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悲剧意识”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重启

2020-10-27石晓娟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悲剧意识悲剧文学

石晓娟

文学世界不乏具有悲剧色彩的文章。这些文章可以看作具有美学意义悲剧现象的艺术升华,几乎凝聚着作者对历史现实深沉的思考,以及对生活独特的情感体验。而这些正是我们在阅读时,需要以一种欣赏的目光去领略。但这还不足以证明我们完全“享用”这道具有悲剧气息的文学佳肴。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通过揭示人在行动中的过失和弱点,来引起观众的恐惧和怜悯。我们在欣赏具有悲剧色彩的文学作品时,还受着文学人物生命意志的指引,激起自己人性中善良的那部分,而这一点只有散发着悲剧色彩的文学作品才能做到。所以,在进行中职语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启“悲剧意识”,从具有悲剧色彩的文学中领略到作者的思考以及某种生命体验,并交付自己的恐惧和怜悯,呼唤内心悲天悯人的崇高感,从而实现悲剧对于人的净化和疏泄作用。

一、领略悲剧作品中的人物的情感

马克思在其《哲学手稿》中说:“人作为感性的存在物,是一个受动的存在物。”那么由于这种受动的特点,其情感必定會受到外在力量的干扰。外在的力量平和,受动的存在物引发的情感便是祥和的;如果外在的力量强大,有摧毁之势,受动的存在物引发的情感必定是悲痛欲绝的,在这种情况下悲剧便油然而生。在悲剧文学的创作中,作者也不断找寻人与外界相互的矛盾冲击,然后通过制造争端而撕碎美好,营造悲剧氛围。整个过程中,悲剧作品的核心人物都展现出自身的情感特点。教师在进行中职语文教学时,要激发学生悲剧意识,引导学生从捕捉悲剧核心人物的情感出发,在理解悲剧产生原因的同时,还要领略人物的艺术价值,并从日常生活中跳脱,让学生领略一些平日不会获得的情感经验。这可以帮助学生透过悲剧人物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能够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掌握方法,把握分寸,并提高对现实的认识,进而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另外,对悲剧作品人物情感的捕捉也为接下来解读悲剧作品中凝聚作者深沉的思考奠定基础。

中职语文教材涉及很多戏剧篇目。这些篇目悲剧偏多,如《窦娥冤》《雷雨》等等。这些具有悲剧色彩的戏剧刻画了诸多人物。这些人物虽然让人读来扼腕长叹,却富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以曹禺的《雷雨》为例。作者怀着诗人般的满腔激情,塑造了蘩漪这一人物形象。蘩漪是最具悲剧灵魂的人物,她陷入双重的悲剧冲突中燃尽心灵的全部渴望。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找到蘩漪和周朴园的感情线索,以及蘩漪和周萍的感情线索,并概括这两种感情力量对蘩漪造成的摧残。有学生回答:“周朴园对蘩漪是残忍和冷酷的,从威逼蘩漪喝药这幕可以看出。蘩漪先是痛苦忍受,后来变为顶撞、嘲弄,直至反抗和报复。而周萍空虚、忧郁、卑怯、不负责任的性格又将蘩漪这一人物再次推入悲剧的深渊,他使这位希望摆脱封建压迫的女性遭受抛弃,双重打击使蘩漪变得忧郁、阴鸷。”在捕捉人物情感的过程中,学生会看到一个具有反叛封建道德勇气的女性,也能够强烈感受到“五四”个性解放思想的呼声和抗议。但是蘩漪这一悲剧人物令学生跳出日常获得不一样的情感经验的同时,也传达一种警示,教师可引发学生围绕“正确的女性个性解放之路”进行讨论。

二、解读悲剧作品中凝聚的作者深沉的思考

作者笔下的悲剧作品闪烁着时代文学的烙印,如赵凯在《悲剧与人类意识》中总结的那样:古希腊的悲剧主要表达的是命运对人的嘲弄;而在西方现代派文学那里,则用荒诞的幻梦和无可奈何的笑来表现人生的痛苦。对于中国古典悲剧而言,伦理道德色彩表现得鲜明强烈,其所催生的冲突往往来源于善与恶的对立。当理解了悲剧作品的规律之后,我们再去阅读悲剧作品,会发现它透露给我们的最深层次的东西,往往来源于作者对悲剧的认识,以及对人生深沉的思考。虽然表现出规律性,但是却透着独特的文学成色,值得读者站在作者思想的制高点进行解读和审视。所以,为了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悲剧作品的艺术价值,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解读悲剧作品中凝聚的作者深沉的思考入手,加强自身对悲剧主体性的思考。

《雷雨》这一作品中的人物关系是复杂的,由此衍生的矛盾冲突也是复杂的。总结起来,无外乎是封建儒家思想观念,诸如“君权、父权、夫权”等观念对人的钳制。正因为人们被束缚,无法从封建秩序的罗网中游离,才遭受宰割和毁灭性的打击,而陷入悲剧的人生。在《雷雨》中,作者以周朴园作为中心人物,展现了封建家庭不合理关系所造成的悲剧。所以,作者的创作中仍然以中国古典悲剧作为基础,但是文中各种人物抗争的无果又展现出神秘的命运色彩。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封建家庭及命运两条线索进行悲剧根源的分析,概括出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当然,作者的思考只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借鉴,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进行一次对悲剧的主体性思考。

三、实现悲剧作品对学生的净化和疏泄作用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对人的心灵发挥着净化和疏泄的作用。为什么具有这样的作用呢?主要是由于人都有恐惧和怜悯之心,不是过弱就是过强而已。而通过悲剧的欣赏,人们能够用流泪的方式宣泄过强的感情,并通过痛感加强过弱的感情。这样一来,人的心理就会趋于健康水平,情感也会得到平衡。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为了激发学生努力向上的意识,选取一些具有正能量的文章,学生向上的情感力量紧绷,内心的压力便增强,所以,适当的悲剧作品欣赏,反而会帮助学生平衡情感,缓解学生压力。但是,悲剧作品的作用并不会轻易发挥出来,还需教师加以引导。在这里,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感受文学作品中蕴藏的悲剧意识,谈谈哪个人物给自己触动。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便意味着自身悲剧意识的重启,这会帮助学生看到生存事实,重新考虑对生命本真的关注。

曹禺的《雷雨》既是一部命运悲剧,也是一部家庭悲剧,还是性格悲剧、社会悲剧。作者塑造了很多人物,如侍萍、四凤、蘩漪、周朴园、周萍、周冲、鲁大海等。这些人物相互冲突,最终趋向自己的悲剧结局。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自己喜欢的人物角色,谈谈自己受到的触动。例如,有的学生喜欢周冲,觉得周冲是新时代青年的代表,他没有阶级观念,有追求。所以他的死,格外让人痛心,这一人物加强了这部作品的悲剧意味。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得到精神的提升和灵魂的净化,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戏剧,还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话剧表演,疏泄对悲剧人物的强烈感受。

悲剧作品具有很强的文学价值,几乎超过其他一些不痛不痒的文学作品,最能表达人物的情感,最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最具调节和疏泄心灵的作用。所以,教师不妨在教学中唤起学生的悲剧意识,让学生试着探究悲剧作品中的人生,达到文学审美角度和内心情感的平衡,这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将受用一生。

作者简介:江苏省如东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悲剧意识悲剧文学
伟大的悲剧
我们需要文学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猫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