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荒野

2020-10-29红了

中国国家旅游 2020年8期
关键词:雪山

红了

“嘿,兄弟,这真的是中国吗?”

“难道不是新西兰?”

6年来,每当我把自己在中国拍摄的照片发布到社交网站上,总会收到不计其数的国外网友评论。和他们一样,生于美国的我曾对中国抱有相当刻板的印象:巨型的城市,无比拥挤的人群。直到2014年我获得孔子学院的奖学金去北大学习,才第一次了解到中国绝美的三江源,也第一次发现四川不仅仅是个盆地——那里有很辣很香的饭菜与火锅,也有海拔7000米以上的巍峨山峰。在美国有很多媒体人和学者对中国进行过很全面的研究、发表过报道和论文,但我鲜少见到有人用英文对中国自然资源进行介绍。我看到过的无比美丽的山脉湖泊,我那些远在美国的老师和同学都一无所知。尤其是在2010年到2014年期间北京的雾霾很严重,美国主流媒体对此大书特书。虽然新闻是真的,但是美国媒体刻意报道负面现象,而对中国极美的自然资源不置一词,我觉得这样很不公平。

我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在中国四处旅行。第一次亲近中国大自然是在四川的贡嘎雪山,我和朋友徒步加露营走了整整5天。那是我当时走过的海拔最高、徒步时间最长的路线,也是我第一次经历高原反应。同行的一个新同伴呕吐严重,不得不提前返程。虽然我的反应没有那么厉害,但当我们在海拔4200米处露营时,因为头疼不适,我几乎整夜无法入睡。5天后的晚上,我们终于抵达贡嘎山脚下,雾气很大,什么也看不到。第二天早晨我拉开帐篷,晴空万里,我终于看到贡嘎雪山的山顶——那是一种“梦想成真”的感觉,好像是站在珠穆朗玛峰脚下仰望雪山之巅。贡嘎雪山是我探访过的最高的雪山,也是我第一次被自然美景震撼。从此之后,我一下子就“上瘾”了,只要一有机会,就会跟朋友们徒步探索。我们又去了玉龙雪山,再次被震撼。我发现每一次在中国深度旅行,我都会爱上那个地方,一次旅行不够,两次也不够,三次十次也不够,我还是要继续。有意思的是,我后来再没有过高原反应,那是唯一一次。这好像是我的身体产生了变化,越来越适应中国的大自然。去年国庆的时候,我重走贡嘎环线,只用了11个小时就完成了全程。在中国,贡嘎环线是很流行的徒步路线,一般人走完需要5天左右,我创造了这条路线上的最快速度纪录。

解锁古老国度的另一面

随着行走的深入,我在云南、青海、北京的太行山脉等许多地方留下了足迹,逐渐领略到中国更多绝美自然资源的魅力。中国腹地隐藏的荒野地带辽远、开阔,让人难忘。我也去探访过美国、意大利、新西兰和加拿大等国的类似地方,它们往往已经被前人探索好,拥有很完美的地图,标注着各种专业路线;而对于中国的不少荒野地带来说,通常没有专门的探险地图,你会在相当原始、荒无人烟,甚至没有信号的地方,走没人走过的路,自己通过观察地形地貌寻找乃至创造线路。我非常享受这样的过程,这是探险爱好者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

在青海玉树往南50公里的地方有两座山峰,分别叫岗格恰吉和江嘉多德,它们有着珍珠般晶莹的峰顶和一挂挂巨大的冰川。这两座神圣的山峰从没有过正式的转山记录(山的每一面,都找不到相关记录)。2017年我跟朋友去那边转山,那算得上极端的探险。我们在平均海拔5000的地方徒步,脚下不是平原,而是垭口连着垭口,踩着极易下滑的碎石坡,头顶还不时地飞下落石。当地常有棕熊出没,民间有棕熊吃人的可怕故事,而我和朋友手里并沒有枪支来保护自己,一旦相遇,恐怕难保生命安全。这里杳无人烟,如果我们遇到危险,也没人能帮助我们。但这次探索让岗格恰吉和江嘉多德周边地带和山峰、冰川拥有了一次正式的考察记录。

我去过的最神奇的地方是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那里我拍摄到了天行长臂猿——这是2017年才发现的新物种,而且分布区域非常狭小,仅在中国云南3县(区)有分布,种群数量不足200只。我跟科学家亲眼看到这种珍贵的长臂猿,甚至还听到它早晨的歌唱,那是一种洪亮的二重奏叫声,“呼——克,呼——克”,科学家告诉我,这种鸣唱的意义在于宣示对于领地的占有权。我想世界上应该没有多少人亲眼看到和亲耳听到过它们,而作为第一个拍到它们的外国摄影师,我觉得非常荣幸。高黎贡山森林还有很多未知的神奇之处,那是一个又丰饶又美丽的地方。

