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压臭氧大自血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研究

2020-10-30陆青竹洪小娟曾威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10期
关键词:射血臭氧心绞痛

陆青竹, 洪小娟, 曾威

(东莞市万江人民医院 内一科, 广东 东莞 523000)

冠心病为临床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其发生和年龄、 高血压、 糖尿病等多种因素有相关性。 随着生活水平改善、 生活方式改变, 冠心病发病率显著升高, 为临床上影响患者健康、 导致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 心肌缺血为心绞痛发生的重要病机,增加心肌供血量、 降低心肌耗氧量为临床中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常规方法, 但部分患者单纯给予基础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著[1]。高压臭氧大自血为一种自然疗法, 在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 其作用与臭氧进入机体后与不饱和脂肪酸结合形成过氧化氢复合物, 调节机体血糖、 血脂水平, 抑制机体氧化炎性反应等均有相关性[2]。 脑梗死和冠心病发生的病理基础相似, 本研究探讨高压臭氧大自血疗法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 2018 年 3 月至 2020 年 3 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 例, 采用随机分组表法分为基础组 (常规治疗, 40 例) 和干预组 (常规治疗 + 高压臭氧大自血疗法,40 例)。 基础组男 20 例, 女 20 例; 年龄 46 ~ 78 岁, 平均(59.22 ± 13.14) 岁; 平均病程 (6.54 ± 1.16) 年; 合并高血压15 例, 合并糖尿病 13 例。 干预组男 22 例, 女 18 例; 年龄 47~ 76 岁, 平均 (59.41 ± 13.25) 岁; 平均病程 (6.53 ± 1.15)年; 合并高血压13 例, 合并糖尿病15 例。 两组的性别分布、年龄、 病程及合并疾病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1.2 治疗方法基础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 予以单硝酸异山梨酯扩张冠脉, 阿司匹林和 (或) 氯吡格雷抗血小板、 抗凝, 阿托伐他汀调节血脂、 抗炎; 根据血压、 血糖水平选用降压、 降糖药物, 根据患者心率和血压水平给予美托洛尔, 控制患者心室率, 降低心肌耗氧量。 心绞痛发作时, 指导患者安静休息,给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 直至症状缓解。 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臭氧大自血疗法: 在密闭无菌系统内, 抽取患者肘部静脉血 200 mL, 加入 2.5%枸橼酸钠20 mL, 取特制高压臭氧 20 ~ 30 μg/mL 缓慢注入血液中, 充分混合 1 min 后重新输入患者体内, 每天治疗1 次, 连续治疗10 ~12 d。

1.3 观察指标①血脂: 治疗前后, 抽取两组患者的空腹肘部静脉血, 送检验科检测甘油三酯 (TG)、 胆固醇 (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水平。 ②心肌标志物: 治疗前后, 抽取两组患者的空腹肘部静脉血, 送检验科检测肌钙蛋白 (cTn)、 肌酸激酶 MB (CK-MB)水平。 ③运动耐量: 治疗前后, 指导患者完成6 min 步行实验(6MWT)[3], 记录患者自行在平路上以最快速度行走 6 min 的距离。 ④心脏射血分数: 治疗前后, 给予患者心脏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水平。 ⑤临床疗效[4]:根据患者治疗10 d 后的心电图改善情况评价疗效。 显效: 患者心电图ST-T 段基本恢复正常; 有效: 患者心电图 ST-T 段恢复0.05 mV 以上; 无效: 患者心电图恢复情况未达到上述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4.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x ± s) 采用 t 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检验水准 α = 0.05。

2 结果

2.1 血脂治疗前, 两组的 TG、 TC、 LDL-C、 HDL-C 水平无显著差异 (P >0.05)。 治疗后, 两组的 TG、 TC、 LDL-C 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HDL-C 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 (P <0.05); 干预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基础组 (P <0.05)。 见表 1。

