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出血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

2020-10-30龙婷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10期
关键词:卧床脑出血下肢

龙婷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神经外科, 湖南 衡阳 421000)

深静脉血栓 (deep vein thrombosis, DVT) 是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主要因血液在深静脉内非正常凝结而致[1]。 脑出血是一种原发性非外伤脑实质内出血, 发病与糖尿病、 高血压、 吸烟及血管老化等密切相关, 以偏瘫、 头痛头晕及意识障碍等为临床表现[2]。 受疾病特性与治疗方式的影响, 脑出血患者需长时间卧床休息, 导致肢体活动受限, 加之止血药物以及甘露醇、 抗生素等药物的使用, 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伴随消化道溃疡、 高血糖及脑功能障碍等出现的高热、 尿崩等症状也会进一步使血液粘稠度增加, 术后极易形成深静脉血栓[3]。基于此, 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80 例脑出血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研究, 并探讨其护理对策,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18 年4 月至2019 年 6 月我院收治的 8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 经CT 或MRI 检查确诊为脑出血; 临床病历资料完整可靠; 沟通意识良好, 具备一定语言交流能力; 知情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由血液系统疾病、 动静脉畸形破裂、 药物及外伤等引起脑出血的患者; 发病前存在DVT 的患者; 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问卷 通过我院自行设计的基本资料调查问卷, 收集脑出血患者的基本资料, 包括: 性别、 年龄、 糖尿病、 高血压、 瘫痪侧别、 深静脉置管、 卧床时间及下肢主动活动等。

1.2.2 DVT 诊断标准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瘫痪侧下肢静脉, 具体标准为: 静脉中呈现强或弱的实性回声图形; 加压后管腔不变瘪或部分变瘪; 脉冲或彩色多普勒不能检测到病变区域血流或血流充填缺损。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以n 表示, 行χ2检验。 对影响脑出血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 对单因素分析中P <0.05 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 检验水准α =0.05。

2 结果

2.1 脑出血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80 例脑出血患者中, 共有9 例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 占比11.25%, 其中7例发生于患侧肢体, 2 例发生于双下肢。

2.2 脑出血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单因素分析年龄、 糖尿病、 高血压、 深静脉置管、 卧床时间及下肢主动活动是影响脑出血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 (P <0.05)。 见表 1。

表1 脑出血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单因素分析 (n)

2.3 脑出血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多因素分析糖尿病史、高血压史、 深静脉置管及卧床时间是影响脑出血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OR>1, P <0.05)。 见表 2。

表2 脑出血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 纳入的80 例脑出血患者中, 共有9例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 占比11.25%, 其中7 例发生于患侧肢体, 2 例发生于双下肢;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糖尿病史、高血压史、 深静脉置管及卧床时间是影响脑出血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OR>1, P <0.05), 对以上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如下: 血糖、 血脂及血压水平长期处于高水平状态, 会导致凝血因子异常增高, 引起凝血系统及抗凝系统的失衡, 同时脂代谢异常会降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及血管内皮抗氧化功能, 从而导致DVT 的形成; 此外, 糖尿病、 高血压患者通常年龄较高, 存在体力逐渐下降、 活动量减少及血管弹性较差等情况, 进一步增加了患者术后 DVT 的形成风险[4]。 深静脉置管会损伤静脉血管壁, 造成血管内膜受损, 激活血小板释放多种活性物质, 引起血小板的聚集与黏附, 从而导致DVT形成; 同时, 导管内容易发生病原微生物的侵蚀, 引发导管内感染, 对 DVT 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5-6]。 脑出血手术及手术体位会导致患者出血、 血流放缓, 术后需保持卧床休息, 容易造成静脉瘀滞, 引起凝血因子局部积聚、 静脉扩张及血管内皮损伤等[7]; 另外, 术后患者新陈代谢能力下降, 血液中有毒物质得不到及时清除, 也会导致患者血流减缓, 大量物质附着于血管内壁, 从而形成血栓。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 制定以下护理对策: ①术后帮助患者定期翻身拍背, 抬高下肢 20° ~ 30°, 使下肢远端高于近端, 并通过弹力袜、 弹力绷带、 气压治疗仪及下腔静脉滤网等促进深静脉血液回流; ②患者清醒后指导早期进行床上运动, 如伸屈肢体、 踝泵运动、 坐起及站立等, 对于昏迷或偏瘫患者给予被动肢体按摩, 以促进血液回流; ③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 强调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并帮助其制定合理康复计划; ④尽量避免股静脉穿刺及下肢静脉输液, 避免同一静脉及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输液过程加强巡视, 密切观察患者下肢皮肤温度、色泽及水肿等情况, 一旦发现穿刺部位血肿, 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并尽量减少止血及血管刺激性药物的使用; ⑤对于高龄、 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予以重点关注, 强化对基础疾病的治疗, 密切监测患者血糖、 血脂及血压等指标。

综上所述, 糖尿病史、 高血压史、 深静脉置管及卧床时间是影响脑出血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应针对以上危险因素制定相应护理对策, 以预防或减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猜你喜欢

卧床脑出血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一次性营养袋在卧床患者洗头中的巧用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