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语心理词库的表征特性与制约因素研究

2020-10-29

怀化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词库通达二语

项 莉

(1. 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 中国江西九江332000; 2. 东亚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学院, 韩国釜山49324)

心理词库是语言学及其他认知科学领域一个独特的组成部分[1],指词汇知识在大脑中的永久记忆[2],研究内容聚焦于单词的词形、读音、词义和用法在大脑中的表征和提取[1,3-5]。双语心理词库是心理词库研究中一个尤其值得关注的视角,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探析双语者记忆中的一语与二语心理词库是独立存储还是共同存储[6,7],即双语者的一语和二语心理词汇是异质性的还是同质性的,两者是否相互联系[8]。围绕这些问题,双语心理词库研究者开展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提出了各种理论模型。本文评价其中六个具有代表性的双语心理词库表征模型,辨析双语心理词库的异质性和同质性,探究影响两种词库表征特性的相关制约因素,以期丰富对双语心理词汇表征和通达的理解。

一、异质性

心理语言学研究者于1990 年之前提出的双语心理词汇理论模型强调异质性特点,其中最具有开创性的是Weinreich[9]的三种组织结构模型。De Groot 和Nas[10]的独立存储模型也凸显了一语心理词汇和二语心理词汇的异质性特点。

Weinreich 的三种组织结构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双语者的一语词汇与二语词汇分别存储,而且概念和单词存储于双语者记忆中不同的部位。根据概念表征和形式表征之间的关系, 如图1 所示,Weinreich 区分了双语词汇知识的从属型、复合型与并列型三种表征结构。它们分别指二语词汇借助一语的翻译对等词通达语义;已有一语与新学的二语词项共享同一概念系统;一语和二语词汇的概念表征相互独立。它们是双语发展的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起初的从属状态最终升级为并列状态,即双语心理词汇呈现异质特性。Ervin 和Osgood[11]将Weinreich 的三种组织结构模型缩减为复合型和并列型,他们同样认为复合型结构最终会成为并列型结构,还提出二语学习者的二语习得环境会影响这两种结构模型的差异。

图1 Weinreich 的三种组织结构模型

独立存储模型[10](图2) 认为,一语词汇的概念表征系统和二语词汇的概念表征系统相互独立,即一语心理词库与二语心理词库是异质性的。随后的相关研究发现这个独立存储模型主要适用于解释抽象词和非同源词[1]。De Groot 和Nas 后来发现英语和荷兰语的同源词共享概念表征,而这两种语言的非同源词分别具有自己独特的概念表征。

图2 De Groot 和Nas 的独立存储模型

Weinreich 与De Groot 和Nas 构建的理论模型尽管各有特色,但是本质上都很相似,均强调了一语心理词库和二语心理词库的异质性。在1990 年之前这种异质性观点激发了心理语言学界对双语切换内在机制的浓厚兴趣。然而,后来许多关于语言选择机制的实证研究并不支持这一观点。

二、同质性

自从1990 年以来,逐步出现了互动的同质性双语心理词汇模型[8]。这些模型强调虽然关于两种语言信息的词汇表征是独立存储的,但它们共享概念表征,这意味着双语者的一语心理词汇和二语心理词汇是同质性的。具有影响力的交互式、同质性双语心理词汇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四种:并列表征模型、修正层级模型、分布概念特征模型及修正等级模型。

首先,Potter 等[12]构建的并列表征模型(图3)指出二语学习者的语言表征系统分为词汇表征层和概念表征层。一语和二语的词汇表征独立,但它们的概念表征共享,概念表征与词汇表征分别存储于双语表征系统中。并列表征模型[12]包括词汇联想模式和概念中介模式。前者提出一语词汇表征与二语词汇表征之间可相互直接通达,但二语词汇表征不能直接通达共享概念表征,只能借助激活一语词汇表征通达共享概念表征。而后者推测,一语和二语的词汇表征之间并不能够相互直接通达,但是它们都可以直接通达共享概念表征,即二语词汇表征也可直接通达共享概念表征。