青海的年保玉则在我心里是如同天堂般美丽的地方。目前为了保护环境,当地已经停止接待访客,我有幸在2017年用了8天的时间徒步穿越。我和同伴在冰雪融水形成的碧蓝湖边扎营,湖水中倒映着终年积雪、静穆秀美的山峰,这景象涤荡着我的心灵。那时候我经常提前起床,在同伴还吃早饭的时候,就出发攀爬山峰,拍日出和绝美风景。有一次我先拍完后,远远看到我的队友在对面的山上要翻过垭口。我很兴奋,想要加速与他们汇合,就开始跑起来。但是早晨的草丛里有露水,很湿滑,我就在脚下猛一加速的时候重重地摔倒了,沉重的背包加大了冲击的力度,一侧脚踝崴得钻心疼痛。我还想支撑着起来试一下,但是又一次摔倒,把另外一只脚踝也崴伤了……我就躺在那一片灌木草丛里,看着身形只有蚂蚁一般大小的队友慢慢翻越远处的垭口。由于逆风,虽然我奋力呼救他们也听不见,心情几乎崩溃。我躺着盘算了一下,计划爬几公里回去找藏族牧民求助。后来我用胳膊先努力爬到附近一个小路旁。我的运气非常好,正巧同行的马帮出发晚了一些,经过那条小路,我使劲呼救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得救了。此后的4天里,我只好骑马拍摄,这真是一次交织着侥幸与无奈的经历。

旅途中的酸甜苦辣诉说不尽,我越来越觉得,应该把自己的见闻分享出去。在我之前,想必已经有很多外国人走过这些偏远地方,但他们要么是单纯去玩,不是摄影师,要么没有合适便利的网络平台分享。我觉得自己能够在网络上传播自己的故事,算得上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一开始我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粉丝也不太多,但还是有不少人在评论中留言,惊叹说:“没想到,中国这么美呀!”“这些地方真的很了不起,中国真的是这样吗?”每当这时,我就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有了意义。我曾总结出一点儿规律:雾霾照片往往会被当成中国或者印度,但是如果我发一张雪山的照片,多数人都认为这是加拿大或者意大利,几乎没人想到这是中国。全球有很多人对中国抱有误解,我把扭转这种错误当成自己的任务。

给你和自然多一种选择

发现了中国绝美的大自然之后呢?下一步当然是要追问,谁在保护这些地方?怎么保护?将来它们会怎么样?我开始追踪并有意识地靠近各种公益组织和环保组织,去探访中国的国家公园,去拍摄保护环境一线的护林员,把这些故事做成拍摄专题。在我看来,人类可以成为大自然破坏者,人类也可以成为大自然的保护者。选择权在我们手中,我想让更多人看那些自然保护的积极一面,我把这件事情当成自己的使命。

近些年在中国,我見证了中国对于环境保护的态度转变,特别是中国的政府、企业、公益组织和人民,对环境关注和保护的力度一直在加大。比方说政府2013年提出国家公园概念,然后用了3年时间做试点,2020年年底三江源国家公园将正式设立,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还有一些企业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或是把他们的资源回馈给大自然,或是直接从事物种保护、沙漠绿化等工作。不少NGO公益组织成为政府与物种保护地人群之间的合作纽带,发挥了很好的社会作用。民间也涌现出越来越多具有环保意识的徒步爱好者和背包客。

当然,这当中也有很复杂的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国家和政府看重资源保护,而他们首先需要做的是帮助当地居民(也就是最直接接触自然保护区的人群)脱离贫困。保护自然的最重要一步是扶贫:如果无法帮助当地人找到稳定的、可持续的收入来源,他们还是会继续打猎、砍树。所以说,如果要保护一块地,先要从保护人开始。而近来加入徒步探险的背包客中,有些人还没有“无痕山林”的意识——无痕山林的基本概念就是你去任何地方,走过后不要留下痕迹,就像从没来过人一样。户外探险新人缺乏环保理念,因此会在一些很美的地方遗留垃圾,造成不好的影响。但我觉得,只要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中国的自然环境和荒野地域,他们迟早会认识到:保持原始的环境,本身就是保护极其珍贵的资源,对人类、对动物、对全世界都有好处。

谁是真正的探险家?

