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许地山的闽南往事

2020-10-30许钢

闽南风 2020年9期
关键词:许地山落花生闽南

许钢

许地山名赞堃(1894~1941),笔名落华生。生于台湾台南,他在六个兄弟中排行第四。父亲许南英,是台湾历史上的第25位进士、台湾爱国诗人。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台湾割让日本,许南英时任台南筹防局统领,然独木难支,谓最后离开台湾的抗日将领,带着全家迁回大陆,落籍龙溪(即现今漳州市)。幼年四岁的许地山曾在漳州读过私塾,启蒙老师是吴献堂先生。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许南英出任漳州新政府民政局局长,后又任民国首任龙溪县知事(县长);许地山那年18岁,随父亲回漳州后由于家庭困难,就开始走上独立谋生的道路,和日本归来的三哥许敦谷一起在龙海石码的小学当了一段时间的教员。1913年,许家迁居漳州东门街管厝巷11号(即现芗城新华东家芗0596小区附近“许地山故居”,2013年改建为“许地山纪念馆”),许南英遗著《窥园留草》作诗《移居管厝巷》云:“寄迹依皋庑,巷深静不哗;前朝吏部宅,今日故侯家。春气藏梅蕊,新雷长笋芽;往来无俗客,自品建溪茶。”

许地山于1913年底一度去缅甸仰光中华学校任教,1915年12月,便又回到漳州,住在大岸顶,任华英中学(即漳州四中前身)教员;1916年后在漳州的福建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任教(今龙溪师范)兼附小主事(校长),同时开始在丹霞书院习文写作。许地山生活在福建漳州,熟悉闽南的风土人情,他爱这里的一草一木,闽南风物在他的心田里留下深深的印象。这在他的文学创作上,也留有鲜明的痕迹。《龙溪新志》载有署名“龙溪许地山”所作的《春的林野》《落花生》和《窥园先生(即许南英)诗传》三篇文章。他的名作《落花生》取材于闽南,收在散文集《空山灵雨》里;其早期作品,也多以闽南或广东、南洋为背景,有浓重地方色彩。许地山在《窥园先生诗传》文章后记述:“自先生(指许南英)殁后,亲友们便敦促刊行他底诗草。民国九年(1920)我回漳州省母,将原稿带上北京来。”据漳州寻源中学校刊第2期(1936年7月出版)编辑部编辑、南风印刷厂印刷的《寻源校刊》,刊有欧阳征的《许地山先生讲道录》,许地山在集美学校的“两篇讲稿” ,一为《宗教之进化》,1920年农历六月十二日晚讲;另一为《基督对于社会之关系》,1920年农历六月十三日晚讲;许地山的这两篇讲稿当引起研究者关注。

1917年,许地山考入北平的燕京大学读书。是年,许家有两件大事:一是许地山与台中雾峰林家林祖密的妹妹林月森在鼓浪屿结婚,二是许南英因欧战滞留南洋,病故于苏门答腊(今印尼棉兰)。许地山对漳州有着深厚的情感,自他离开漳州,远在北平时,每逢假期,仍然常回漳州探望留在漳州的老母亲吴慎及兄弟(大哥许赞书、二哥许赞元、六弟许赞乔)、大侄儿(许作新)等等;每次总要遍访亲友,如汪春源家、黄仲琴家、厦门施士洁家、板桥林家等,这从许地山编著的《窥园留草》一书的四篇序言可以看出来。相见促膝叙谈,如若一次未得晤面,常常再次走访。1920年10月,他从漳州接夫人林月森和長女许棥新去北平,途经上海时,夫人不幸忽得重疾,病故于沪,许地山后来写了多篇文章怀念她。

青少年的许地山,他的作品已有很多人研究,一直延续到今日;两岸三地之百年经典的《落花生》,《落花生》是其早期(据说初创于漳州的丹霞书院)的经典散文之一,1925年这篇散文继在1922年8月的《小说月报》第13卷第8号上发表后,又被收录到许地山散文集《空山灵雨》之中。民国《龙溪新志》就载有龙溪许地山署名作品《落花生》。光绪《漳州府志》卷之三十九·物产,记载落花生。漳州地区将花生就称之为“落花生”,大众所为熟悉。这篇散文一直收入海峡两岸中小学生的课本,也是一篇浅显易懂、意味深长的文章。在许地山众多作品中,《落花生》属通俗唱法。这个比喻不知得当不得当;相比而言,他的另一些作品和他与一些著名作家组织的中国“文学研究会”应属美声唱法了,“文学研究会”在中国现代文学史里有着重要的地位。许地山出生在台湾,后落籍龙溪(漳州);同行有心,以现在的闽台文化交流,漳州人作这样的文章,是可以大放光彩的。

