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妇临产时血浆D- 二聚体以及凝血四项指标特点以及检验价值分析

2020-10-30叶绮文张志陈柳玲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10期
关键词:二聚体血浆机体

叶绮文, 张志, 陈柳玲

(东莞市黄江医院, 广东 东莞 523750)

妊娠是女性特殊的生理过程, 在这一时期随着激素水平、生理情况的改变, 孕妇机体多种指标都会出现相应的变化[1]。相关研究[2-4]显示, 在整个妊娠过程中, 孕妇的血浆 D-二聚体以及凝血四项均会发生改变, 而这种改变有可能增加孕妇发生血栓或者产后出血等疾病的风险。 基于此, 本研究旨在探讨产妇临产时血浆D-二聚体以及凝血四项指标的特点以及检验价值, 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参考,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 1 月至2019 年 12 月于我院进行分娩的临产产妇 60 例作为临产组, 产妇年龄 22 ~41 岁, 平均年龄(27.33 ± 4.29) 岁; 孕周 38 ~ 41 周, 平均孕周 (39.12 ± 0.94)周; 排除合并妊高征等妊娠疾病的产妇, 排除合并血液疾病的产妇。 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产检的健康孕中期孕妇60 例作为孕中期组, 产妇年龄 21 ~ 42 岁, 平均年龄 (26.29 ± 5.05)岁; 孕周 14 ~ 27 周, 平均孕周 (19.72 ± 1.84) 周。 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未妊娠女性60 例作为对照组, 年龄21~ 45 岁, 平均年龄 (26.33 ± 5.02) 岁。 三组研究人员的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05), 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报请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得到通过, 所有研究对象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所有纳入研究人员均给予血浆D-二聚体 (D-D) 及凝血四项检验, 临产组在产前进行检查。 凝血四项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 纤维蛋白原(FIB)、 凝血酶时间 (TT)。 所有参与研究人员取清晨空腹静脉血 2 mL, 使用 0.13 mol/L 枸橼酸钠以 9 ∶1 抗凝, 然后采用离心机以 3 000 r/min 离心 10 min, 取血浆待检测。 所有指标均使用 CS-2000i 全自动血凝仪 (日本 Sysmex) 进行检查, 试剂盒由日本 Sysmex 提供, 定标血浆由日本 Sysmex 提供。 D-D 使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测定, 其余指标采用凝固法进行测定。

1.3 分析指标

比较临产组与孕中期组、 临产组与对照组的血浆D-D 水平, 以及 PT、 APTT、 FIB、 TT 水平。

1.4 数据处理

采用 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 x ± s 表示, 采用 t 检验; 计数资料以 n (%) 表示, 采用 χ2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产组与对照组的D-D 及凝血四项比较

临产组的 D-D、 FIB 水平高于对照组, PT、 APTT、 TT 水平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 1。

表1 临产组与对照组的D-D 及凝血四项比较 ()

表1 临产组与对照组的D-D 及凝血四项比较 ()

FIB(g/L)临产组 60 2.33±0.92 10.20±2.49 26.71±4.51 12.66±1.27 4.11±0.42对照组 60 0.61±0.21 13.12±2.73 31.17±4.22 13.82±1.55 3.04±0.48 t 14.118 6.121 5.593 4.484 12.995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组别 n D-D(mg/L)PT(s)APTT(s)TT(s)

2.2 临产组与孕中期组的D-D 及凝血四项比较

临产组的 D-D、 FIB 水平高于孕中期组, PT、 APTT、 TT水平低于孕中期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 2。

表2 临产组与孕中期组的D-D 及凝血四项比较 ()

表2 临产组与孕中期组的D-D 及凝血四项比较 ()

FIB(g/L)临产组 60 2.33±0.92 10.20±0.99 26.71±4.51 12.66±1.27 4.11±0.42孕中期组 60 1.21±0.47 11.14±0.66 29.22±3.81 13.61±0.94 3.77±0.52 t 8.398 6.120 3.293 4.657 3.940 P 0.000 0.000 0.001 0.000 0.000组别 n D-D(mg/L)PT(s)APTT(s)TT(s)

3 讨论

人体内的凝血系统和抗凝血系统在正常情况下是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 这种状态对于人体具有重要的意义[5]。 纤溶系统能够溶解沉积到血管和腺体内的纤维蛋白, 保持血管通畅, 避免血栓形成, 而一旦这种平衡状态被打破, 机体就不能正常运行。 当凝血系统功能强于抗凝血系统, 机体会出现血栓形成,导致一系列阻塞性疾病发生; 而当抗凝血系统功能过强, 则机体会发生出血性疾病, 严重者危及生命。

妊娠期是女性一个特殊的生理阶段, 在这一阶段, 除了激素水平发生显著变化外, 女性的心血管系统也会发生明显改变。 为了满足胎儿供血的需要, 孕妇的血容量会逐渐增加, 到妊娠后期, 增加的血容量可达到原有的50%左右。 随着血容量的增加, 血液中的成分也会发生变化, 抗凝成分减少, 凝血因子被激活, 凝血系统和抗凝系统的平衡也会被打破, 进而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 这种状态有利于分娩时止血[6-8]。 但是如果凝血系统过强, 产妇发生血栓的风险就会增加; 如果凝血系统的功能不足, 则产妇出血的风险就会增加[9]。 D-D 是机体内最简单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 其水平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 而纤维蛋白是人类最早发现的凝血因子, 是一种高度不溶的蛋白质多聚体, 其主要生理功能是止血、 促进创伤愈合[10]。 因此 D-D 和 FIB 水平的升高说明机体处于凝血功能亢进的状态。 PT、 APTT、 TT 是衡量机体凝血功能的指标, 时间越长, 说明机体凝血功能越差[11]。本研究结果显示, 临产组的D-D、 FIB 水平高于孕中期组和对照组, PT、 APTT、 TT 水平低于孕中期组和对照组, 表明孕妇在临产前处于一种高凝状态, 此时凝血系统发生明显的亢进,而这种亢进的强度要超过孕中期, 从而为分娩做好准备。 此时检验产妇的D-D 和凝血四项指标, 有利于医生掌握产妇的凝血系统特点, 对于凝血强度不够的产妇, 要警惕产后出血的风险, 而对凝血系统过于亢进的产妇, 要预防血栓发生。

综上所述, 产妇临产时凝血功能会呈现高凝状态, 这种状态虽有利于分娩时机体止血, 但也可能导致产妇发生血栓等并发症, 因此检验D-D 和凝血四项指标对预防产妇发生相关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二聚体血浆机体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血浆B型利钠肽在慢性心衰诊断中的应用
邓俊峰作品选
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