我到过中国20个自然保护区,多次跟随环保组织在人迹罕至的荒野中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我深知在地域广阔的中国,几乎每个自然保护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环境,政府下达的命令是宏观层面的,真正的执行落实,必须靠基层的保护区、巡护站。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的一线工作人员、巡护员,是落实自然生态保护的主力军。

在四川省茂县茶山村,我遇到了70多岁的余家华老人,他做巡护员已经有25年。他告诉我,1983年他开始在山上放牧,从那时就发现野生动物的痕迹逐年变少。因此,1995年起他跟兄弟开始自愿巡山反盗猎,9年后组织村民发起了四川省第一个自然保护协会:九顶山野生动植物之友协会。目前,老人家还在带队巡护4000多米高的九顶山,每个月至少有一个星期的时间在山上。经过他20多年来的努力,村庄周围的环境与山上的野生动物已经恢复很多。我总在想,我们到70岁的时候能完成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到那个年龄,我们还会奋斗吗?如果余家华现在还能在生态保护第一线上奋斗,那么我们这些年轻人不去实现我们的梦想就更没有借口了。

宜宾长江鲟协助巡护队的李基奎原本是江安县的渔民。他曾在长江捕鱼十几年,后来鱼变得越来越少,他也不得不外出打工。3年前他回到家乡,已经很了解保护鱼类资源重要性的他加入了反电鱼联盟,这是长江上流第一支专注于鲟鱼保护的助巡团队。现在他与其他巡护队员的保护范围是县域长江干流38.5公里江段及长宁河下游,人均每月巡护里程684公里。

年保玉则生态保护协会的普哇加2010年开始做全职保护者,2018年参加了年保玉则年度的冰川监测工作(目前年保玉则只剩下一条冰川,在年保玉则的主峰)。以前他负责年保玉则水獭监测,这也是他觉得他做过的最重要的工作部分之一。目前他在年保玉则有很多的工作任务,作为协会的一名摄影师,他拍了许多的照片,记录当地的野生动植物、湖泊与山峰。

在四川平武县关坝村的小保护区,我与最有经验的巡护员李芯锐和孟吉一起秋季巡山,我们计划用两天时间翻过一座大山到另外的保护区。第一天还比较顺利,第二天开始下小雨,道路变得异常湿滑,在爬升到海拔3000米左右的时候忽然开始下雪。这完全出人意料,因为毕竟还是秋季。我们只能提高徒步速度,奋力往前走,但是山野深处雪后方向难辨,我们迷路了。几个人在山梁上站了将近3个小时,一直在努力辨别正确的方位。大家全身湿透,又没带御寒的冬衣,冻得浑身发抖,这样下去每个人都有冻伤的危险。李芯锐和孟吉用白酒和干竹子点起火来取暖。最后我们确定了方向,沿着很陡的山坡连滑带滚地往下走,直到天黑也没有抵达目的地。当晚只好住在了山洞里,第三天才翻过那座山。虽然3000米的海拔和青藏高原比不算高,但天气骤变,装备不足,外加迷路,3个不利因素叠加就会造成生命威胁。

巡护员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如果不是跟拍过他们的生活,我很难想象到他们每天面对的挑战甚至比专业探险家和登山者还大。这些保护中国山水的人,才是真正的探險家。我会继续关注和支持他们的工作,毕竟没有他们,就没有好的环境。对他们最大的致敬就是每一天做好自己,保护大自然,帮助其他人。致敬不是一句单纯的话语,而是一个个具体的行动。

CNT对话

你是怎么找到那些原始秘境的?

先要定目标,比如我要去川西、广西或者某村县,然后用谷歌地图或者卫星地图,查看哪些雪山地貌比较好看,提前做功课了解,设计自己的路线。设计专门的行进路线时,主要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对地貌的判断。还有一个办法,比较好笑,但是非常好用:我会通过快手App和微信公众号去研究一些地方。现在中国有好多普通村民在快手上分享他们居住地周边的美丽景色,我看到中意的视频,就会把取景地记录下来,作为今后的探访目标。我有一份地图,上面标注着我未来想去的地方;如果一个地方周边积累了5个点,那么一旦我有一两个星期时间,就可以去探索一下。这种地方往往完全没有被开发过,有些就在小村庄旁边,有些很难到达,也很少为外人所知。我通过这种方法拍到的照片,肯定跟其他的外国摄影师不一样,可以让全球网友看到不一样的中国。

中国有多种多样的地貌类型,你更关注哪个类型?

我最关注的是雪山。因为小时候住在瑞士,我家离雪山很近,每个周末都可以去爬雪山,对雪山的喜爱深深扎根在我心里。在中国也是一样,来到一座雪山,我可以坐在那里连续看着它几个小时,内心无比高兴。其他地方就很难找到这种感觉。但是中国有很多山脉,不仅是西藏、青海、四川、云南、陕西,几乎每个省都有小山脉,我觉得这些也是我的兴趣点;基本上哪儿有山,哪儿就是我优先选择去的地方。因为有山就会有水、有瀑布、有峡谷、有森林、有动物……

在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方面,中国和美国有什么异同?

