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胆囊炎并发胆结石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2020-10-30杨帆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10期
关键词:胆结石胆囊炎胆囊

杨帆

(洛阳市中心医院 急诊科, 河南 洛阳 471000)

急性胆囊炎并发胆结石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急腹症, 其中急性胆囊炎是由于胆囊产生急性化学性或细菌性炎症, 患者多表现为右上腹呈阵发性疼痛, 同时伴有恶性、 呕吐、 发热等症状。 相关资料[1-2]显示, 约 95%急性胆囊炎患者易并发胆囊结石。 多种因素可造成胆组织出现结石而堵塞胆囊管, 其中胆囊炎症是诱发胆结石的主要因素, 同样胆结石的长时间堵塞亦可引起胆囊炎症, 两者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 临床针对该类疾病多采取手术治疗, 因两种疾病往往同时发生, 极大程度上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逐渐代替传统开腹手术成为胆囊疾病治疗的首选方案, 具有创伤小、 恢复快等特点, 可在极大程度上减少术后并发症风险[3]。 鉴于此, 本研究对34 例急性胆囊炎并发胆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分析患者的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情况,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征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后, 根据随机数表法将2016 年9 月至2018 年6 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并发胆结石患者68 例分为对照组 (34 例) 和观察组 (34例)。 对照组中, 男 21 例, 女 13 例; 年龄 25 ~ 68 岁, 平均(40.19 ± 4.53) 岁; 病程 3 ~ 45 h, 平均 (22.65 ± 4.12) h。 观察组中, 男 19 例, 女 15 例; 年龄 28 ~ 69 岁, 平均 (41.13 ±4.55) 岁; 病程 2 ~ 42 h, 平均 (20.35 ± 4.08) h。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 ①符合 《中国慢性胆囊炎、 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 (2014 年, 上海)》[4]中关于急性胆囊炎并发胆结石的诊断标准; ②根据病理学及影像学检查确诊;③胆囊结石>0.5 cm; ④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 ①伴有严重心肾等器官疾病者; ②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 ③精神疾病且沟通困难者。

1.3 治疗方法①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开腹手术, 操作如下:协助患者取仰卧位行全麻操作, 在右上腹腹直肌行约6 cm 切口, 顺次切开皮肤、 皮下组织、 腹直肌、 腹白线及腹膜, 便于更好地探查胆囊情况。 对于胆囊张力较大者可对先缝合胆囊底部, 而后对胆囊壁切口处进行减压, 将胆囊三角区部位腹膜剪开, 充分暴露胆囊及胆总管, 在距离胆总管5 mm 处剪断胆囊管。 胆囊切除后, 对胆囊管残端进行结扎, 而后贯穿缝扎, 确保无出血后关闭丝线, 放置引流管, 缝合切口。 ②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操作如下: 插管全麻后协助患者取仰卧位, 保持头高脚低位, 身体倾斜约15°, 便于充分暴露手术视野。 首先使用超声对胆囊情况进行全面探查, 选取合适部位进行穿刺。 将二氧化碳注入腹内, 当腹压达到标准后, 采取三孔法在腹腔镜下进行胆囊切除操作。 三孔分别位于右上腹、 脐上、 剑突下。 通过腹腔镜观察到胆囊体积较大时, 需对胆囊先行减压, 抽取胆汁后可将胆囊离断, 而后取出胆囊。 若腹腔镜显示胆囊有严重粘连现象, 可使用电凝钩由胆囊颈伸向后外侧辅助浆膜分离胆囊, 而后伸向前方离断胆囊管。 操作电凝钩期间需缓慢且少量多次进行胆囊管分离操作, Home-Lock 夹夹闭胆囊管后切断, 取出胆囊, 给予电凝止血, 放置引流管。

1.4 观察指标①术后恢复: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引流管治疗时间、 疼痛持续时间、 排气时间、 住院时间。 ②并发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包括切口感染、 胆漏、 胆管损伤及出血。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 x ± s 表示, 采用 t 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 采用 χ2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恢复术后, 观察组的引流管治疗时间、 疼痛持续时间、 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

表1 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

住院时间(d)观察组 34 26.41±3.74 25.77±4.71 25.34±3.55 5.44±1.35对照组 34 32.49±6.55 36.38±7.16 37.25±5.69 9.78±3.46 t 4.700 7.218 10.355 6.814 P 0.000 0.000 0.000 0.000组别 n 引流管治疗时间 (h)疼痛持续时间 (h)排气时间(h)

2.2 术后并发症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5.88%,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26.4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比较 [n (%)]

3 讨论

胆结石属于临床外科常见疾病, 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若未能及时接受治疗, 可诱发多种并发症, 如急性胆囊炎、 胰腺炎、 黄疸等。 目前, 临床针对该类疾病多采用手术治疗, 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 术后恢复快、 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5]。 而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有效性及彻底性无明显争议, 且手术成功率较高, 但同时也存在术后创伤大、 出血量多、 术后恢复慢、 并发症多等不利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引流管治疗时间、 疼痛持续时间、 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 由此表明, 针对急性胆囊炎并发胆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可有效缩短其术后恢复时间, 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一定程度上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分析原因在于, 传统开腹手术需在患者腹部行6 cm左右切口, 还需在开腹后进行逐层分离, 故对其腹腔内部膜结构造成极大的损伤, 同时由于术后创口较大, 放置引流管后易引起切口感染; 术中对胆管残端的结扎不严易造成胆漏现象,进而提高炎症发生率; 若在术中操作不准确可对肠部造成损伤, 引起肠瘘。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创口虽有3 个, 但多为钥匙孔大小, 伤口易愈合, 且通过腹腔镜观察胆囊视野较为清晰, 可提高手术操作准确性, 术中对腹腔内膜结构及脏器的损伤程度较小, 一定程度上缩短术后恢复时间[6-7]; 其次,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针对患者胆囊实际情况进行手术切除, 对于胆囊粘连严重、 炎性肿大等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 在腹腔镜观察视野下, 可降低胆管损伤或胆漏的发生概率, 降低术后出血发生率。 患者发生出血可分为以下情况: 导致胆囊内动脉出血原因在于血管口直径较小, 且胆囊发生水肿导致观察清晰度降低, 易在切除血管过程中产生活动出血现象; 其次为静脉窦损伤出血, 与胆囊床静脉窦破损相关; 另外, 肝实质损伤出血多为电刀刺伤后出血, 往往不易被发现。 患者在术后发生出血可增加其疼痛程度, 延长疼痛时间。 研究 [8] 表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仅可降低术后出血发生率, 还可减少疼痛持续时间, 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治疗耐受性。

综上所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并发胆结石患者, 可有效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一定程度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胆结石胆囊炎胆囊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哪些人易得胆结石?得了胆结石该怎么吃?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胆囊底缝线牵引两孔免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体会
蒙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疗效观察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