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熊与任伯年《麻姑献寿图》对比研究

2020-10-28李晓阳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4期
关键词:任伯年创新

摘  要:任熊与任伯年作为晚清时期海上画派最为典型的代表,本文通过探究分析麻姑形象和祝寿图的历史起源以及任熊与任伯年艺术风格形成背景,从人物塑造、用笔、用色方面对比研究任熊与任伯年的《麻姑献寿图》艺术形式与语言。充分发掘两者的《麻姑献寿图》绘画风格差异与个性。从中窥视,任熊和任伯年在绘画领域的面貌与创新。

关键词:祝寿图;麻姑;任熊;任伯年;麻姑献寿图;创新

一、祝寿图和麻姑形象的历史起源

中国古代的祝寿图(献寿图),是一种区别与花鸟画、人物画、山水画的特殊绘画种类。祝寿绘画具有综合的文化价值,是中国人的生命信仰以及长寿观、生活观、幸福观、理想观等的图像化记录。祝寿绘画产生之初于民俗應用,它与我国传统的祝寿活动中的礼仪和习俗息息相关。中国道教对中国祝寿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构建起一个独特的寿仙“谱系”。麻姑信仰以及形象则是道教神仙信仰的一个精彩的个体呈现。

麻姑是道教众多神仙中的著名女仙,关于麻姑的最早记录可追溯到魏晋时期《列异传》蔡经二则,据记载“神仙麻姑降东阳蔡经家,手爪长四寸。经意曰:‘此女子实好佳手,愿得以搔背。麻姑大怒。忽见经顿地,两目流血”。①麻姑形象最早确立在晋代葛洪的《神仙传》卷三的《王远传》中记述的麻姑故事,后经唐代颜真卿《有唐抚州麻姑仙坛记》、宋代《太平广记》等文学作品和道教经籍的不断丰富和传播,逐渐形成了麻姑信仰。麻姑献寿图多用于庆贺女寿。麻姑作为青春美丽的长寿女仙,经历了漫长的演变与流传,演绎了“沧海桑田”、“麻姑献寿”等传说,而“麻姑献寿”则是麻姑作为长寿之仙最具代表性的传说。古代,麻姑献寿图常被人们寓意健康长寿用来为女寿星祝寿。

由此,麻姑祝寿或者麻姑献寿也成为画家们热衷的题材之一,麻姑形象常常被画家以不同的表现手法呈现在绘画作品中。如(年代不详)语滨所作绢本水墨《麻姑献寿图》;明代陈洪绶《麻姑献寿图》又题《女仙图》;清代中叶“扬州八怪”中的罗聘绫本设色《麻姑献寿图》、黄慎纸本设色《麻姑仙像图》;晚清海上画派的任熊、任熏、任伯年等人也均有表现麻姑献寿题材的绘画作品。这类绘画作品不论是为他人祝寿所作亦或仅是自娱所作,在这些绘画中,麻姑大多都呈现出祥和端庄的姿态。画作不是仅表现麻姑形象,画家们一般以道教经籍、文学作品、传说故事的具体描述为参照,而且都会再加以发挥点缀。麻姑身旁常有侍女、寿星公等人物相伴,并且添加诸多的吉祥元素。如与“禄”同音的梅花鹿、道教文化中具有长寿象征的仙鹤、有“仙草”之称的灵芝及祝寿所用的琼浆玉液、寿桃等物体。

在众多作品中,笔者选取任熊的《麻姑献寿图》与任伯年的《麻姑献寿图》作为对比对象进行研究,透过端庄优美的麻姑形象,以窥得任熊与任伯年在人物画中所展现出的风格特征。

二、任熊与任伯年艺术风格形成背景

任熊和任伯年均为海上画派著名画家,“海上画派的发生与发展,与上海高达发达的商品经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②上海自从1843年开埠,国外资本主义制度的进入,形成了全新意义上的开放型经济,使利益至上和自由竞争的观念,动摇了过去家族集体主义下重义气轻利益的传统观念。据张鸣珂《寒松阁谈艺琐录》卷六记载:“道光咸丰间,吾乡尚有书画家,橐笔来游,与诸老苍,揽环结佩,照耀一时。自海禁一开,贸易之盛,无过上海一隅。而以砚田为生者,亦皆于于来,侨居卖画。”③可见海上画派的画家们在这样的时代影响下,也为了自己谋生应世的利益追求,艺术作品大多带有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色彩。因而,海上画派的创新,并非仅仅是艺术精神的开拓,而根本上是因为其以适应新兴市民阶层的趣味,冲击了明清以来以文人画为主流的传统绘画所恪守的“士”的内涵。从人物画方面看,画家们倾向于选择直接反映世俗生活和情趣的题材,诸如现实生活的牧童、樵夫、织妇又或者是古代神话故事中的八仙、天母、寿星、钟馗、麻姑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形象。