很神奇的是,中国和美国在自然资源方面相似之处非常多,两个国家都有很多壮观的大峡谷、森林、雪山、冰川、沙漠、草原……虽然两国文化不一样,但原始的自然环境几乎是一致的。我总觉得,既然在自然环境上有这么多共通之处,将来我们在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应该都可以很友好地合作,会有很好的关系。说到对自然的开发,两个国家还是有很多不同的。比如因为中国的人口多,所以中国的景区道路需要承载很多人来往,修路会用水泥,而在美国一般都是土路。还有在文化方面,我觉得中国更重视安全。中国的一些荒野区域,哪怕存在一点点的危险,当地政府就会立个警示牌,说“不能去那边”,至少是提醒“安全第一”。美国不是这样,他们觉得你自己的生命自己负责,不会竖起很多的围栏。其实我更喜欢美国的方式:一方面,我不想在很美很荒野的地方看到景观被人造警示牌破坏;另一方面,我觉得大自然不是要被我们征服的,如果非要让它保持百分百的安全,它就不是大自然了。大自然带给我的震撼,让我感觉到人类的渺小,我认为它应该要保持点儿危险,人类才能体会大自然的伟大。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秘境之旅很辛苦,你都收获了些什么?

我的收获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自我满意感。我去过一些没有人去拍过的地方,走过那么多艰苦而险象环生的道路,亲眼目睹那些绝美的景色、那种没人拍摄过的日落景象,获得了如此丰富的经验和故事,这都让人产生很大的满足。另一方面是对他人的帮助。我拍摄的图片被很多自然保护组织使用后,他们的护林员得了奖,他们的项目得到更多赞助,也有更多的媒体去报道他们的工作。我的作品对别人有意义、有助益,这是最大的收获。

如何让更多普通人亲近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我认为,应该专门给城市中的普通人提供一些接触原始自然的渠道。并不是说要建更多的景区,中国已经有很多非常顶级的景区,比如黄山、张家界,但景区都修着水泥路、有缆车、有宾馆,很难让人找到接触原始自然的感觉——我是说深入自然的真实体验:手机没有信号,离开人类社会,靠自己生存。哪怕这样过一周,甚至一天,也能让人了解到大自然之美。

我很希望,将来中国会有更多地方能让人有机会去体验原始的自然环境。比方说大理的苍山有缆车可以上去,但出于安全考虑,又不让登山游客们去山里的其他地方。我觉得很遗憾。希望将来形成一个管理机制,让有经验有资格的人得到机会亲近更原始的自然环境,比如探险者事先签署文件,声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出了问题不投诉等等。另外,我觉得还是要提高公众保护自然的意识,不要让游客破坏环境。要让大家了解无痕山林的概念,让大家一起保持自然的原始性,一起把自然变得更好。现在中国政府在脱贫和自然保护方面做得越来越好,也有越来越多人对户外活动感兴趣,所以应该关注对户外探险者的教育。环保教育不仅要从孩子抓起,也同样要扩展到成人。现在有很多企业举办活动宣传户外环保,但是这还不够,因为我们要面对的户外爱好者群体非常大。我们的环保宣传工作还需要做得更多。

可否给想探寻中国秘境的旅行者一些建议?

首先要知道,如果你的装备只够住在青旅或者酒店里面,那样是没有办法看到最原始、最美丽的景色,虽然有些山脉离城市很近,但是你要住在野外才能看到最美的光线和景色。所以你要购置充足的户外装备,提升自己的户外经验。装备并不一定要很贵,好的装备可以用很多年。其次,要花时间去研究,因为很多人会跟着团队走,导游会带你去网红景点,那些地方要么是通常容易到达,要么是时下流行,但未必是最美的。如果你愿意的话,有更美更远的地方,等着你自己去发现。第三,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在原始的自然地域,很多时候完全依靠徒步行进,你的体能必须要好。第四,要做好心理准备。你会遇到很多出乎预料的事情,比如天气突变,或者当地人提出特殊要求,或者像一条绕不开的河之类的特殊地形地貌,你要及时快速地想出办法,灵活应对。

Tips

欧阳凯推荐:你不可错过的原始中国

首推贡嘎雪山,包括附近的贡嘎寺、弥娑海、新都桥等一系列地区。其次推荐太行山脉,比如说北京的灵山,最高海拔超过2300米,既有暖温带植被,又有西伯利亚寒冷地带亲缘植被,夏天非常漂亮。第三推荐祁连山,它是集森林、草原、冰川于一体的自然生态旅游区,祁连县也非常美,值得探访。第四推荐阿尼玛卿雪山,山上的冰川特别壮观,那里也是初级登山者的最佳训练营地之一。

猜你喜欢

雪山
征服雪山
爬雪山
雪山历险记
雪山历险记
雪山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