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寂静图书馆

2020-10-30柯国伟

闽南风 2020年9期
关键词:深绿色馆内借书

柯国伟

从我小时候记事起,县城这座图书馆就伫立在小城最繁华的中心路段很多年,不曾改变。它不大,至今仍是建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四层老建筑,有两层楼在借阅。

我还清楚地记得,在20世纪90年代,每到小学放暑假时在这借阅图书的情景。走过一级级刷成深绿色的台阶和眼前满是深绿色的墙壁,在炎热的夏日里顿觉一丝清凉,像是走进一片绿色的茂密知识大森林,觉得这里充满奇异、博大和深邃的芬芳气息。图书馆是我童年里唯一能见到这么多书的地方,令我无限遐想和向往。

来到二楼少儿借阅室,一排排高大的浅黄木书架隔出一个个小空间,也把室内的光线遮挡得有些暗淡,显出简朴的陈旧感。那时,借书的人少,室内总显得空荡,徒留漫无边际的寂静,让人不想说话,唯恐打破了这宁静。我总站在一个个把图书目录分类好的书柜前,拉出一个个狭长的小抽屉,查看里面一张张写有书名的书卡信息,再去相应的书架找书。

我在其中穿梭,总要以仰视的姿势寻找书籍,犹如仰望一座座静穆的高峰,神圣而庄严,用书打开一个个瞭望世界的窗口,滋养、塑造懵懂中的心灵走向充满希望、启发的知识之光,打发漫长无聊的暑假时光。然后把一张卡片式的借书证交给图书管理员,写上借书、还书的日期和书名,插在书后面的小纸袋。我总是按时还书,不曾有过一丝爽约,遵守的好像不是图书馆的规定,而是我对书的敬畏。

二十多年过去,县城图书馆也在悄然改变。某个周末,路过这里,忽然发现一眼就可望见馆内一排排摆放在书架上的众多书籍,颇为意外。原来,图书馆拆除了临街那面厚实的水泥墙,做成透明的玻璃墙,大幅提升图书馆颜值,变得窗明几净,让路人可以轻易洞悉馆内,倒像是间书店。此时,馆门口不再是先前的寂寥、清冷,而是人流增多,变得热闹,像是进超市。由于门前空间狭小有限,再加上读者增多,现在连停个摩托车、电动车,都得好好找位置。但图书馆一直位处县城中心区,却是种城市良知。

我被它的改变所吸引,带着点好奇进去走走、看看,但不抱什么期待。我记得20岁从外地读书回来后,也曾在这里继续借书,但多为旧书,没有什么新鲜感和喜欢的书。图书馆依然一如既往的安静和波澜不兴,没多久,我就注销借书证,至今已有20年。

现在,图书馆已不需要人工借书,刚进馆内就有新购置的自助借阅机,读者可自行借阅,十分方便。我来到那间有玻璃墙的室内,大概有一百平方米,是成人借阅室,已有好几个人在书架间巡逻般找书。在旁边供读者阅读的几张书桌上,早有三、四个人在静静看书。大人、小孩都有,有些准备考公务员的年轻人还在这专注地复习考试科目。恍然间,忽觉这里有种山野般的宁静氛围,却不清冷。

书架上增添了很多新书,种类多样,让我意想不到。管理员说,政府专门花费100多万元用于采购新书,猛增6万多册的新书,连现有的书架都放不下。以前图书馆一年的借阅量,都比不上现在一个月的借阅量。读者增多,不单是家长带孩子看书,更有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加入。随着时代发展,在人们的生活日益富足后,读书已越来越成为人们所需要的心灵追求。我还听闻一位80多岁的老人,在一个阴雨天,仍然一个人到图书馆借书。工作人员问他怎么来的?他说,雇三轮车。工作人员劝他,以后不要在雨天来。他说,他喜欢看书。这是多么可敬的精神。

走上通往二楼的楼梯,当我见到那依旧是深绿色的台阶和墙壁时,童年借阅图书的记忆一下子全抖落出来。我看见幼小的自己,在物质匮乏、生活狭小的年代里,对书孜孜以求的少年身影,用书搭起一个丰满、立体、斑斓的想象世界,孤独却又满足。忽然想,图书馆需要的就是深远、安静,能够触发绵长想象的书香氛围。

二楼那间少儿借阅室,依旧是一样的格局和光线,仿佛一直把时光定格在那简朴的旧年代。唯一的差别在于,现在看书的孩子明显增多,有点熙攘和吵闹,小孩子还不懂事,但这种熏陶和启蒙却能为他们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我径直走到旁边的期刊借阅室,这是我感兴趣的。这里的期刊杂志增加不少,以文学类居多,《十月》《小說选刊》《天涯》《美文》等当代国内名刊都有,以前似乎没有那么多杂志,这对爱好写作的我来说,无疑是宝藏,令人欢喜。我不需要再买什么杂志,就可遍览时下最新期刊,省去许多成本和麻烦。于是,我再次办理新的借书证,一切都在自助系统登记,实现信息化管理。

我原本以为,图书馆大概也就这样,借书、还书,多个自助借阅机而已。我没想到的是,现在还新增了“数字图书馆”。这是什么概念?通过注册、登录当地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可线上浏览“图书馆微刊”,这里有全国更多的免费图书和杂志,可随时随地阅读,想看就看,真可谓“一机在手,遍览天下”。我还用自己的名字搜索文章,找到一篇自己尚不知晓,但已发表在杂志的散文。虽然杂志社没有寄来样刊,但我可以从这个平台保存文章图片原貌留作资料,令人惊喜。我还把自己的借阅证号绑定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可查询馆藏书目,并可对已借阅图书进行线上续借,无需再到图书馆。时代的发展,让这一切是如此轻易、便捷。

如今,借书已成为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每次来到图书馆,在众多的新书前穿行,总觉得这是种幸福的恩赐,仿佛穿越了时空,和我喜欢的那些当代作家对话,懂得他们的悲喜和心灵。我们都是写作者,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叙说着对文学的执着和景仰,这使我不寂寞,超越诸多现实般利益和人情关系的存在,也给自己有限的生活增加一点斑斓和亮色。

我摩挲着借来的新书,常想,图书馆该是一个城市文明的标志,也是真正繁华的内涵所在。这让我想起博尔赫斯那句柔软、诗意的话: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猜你喜欢

深绿色馆内借书
借书去
寻宝博物馆记
一起跳
逛图书馆
每天要吃够五种蔬菜吗?
钟繇学书
上海:从书店里借书看
中班泥塑活动:甜甜的水果
小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