任熊(1823-1857)字渭长,号湘浦、不舍。萧山(今属浙江杭州)人。其父任椿擅画,二子任熊、任熏皆为海派著名画家。幼年可能曾受父亲绘画影响,后画宗陈老莲,人物、花卉、山水结构奇古,画神仙、道佛,别具匠心。寄迹吴门,偶游沪,求画者踵接,不久留也。有《於越先贤传》、《列仙酒牌》等画谱行世。海上画派早期代表画家,与任堇、任预、任伯年时称“四任”。④后与名士从游各地,在任熊与文人名士的交游之中,友人周闲和姚燮对其绘画影响颇深。

同时代下另一海派著名画家任伯年(1840-1895)早年名润,字次远,号小楼,后改名颐,字伯年,别号山阴道上行者、寿道士等,以字行。山阴(今属浙江绍兴)人。父亲鹤声乃民间画工,专擅肖像写真。画人物花卉仿北宋人法,纯以焦墨勾骨,赋色秾厚,颇似老莲。后得八大山人画册,更借用笔之法,虽极细之画,必悬腕中锋。⑤自幼受其父和任熊兄弟的熏陶,画风亦融汇陈洪绶的变形风格和华喦的清新俊雅面貌。青年时代曾画过灯画。这对他后来的绘画艺术风格具有较浓的民间色彩不无关系。为海上画派注入新的生机。

通过对任熊、任伯年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各自的生平经历背景作出简要概析后发现,两者之间有几分相似之处。他们在幼年时期都接受到了父亲绘画艺术的影响。在师承方面,两者都承传并学习陈洪绶艺术风格。不同的是,在任伯年的艺术求学生涯中,还曾跟随其族叔任熊学习绘画,因此任伯年的艺术风格部分也可也受到任熊的影响。

三、任熊与任伯年《麻姑献寿图》艺术形式与语言之对比研究

祝寿画在民间艺术的传统绘画里有悠久的历史,也在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占据一隅之地。任熊和任伯年虽处于同一时代背景下,艺术生涯却大相径庭,具体表现在人物画的艺术形式与艺术语言上也有所不同。尽管二者皆对古人有所学习与创新,然而在绘画风格上有着各自的表现语言,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绘画特征。本文就二者的祝寿画《麻姑献寿图》展开对比研究。

任熊的《麻姑献寿图》为一幅绢本设色的祝寿佳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此图先有任熊自题“法崔(崔子忠)陈(陈洪绶)二家,永兴任熊”,钤白文“渭长”方印。后有吴胡帆得此画并藏于梅景书屋,并画轴上方题有“任渭长麻姑献寿图”,画面左侧题有“任渭长《麻姑献寿图》真迹神品”以及草书五言诗一首并且加盖了吴氏藏画印数方。

以工笔重彩的方式绘出麻姑献寿的情景。画幅中心位置立着女仙麻姑,发髻高耸,身微左侧,体态丰腴。手捧美酒,给人一种端庄静穆的感觉。一侍女背身而立,手托寓意和合圆满的长柄荷叶和盛开的荷花。线条干净利落,方硬转折而又细劲流畅,勾画出衣纹、湖石。其身后的假山以墨色表现,与设色艳丽的麻姑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任熊的这幅作品具有浓重的版画韵味和装饰意趣,也增添了形象的奇异感,产生了特殊的艺术效果。

任熊人物形象简洁,生动写实,主体明确。在赋彩用色方面,任熊重视色彩的张力和美感,创造了浓重而鲜丽的设色风格。这可能跟其早期临摹壁画有关。作品的色彩和谐统一、对比强烈、层次清晰且有趣味,較之传统人物画的设色,有其独创的搭配和运用,雅俗共赏,充满了祝福长寿的艺术旨趣,也形成了古雅妍丽的设色风格。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色彩丹青的观念和中国民间色彩艳丽的特点。

