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
——创业自我效能与社会网络链式的中介作用

2020-10-30余嘉璐詹安琪李欠强

科技创业月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效度信度意愿

余嘉璐 詹安琪 李欠强

(台州学院 商学院,浙江 台州 318000)

0 引言

近年来,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予以大力支持,但据《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2018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仅有1.8%,总体比例偏低,如何提升大学生创业意愿成为国内众多学者研究关注的热点。

关于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文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从家庭背景[1-2]、创业政策[3]、社会网络关系[4-6]、社会资本[7]、创业榜样[8]与同辈群体[9]等环境因素展开研究;其次,从大学生的人口统计特征[10]、创业激情[11]、主动性人格[12]、创造性人格[13]、自我效能[14-15]等个体因素展开研究。

随着各高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创业教育如何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进行了实证研究[16-19]。本文基于现有研究文献,在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意愿之间引入创业自我效能和社会网络两个变量,并构建链式中介的结构方程模型(SEM),揭示创业教育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内部机制,为更好地通过创业教育激发大学生创业意愿提供借鉴。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假设

1.1.1 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

哈佛商学院Myles Mace教授于1947年开设了第一堂创业教育课程,自此越来越多学者开始加入到创业教育研究的队伍。其中,Harrision、Mason(2007)认为创业教育由“创业教育内容、创业教育方式、创业教育制度”3部分组成,受到个人差异和环境因素影响[20]。Bridge等(2010)认为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一系列基础技能和相关知识的个体的教育,无论个人选择就业还是自主创业,这些能力都可以使他们在工作中做出独特的创新和创造性的贡献[21]。Curavic(2011)提出创业教育是发展个体将其思想转化为行动的能力,包括创造力、创新力、冒险精神以及计划和管理项目目标得以实现的能力[22]。

Bird于1988年提出创业意愿的概念,创业意愿是反映个人或组织对创业有意向的计划或决策的动机[23]。Thompson(2009)也认为个人创业意愿是一种信念,是个人计划创造新的企业,并将在未来执行这些计划[24]。

唐静、朱广志(2010)研究表明创业教育特别是创业课程设置对创业动机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25]。Solesvik(2013)基于TPB理论的研究则表明,受过创业教育的个体具有更高的创业动机[26]。向辉、雷家骕(2014)研究发现创业教育可以直接对大学生的创业意向产生积极影响[16]。王心焕等(2016)通过比较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得出本科院校的创业教育显著增强了学生的创业意向,其中创业实践活动的影响最为明显,但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并不有效[17]。黄颖等(2017)把创业教育分为学校创业教育与社会创业教育,学校创业教育能够显著地正向影响学生的创业意愿[18]。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起着积极影响作用。

1.1.2 创业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

Bandura(1977)提出自我效能是个人对实施直接影响其动机的活动所需能力的主观评估,是解释个人行为动机的原因[27]。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主要在高校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教育以及相关实践活动,已有研究表明,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会更强[28]。Cox等(2002)的研究也得出创业教育对于创业自我效能有显著的正向作用[29]。还有不少学者得出一致的结论:创业自我效能显著正向影响创业意愿[14-15]。唐炎钊、张印轩(2018)发现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创造性人格与创业意愿之间存在中介作用[13]。许慧、郝丽(2019)得出创业自我效能在创业教育与创业意愿之间起着中介效应。据此本文将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创业自我效能在创业教育与创业意愿之间起着中介作用。

1.1.3 社会网络的中介作用

Redcliffe Brow(1940)在《社会结构》一文中,首先提出了社会网络的概念。20世纪60年代以后,在White等学者的研究下,社会网络理论发展迅速。Aldrich、Zimmer(1985)将社会网络定义为提供大量信息的各种资源的链接,并且是该主体获得资源和社会支持以便识别和利用机会的结构[30]。创业教育通过开设创业讲座,举办创业培训会等系列活动,让大学生认识到社会网络对其今后发展创业的重要性。由此可推知,创业教育对个体扩充其社会网络具有正向的引导作用。Hill、Dunbar(2003)认为社会网络有助于创业意愿的产生、创业机会的发现和识别[31]。胡文安等(2016)得出社会网络(强度、中心度、异质性)都与创业意向正相关[6]。谭力文等(2015)研究发现在家庭和学校背景下形成的社会网络关系更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向[5]。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社会网络在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意愿之间起着中介作用。

1.1.4 创业自我效能与社会网络的链式中介作用

通过分析发现,创业教育既可以通过创业自我效能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也可以通过社会网络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同时我们认为创业自我效能能积极影响社会网络,即具有较高创业自我效能的大学生能积极扩大社会网络,进而影响其创业意愿。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4:创业自我效能与社会网络在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意愿之间起着链式中介作用。

