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血清SP、GSH-Px 水平的影响

2020-10-30李月霞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10期
关键词:排气肌瘤腹腔镜

李月霞

(安阳市妇幼保健院 妇产科, 河南 安阳 455000)

0 前言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良性肿瘤, 目前主要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但传统子宫肌瘤剔除术损伤大, 术后恢复较差, 大多数患者往往不能接受;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因其损伤小、 术后恢复快、 并发症少等优点, 在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1-2]。 减轻手术疼痛与术后应激反应一直是外科医生关注的重点问题, P 物质 (substance P, SP) 与痛觉传递密切相关, 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 具有维持氧化-抗氧化平衡的作用, 其水平与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有关[3]。 基于此, 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0 例, 旨在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血清SP、 GSH-Px 水平的影响, 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 2018 年 6 月至 2019 年 8 月我院妇科接诊的子宫肌瘤患者100 例, 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50 例。 对照组年龄 22 ~ 65 岁, 平均年龄 (42.65 ± 12.32) 岁; 病程 6 个月 ~2 年, 平均病程 (1.06 ± 0.23) 年; 疾病类型: 肌壁间肌瘤 21例, 浆膜肌瘤 18 例, 黏膜下肌瘤 11 例。 观察组年龄 23 ~66岁, 平均年龄 (43.26 ± 12.12) 岁; 病程 7 个月 ~ 2 年, 平均病程 (1.11 ± 0.22) 年; 疾病类型: 肌壁间肌瘤 20 例, 浆膜下肌瘤19 例, 黏膜下肌瘤11 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 病程及疾病类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 ①符合 《妇产科学》 中有关子宫肌瘤的诊断标准[4]者; ②子宫肌瘤直径为 4 ~ 10 cm 者; ③有生育意愿者。 排除标准: ①盆腔粘连严重者; ②哺乳期、 妊娠期妇女; ③表达障碍、 精神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行传统子宫肌瘤剔除术: ①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 取仰卧位, 在下腹部中间位置做一切口, 并逐层切开皮下组织, 使患者的盆腔充分暴露; ②探查盆腔、 子宫, 分离粘连; ③将子宫托出, 确认肌瘤的位置、 大小, 切开最肿胀的肌瘤; ④剥离肌瘤时, 注意电凝止血, 然后缝合瘤腔, 最后关闭创口; ⑤术后给予患者常规抗感染治疗。

1.3.2 观察组 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①给予患者气管插管静脉全麻, 取膀胱截石位, 在脐上切开1 cm 左右的切口作为主操作孔, 置入10 mm Trocar; 穿刺脐两侧的下腹部作为副操作孔, 置入5 mm Trocar; ②确定切口大小、 方向,使用电凝钩纵向切开肌瘤表面的包膜; ③使用抓钳夹持肌瘤,进行包膜与瘤体的分离, 将肿瘤取出; ④对患者瘤腔底部进行电凝止血, 关闭瘤腔, 并缝合浆肌层; ⑤对手术区域进行冲洗,并关闭主、 副操作孔; ⑥术后给予患者常规抗感染治疗。

1.4 评价指标①相关手术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 ②血清SP、 GSH-Px 水平: 术前与术后1 d, 采集两组患者的肘部静脉血3 mL, 离心后分别检测血清SP、 GSH-Px 水平。 血清SP 水平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血清GSH-Px 水平检测采用DTNB 直接显色法。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4.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x ± s 表示, 组内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 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 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 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 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 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

组别 n 住院时间(d)观察组 50 4.53±1.10对照组 50 7.82±3.06 t 7.154 P 0.000手术时间(min)62.36±16.23 95.65±20.22 9.079 0.000肛门排气时间(h)14.69±5.52 26.03±6.42 9.471 0.000

2.2 血清 SP、 GSH-Px 水平术前, 两组患者的 SP 水平、GSH-Px 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术后, 观察组患者的SP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GSH-Px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 2。

表 2 两组患者的血清 SP、 GSH-Px 水平比较 ()

表 2 两组患者的血清 SP、 GSH-Px 水平比较 ()

注: 与同组术前比较, aP <0.05。

组别 n SP (μg/mL)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观察组 50 3.92±0.53 4.96±0.61a 91.05±8.02 79.12±7.16a对照组 50 3.87±0.49 8.02±0.88a 91.06±7.93 65.42±5.99a t 0.490 20.208 0.006 10.377 GSH-Px (U/L)0.625 0.000 0.995 0.000 P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因女性子宫平滑肌增生所引起的一种生殖系统良性肿瘤, 多发于30 ~50 岁女性群体中, 常见临床症状包括子宫出血、 白带增多、 腹部包块等, 发病率较高[5]。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与社会环境的变化, 子宫肌瘤的发病率逐年递增, 且趋于年轻化, 严重危害女性的生命健康。 目前, 临床上常采用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 目的是切除肌瘤, 改善临床症状, 减少预后风险。 肌瘤剔除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的首选方法, 能够有效剔除肌瘤, 预防恶化。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因创面小、 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该术式可在高清摄像下进行操作, 使手术视野更加清晰, 可有效避免切断患者腹壁组织与神经, 减轻对患者的损伤, 维持患者内环境稳定性, 且术后炎性反应较轻, 可促进患者尽快康复[6]。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 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P <0.05), 表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较传统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用时更短、 患者恢复更快。

选择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以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与氧化应激反应对肌瘤剔除术非常重要。 SP 可传递疼痛信号, 且在脊髓痛觉中作用显著, 患者释放大量的SP 可减弱镇痛剂的止痛作用[7]。 外周损伤可释放大量的 SP, 增加疼痛, 手术亦是不同程度的外周损伤, 使SP 大量释放, 患者术后疼痛明显。 GSHPx 属于过氧化物酶, 对氧化反应具有重要的作用, 可清除体内过多的氧自由基, 保护蛋白质的巯基, 通过其水平可以直接判断机体抗氧化能力[8]。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术后的SP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GSH-Px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 表明子宫肌瘤患者应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可减轻术后疼痛与氧化应激反应,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显著, 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 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减轻术后疼痛与氧化应激反应,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排气肌瘤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