从作品的主要特点看,可以明显看出任熊继承了陈洪绶的艺术手法。陈洪绶有一副《麻姑献寿图》的图存世,即《女仙图》轴。陈洪绶所绘麻姑形象也是宽袍长袖,高髻伟躯,衣纹洗练圆劲而又棱角分明。从造型至风格均与任熊绘的麻姑相似,但二者在情感方面有很大的差异。老莲笔下的麻姑,眼神冷峻,衣纹粗重,色彩沉郁,更多愤世嫉俗的超脱气质。任熊描绘的麻姑,则目光和悦,线条细柔,浓重明丽,更多的是轻松欢悦的情调。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任熊的创造性,也可发现时代变化之必然。任熊生活在近代商业经济畸形繁华的上海地区,其创作大多迎合市民阶层的兴趣爱好。因此,广泛新颖的题材,生动活泼的形象,明丽鲜亮的色彩,成为任熊、任颐等海派画家的主要艺术特色。

任伯年的《麻姑献寿图》(如图七)则是以写意的形式表现,人物形象奇张,衣饰简素,画中添以鹿、灵芝等具有长寿寓意的吉祥元素,由此一来,麻姑的形象更加世俗化、颇具亲切感,展现了其随性自然、独特的画风。任伯年受任熊栽培,人物造型也学陈老莲,因此也有一定程度的变形,特别是侧面与半侧面的脸部五官,尤为显著。如《麻姑献寿图》以及《苏武牧羊图》。

画面中的线条丰富多变,用笔更加酣畅自如,笔法洒脱自如、抑扬顿挫,把人物形体结构的审美情趣和衣纹的起伏飘摇结合,从而产生了一种新颖的视觉效果。

任伯年的人物画在构思上,能将人物和景物融为一体,在构图上以景物衬托人物,他在布景时极力讲究画面的虚实、轻重、繁简等的对比,使得画面错落有致、明快动人。任伯年人物画的衬景之所以具有强烈的现实感,是因为衬景均来自于现实生活,是以生活为依据的结果。任伯年笔下神仙形象,并非仅仅是奇异怪诞的,而且富有情趣和构思新颖的特点,洋溢着明朗、积极、乐观的气氛。

从设色方面来看,任伯年用色淡雅,以浅赭色为主,与墨色勾勒衣纹,使得人物的轮廓更加突出,人物更加具有立感。虽色彩感觉丰富,丰富中又含蓄优雅,色不碍墨,色墨相互辉映,色调稳重古雅,使得画面中气氛更有某种意境的倾向。以简单的晕染方式使人物表情更加丰富,让观者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比较任熊与任伯年的赋彩设色,任熊的设色,颜色鲜艳,寓意吉祥。其作品的实用、审美价值符合民众的传统心理。任伯年相比任熊色调稳重淡雅,色不碍墨,墨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四、小结

通过任熊的《麻姑献寿图》与任伯年的《麻姑献寿图》对比便可窥探出传承之脉络,任熊和任伯年的艺术语言及表现内涵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从题材上看,两幅画的主题均为麻姑献寿;从在人物塑造上看,任熊注重人物体型大小的刻画,在人物动作五官等的刻画上没有过分夸张、怪异的动作,异于任伯年对麻姑造型稍微变形的风格;在用笔方面,任熊多以细圆方折线为主,任熊线条讲究提按,富有节奏感;任伯年线条更加的活泼、潇洒。而任伯年则以富有表现力的圆劲线条为主;在用色方面,任熊设色浓重明丽,任伯年稳重古雅;在风格上,任熊所绘富有装饰趣味,可谓雅俗共赏。任伯年所绘典雅大方;由此可见,任熊和任伯年在师古人的同时,并非一味效仿与临摹,而是探索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保持自身特色同时吸取精华为己所用。

任熊与任伯年无愧为清代人物画坛中的名家,二者及同时代的优秀画家一同带领海上画派迈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步伐,共同为中国人物画领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卢辅圣.海上绘画全集 五[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1,12.

[2]  上海书画出版社编.海派绘画研究文集[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1,12.

[3]  万乐.晚清画家任熊与任伯年人物画的比较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2017,5.

[4]  马卫东.陈洪绶与任伯年人物画艺术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2007,4.

注释

① (魏)曹丕.列异传第五种[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18.

②  上海书画出版社编.海派绘画研究文集[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1:2.

③ (清)张鸣珂著.丁羲元校点.寒松阁谈艺琐录[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卷六)一五零.

④  卢辅圣主编.海上绘画全集 五[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1:889

⑤  卢辅圣主编.海上绘画全集 五[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1:895

作者简介:李晓阳(1996.5.4),女,汉族,河南南阳人,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研究方向:中国画。

猜你喜欢

任伯年创新
数字派对
藏家徐悲鸿的“追星”之路
卖假画获良机
任伯年
任伯年画猫真“用力”
任伯年画猫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