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策略

2020-10-31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伊庄镇洪山小学卢传敏

数学大世界 2020年28期
关键词:钝角直角苏教版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伊庄镇洪山小学 卢传敏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思维

学生是教师教育的对象,教师教学方法是否合理、内容是否生动有趣,归根结底是靠学生的表现来衡量的。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是影响学生思维的重要因素,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将知识点清晰明了地展现给学生。

例如,在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的11 页有题:一种圆柱形的罐头,底面直径是11 厘米,高是15 厘米。它的侧面有一张商标纸(如下图),商标纸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

虽然文中有提示按照接缝剪开商标纸,但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危险且费时的,而如果缺少这一操作,学生将因为脑海中没有存在相应表象,对解决办法毫无头绪。因此,在这种两难的境地,巧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观看教学视频能很好地加强视觉效果,进而解决问题。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也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立体几何解题能力。多媒体教学便捷高效,在学习几何时不失为直观的好方法,但也只是教学方法之一,不能本末倒置,过分依赖。

二、联系实际,促进思维形成

小学数学部分知识点较抽象,需要学生把具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考,建构一定的知识体系。由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他们大多对周围环境与现象充满好奇,抽象思维能力弱,因此,教师要将课堂环境里的各种材料转化成教学素材,将生活数学化、数学直观化。

例如,在学习“角”的内容时,学生往往难以区分直角、锐角和钝角。在苏教版教材86 页中有这样一道题目:

提示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但没有实物展示,学生仍然迷茫。于是,我以整个教室为教具,让学生发现周围有哪些直角,他们很快就能发现,墙角是直角,空调的一个角落、桌面与桌角构成的角、文具盒都是直角,将角融入生活,这样就能快速巩固直角的概念。然后再观察时钟,“三点的时候是直角,钝角比直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幅度要大一点。”经过我的提示,学生也能做出快速反应,四点、五点、七点等时刻,分针和时针构成的角都是钝角。与此同时,一点、两点、一点十五分等时刻,学生也能清楚明了地与锐角的概念相对应。时钟和课桌都是生活中的常见物,以它们为载体教学抽象的角,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角的不同意义,提高思维品质,并在无形中提高数学的综合素养。

三、举一反三,培养多维思考能力

应用题无论是在教材编排还是试卷分配上都有很大的比重,能够考查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攻克的难题。其在转化时仅仅知道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领悟本质,懂得灵活变通,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以上文提到的“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这一问题为例,教师也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探究:除了剪开接缝,还有什么解决方案?这时头脑灵活的学生可能会说将圆柱体压扁,然后求两个相等的长方形的面积;随着讨论进展,可能又会有“用手电筒照圆柱体,计算阴影的面积再乘以2 就可以了”这样的想法。这些想法都值得肯定,重点在于思考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打破常规,避开惯性思维,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但这并不是说只有应用题中涉及多维思考,事实上,这种教学应该贯穿课堂的始终,在学生学习了一定必要知识的基础上,就连简单的加减法也可以进行多方法解答的训练。例如,苏教版教材第75 页的“想想做做”中,计算“38+2=?”最直观的方法是小朋友先摆出38 根小木棍,再加上两根小木棍数,这种方法也最费时间,但是学生在数两堆小木棒的总值时,我又可以引导他们发现规律:是不是只用在38 的基础上再数两个数就可以了呢?38,39,40,所以答案就是四十。当然,这只是计算的各个方法中最直观的一种,这道题的目的虽然不是要用这种方法求出结果,却能开阔思路,为接下来的计算打下基础。于是,在提示下,学生很快就能想到38=30+8,8+2=10,将38 分成两个数字之和,剩下的8+2 就是十以内的加法了。但这并不是终点,我会让孩子们再想想其他方法,此时课堂氛围活跃,学生讨论激烈,很容易就能得出将38 化为两个数相减之差:38=40-2,2-2=0……诸如此类,不仅能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也是对后面减法计算的预习。一道简单的加法就能有如此多的解决办法,长此以往,学生也会养成多维思考的习惯,学会举一反三。

猜你喜欢

钝角直角苏教版
苏教版六下《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多少个直角
皮皮和胖胖的困惑
在“拼”中解决问题
精编课本题改编练习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单元自测题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
巧摆直角
拨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