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楚风今韵 自有我在
——书法家李胜洪印象

2020-10-29文/楚

艺术品 2020年7期
关键词:李先生纸本书法

文/楚 锋

李胜洪

湖北荆州人。中国书法院创始者。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全国书法(刻字)艺术展资深评委。曾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美院、清华大学等高校书法专业导师。作品多次参加展览或作为国家文化礼品,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等机构、博物馆收藏。出版学术著作、艺术作品集多部。因组织中国书法成功申遗等突出贡献,两度被评为“中国书坛十大年度人物”。

中国书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今,已经过去整整十年了。我每一次在网上浏览《中国书法申遗片》或跟朋友们聊到这个重要的话题时,都会感到心潮澎湃、难以平静。

对于中国书法而言,申遗成功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当然也对全社会产生积极影响。而我感到好奇的却是:这个被誉为“申遗功臣”的李先生,究竟是个怎么样的人?当年申遗过程中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如今他又在做些什么?于是,我几经周折,终于寻访到了李胜洪先生。

他的工作室,位于毗邻奥林匹克公园一个幽静的小区。是一个外面不显山、不露水,半地下、两层三进的艺术空间。下沉式的小院子里,种着竹子、月季、石榴,绿植爬满院墙,显得这里格外静谧。阳光透过窗子上的竹影婆娑而斜照进来,暖暖的,就这么捧着茶杯,与久仰的书法名家对面坐着,品茗、请益、交流,有一种置身于梦中的感觉。

李先生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儒雅、睿智、风趣、随和。他的话风平易近人、不紧不慢、娓娓道来……这使得我先前的忐忑,一下子烟消云散。我坐定,充满敬意地提及当年申遗之事的时候,没想到他竟以“哦,那事儿早翻篇了”一语淡然地带过。他只是告诉我:退休后这些年并没有完全闲着,仍然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务,为社会发挥余热。平日里,著书、授课、书法创作、考察交流、参加评审,还有支助慈善事业等,反正还是忙忙碌碌……虽然看上去一头银发,但是别有一股子劲儿,精气神都是杠杠的。

他自幼习书,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磨砺,他的书法尤其是行草书,近年来已是炉火纯青、洋洋洒洒、老笔纷披,饶有楚人的烂漫、率真与神性。所以在书坛和社会上,李先生有着越来越多的铁杆粉丝。他认为书法艺术,就是人对于世界的理解、看法和发自内心的言说。艺术家应该生产出社会真正需要的高级的精神文化产品,而不仅仅是个性的感知的表达。作品当然需要技术来支撑,但更需要书法家的思想和灵魂。因此,他几十年来的艺术追求是“中和之美”,即雅俗共赏。谁都看得出来,他对于传统书法下过苦功夫,但是师古而不泥古。近年来他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创作了一批从传统书法脱胎而出并具有多元审美价值的新作品,受到社会关注便是一例。

行草张沁诗 136.5cm×34cm 纸本 2019年

他总是在思考书法创作中碰到的问题,以个性的笔墨语言演绎着灵魂的舞蹈,为汉字艺术赋予生命的意义。我看到他写的大字,已远远超过古人所说的擘窠,笔大如椽、字大如墙,笔墨的视觉效果极为震撼!小字,则小到只有借助放大镜才能勉强看清。这种“尽广大、极精微”的艺术实践,是在努力追求艺术表现力的极致。他总是动手鼓捣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如掺有真金粉的印泥、红木雕刻的印章、新奇的现代刻字、魔幻般效果的泼彩画等。他还利用木、铜、陶瓷、紫砂等不同材质,表达不同的艺术美感。展示柜里,摆列着一些他自书或自刻的紫砂、铜镇、瓷器以及各种书法小品,真是琳琅满目,让人大开眼界。

行书小品残本《兰亭序》17cm×29cm 纸本

李胜洪生长在历史文化名城湖北荆州。那里曾经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长达400多年,三国时期又是著名的兵家必争之地,积淀了非常丰厚的传统文化。他5岁左右,便得曾是清举人的张先生启蒙,与书画结下不解之缘。20世纪80年代初,他的硬笔书法便在全国频频得奖,开始出版个人书法字帖;90年代,担任海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和省刻字艺术研究会会长;2004年又奉调晋京组建中国书法院,呕心沥血,为书法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仿佛是与生俱来就有一种楚文化的情结。甭说出生地,即便是他上山下乡,插队务农,也是在楚都郢城旁边的郢东公社。所以他常说,自己如果生在古代,肯定是楚国人。说不定同老子、屈原这些大人物会是很好的朋友,会跟他们一样阅读楚国的典籍,书写楚国的文字……我看见李先生的书架上,有许多关于楚文化的丛书、文集,工作台上也堆着些楚文字方面的资料、大部头书籍——据说这是他在花甲之年起步学习那些艰涩难辨的楚系文字,努力探求新的书法创作之源。近年来,他推动建立楚简书法研究机构,支持《楚简书法文字编》等工具书出版,并呼吁尽快建立中国楚文化博物馆;而他个人创作的楚文字书法作品,也开始陆续发表,落款处常常以郢人或楚人自谓。听说他有一个对楚国故都历史文化遗迹进行系统考察研究的计划,而且这几年已经自费去过了河南睢阳、安徽寿春等地方。由此可见,他那种强烈的文化情结与历史担当。

现代刻字《一统》

行草书中堂《李方膺题画诗》136cm×68cm 纸本 2016年

行书横批《梅妻鹤子》 52cm×195cm 纸本

望着仙风道骨的李胜洪先生,倾听其谈书论艺、纵横捭阖……我忽然间觉得他骨子里头其实就是个大写的“楚人”呀,真是有点儿像在汨罗江畔行吟“世人皆醉,唯我独醒”的三闾大夫,也有点儿像扶助越王复国而后悄然归隐的陶朱公……

“大慧堂”的匾额高悬在工作室,透着一股正气、清气。一方大而厚硕的绿色端砚,置放于书柜的正中央。经询,方知砚名为“庄周梦蝶”,是一位肇庆制砚名家以珍藏多年的老石为之量身制作的杰作。捧砚在手,我细细端详,只见砚首斜卧的庄周刻画得栩栩如生,若有所思,似梦非梦,周边数只蝴蝶翩翩翻飞。翻过背面来,赫然镌刻着李先生“自有我在”的手书和印章!蓦然间,我若有所悟,“自有我在”当是石涛的名言,而孰是庄周孰是蝶?这方端砚,不正是阐释了一种情怀、襟抱与超然的境界吗?难怪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先生,也赞誉他为“真正的书法家”!

平心而论,下午与先生一席话,胜我自读十年书。临别时,他拿出一枚自己书写、构思精巧、工艺精湛的“福”字徽章,送给我作为纪念。一种高山仰止的情怀,油然而生。

辞别先生出来,看街头已是华灯初上,而夕阳带着诗意的浪漫。天幕上的云朵不断变幻着,在晚霞金光灿烂的辉映之下显得格外迷人……

猜你喜欢

李先生纸本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韩景燕作品集
书法
王少桓
熊明非作品选
相亲男跪守门口数月“求爱”
陈芳桂艺术作品
书法欣赏
已无头发可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