在许地山的一些文章中能寻觅到很多的闽南印迹,字里行间充满了闽南气息,能感受到他确实是在这里生活工作过的。其早期作品写于1921年的《商人妇》中闽南印迹很多,《商人妇》也是在革新后的《小说月报》上发表。小说以异国风光为背景,命运坎坷的女主人公惜官却是闽南农村广大妇女之一,文中明确她是唐山人,口音是海澄的,娘家在鸿渐,丈夫在青礁角尾开糖铺。唐山是华侨对祖国的称呼,鸿渐是漳州龙海角美镇的一个村,青礁古属漳州府海澄县,角尾是现在的龙海角美,都是闽南元素。当时许地山离开漳州不久,闽南乡音犹在耳旁,闽南人闽南景还在眼前。《商人妇》洋溢着浓烈的闽南语文化圈生活气息,闽南风情、南洋风物、宗教意象构成文学家笔下云诡凄美的意象,闽南地名“青礁、角美鸿渐”,南洋的槟城极乐寺,漳州话“注神”“过番”及橄榄树、菠萝蜜,新加坡、印度……让熟悉闽南语文化圈、南洋生活的读者倍觉亲切,融入感、认同感生焉,带来阅读的愉悦。扑面而来的潮湿咸热的气息,为故事营造了海浪般起落浮沉的跌宕感,异域意象明明灭灭如真似幻。小说发表至今已近百年,许地山文学的魅力亘久弥新。

1929年,许地山与周俟松(与邓颖超为北师大同学)在北平结婚。1933年春,许地山偕同周俟松经漳厦回台湾探亲,探望久别的出生地和亲戚朋友们,并到台湾大学访学演讲;他带去了亲自编纂的父亲许南英生前的诗集《窥园留草》,分赠给亲友,向当时还处在日本统治下的亲朋介绍大陆情况,共叙怀念祖国之情,说明台湾是祖国的领土,终有一天会回到祖国的怀抱;亲人们则送给他一尊郑成功的雕像,寄托着盼望回归祖国统一的殷情。1935年经胡适先生推荐,许地山到香港大学中文系任主任教授。短短几年许地山对香港文化作了翻天覆地改革创新;柳亚子曾评价道:香港文化许先生一手开拓出来的。1941年8月4日许地山先生因心脏病猝发,一代文学巨匠与世长辞,出殡当日港九钟楼鸣钟,并降半旗致哀。先生长眠于傍山临海,东方之珠香港的薄扶林道墓地。他所著《空山灵雨》《缀网劳蛛》《危巢坠简》《中国道教史》《印度文学》等作品的历久而弥新,《落花生》课文在小学五年级上册第15课,早在1932年已被收入河北师范初级中学课本中;其小说《春桃》1988年改编为同名电影,刘晓庆和姜文主演。民国名人宋庆龄、徐悲鸿、茅盾、郭沫若、柳亚子、陈寅恪、郁达夫、老舍、冰心等对其人品学识有极高评价。

许地山与漳州古城的情缘从幼年一直持续到成年结婚育女,期间头尾近十年;及至北平学习任教、欧美印度访学到香港离世。《龙溪新志》中载国民政府褒扬令:“许地山早游欧美,学术淹通,归国任北平各大学教师,颇着声誉。比年在港阐扬我国文化,倡导侨民教育,并于社会公益事业,无不尽力协助,尤见热忱。遽闻溘逝,良深悼惜,应予明令褒扬。”

漳州古城收藏许地山一手书小品,作于壬申年嘉平月,即1932年农历十二月,是一件难得的精美书法作品,也是一篇表现真挚友情的文言佳作和墨宝。其写道:

其一:蘭枝秀挺石昂藏,骨自嶙峋品自香。大抵英雄多本色,特将素笔写幽芳。

其二:契洽苔岑我与君,他乡萍聚又离群。欲知此后相思苦,试问天南日暮云。

其三:尺幅酬君已隔年,补题翰墨续前缘。江东惯有躭唫癖,一曲骊歌咽管絃。

其四:数竹墨色瀋淋漓,信笔挥成寄所思。此去须将弓冶绍,家声丕振卜他时。

另《落华生舌》系许地山生前自编的诗集,共有新诗十首,包含《我所知道底龙溪》等;这十首中前八首都在《小说月报》上发表过。可惜《我所知道底龙溪》和《荔枝谱》至今尚未找到。

猜你喜欢

许地山落花生闽南
许地山较真
许地山较真
许地山伦敦“盗”宝
各极其妙的《落花生》
论功能对等理论下的散文翻译
许地山遇事爱“较真”
落花生
闽南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