1.2 理论模型构建

根据上述研究假设,构建本文理论研究模型(见图1)。

图1 理论研究模型

1.3 变量测量

创业教育主要参考张宁(2016)[32]的研究,从创业教师、创业课程与创业实践三个维度采用9个题项进行测量。大学生创业意愿的测量我们借鉴Lian、Chen(2009)[33]的量表,共4个题项。创业自我效能的测量借鉴Lian、Chen(2009)[33]的量表,共有4个题项;社会网络的测量借鉴胡文安(2015)[6]、尹欢(2016)[34]的量表,共有5个题项。

1.4 预测试分析

为了保证调查问卷的效度和信度,研究人员向自己所在高校大三、大四学生发放问卷进行预测试,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45份。对回收的预测试问卷应用SPSS 23与Amos 23进行初步的信效度分析,删除因子载荷较低的题项,最终保留创业教育9个题项、创业意愿3个题项、创业自我效能4个题项以及社会网络4个题项。各变量分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都在0.7 以上,总量表的Cronbach α 系数为0.89,因此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 同时,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各个题项的因子载荷都在0.6 以上,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建构效度。

1.5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以浙江省30多所本科高校高年级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线上和线下发放问卷,共回收问卷562份,有效调查问卷497份,有效回收率位88.43%。

2 实证分析

本文实证部分主要应用Mplus7.0进行变量的信度与效度分析,并基于Bootstrap 1000次的Bias-Corrected与Percentile的置信区间法对本文的研究假设进行检验。

2.1 各变量的验证性分析(CFA)

2.1.1 创业教育的验证性分析

创业教育从创业教师、创业课程和创业实践三个维度进行测量,对其进行二阶因素模型验证性分析,结果如表1。通过表1可以看出,二阶因子模型与一介有相关的三因子模型(χ2= 31.591,df = 24,χ2/df = 1.316,CFI = 0.995,TLI = 0.992,RMSEA = 0.032, SRMR = 0.029)比其它模型的拟合效果都要好,且具有良好的适配度,而二阶模型相当于一介模型的简化,所以采用二阶因子测量模型(见表1)。

表1 创业教育二阶因子模型验证

同时对创业教育各维度的量表进行信度与收敛效度进行验证,具体见表2,标准化因子载荷值均大于0.6,题目信度R2均大于0.3,组成信度CR均大于0.7,收敛效度AVE均大于0.5,符合标准。

表2 创业教育的信度与收敛效度

2.1.2 其他变量的验证性分析

对创业意愿、创业自我效能与社会网络三个变量的测量模型分别进行验证性分析,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创业意愿、创业自我效能与社会网络的标准化因子载荷值均大于0.6,题目信度R2均大于0.3,组成信度值CR均大于0.7,收敛效度AVE均大于0.5,符合标准。

表3 其他变量的信度与收敛效度

2.2 变量相关性与区别效度分析

如表4所示,创业教育、创业意愿,社会网络以及创业自我效能均在0.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并且AVE值的平方根(对角线加粗数字)均大于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具有良好的区别效度。

表4 变量相关性与与区别效度表

2.3 假设检验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假设模型具有很好的整体适配度,路径分析结果见图2,模型适配度指标见表5,表明可以对变量之间的关系做进一步的分析,从表6可以看出总效应与中介效应的P值均在5%水平下显著,并且1 000次的Bootstrap 结果显示Bias-Corrected与Percentile method的置信区间(95%)均不包含0,证明本文的假设1、2、3和4全都成立。

图2 结构方程路径图

表5 适配度指标标准及评价

表6 假设检验结果

3 结论与建议

实证结果表明,高校创业教育的质量积极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创业自我效能、社会网络在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意愿之间起着链式中介作用,解释了内在影响机制。高校可以从创业教师、创业课程与创业实践三个维度提高有效创业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创业自信心、创业主动性和自身的坚韧性。各大高校应开设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创业教学改革,开设创业园,设立创业社团与组织,普及创新创业知识,组建学校创新创业团队,完善孵化体系。同时,加强教师创新创业培训与实践,使之具有创业实践经历与经验,来带动学生参与和体验,在实践当中去感悟去培养。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开设创业模拟项目和案例讨论,开展各种类型的创业讲座,丰富大学生对创业的认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业意愿和创新创业能力。在课程中增强创业认知技能同时强调创业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有效推动学生自我效能的发展,拓展社会网络,充分激发大学生创业意愿。

猜你喜欢

效度信度意愿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效度验证模式系统整合与效度研究发展策略
作为数学教育研究质量分析的信度
来华留学生对全英文授课教学服务满意度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以昆明医科大学为例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
问卷是否可信
——基于体育核心期刊论文(2010—2018年)的系统分析
作为数学教育研究质量分析的效度
谈高效课堂下效度的提升策略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语言测试效度研究的另一视角:考试的因子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