复兴奠定理论基石。

图1 唐 巩义黄冶窑出土早期绞胎枕残片

一.绞胎器物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背景

绞胎工艺产生于唐代,兴盛于宋,金元以后逐渐失传。由于其存在时间较短,制作工艺较复杂,传世数量极少。唐代以河南巩县窑为代表(图1),唐代也是绞胎陶瓷器物的产生期。绞胎工艺的出现并非是偶然的,概括起来有六大因素。首先,是唐朝包容开放的社会环境促进了新观念、新事物、新工艺的出现。其次,人口的流动范围与文化信息交流圈的扩大,促进了文化传播和相互影响。第三,陶工们生活相对稳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生产研究。第四,坊市管理相对集中,促进了各行业之间的相互交流与经验借鉴。第六,各地窑口为赢得市场,在器物设计上进行自我创新,追求和而不同。第六,皇室贵族的偏爱和文人士大夫阶层的极力追捧。

宋代以“北宋瓷都”之称的河南焦作当阳峪窑的绞胎瓷生产为代表,北宋也是绞胎艺术的发展兴盛期,北方地区多个窑口都有生产。辽金时期绞胎技艺延续,在山西、陕西等地还出现了绞釉陶瓷器物。元代绞胎技艺迅速衰退,现存实物有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元代麦穗纹绞胎碗一件。明清时期绞胎技艺的作品已极其罕见。从绞胎器物的铭文上来看,唐代绞胎器物上的铭文少见,宋代对产品的宣传广告意识也逐渐增强,如器物上出现了名窑、名家、名产地、名产品等标识和广告,如绞胎枕的底部刻有“杜家花枕”、“裴家花枕”等字样。

图2 绞胎碗 北宋-金 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图3 绞胎粉盒 唐 陕西历史博物馆

二.绞胎陶瓷器物制作技法的发展演变

从制作过程来看,一种是把事先绞揉好的深浅不同的色泥切成薄泥片,根据造型要求制作出雏形,然后放到模型内进行拼贴组合挤压成型。柔软的色泥相互绞揉掺合,其胎体表面形成类似树木年轮或花岗岩的纹理,再罩以淡黄釉、绿釉或白釉经800—900度窑温烧制即成。通常装饰于碗类器皿,纹路较为统一,节奏感强; 另一种方法是将颜色不同、烧成温度和膨胀系数相接近的陶泥或瓷泥先根据构想图样进行手工揉合,然后通过泥板压印成型,待坯体阴干后进行表面加工处理,最后施釉或直接入窑烧制而成。其纹理如大理石花纹、水墨交融的纹理效果,纹理变化自然、绚丽多彩。

绞胎器基本上可分为全绞胎与贴面绞胎(半绞胎)装饰两种:全绞胎通常为薄、小、玲珑之器,如碗(图2)、杯、盘、盒(图3)等。贴面绞胎多用于装饰器物较大、较厚之物,如罐、枕、炉、钵等。唐代受材料与烧成工艺所限,以绞胎陶制作为主,采用贴面绞胎装饰技法,绞泥层占器物胎体厚度的三分之一。宋代由绞胎陶发展为瓷绞胎,采用通体绞胎装饰技法,纹理具有内外通透相连,表里如一的特点。从绞胎的纹饰图案上鉴别来看,唐宋时期绞胎器的纹饰图案有菱形纹、五瓣花朵形纹、三瓣三角形团花纹、琥珀纹、木理纹、虎斑纹、回形带纹、大理石纹等,表面通常罩以透明釉、绿釉或黄釉。唐代的绞胎肌理多为团花纹、回纹、仿瘿器纹装饰;宋代的绞胎陶瓷器物在唐代基础上,还开发出许多具有抽象与写实类型的新绞胎纹理,如:麦穗纹、羽毛纹、木理纹、石理纹、草编纹、编织纹、树叶纹、条带纹、蒂纹、涡纹、云纹等(图4)。按一定的构成方式进行有序组合,使其形成如孔雀开屏、牡丹绽放、水波荡漾、织绵图案等形象。其绞胎装饰由胎而生,表里如一、五彩渗化,具有强烈的韵律感。辽金时期山西等地烧造的绞釉瓷与绞胎瓷的不同,前者是胎体表面施多色釉,后者是胎体本身泥料变色。

