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磺胺嘧啶银混悬液联合红外线治疗烧伤创面患者的疗效观察

2020-10-30宋茂林阳纯兵肖勇宋梦洁李天尹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10期
关键词:全身性嘧啶磺胺

宋茂林, 阳纯兵, 肖勇, 宋梦洁, 李天尹

(粤北人民医院 烧伤整形科, 广东 韶关 521000)

烧伤创面往往伴随着组织受损、 皮肤腐烂等现象, 严重影响皮肤屏障功能[1]。 烧伤后可能引发人体各系统及器官病变,患者易发生不良预后[2]。 因此采取有效的烧伤创面治疗方式,及时控制烧伤引发的炎性反应, 降低全身性感染发生率极其重要。 目前临床常采取红外线照射和磺胺嘧啶银混悬液对烧伤患者进行治疗, 均有一定的临床疗效[3], 但两者联合治疗的相关研究较少。 为此, 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烧伤创面患者, 探讨磺胺嘧啶银混悬液联合红外线治疗烧伤创面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 年 2 月至 2019 年 5 月我院收治的 82例烧伤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本研究符合 《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 纳入标准: ①烧伤总面积30% ~50%; ②均在伤后24 h 内入院; ③认知功能正常; ④致病因素均为火焰; ⑤自愿参加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 ①既往有精神病史者; ②妊娠期、 哺乳期患者; ③药物过敏者; ④依从性差、 不配合者。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 观察组41 例, 男24例, 女 17 例; 年龄 18 ~ 59 岁, 平均年龄 (38.58 ± 3.51) 岁;平均烧伤总面积 (39.41 ± 4.12) %, 深Ⅱ度烧伤面积 (36.34 ±4.91) %, Ⅲ度烧伤面积 (38.61 ± 4.14) %。 对照组 41 例, 男23 例, 女 18 例; 年龄 18 ~ 58 岁, 平均年龄 (38.15 ± 3.89)岁; 平均烧伤总面积 (40.97 ± 7.35) %, 深Ⅱ度烧伤 面积(35.71 ± 4.89) %, Ⅲ度烧伤面积 (39.82 ± 4.35) %。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无统计学差异 (P >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烧伤治疗及护理, 包括常规抗感染治疗及专科护理。 医务人员对创面进行彻底清创, 清除水疱、 腐皮及坏死组织, 对未明显损伤的水疱进行疱液引流, 并采用生理盐水对创面进行清洁。 此外, 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常规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预。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磺胺嘧啶银混悬液联合红外线治疗。 磺胺嘧啶银混悬液 (国药准字H41023128, 河南全宇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治疗: 根据患者创伤面积大小, 向蒸馏水中加入适量磺胺嘧啶银干粉, 配成均匀的1% ~2%混悬液。 将配好的磺胺嘧啶银混悬液涂抹于清创后的创面, 厚度0.5 cm。 涂好后需充分暴露创面, 每日一次。 当患者创面渗出量较多时需在引流后进行涂抹。 红外线治疗: 根据患者烧伤面积大小选择合适的红外线治疗机进行创面照射, 温度在35 ℃左右为宜, 距离创面约35 cm, 以患者感觉温热为佳。 每日照射 20 min, 每日 3 ~ 5 次。

1.3 观察指标①医务人员每日对患者烧伤创面的愈合情况进行观察, 统计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 结痂时间、 抗生素使用时间、 创面渗出情况及全身性感染情况。 ②采用VAS 量表评估患者治疗第3 天的疼痛情况, 总分10 分, 其中0 分表示无痛,1~ 3 表示轻度疼痛, 4 ~ 6 分表示中度疼痛, 7 ~ 9 分表示重度疼痛、 影响睡眠, 10 分表示剧痛, 分值越高则疼痛程度越严重。 ③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 不用对患者实施抗真菌感染治疗,患者大部分体征和症状消失; 有效: 患者需要实施抗真菌感染治疗, 患者部分体征和临床感染症状获得改善; 无效: 患者需实施进一步抗真菌治疗, 同时临床体征和疾病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总有效率 = (显效例数 + 有效例数) /总例数 × 100%。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以 x ± s 表示, 采用 t 检验; 计数资料以 n (%) 表示, 采用 χ2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烧伤创面愈合时间、 结痂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比较观察组的烧伤创面愈合时间、 结痂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 1。

表1 两组的烧伤创面愈合时间、 结痂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比较(, d)

表1 两组的烧伤创面愈合时间、 结痂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比较(, d)

抗生素使用时间观察组 41 18.63±2.13 3.23±1.14 7.13±0.64对照组 41 23.25±2.87 4.25±0.79 9.78±0.71 t 9.632 5.321 7.152 P 0.000 0.000 0.000组别 n 烧伤创面愈合时间结痂时间

2.2 两组的第3 d 疼痛评分、 平均创面渗出量及全身性感染情况比较观察组的第3 d 疼痛评分、 平均创面渗出量及全身性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 2。

表2 两组的第3d 疼痛评分、 平均创面渗出量及全身性感染率比较[, n (%)]

表2 两组的第3d 疼痛评分、 平均创面渗出量及全身性感染率比较[, n (%)]

全身性感染观察组 41 3.16±1.43 1387.56±125.62 1 (2.44)对照组 41 5.25±1.29 1892.63±103.15 5 (12.20)t/χ2 7.256 13.255 7.020 P 0.000 0.000 0.008组别 n 第3d VAS 评分(分)平均创面渗出量(ml)

2.3 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12%,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3.1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 3。

表3 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 [n (%)]

3 讨论

烧伤后由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 加上烧伤引起部分组织坏死以及创面渗出液容易导致细菌的滋生, 若创面处理不及时或操作不当, 极易引发感染, 严重者甚至引发全身性感染[4-5],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烧伤创面愈合时间及结痂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这是因为红外线照射可加快分子运动速度, 使患者创面温度升高, 而温度的升高可促进人体毛细血管扩张, 使血液流速加快, 进而促进血液循环, 改善机体新陈代谢, 促进组织再生[6]。 而磺胺嘧啶银混悬液具有较强的抗感染效果, 可阻止细菌感染创面, 减少创面细菌含量, 减轻创面负担, 还可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时间; 同时磺胺嘧啶银混悬液是一种较为安全的外用药物, 不会使皮肤产生不良反应, 综合作用下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及结痂时间。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第3 d 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这是由于红外线照射后可加速血液循环, 具有消炎、 镇痛之效, 同时磺胺嘧啶银混悬液涂抹代替传统包扎, 可减少纱布拉扯的疼痛感, 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 另外, 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12%,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3.17%, 表明应用磺胺嘧啶银混悬液联合红外线治疗烧伤创面, 能获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磺胺嘧啶银混悬液联合红外线治疗烧伤创面患者, 可有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降低患者疼痛程度, 提高临床疗效,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全身性嘧啶磺胺
具身学习关键概念的语文学科实践意义建构
紫红獐牙菜对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
右美托嘧啶联合纳布啡用于脑膜瘤手术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癫痫类型及抗癫痫药物对病人大脑皮质兴奋性影响
20%三氟苯嘧啶水分散粒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HCO3—对真空紫外/紫外/氯(VUV/UV/Cl)降解水中抗生素磺胺二甲基嘧啶的影响研究
HCO3—对真空紫外/紫外/氯(VUV/UV/Cl)降解水中抗生素磺胺二甲基嘧啶的影响研究
中国成人肥胖患病率的地理变化
24%烯·灭·氟磺胺乳油防除大豆田杂草药效试验
磺胺醋酰钠合成工艺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