表 1 两组的血脂水平比较 (, mmol/L)

表 1 两组的血脂水平比较 (, mmol/L)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 <0.05。

指标 时间 干预组(n=40)基础组(n=40) t 值 P 值TG 治疗前 3.23±1.03 3.22±0.96 0.045 0.964治疗后 1.93±0.75* 3.17±0.85* 6.918 0.000 TC 治疗前 6.85±1.15 6.93±1.14 0.312 0.756治疗后 5.45±1.02* 6.32±0.94* 3.247 0.011 LDL-C 治疗前 3.93±0.72 3.96±0.64 0.197 0.844治疗后 3.15±0.54* 3.33±0.51* 2.642 0.019 HDL-C 治疗前 1.03±0.24 1.02±0.21 0.198 0.843治疗后 1.67±0.31* 1.28±0.24* 6.292 0.000

2.2 心肌标志物、 运动耐量及射血分数治疗前, 两组的cTn、CK-MB、 6MWT、 LVEF 水平无显著差异 (P >0.05)。 治疗后,两组的 cTn、 CK-MB 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6MWT、 LVEF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 (P <0.05); 干预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基础组 (P <0.05)。 见表 2。

表2 两组的心肌标志物、 运动耐量及射血分数比较 ()

表2 两组的心肌标志物、 运动耐量及射血分数比较 ()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 <0.05。

指标 时间 干预组(n=40)基础组(n=40) t 值 P 值cTn (μg/L) 治疗前 0.42±0.14 0.41±0.13 0.331 0.742治疗后 0.20±0.05* 0.26±0.08* 4.022 0.000 CK-MB (ng/mL) 治疗前 1.34±0.25 1.32±0.22 0.380 0.705治疗后 0.87±0.14* 1.11±0.16* 7.140 0.000 6MWT (m) 治疗前 326.4±42.5 322.1±35.1 0.493 0.623治疗后 378.5±36.5* 351.1±30.9* 3.624 0.001 LVEF (%) 治疗前 45.9±2.6 46.1±2.3 0.364 0.717治疗后 51.2±1.6* 48.1±2.2* 7.207 0.000

2.3 疗效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显著高于基础组(97.50% vs. 85.00%, P <0.05)。 见表 3。

表 3 两组的疗效比较 [n, n (%)]

3 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的病理基础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其发生和高血压、 高血糖、 高血脂等慢性病引起的血管内皮损伤、 血管氧化反应、 血栓形成等有相关性[5]。 临床中根据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机制, 给予扩张冠脉、 抗凝及控制慢性疾病等对症治疗, 以增加心肌供血、 供氧量, 缓解心绞痛症状, 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风险。 但有研究[6]指出, 常规药物治疗对患者冠脉血栓形成、 血管内皮损伤不能达到可逆性治疗目的, 疗效存在一定局限。

高压臭氧大自血为临床中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自然疗法,在患者血液中融入高压臭氧后回注入患者体内, 让臭氧在机体内发挥改善血流动力、 改善代谢、 抑制机体氧化反应、 软化血管等治疗作用[7]。 本研究结果显示,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高压臭氧大自血疗法, 可有效改善血脂、 心肌标志物水平, 提高运动耐量和心脏射血功能 (P <0.05)。 高压臭氧进入机体后能抑制红细胞聚集, 调节血脂, 改善血液黏稠度, 显著增加冠状动脉供血、 供氧量; 高压臭氧还能减轻血管壁炎性反应, 减轻对血管内皮的损伤。 本研究结果显示, 加用高压臭氧大自血疗法的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 (P <0.05)。

综上所述, 高压臭氧大自血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可协助降低患者血脂, 改善心肌损伤程度。

猜你喜欢

射血臭氧心绞痛
文印室内臭氧散发实测分析及模拟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影像学研究进展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看不见的污染源——臭氧
利用臭氧水防治韭菜迟眼蕈蚊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臭氧分子如是说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