Potter 等预测,根据词汇联想模式,用二语命名图片的时间长于把一语翻译成二语的时间,而根据概念中介模式,完成两种任务的时间应相等。他们的实验发现,完成两种实验任务的反应时间确实相同,因此证明概念中介模式假设是正确的。

图3 Potter 等的词汇联想模式(A) 与概念中介模式(B)

但是Kroll 和Stewart[13]通过对比翻译任务和图片命名的实验结果发现,在翻译任务中,把一语翻译成二语的时间长于把二语翻译成一语的时间,而在图片命名任务中,一语反应比二语反应快。因此,Kroll 和Stewart 将Potter 等提出的词汇联想模式和概念中介模式作为不同的路径纳入同一模型中,即修正层级模型(图4)。在该模型中,双语者两种语言的词汇表征和概念表征之间都相互直接通达,只是它们之间的通达强度不一。一语词汇表征到二语词汇表征通达强度较弱,二语词汇表征到一语词汇表征通达强度较强。而一语词汇表征到共享概念表征通达强度较强,二语词汇表征到共享概念表征通达强度较弱。二语词汇表征与共享概念表征之间的通达随着二语水平的提高逐渐加强,但是一语词汇表征与二语词汇表征之间的通达不会彻底消失。

虽然修正层级模型较好地描述了双语心理词库的表征和发展,但它主要关注的是相近语言系统的二语习得,其共享概念较多。而不同语言系统可共享的概念知识相对而言较少,各自特有的概念知识会在双语心理词库中占有相对较大的比例。

图4 Kroll & Stewart 的修正层级模型

双语心理词汇的同质性特点在De Groot[14]的分布概念特征模型中得到更充分的体现。通过分析一系列具体词和抽象词翻译识别任务的实验结果,De Groot 构建了分布概念特征模型(图5)。该模型强调一系列主要呈分布状态、部分重合的节点组成的一语词汇和二语词汇的概念表征和形式表征。双语者的一语和二语翻译对等词各自独立拥有的标义词位层,都和共同的概念特征层和形式层直接通达。一语和二语词汇可以直接通达的共享概念节点数和形式节点数不同,双语的具体词和同源词可以直接通达的概念特征层节点和形式层节点远多于抽象词和非同源词能直接通达的概念特征层节点和形式层节点。这一结论来源于双语者翻译具体词和同源词快于翻译抽象词和非同源词的研究结果[13,15]。

分布概念特征模型最显著的特点是考虑了跨语言差异。然而,这个模型同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无法反映概念表征部分对等或者完全不对等时两种语言词汇知识的心理表征如何发展。它的第二个缺点是基于特征的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在当代认知心理学中已经被抛弃,因为它不能解释原型效应[16]。

研究表明两个不同的语言系统中一语和二语的翻译对等词在概念上并非总是完全对等,即两种语言中有些词的概念部分对等,而有些词在另一种语言中根本就没有对等的概念[17]。鉴于此,Pavlenko[18]认为修正层级模型虽可以通过二语词汇与共享概念之间联系的强弱反映二语水平的变化,但其理论构建是基于一语和二语的概念表征完全对等的前提。即修正层级模型直接把语义表征并入概念表征,从而间接简化概念表征,无法揭示一语和二语的概念表征部分对等或完全不对等的情形。

图5 De Groot 的分布概念特征模型

此外,虽然在分布概念特征模型中,共享概念表征的幅度可以反映跨语言概念表征的对等程度,但是分布概念特征模型无法体现概念表征并非完全对等时两种语言词汇信息的心理表征的发展动态。为探究概念表征完全对等、部分对等或完全不对等情况下,一语和二语心理词汇在双语者记忆中的存储关系,Pavlenko 区分了语义表征和概念表征,把一语和二语心理词汇中独有的概念意义元素分别剥离出来,提出双语词汇表征的修正等级模型,如图6 所示。