三.唐宋绞胎器物的装烧方法变化

唐代绞胎器物的早期温度在900度左右,宋代绞胎器物的烧成温度达到1200度以上。采用匣钵装烧工艺,因采用柴烧形式使器物表面有火痕。从《唐代黄冶窑遗址考古发掘简报》内容来看,绞胎器多采用两次烧成,即先制作成绞胎坯进行素烧,然后再罩以透明釉进行二次焙烧。从巩义黄冶唐三彩窑窑址出土器物来看,绞胎器与三彩器、唐青花在当时都是同窑装烧生产,烧制方法以垫饼、碗形支烧、柱形支烧、盘形支烧、三叉支烧、几何形垫板、架板棚烧(图5)、不同器物套烧、匣钵摞烧等为主,匣钵在唐后期方使用。从出土的唐晚期的黄釉枕底部的垫饼残存来看说明了当时枕类烧造主要以垫饼为窑具。从绞胎器物的釉色种类上看,绞胎器物外部都施透明釉、绿釉、淡黄釉或白釉等,釉层较薄,年代久的表面有亚光、有细裂纹和包浆。宋代的器物烧制则普遍使用匣钵等窑具装烧,产品烧制温度控制上更加稳定,绞胎肌理也更为清晰。

图4 唐宋元绞胎装饰肌理比较

图5 黄冶窑装烧架板棚烧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四.绞胎器物的生产窑口及品类演变

唐宋绞胎瓷器的生产窑口主要分布在河南、陕西、山东等地。据专家考古证实,在河南巩县窑、焦作当阳峪窑、宝丰清凉寺窑、新安窑等磁州窑系的民间作坊都曾烧制绞胎瓷。绞胎陶瓷实物和标本在我国山西、河南、河北、陕西及江苏、浙江等地均有发现。

图6 绞胎瓶 北宋-金 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传统绞胎陶瓷器物多为小件的日用器物。唐代绞胎陶瓷器物类型有绞胎枕、罐、盂、炉、盌、杯、俑、钵、盘、球(杖丸)、碗等日常生活器物,人物、动物类绞胎瓷塑少见。其用途以随葬明器为先,其后逐渐发展为日常生活用品,器物多仿金银器、玉器、漆器、染织品纹样、动物造型、植物花卉造型、自然肌理等。由于其产品的新奇与精美,自然也就成为皇家贵族的高档用器,民间流传少见。陕西乾县唐懿德太子墓出土的三彩绞胎骑马俑,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唯一一件唐绞胎瓷塑。宋代生产的绞胎器物大多为日常生活用器,涉及碗、钵、盘、罐、盒、壶、枕、球、瓶(图6)、盆、茶叶锤、围棋子等,甚至还有瓷塑,如福建晋江博物馆收藏的国家一级文物宋代绞胎弥勒坐像。从器物审美特征上来看,唐代绞胎多以抽象写意的不规则长线条纹为主,器物充满自由与洒脱感;宋代绞胎则多以小巧精美的密集与发散型纹样为主,注重器物的内在美;辽金时期绞胎纹理较为呆板与零碎,缺少整体气势和韵味;元代的绞胎纹理由面向线演变;明代开始由整器绞胎装饰发展为局部镶嵌装饰为主。

五.唐宋绞胎器物中的诚信文化理念传承演变

陶瓷手工绞胎技艺具有工业制品无非替代的手工文化符号,是当代诚信文化理念与大国工匠精神的再发展。在我国建设“两型社会”和“一带一路”的新时期,对传统诚信文化理论研究以及当代诚信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也非常重要。以研究古代绞胎瓷器的装饰纹理和制作工艺为切入点,透视中国传统绞胎瓷生产窑址和绞胎艺术的发展历程,揭示绞胎艺术瓷在当代的审美和文化魅力,能更好地站在“诚信文化”的视角审视我国绞胎器的外销及由此带来的文化与技术的传播影响。而传统绞胎瓷从制泥、成型、修饰、打磨与烧成等制作过程,都需要人的全手工参与,在作者的创作体验过程中,也将诚文化信理念进行了自然的潜移默化,实现润物细无声、寓教于乐的效果。当代文人艺术家和收藏家等消费群体在收藏鉴赏绞胎瓷的过程中,也自然将其所承载的诚信文化进行了再次演绎与传播,从而使诚信理念在大众之中得到广为传播。

通过唐宋时期的绞胎陶瓷技艺流变研究,有助于对中国绞胎陶瓷器的产生、发展、兴衰、恢复与创新的历史形态和状况进行较为系统的整理和研究,使传统绞胎陶瓷艺术在工业化时代的今天得以不断拓展与延伸,成为传递当代诚信文化的全球使者。

猜你喜欢

器物纹理陶瓷
2010年新郑市郭店镇工业园区墓葬出土器物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基于BM3D的复杂纹理区域图像去噪
洛阳伊洛路初唐墓C7M4597出土器物
使用纹理叠加添加艺术画特效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TEXTURE ON TEXTURE质地上的纹理
陶瓷艺术作品
消除凹凸纹理有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