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对PICC 置管重症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

2020-10-30王秀芬李静何淑美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10期
关键词:置管循证重症

王秀芬, 李静, 何淑美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肺病三科, 广东 深圳518000)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 置管适用于需反复输入刺激性化疗药物、 高渗透性或粘稠度较高的药物、 血液制品以及需长期静脉输液等重症患者, 利用导管从外周手臂的静脉进行穿刺, 能够避免药物与手臂静脉进行直接性的接触, 减少因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目前已成为重症患者长期静脉营养支持及用药的有效通路。 但随着PICC 置管的广泛应用, 并发症问题随之而来, 而对患者进行有效科学的护理干预对预防PICC 置管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1-2]。 本研究旨在探讨循证护理对PICC 置管重症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选择2017 年12月至2019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120 例PICC 置管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两组各 60 例。 对照组男 39 例, 女 21 例;年龄 31 ~ 75 岁, 平均 (56.74 ± 6.96) 岁。 观察组男 38 例,女 22 例; 年龄 32 ~ 75 岁, 平均 (56.81 ± 6.92) 岁。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 ①首次进行 PICC 置管治疗; ②无PICC 置管禁忌证; ③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 ②妊娠期患者; ③精神疾病者。

1.3 方法两组均进行PICC 置管: 患者取仰卧位, 测量穿刺位置至上腔静脉的长度, 确定贵要静脉后进行常规消毒, 将血管鞘推进至血管所刻量的长度, 根据患者情况保留导管长度后拔出导管鞘和导丝, 固定蝶翼。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告知患者PICC 置管中的常见问题及应该注意的事项, 对导管脱出、 静脉炎、 穿刺点渗血、 水肿、 穿刺点感染、 导管堵塞等并发症进行常规预防, 给予患者饮食、 运动、 睡眠指导, 定期对患者身体指标进行检查。 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 由接受过知识培训并掌握循证方法的护理人员, 根据患者PICC 置管后可能发生的导管脱出、 静脉炎、 穿刺点渗血、 水肿、 穿刺点感染、 导管堵塞等并发症, 搜集相关研究性资料和文献, 总结预防的方法: ①固定导管时体外部分呈 “S” 形, 连接器处采用蝶形交叉固定,更换敷贴时从下往上揭开, 使用已消毒、 透气性好的透明贴膜紧贴皮肤, 置管后详细记录外置导管的长度、 穿刺时间, 嘱患者穿着宽松衣服, 患肢勿活动过度, 出汗多时及时更换敷贴。②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穿刺点用2%安尔碘消毒3遍, 消毒范围直径>10 cm, 穿刺时戴无菌手套; 送管时动作轻柔, 速度不宜过快, 置管后立即于穿刺部位上方贴透明敷贴,术后3 d 热敷上臂, 3 次/d。 ③穿刺前详细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 血小板计数等, 穿刺时正确选择穿刺点, 避开血管上方及肘关节处穿刺, 选择较粗、 直的大血管, 力求一针见血, 如穿刺不成功更换其他静脉穿刺, 导管送入预定的长度拔出导丝后立即局部按压>10 min 止血, 止血后在穿刺点放小纱布, 完毕后加压包扎24 h, 期间限制穿刺手臂活动, 密切观察出血量。④置管成功后用无菌生理盐水20 mL 脉冲式冲管, 余3 mL 正压封管, 先输注高渗透性或粘稠度较高的药物, 输后用生理盐水20 mL 脉冲式冲管, 再输其他液体, 化疗时各种化疗药物间隔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 冲管时转动导管的外露部分。 严禁经导管采血, 不输液时每周冲管1 次, 更换肝素帽1 次。 给予患者健康宣教, 嘱患者尽量避免剧烈咳嗽, 保持管道通畅, 避免扭曲, 发生导管堵塞时排除导管异位、 扭曲、 折叠后, 将稀释的0.5 mL 尿激酶 5 000 U/mL 利用负压技术注入 PICC 管腔内,停留20 min 左右回抽, 有血液抽出说明溶栓成功, 若无血液抽出则重复上述操作, 直至有血液抽出。

1.4 评价指标①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 从护理人员技术水平、 服务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估, 总分100 分, >90分为非常满意, 70 ~ 90 分为满意, <70 分为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 = (非常满意例数 + 满意例数) /总例数 × 100%。 ②比较两组的并发症 (导管脱出、 静脉炎、 穿刺点渗血水肿、 导管堵塞) 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 SPSS 22.0 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 x± s 表示, 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 χ2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00%, 高于对照组的 7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 1。

表1 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n (%)]

2.2 并发症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 低于对照组的4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 2。

表 2 两组的并发症比较 [n (%)]

3 讨论

相关研究 [3-4] 显示, 重症患者 PICC 置管时穿刺点位于外周浅表静脉, 具有不会出现严重并发症 (感染、 血气胸、 空气栓塞、 大血管穿孔等)、 穿刺成功率高、 血管选择多、 穿刺肢体活动不受限制等优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表明对实施PICC 置管的重症患者实施循证护理, 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循证护理是受循证医学影响而产生的护理观念,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 审慎、 明确、 明智地将经过证实的科研结论、临床经验与患者意愿相结合, 作为临床护理决策依据。 循证医学概念是在1992 年由加拿大MeMaster 大学的David Sackett 等提出, 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并取得显著效果[5-7]。 本研究对重症PICC 置管患者实施循证护理, 针对患者PICC 置管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资料搜集, 将搜集到的相关研究资料和文献进行评价分析, 并与以往的护理经验、 患者自身情况相结合, 制定出护理计划[8-9]。 在实施循证护理中良好的导管固定能防止对导管的牵拉, 固定导管时呈 “S” 形可减轻导管的张力; 置管后详细记录情况可准确判断导管是否脱出, 送管时动作轻柔可避免损伤血管内膜、 减少血管刺激; 进管速度缓慢, 可使血管逐渐适应导管, 从而减少了瞬间刺激感, 避免管道刺激而发生血管痉挛; 穿刺时避开血管上方及肘关节处, 可防止穿刺点较长时间渗血和不适。 相关研究 [10-12] 表明, 给予 PICC 置管重症患者循证护理, 做好预防措施, 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进一步保障患者安全, 提高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 循证护理应用于PICC 置管重症患者中, 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提高护理满意度, 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置管循证重症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B超引导定位法和体表定位法在肿瘤患者股静脉置管中的效果比较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