图6 Pavlenko 的修正等级模型

与分布概念特征模型相比较,修正等级模型具有三个独特方面。首先,这个模型将双语心理词汇的概念层明确划分为一语专有概念、二语专有概念及共享概念范畴,以促进探究二语词汇加工过程中的语义通达、激活与提取。其次,这个模型证实一语和二语概念迁移的双向性。针对聚焦一语到二语迁移,忽视二语到一语迁移的研究现状[19],修正等级模型揭示,在双语心理词汇发展过程中,不仅同时存在从一语到二语的正向迁移和从二语到一语的反向迁移,而且在这两个方向的迁移过程中,一语和二语的共享概念范畴不断扩展。最后,修正等级模型强调二语学习是一个概念重构的过程,即学会按目标语特有的方式对语义知识进行概念化是学习二语的关键之处。也就是说,由于多数情况下二语词汇很难直接通达现有的一语概念表征,双语者需重构现存的一语概念或者形成与二语词汇对应的新的概念表征[20]。

修正等级模型融合了修正层级模型和分布概念特征模型的长处,具有非对称与分布式模型的优点。不仅如此,Pavlenko 还提出了自己的核心理论,包括概念范畴、双语双向迁移以及概念发展和重构。因此,与那些早期的模型相比,修正等级模型更有助于诠释产生类型距离的不同语言系统(如汉语和英语) 的心理词汇表征的同质性特点。然而,这个模型还没有得到足够的实证研究的证实,心理词汇研究者需要开展更多相关的实证研究来验证它的核心理论。

关于一语心理词汇和二语心理词汇是同质性的还是异质性的,一直没有统一的意见。目前基本达成的共识是,二语学习者的一语和二语心理词汇总体上是共同存储的,但在某些层面上是独立存储的。正如Paradis[21]所提出的,双语心理词汇在诸如语音的语言层面是合成型的,而在类似词汇意义的语言层面是并列型的。

三、制约因素

虽然关于一语心理词汇和二语心理词汇的异质性或同质性问题尚未彻底解决,但以往的研究[22-25]提供的证据表明,二语学习者内在因素(年龄、性别、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 及二语学习者外在因素(二语习得起始年龄、二语输入、实验任务设计等)在双语心理词库的表征、通达、储存和组织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Majid Farahian[26]的研究结果也证明,双语心理词汇的同质性或异质性往往会受到这些制约因素的影响。例如:二语学习者年龄差异和语言学习方法可能会影响语言在大脑中的共同存储或独立储存的方式[1,27]。此外,Menenti[28]提出,词汇联想或者概念中介的通达方式取决于实验任务需求和双语者的二语熟练程度。Li[29]还发现,一语词汇和二语词汇的同质性或异质性可能会受两种语言之间的类型距离、双语心理词汇的不同构成以及双语者在一语国家二语习得经历的影响。因此,为了探究双语者心理词库的异质性或同质性,更多制约因素应被综合考虑。

迄今为止,双语心理词汇表征特性研究呈现出多元化局面,理论也更加的客观和辩证。关于双语心理词库表征结构的理论模型很多,但是仍然没有完全解决双语者记忆表征中一语和二语心理词汇之间的存储关系是同质性还是异质性的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究的疑惑依旧很多。究其原因,主要是语言加工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30]。假如将来的研究从影响双语心理词库表征特性的制约因素的视角多维度地展开,可能会取得更多实质性的成果。

猜你喜欢

词库通达二语
中国大学EFL班级的二语自我分型特征分析
二语习得理论对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基于L2MSS理论的职业英语二语动机策略干预研究
“神子”如何通达藏地——论格绒追美的长篇小说《隐蔽的脸》
一“吃”多用
输入法词库取证比较研究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action from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in English Teaching Classroom
通达青岛
输入法词库乾坤大挪移
达业速度为则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